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烟草病害 )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洪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生物的整体性 第一节 生物体的结构整体性 第二节 生物体的功能整体性 第三节 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性 第四节 从整体性角度研究的课题.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狂犬病 狂犬病晚期的犬. 一、狂犬病病原 : 狂犬 病毒属于弹状病毒, 75×180nm 大小,外层为含脂 质的囊膜,内部为含核蛋白的 核心,对脂溶剂敏感,为单链 RNA 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感 染动物的唾液和脑组织。 狂犬病病毒结构.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节 枝干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 发生发展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的发展乃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和繁殖,并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的下降的过程。
非典型肺炎”元凶冠状病毒图.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预防猪流感.
植物病理学 主讲教师:郭其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番茄病害 (tomato diseases)
第二章 病害鉴别技术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含义
蔬 菜 病 害.
茄子及辣椒病害.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实 验 四 丝状真菌形态的观察.
病原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
医学真菌总论.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生殖细胞.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点; 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霜霉病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
园林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七章 果树病害.
甜瓜病害防治技术 主讲:刘凤丽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2017/3/21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植物资源学 主讲人:王海英 副教授.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小麦叶枯病 Wheat Leaf Blight and Spot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识别及防治.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植物病毒.
检疫性植物病毒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彩色形状图表(四) 作者:应芳萍 时间: 制作.
防蚊灭蚊.
钩虫与旋毛虫.
时间: :09 地点:唐王镇西王村王义草莓大棚 1.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烟草病害 )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洪连

第七章 烟草病害 Tobacco DISEASES 本章学习重点: 1. 烟草病毒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 烟草黑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3. 烟草几种叶斑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4 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 技术; 5 烟草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赤星病,蛙眼病,角斑病, 野火病,炭疽病等 叶部病害 根茎部病害 烟草 病害 黑胫病、根结线虫病 各种病毒病 全株性病害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病害种类较多。 世界上烟草病害有110多种,我国已报道的接近70种。包括真菌性病害30种,细菌性病害8种,病毒病害16种,线虫病害6种,植原体病害2种。 危害较重的有: 烟草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根结线虫病等。据估计,烟草病害常年造成的损失达10%。左右 。

第一节 烟草病毒病 Tobacco Viral Diseases 病毒病是世界各烟草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类重要病害,种类很多,国外报道已从烟草上分离到的病毒有27种左右,国内已发现16种,其中发生普遍的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和烟草蚀纹病毒(TEV)等。

二 .症状(Symptoms): 1.T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 苗期至大田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新叶明脉,随后叶脉两侧叶肉组织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花叶。田间症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轻型花叶,仅表现为叶片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或驳斑,植株高度及叶片形状、大小均无明显变化。 一种为重型花叶,叶片上部分叶肉组织增大或增多,叶片厚薄不匀,形成很多泡状突起,叶片皱缩,扭曲畸形,叶尖细长有时叶缘背卷。若苗期感病,则发病更重。整个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几乎无经济价值。

C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与TMV在田间症状相似,有时不容易区别。发病初也表现明脉,然后形成花叶,重病叶也会表现扭曲,形成泡状突起等症状。

PVY引起的烟草病毒病: 常见有脉带型和脉斑型。 脉带型:病株上部叶片呈黄绿相间花叶斑驳,脉间色浅,叶脉两侧深绿,形成明显的脉带斑。 脉斑形:病株下部叶片黄褐,叶脉从叶基开始呈灰黑或红褐色坏死,摘下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同时茎杆上可见红褐色或黑色坏死条纹。除上述症状外,有时在下部叶片产生褐色或白色不规则坏死斑,坏死斑密集时,叶片上形成穿孔或脱落。 田间CMV常与TMV复合侵染,引起严重的矮花叶症状,与PVY复合侵染,常形成叶脉坏死,整叶变黄,枯死等症状。

烟草蚀纹病毒病 烟草曲叶病毒病 烟草环斑病毒病

三 .病原物( Pathogens): 1 病原种类: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CMV) 马铃薯Y病毒 (Potato virus Y,简称PVY )。

2 病原形态 TMV-粒体为直杆状 CMV 呈二十面体的球形 PVY 粒体线状

病原生物学: TMV 致死温度90~93℃,稀释限点10-4—10-7,体外保毒期2个月以上,干燥病组织内病毒粒体可存活50多年仍具致病力。 TMV在自然界中有多个株系,我国主要有普通株系(TMV-C)、番茄株系(TMV-Tom)、黄色花叶株系(TMV-YM)和环斑株系(TMV-RS)4个株系。 TMV寄主范围非常广泛,除烟草外还可危害茄科的番茄、辣椒、马铃薯等重要蔬菜和杂草,人工接种可侵染十字花科、苋科、茄科、菊科、豆科等36科350多种植物。 TMV主要靠汁液机械摩擦进行传播。

CMV:直径28-30nm。在CMV的某些分离物中还存在卫星RNA,它与CMV的RNA包在同一衣壳内,并抑制CMV的核酸复制,降低其浓度并改变其致病力。该病毒致死温度67-70℃,稀释限点10~3-10~6,体外保毒期较短,约为72-96h。 烟草上CMV分5个株系,即典型症状系(D系)、轻症系(G系)、黄斑系(Y1和Y2系)、扭曲系(SD系)和坏死株系(TN系),各株系在寄主范围、症状、侵染力等方面均有差异。 CMV寄主范围极其广泛,自然寄主有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菊科、茄科等67科470多种植物。 CMV在自然界中主要靠蚜虫传播,传毒蚜虫有75种左右,其中以桃蚜和棉蚜为主。传毒方式为口针型,非持久性。

致死温度55-65℃,稀释限点10-4-10-6,体外保毒期2-4d,但因株系不同而有差异。 PVY: 致死温度55-65℃,稀释限点10-4-10-6,体外保毒期2-4d,但因株系不同而有差异。 我国已鉴定出在烟草上发生的PVY有4个株系,即普通株系(PVY-0)、茎坏死株系(PVY-NS)、坏死株系(PVY-N)和褪绿株系(PVY-Chl)。 PVY寄主范围也较为广泛,可侵染马铃薯、番茄、辣椒等34属163种以上的植物,其中以茄科、藜科和豆科植物受害较重。 PVY自然条件下主要以蚜虫传播,汁液摩擦及嫁接亦可传毒。传毒蚜虫主要有棉蚜、烟蚜、马铃薯长管蚜等,传毒方式为非持久性。

四.病害循环 ( Diseases Cycle ) TMV CMV PVY 病原越冬场所 病株残体、烟叶烟末 越冬寄主 越冬寄主 混有病残体的种子、肥料 田间其他带病寄主 传播方式 汁液摩擦 蚜虫 蚜虫为主

四 流行因素(Epidemiology) 气象因子 栽培条件 品种抗病性

1 气象条件: --对TMV而言,苗床期至现蕾前,温度和光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情的扩展和流行速度。TMV最适发生温度为25-27℃,高于38-40℃,病毒侵入受到抑制,37℃以上或10℃以下,或光照不足,则出现隐症或症状不明显。 --对CMV和PVY,主要受蚜虫的群体数量和活动的影响。若第二年春季干旱、雨量少,气温回升早,并出现干热风,或在大田生长期持续高温干旱则可导致CMV大流行;若冬季多雨雪、气温低,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慢,则蚜虫越冬基数低,蚜虫数量少,发病轻。阴雨天多,相对湿度大蚜虫量少,则CMV和PVY发生轻。

2 栽培管理条件: 前茬为茄科、十字花科的烟田TMV发生重。病地重茬,施用未腐熟的带病残体的粪肥,移栽带病毒烟苗均利于TMV的发生。 凡邻近村庄、蔬菜大棚或温室的烟田,由于毒源充足,蚜虫活动早且频繁,CMV和PVY发生重。 土壤瘠薄、板结,烟田杂草丛生,管理不善及移栽较晚等对烟株生长不利的因素,也会加重病毒病发生。

3 品种抗病性: 不同品种对TMV和CMV的抗性存在差异。 辽烟6号、辽烟9号等高抗TMV。 3 品种抗病性: 不同品种对TMV和CMV的抗性存在差异。 辽烟6号、辽烟9号等高抗TMV。 辽烟8号、辽烟10号、广黄54、广红12、辽44等对TMV也分别有较好的抗病性或耐病性。 广东培育的C151、C152、C212台湾的TT6、TT7品种及中烟14等品系对CMV有很强的耐病性。 NC89、G28、G80等品种对CMV存在阶段耐病性。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1.选用抗(耐)病品种 : 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基础,结合栽培管理,培育壮苗,防蚜治蚜,减少毒源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 : 抗TMV品种:辽烟系列、台烟5号、台烟6号等对TMV较好的抗病性或耐病性。 耐CMV的品种:C151、C212,TT6、TT7品种及中烟14等品系对CMV有很强的耐病性。NC89、G28、G80等品种对CMV存在阶段耐病性。

2.农业措施 ①培育无病烟苗:选用无病株种子,种子应注意风净,防止混入病株残屑;苗床土应选非烟田土和非菜园土,苗床应远离烤房、晾棚等场所;间苗、除草等过程中,手及用具应用肥皂水等消毒。 ②轮作:尽量避免病地重茬或与茄科、十字花科等连作,重病地实行2-3年轮作。 ③适时早育苗,早移栽,严禁移栽已发病烟苗:在CMV和PVY发生重的地区,烟田应远离蔬菜园,并适当调节移栽期,使烟苗易感病期避过蚜虫迁飞高峰。 ⑷ 合理的小麦—烟套作或用银膜避蚜:均有良好的防病作用。如结合小麦喷洒防蚜药剂,效果更好。 ⑸ 及时追施速效肥:如1%尿素,0.1%硫酸锌,及时浇水,可减轻病害发生。

3.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或2%宁南霉素,可起到缓解病毒危害的作用。用药程序为苗期1-2次,移栽前一天用药1次,防止病毒移栽时通过接触传染,移栽后的生长前期用2-3次,可明显减轻病毒病的发生。病毒必克、病毒A、病毒K等也有一定效果。 发病初期喷洒硫酸锌对病害有一定的减轻病害的作用; 对CMV和PVY发生重的地区,应注意及时防蚜,在烟蚜迁飞盛期及时喷施50%抗蚜威。

4.生物防治 TMV弱毒株系N14:预先接种N14对TMV引起的烟草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CMV的卫星病毒S52也能减轻CMV危害。 5.生物技术 目前研究发现,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或运动蛋白基因转入烟草,可以提高烟草对病毒病的抗性。

第二节 烟草黑胫病 Tobacco Black Shank 世界性病害。据全国各主产烟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安徽、河南、山东等省发生最重。一般发病率为10%--15%,重者达30%以上。

一 症状 Symptoms: 危害时期:主要危害大田,在苗床期发生相对较轻。 危害部位:发病部位以茎基部为主,根部和叶片也可受害。 症状和病征:苗期发病,首先在茎基部出现黑斑,湿度大时黑斑很快沿茎扩展,造成全株腐烂,其上布满白色霉状物,严重情况下造成成片死苗。气候干燥时,病苗呈黑褐色枯死。

成株期发病:先在茎基部出现黑斑(腰漏),病斑沿茎向上扩展,病斑有时可扩展至病株的1/3-1/2(黑胫);中下部叶片上病斑初水渍状,圆形,并有浓淡相间的轮纹。病斑一般较大,直径可达4-5cm,黑褐色(黑膏药);若遇大雨后天晴高温,则全株叶片突然凋萎,全株枯死。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呈褐色,干缩成碟片状,碟片间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

二 病原菌 Pathogens 1 学名及分类: 病原为寄生疫霉烟草变种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2 病原形态: 菌丝无色透明,无隔膜,有分枝。 孢囊梗分化不明显,菌丝状,常从气孔伸出。孢子囊顶生或侧生,梨形或椭圆形,顶部有一乳头状突起,适宜条件下可产生5~30个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圆形或肾形,侧生两根不等长的鞭毛。 该菌在病残体上或培养6周后可产生圆形的厚垣孢子,自然条件下未发现卵孢子。

3 病原生物学和生理分化 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20-28℃,游动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 自然条件下,病菌只侵染烟草,人工接种可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等。 共报道4个生理小种,分别是0,1,2,3号。山东、河南等省市有0和1号,1号小种分布广,频率高。

三 侵染循环 Diseases cycle 越冬: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未腐熟粪肥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 传播: 残留在地表的病组织、堆放的烟草秸秆或病田土中的厚垣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进行传播: 侵入:通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寄主。移栽带病的烟苗、施用带菌粪肥等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再侵染: 受初侵染发病的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或游动孢子经风、雨传播后进行多次再侵染。

四 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寄主的抗病性、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 品种和生育期:不同的烟草品种对黑胫病的抗性差异很大,烟株不同生育阶段抗病性亦有明显差异,苗期至现蕾期为易感病阶段,而且苗龄越小越易感病。

长期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重。 气候条件: 烟草黑胫病菌喜高温高湿,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在气温达到24-32℃时病害发生最快。 湿度是影响黑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土壤湿度和降雨量不仅有利于游动孢子的产生释放,而且有利于孢子的广泛传播。据山东观察,夏烟在大雨后相对湿度维持在80%以上3-5d,就会出现发病高峰。 栽培条件: 长期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重。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为中心,辅之以药剂防治。 1.利用抗病品种 比较抗病的有NC89、G80 、中烟90、许金1号、2号、K346等,可适当选用。红花大金元和中烟14易感。 2.加强栽培管理 轮作:我省推广的四年两头栽烟制(即间隔2年不栽烟)有较好的防病效果。 轮作作物以禾本科或甘薯较好。 高垄栽培:垄高30-40cm 。 适时早育苗早移栽:可使感病期避开雨季,减轻危害。 田间卫生:早期拔除病株,收获后清除病残体。

3.药剂防治 穴施:25%甲霜灵,每hm2用药750g(a.i)与干细土拌匀,移栽时穴施,或95%敌克松5--6kg(a.i)穴施。 喷施:移栽前可喷施25%甲霜灵,做到带药移栽。 烟株培土后,发病初期可往茎基部喷施下列杀菌剂:58%雷多米尔-锰锌、72.2%普力克、72%克露、64%杀毒矾、40%甲霜铜等,隔10-15d 1次,连续2-3次。

Tobacco Brown Leaf Spot 第三节 烟草赤星病 Tobacco Brown Leaf Spot 各地烟草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赤星病在我国各主要产烟区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烟草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叶部病害。

一 症状 Symptom 发生时期:发生于大田生长期,特别打顶后易感病。 危害部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花梗和蒴果。 症状:叶片发病多数从下部叶片开始,并逐渐向上扩展。病斑初为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成为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斑,直径1-2cm,并有赤褐色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易破碎,外有黄色晕圈。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产生黑色霉层。 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叶片大面积枯焦,破碎。叶脉、茎、花梗等染病时,病斑长椭圆形或梭形,深褐色,凹陷。 赤 星 病 蛙 眼 病

二 病原菌 Pathogens 1 学名及分类: 病原为链格孢 Alternaria alternata 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

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单生或簇生,无分枝,膝状弯曲,有1~3个分隔。 分生孢子褐色,单生或串生于孢子梗顶端,倒棍棒形,基部大,顶端较细,多有喙,具1~3个纵隔和3~7个横隔。

三 侵染循环 Diseases cycle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施用掺杂病残体的粪肥也可传病。 春季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上的菌丝体即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并借气流、风雨进行传播。 分生孢子在有水膜时很快萌发,并在叶表面生长形成很长的芽管,在叶表面有水膜时,18℃ 8h即可侵入。一般最容易从叶表皮毛基细胞、叶缘、叶耳及伤口侵入,也可从气孔或直接侵入,2-8d后即可形成病斑。 病斑上可重新形成新的分生孢子,经传播扩散引起多次再侵染。

四 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该病的发生与品种的抗性、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1.品种抗性: 不同的烟草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对赤星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如Coker298,对赤星病表现很强的抗病性,但未发现免疫的品种。比较抗的品种有K346、Coker176、 许金4号、中烟90、中烟86、辽烟10、净叶黄等 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对赤星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幼苗期抗病性强, 成熟后易感病。

2. 气候条件: 赤星病的发生与年份间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7-8月雨量大,雨日多,常导致病害流行。相反,若7-8月份阳光充足气候干燥发生则轻。若昼夜温差大、土壤潮湿、夜间结露时间长,也利于病菌的侵染和发病。 3. 栽培管理: 播种早,移栽早,成熟早的发病轻,反之则发病重。 与其他矮秆作物如花生、绿豆、甘薯间套作的烟田,由于通风透光好,发病轻; 种植密度大,田间环境荫蔽,氮肥施用量偏多,发病重。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以种植抗(耐)病品种为主,结合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耐)病品种 比较抗的品种有K346、Coker176、 许金4号、中烟90、中烟86、辽烟10、净叶黄等。

2.加强栽培管理 地膜覆盖,发展春烟,早育苗早移栽,及时采收及时烘烤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春烟一般在8月中旬即能烤完,使烟草感病阶段避开雨季。 适当加大行距或与矮秆作物间作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不利于病原物的繁殖和侵染,可减少发病。 合理施肥,注意氮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贪青晚熟,增加感病机会。适当提高钾肥用量,使病害明显减轻。 及时打顶、适量留叶、及时清除底脚老叶,可防止病害发生蔓延。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田间出现零星病斑时开始用药,先摘除底脚老叶,然后喷施:50%退菌特或50%施保功或40%菌核净,一般7-10d喷1次,连续2-3次;若喷后遇雨,雨后应补喷。 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可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常用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0%扑海因、75%百菌清、多抗霉素等。

Tobacco Root Knot Nematode 第四节 烟草根结线虫病 Tobacco Root Knot Nematode  世界性病害,我国分布范围很广,一般在温暖地区轻砂质土或砂壤土发生严重。近年来烟草根结线虫病扩展迅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烟草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 症状 Symptom 根结线虫病在苗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  根结线虫病在苗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 受害重的烟苗,长势弱,叶片黄白色,拔起后可见根系发育不良,并有少量米粒大小的根结。 成株期发病: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根结。有时一条根上多个根结串生在一起,使整个根系粗细不匀,形成鸡爪状畸形根。剖开根结,内有一至多个黄白色或乳白色粒状物,为病原线虫的雌虫。

地上部分植株矮化,叶片变黄,形如缺肥或缺水状,特别在干旱条件下更加明显。重病烟株根部变短,后期土壤湿度大时根系腐烂仅留根部表皮和木质部,整个植株萎蔫枯死。

二 病原菌 Pathogens 1 学名及分类: 我国主产烟区烟草根结线虫为混合种群,主要有4种: Meloidogyne incognita, 南方根结线虫, M. javanica , 爪哇根结线虫, M. hapla, 北方根结线虫, M. arenaria , 花生根结线虫。 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

雄虫 卵 3令雌虫 雌虫

三 侵染循环 Diseases cycle 越冬:根结线虫主要以卵、卵囊及幼虫在病残体或其他寄主的根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传播:田间可通过灌溉、耕耙、锄等农事操作传播,移栽带病烟苗、施用带虫粪肥等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侵入:条件适宜时,土壤中的线虫卵开始孵化,幼虫从根的表皮侵入寄主。 致病:线虫以口针穿刺根表皮细胞取食,由于线虫的刺吸,根部中柱鞘细胞大量分裂形成多核的巨形细胞,周围细胞以此为中心而形成肿瘤。 一年约发生4代。

四 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1.土壤温度:对其发生起主导作用。温度可影响线虫活动的早晚、线虫发育、发生代数及群体数量,当土壤温度超过25℃,线虫20天即可完成一代。因此在较温暖地区,根结线虫活动早,发生代数多,危害时间长,群体密度大,危害重。一般认为,线虫侵染越早,危害越重,侵染越晚,发病越轻。 2.土壤质地及含水量:线虫喜在轻质透气好的砂壤土中活动,黏性土壤对线虫发生不利。土壤湿度过高也会影响线虫活动,一般土壤相对湿度40%~80%时比较适于线虫活动。 3.耕作制度:病田连作可加重病害。 4. 品种抗性:不同品种之间抗病性存在差异。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以利用抗(耐)病品种与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相结合。 1.抗病品种的利用 NC95、G80、G28、K326、中烟14等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可根据各地情况选用。 2.苗床期控制 采用水田土或其他非烟田、非菜园土育苗,或对苗床土消毒处理,可用57%磷化铝片,按每m2放1片药后埋土,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5 d后揭膜通风,有良好防效。磷化铝高毒,应注意安全。移栽时应剔除病苗,防止带病烟苗进入大田。

3.加强栽培管理 轮作是防治根结线虫的有效措施,可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增施肥料,早追肥、早中耕,促进烟苗生长。 4.药剂防治 移栽时将药剂施入穴内,施药深度10~15cm防效最好,施药太浅,效果较差。常用药剂:15%铁灭克颗粒剂,每hm2用药2~3kg(a.i);10%克线丹颗粒剂,每hm2用药2~7.5kg(a.i)。其他药剂如克线磷、甲基异柳磷等也有较好的防效。这些药剂毒性都很大,要特别注意安全。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论文 一 题目类型 某一种病害研究进展 某一类型病害(土传病害,病毒病等)研究进展 某一作物病害研究进展 植物病理学某一问题研究进展(植病生防,抗病机制,抗病育种,病原学等等) 其他

二 写作要求 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一般要求30篇以上; 对文献要进行认真理解领会,高度归纳概括,要有自己的的观点和建议; 二 写作要求 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一般要求30篇以上; 对文献要进行认真理解领会,高度归纳概括,要有自己的的观点和建议; 下学期教学实习结束后交稿 ,提倡以班为单位交软盘。 尽量不要雷同。

假期作业: 1 完成当地植物病害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现状调研报告。 2 系统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为下学期考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