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三讲 主讲教师:刘一兵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前者主管传递神经冲动,后者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与骨骼肌由于血管性病变、感染、变性、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遗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等所致的疾病。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脑神经 共有12对。 1、周围神经系统 1)嗅神经(Ⅰ) 其主要功能为嗅觉。 1)嗅神经(Ⅰ) 其主要功能为嗅觉。 2)视神经(Ⅱ) 视神经的主要功能为视觉。 3)动眼神经(Ⅲ) 动眼神经的主要功能上提眼睑,使眼球向上、下、内运动,收缩曈孔括约肌。 4)滑车神经(Ⅳ) 使眼球向下向外运动。
5) 三叉神经(Ⅴ) 三叉神经的痛觉、触觉、温度觉纤维发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叉神经损伤可出现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牙及牙龈等部位的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咀嚼肌瘫痪、萎缩致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6) 展神经(Ⅵ) 其主要功能为眼球外展。 7) 面神经(Ⅶ) 支配除了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肌以及耳部肌、忱肌、颈阔肌、镫骨肌等。面神经损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肌瘫痪。
8) 位听神经(Ⅷ)位听神经分为蜗神经与前庭神经。蜗神经的主要功能为听觉。前庭神经起自内耳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细胞。 a、周围支; b、中枢支。位听神经损伤表现为伤侧听力障碍和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可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
9)舌咽神经(Ⅸ) a、周围支传导味觉; b、中枢支。舌咽神经的运动纤维其功能是提高咽穹隆。舌咽神经损伤出现腮腺分泌障碍;咽后与舌咽神经损伤可出现腮腺分泌障碍;咽后与舌后1/3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舌后1/3味觉丧失。
10)迷走神经(Ⅹ)迷走神经损伤可表现为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发呛、吞咽障碍,心动过速及内脏活动障碍等。 11)副神经(Ⅺ) 12)舌下神经(Ⅻ)舌下神经损伤可出现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2)脊神经 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由后根(感觉根)和前根(运动根)组成。临床上根据不同部位的感觉障碍水平,判断脊髓病变的平面,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脊神经前根支配相应肌肉,其中颈4—胸1前根结合成为臂丛,主要支配上臂、前臂和手部肌肉;腰2—骶2组成腰骶丛,主要功能为支配下肢肌肉。
2、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又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2、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又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1)大脑 由大脑半球、基底核和侧脑室组成。大脑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脑表面形成脑沟和脑回。a、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方面起决定作用;b、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空间和形状和识别、综合能力、短暂的视觉记忆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大脑皮质各部分是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
1)额叶 额叶受损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和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a、额叶前部以精神症状为主;b、额中回后部与两侧眼球协同运动有关,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c、中央前回为运动中枢,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上、下肢或面部抽搐,破坏性病灶多表现为单瘫、或对侧中枢性偏瘫;d、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病变引起同侧嗅觉丧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
2)顶叶 b、刺激性病灶可出现对侧肢体局限性的感觉性癫癎发作,为针刺样、电击样感觉异常,亦可表现为局部抽搐发作。 a、中央后回系皮质感觉中枢,主管对侧躯体感觉。 b、刺激性病灶可出现对侧肢体局限性的感觉性癫癎发作,为针刺样、电击样感觉异常,亦可表现为局部抽搐发作。
3)颞叶 a、颞叶的内侧面与精神、行为、内脏功能有关,刺激或破坏性病灶可出现精神与行为异常; b、颞叶的前部病变影响内侧面的嗅觉味觉中枢(钩回)时出现特殊的症状,称钩回发作,为一种颞叶癫癎,病人有幻味,作舐舌、咀嚼动作; c、颞叶回后部颞横回外为听觉代表区,破坏性病灶产生感受性失语; d、双侧颞叶损害时引起严重的记忆障碍。
5)岛叶 岛叶又称脑岛,呈三角形岛状,岛叶的功能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6)边缘系统 参与内脏和精神等活动。 4)枕叶 故枕叶损害主要出现视觉障碍。 5)岛叶 岛叶又称脑岛,呈三角形岛状,岛叶的功能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6)边缘系统 参与内脏和精神等活动。 综上所述,大脑半球各脑叶的功能为:a、额叶与躯体运动、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 b、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有关;c、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d、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e、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f、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
(2)间脑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是脑干与大脑半球的连接站。 (2)间脑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是脑干与大脑半球的连接站。 间脑可分丘脑、下丘脑。 a、丘脑是除嗅觉以外的感觉纤维上升至大脑的三级神经元所在地,间脑的破坏性病灶可出现对侧偏身各种感觉消失或减退,刺激性病灶引起偏身疼痛,称为丘脑性疼痛。 b、下丘脑前部与睡眠有关,后部与觉醒的发生和维持有关。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还具有内分泌腺体功能。
(3)脑干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脑干具有下列共同的功能: (3)脑干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脑干具有下列共同的功能: 1)生命中枢 延髓内侧为呼吸中枢,延髓损害时多可导致呼吸、心脏骤停。 2)传导功能 脑干内的损害可出现病变同侧的脑神经周围性麻痹、对侧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称为交叉性瘫痪。脑干受损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的平面来判断。
3)睡眠与觉醒 脑干网状结构的激活系统促使大脑皮质兴奋,保持觉醒;其抑制系统保持睡眠,并有控制睡眠与觉醒的交替节律功能,保持正常睡眠与觉醒。 (4)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为四肢和躯干的初级反射中枢。脊髓和脑的各级中枢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脊髓的正常活动总是在大脑的控制下进行的。脊髓的主要功能为:①传导功能:传导周围和大脑之间的神经冲动,一方面把大脑皮质的运动兴奋性经过脊髓、脊髓神经传导到效应器官,另一方面把肌肉、关节和皮肤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经脊神经、脊髓、脑干传导到大脑半球。②节段功能:当脊髓失去大脑控制后,仍能自主完成一定的反射功能,如腱反射等。
【护理评估】 1、病史 (1)患病及治疗经过 发病情况 起病的方式、起始时间、前后顺序及严重程度、有无伴随症状等。 发病情况 起病的方式、起始时间、前后顺序及严重程度、有无伴随症状等。 检查、治疗的经过及效果 有无特殊饮食医嘱及遵从情况。 目前的主要表现 有无头痛、抽搐、瘫痪的表现;有无意识、精神、言语等障碍;有无睡眠异常; 既往史 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神经系统相关性疾病。
(2)心理社会资料 评估病人对疾病的性质、进展、防治及预后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与环境适应能力。 评估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组成、经济状况、工作单位或医疗保险机构所能提供的支持情况。 (3)生活史和家庭史 了解病人的生长发育史和主要经历 了解病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 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 了解家族发病情况
2、身体评估 (1) 一般状态 意识是否清楚;血压是否改变;全身发育和营养状况如何,有无消瘦、恶病质或肥胖、水肿。 (2) 精神状态 (1) 一般状态 意识是否清楚;血压是否改变;全身发育和营养状况如何,有无消瘦、恶病质或肥胖、水肿。 (2) 精神状态 (3) 头面部 头颅有无大小、形状异常,颅骨有无内陷骨折征象 观察面部有无血管斑痣、疱疹和口眼歪斜等 观察有无吞咽困难 有无声嘶。 注意颈部有无抵抗、颈椎有无压痛,颈动脉搏动是否对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4)四肢及躯干 注意脊柱有无畸形、压痛及叩击痛。 注意四肢有无震颤、抽搐、肌阵挛等不自主运动或瘫痪。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 如红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血脂、血糖检测 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病因诊断。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测定 对重症肌无力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其他 血钾检查对周期性瘫痪、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对肝豆状核变性有诊断价值。
(2)脑脊液检查 (3)活组织检查 脑脊液压力测定 了解颅内压力情况。 压颈试验 了解椎管内有无阻塞 脑脊液压力测定 了解颅内压力情况。 压颈试验 了解椎管内有无阻塞 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及免疫学等检查 对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3)活组织检查 肌肉活组织检查 鉴别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损害。 神经活组织检查 对周围神经疾病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脑活组织检查
(4)脑电图检查(EEG) 对癲癎、颅内占位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有重要价值。 (5)肌电图检查(EMG) 对肌肉疾患和周围神经损害有诊断意义。 (6)脑诱发电位检查(BEP) (7)经颅多普勒检查(TCD) (8)X线检查 头颅平片 脊椎平片
(9)脑血管造影 帮助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血管性疾病,尤其用于显示,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 (9)脑血管造影 帮助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血管性疾病,尤其用于显示,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 (10)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摄影(CT)目前主要用于颅内血肿、脑出血、脑肿瘤、脑梗死、脑积水、脑萎缩等疾病的诊断。 (11)磁共振成像(MRI) (12)放射性核素检查 1)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