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高中地理(三) 第六章 地形學的應用
第六章 地形學的應用 第一節 地形景觀的評估 第二節 海岸線變遷分析
第一節 地形景觀的評估 1.臺灣地理學界應用地理的發展 2.地形景觀評估的步驟 3.地形景觀特徵 4.地形計測 5.地景美質評估 6.風景區規劃
臺灣地理學界應用地形的發展 發展方向: 自然災害 環境管理 資源評估
地形景觀評估的步驟 1. 進行地形景觀調查、記錄 2. 依航照圖判讀和野外調查,將評估區加以分 區,作為討論依據 3. 將各種地形特徵加以計測 4. 依指標對地形景觀的美質加以評價,作為 地形景觀經營管理、規劃風景區或自然生 態保護區的基礎
地形景觀特徵-以苗栗火炎山為例 1. 分區指標:堆積物組成、坡度、地表沖蝕 2. 六大地形區: A區:有密集溝蝕,但植被覆蓋佳,減低沖蝕,下游未能形成沖積扇 B區:層理不明,地表下切旺盛,沖蝕溝發達,有礫石沖積扇 C區:有密集溝蝕,但植被覆蓋佳,減低沖蝕,下游未能形成沖積扇 E區:有密集溝蝕,但植被覆蓋佳,減低沖蝕,下游未能形成沖積扇 E區:層理明顯,溝蝕不發達,農業土地利用多 F區:層理明顯,溝蝕不發達,農業土地利用多 圖6-1
地形計測-以苗栗火炎山為例 1. 分為八個集水區 2. 目的:了解火炎山地區地表沖蝕特性 3. 結果:如表6-1 表6-1
地景美質評估 1. 評估方式: 質的分析:美質 量的分析:參考美國的視覺景觀評估系統 2. 美質的五種屬性: 生動性 繁雜性 稀少性 完整性 統一性 表6-2 表6-3
風景區規劃-以苗栗火炎山為例 1. 苗栗火炎山地區:可列為特殊的地形景觀 2. 土地利用規劃:如表6-5 學生活動6-1 表6-5
第二節 海岸線變遷分析 1.海岸線變遷 2.以臺灣西南海岸為例 3.海岸線變遷對人的衝擊
海岸線變遷 1. 衍生的問題:洪患的威脅、土地利用改變沿岸 聚落興衰、土地權歸屬等問題 2. 分析海岸線變遷的功用:助於海岸地區的土地 規劃與開發 3. 方法: 利用不同時期的地圖,進行疊圖分析,再利用歷代文獻、歷史地圖查證 近來可利用GIS,精準疊圖,掌握海岸變遷的過程與速度
以臺灣西南海岸為例(Ⅰ) 1. 臺南時期海侵: 利用航照圖、貝塚位置與碳十四定年等方法 推測海岸線向陸地移動 2. 大湖期海侵: 海水因氣候暖化而上升 海岸西側有潟湖,此後海岸線向西移動 3. 十七至十八世紀: 利用荷蘭人的海圖、清朝的方志、輿圖 內海西側呈現洲潟海岸 圖6-3 圖6-4
以臺灣西南海岸為例(Ⅱ) 4. 十九世紀: 歷經多次洪水,海岸線向西推移 5. 二十世紀: 利用1904~1990年的地形圖 潟湖內,海岸淤積向西移動 6. 近三百年來,臺灣西南海岸的海岸線向 西推移6公里 圖6-5 圖6-6
海岸線變遷對人的衝擊 1. 海岸侵蝕後退,海水倒灌,威脅人民的安全 2. 以魚塭及鹽田為主的土地利用→土質鹽鹼化 3. 沿岸聚落興衰
課本圖6-1 BACK
課本表6-1 資料來源:王鑫,火炎山自然保留區生態之研究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頁88 BACK
課本表6-2 BACK
課本表6-3 BACK
課本表6-5 BACK
課本圖6-3 資料來源:張瑞津、石再添、陳翰霖,師大地理研究報告,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海 岸變遷研究,第二十八期,頁83~105 BACK
課本圖6-4 資料來源:張瑞津、石再添、陳翰霖,師大地理研究報告,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海 岸變遷研究,第二十八期,頁83~105 BACK
課本圖6-5 資料來源:張瑞津、石再添、陳翰霖,師大地理研究報告,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海 岸變遷研究,第二十八期,頁83~105 BACK
課本圖6-6 資料來源:張瑞津、石再添、陳翰霖,師大地理研究報告,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海 岸變遷研究,第二十八期,頁83~105 BACK
學生活動6-1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