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 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 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 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 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 现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老子》五章.
从宇宙到人生 谈 老子.
逍遥游 庄子.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一课 先秦诸子语录.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重要意义。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宝洁的品牌战略.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知识点2 道教教义、经典、标记 任务三 道 教 主题二 中国四大宗教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温故而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语杠理论 -- 句法结构的砖石.
扁平化精美IT工作实施规划 涛说PPT.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如云彩的见证人. 希伯来书 11:39-40 当代译本 这些人都因信心而获得赞许,但他们并未得到 上帝的应许,因为上帝为我们预备了更美的, 要叫他们与我们一同得到才算完美。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普通话学人之家 信仰与科学 冯秉诚 2003年11月1日.
西藏 Tibet.
教会圣诗 63首 昨日,今日,到永远 Yesterday,Today,Forever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形式语言学的战国时期 与 支配及约束理论.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CONCLUDING YOUR SPEECH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词:J.V.E 李以诺 曲:J.V.E 李以诺 石狮市湖滨基督教会欢迎您!.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一、道家思想的产生背景 战乱的年代:战国是丰富精彩的时代,但是对普通人民和知识分子则是痛苦挣扎的时代,道家思想带有浓厚的消极、绝望气息。

儒家传统思想的压迫:儒家继承了周代的传统文化,虽然显得不适合战国的时代潮流,仍然残留着很大的影响力,成为道家的批判对象。

法家强势思想的压迫:法家是当时的主流思想,代表着当权者的意识,正大行其道,自然也是道家的主要批判对象。

道家政治思想的批判性: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对儒家的批判、对法家的批判,但是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建设性。

没落贵族隐居“山林”,形成“隐士”阶层。 一方面,对现实强烈不满,进行揭露和批判。 同时又悲观失望,颓废消极。认为自然社会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支配一切,人是无法抗拒的,只能顺应自然、回避矛盾。

 二、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老子 (二)庄子

(一)老子 1. 老子其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隐君子说 太史儋说 老莱子说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一)老子 1. 老子其人

2.老子其事 孔子问礼 老子出关

孔子问礼 现存共有5种不同的文献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宜,但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却引发了学界很大的争论。学者们要么纠缠于记载史料的真实性,有的非议于孔老会见时老子的年龄问题,要么则就历史留下的孔老对礼、仁义的相关言论与会谈言论的冲突发表议论。

老子出关 鲁迅:《故事新编》 写完, 老子是的时候这么想的:“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关令尹喜则给了老子一包盐、一包胡麻和十五个饽饽作稿费。关令尹喜还特地申明说,“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

3.老子其书

马王堆帛书 残叶

学者论争——老子的时代问题 1. 以胡适、唐兰为代表的“早出论”,认为《老子》在春秋末年或战国早期就已形成,《老子》成书于孔子之前,是老聃的著作。 2. 一派以梁启超、钱穆、冯友兰为代表的“晚出论”,这一派的观点是向传统说法的一种挑战,但他们的意见也不尽统一。有人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有人认为其成书当在战国后期;极端的意见则认为其成书更晚,大约要在西汉初期的文景之世。但是,其一致处在于都认为《老于》成书远在孔子之后。

4.老子与道家 老子与庄子 老子在各个时期的学术地位 老子与道教 道教中的老子

《老子》一书成书于战国时期,大致是老子学派的共同创作,文字简洁深奥。《老子》一书集中了老子学派的的思想,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第一部经典。   老子:生平已经难以考证。(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被奉为道家的始祖。 《老子》一书成书于战国时期,大致是老子学派的共同创作,文字简洁深奥。《老子》一书集中了老子学派的的思想,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第一部经典。

(二)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道家第二大宗师。曾经作过小官,后来归隐。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外、杂三部分,是庄子学派的论文集,文笔优美浪漫,善寓言。 在思想体系上,与老子一脉相通,并有很多发展,但比老子更加消极。

第一节 老子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道”论 1.何为道? 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它是万物之宗,支配一切,衍生万物。它不是一个物质实体,而是一种绝对精神,是超然物外的。它具有以下性质: 道是宇宙的本体,主宰着天地万物。 道充满于天地,普遍且无私。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道有内在体系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与仁义礼法相比是最高原则。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后礼。” 道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寡制众,有无往而不胜的力量。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2 .道的本质是“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5章) 所谓“自然”,指的是不假人为,听任万物自由发展,没有任何强迫的成分。 做到“道法自然”,就可以天下大治。 对人民来讲,就是应该“清静无欲”,逆来顺受,安于现状。 对统治阶级来讲,就是“无为而治”。

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指统治者应效法自然,无所作为,不要干涉人民的生活,目的是要通过避免矛盾,避免斗争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实质是“无为而无不为”。

(一)为政若水,少私寡欲 (二)不尚贤,使民不争 (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四)绝圣弃智,使民无知无欲 (五)顺乎民情,反对滥施淫威 (六)主张以道佐人主,反对穷兵黩武

否定“有为”的政治主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章) -----对儒家的仁礼道德进行抨击。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对当时法家所提出的”法冶”进行批判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不尚贤,使民不争”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9章) -------对墨家 “尚贤”主张的批判

三、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老子》的政治理想:回到简单、淳朴的小国寡民时代。

小国寡民——最理想的政治社会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章)

1.国小民少,国与国之间,民与民之间互不交往; 2.生产力落后,没有分工,没有交换,没有赋税,没有剥削; 3.没有文化教育,没有文字,人们无知无欲; 4.虽有国家,但没有战争,没有暴力镇压,没有纷争欺诈,人们之间自由平等,民风纯朴自然,人人都过着“甘食、美服、安居、乐俗”的闲适生活。

道家的社会退化思想:既然把过去当成理想的黄金时代,道家自然把社会发展视为一个退化的过程,无论是儒家礼义道德,还是法家的法和术,都是造成退化的原因。

柔弱胜刚强:这是对法家争强好胜思想的批判,也是道家思想的深刻之处,含有物极必反的辨证思想,而“强梁者不得其死”的论断似乎也预见了秦王朝的短命。

第二节 庄子

一、政治理想 《老子》的无为——相对的无为 “至德之世”或“无何有之乡” 《庄子》的政治理想:回归自然,“民如野鹿”。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庄子》的无为——绝对的无为 《逍遥游》,主张绝对的自由,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是一种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的内心自由。

二、社会批判精神 1.对权力的批判:认为君主是“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认为所谓圣君明主不过是最大的盗贼,反对一切权势者,实际就是反对任何政治结构。

2.对聪明才智的批判:认为人有了心知、心计,才破坏了自然的和谐,勾心斗角,争战不已。  

3.对名利的批判:认为名利是身外之物,人因为追求名利而迷失了本性,不断堕落。

4.对忠孝仁义的批判:认为忠孝仁义都不是自然的本性,因此是虚伪的,是废弃大道之后产物。

5.对礼的批判:认为礼是虚伪愚蠢的可笑东西,特别体现在对厚葬礼仪的批判上。

《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乐是大盗“窃国”的工具。“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法家的法破坏了天地自然的和谐,是社会罪恶的根源。主张取消一切礼乐制度。

庄子的平均思想:“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身也”。

庄子的平等意识:反对一切政治制度,当然也反对等级特权,认为在自然中人没有贵贱的差别。

  道家学说的历史影响 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成为后代对政治不满的知识分子批判和逃避现实的精神支柱。

轻徭薄赋、无为而治:在西汉初年大为盛行,对整个中国历代政治都有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