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运用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黄鹤楼送别 油小 杨思娟. 孟浩然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让你真情荡漾 --记叙文的抒情技法. 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是高中新课改的主要目标。高中作文 教学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是高中新课改的主要目标。高中作文 教学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培训学生学会 怎样表达情感,又是新课改中作文教.
教学目的 品味意象、意境,结合虚实相济的写 法,感受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离人情怀。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效果。 教学难点 : 品味诗词意蕴,体会 “ 离人 ” 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风 猜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 苗儿见它弯腰, 树儿见它点头, 花儿见它微笑。 (风) 来无影, 去无踪, 来时树动花摇, 去时水平浪静。 (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风.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诗歌鉴赏专题之: —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看图指认艺术技巧 衬托 图片来源——唐伯虎点秋香.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人教新课标 必修四 第二单元.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丰富的图形世界(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悲莫悲兮生别离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春的消息.
古诗欣赏《咏柳》 (唐)贺知章.
die Substantive (Nomen)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1、长江之歌.
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大连八一希望小学 张志田.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
6.6 单侧置信限 1、问题的引入 2、基本概念 3、典型例题 4、小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三 制作:汪振学.
寻觅春天的足迹.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初一年级(1、2)班 制作:李淑芳.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说     “木叶”.
教学目标: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赏析诗歌。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越中览古 李白.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高考复习 古 诗 鉴 赏(一) 作者:徐文磊.
忆一忆 滨海中学高二语文组:刘春山.
静 逸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望海潮》.
Double Ninth Festival 九九重阳节.
色彩 · 对比.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设计 4 教法设计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创作了有《春望》、《江南逢李龟年》、《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象形手势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运用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课程性质:教师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师范类专业.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古诗四首 《望洞庭》.
了解介词.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修辞 糖果园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排比 设问 反问 反问 问号反过来, 还是问号吗? 华阴市五方中心小学 杨晓洁.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秋兴八首 (其一).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运用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 议论 对人和事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

例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赏析: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赏析: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雨跳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例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这是诗的最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赏。

例句: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可型”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比喻 夸张 借代 比拟 排比 起兴 对偶 反问 设问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有、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排比: 把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例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赏析: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这一联使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来不及肥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于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篇发机构来讲,这手、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痕迹。“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釃酒临江,横槊曹公。”   以设问开头,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渲染 想象 衬托烘托 衬托烘托 象征 用典 用典 照应 对比对照 联想 抑扬 动静 直抒胸臆 正侧 意境 虚实结合 托物言志 意象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杨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慨。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往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 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纸上。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惆怅痛苦的心情。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酌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得法,开头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衰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胃》)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对描写对象进行下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的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颧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知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