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者:莊清如、梁瑞蘭、沈宜均 指導教授:蔡順良老師 參考資料:慶雯、宜珍、怡君 Adult Attachment and Patterns of Extradyadic Involvement Elizabeth S Allen , Donald H Baucom Family Process , Vol.43 , No.4 , 2004 報告者:莊清如、梁瑞蘭、沈宜均 指導教授:蔡順良老師 參考資料:慶雯、宜珍、怡君
過去的研究 Extradyadic Involvement (EDI)是指與婚姻伴侶或交往對象以外的人發生交往關係,通常會使親密關係危難或終止親密關係。 Wiederman(1997)研究發現約有34%男性和19%女性成人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外遇。 Wiederman and Hurd(1999)研究發現49%男性和31%女性大學生曾經有過外遇。
過去的研究 很多研究會去評估預測變項和性外遇歷史間相關的可能性。有些研究是收集關於外遇刺激的報告。有些研究則是關注在外遇的不同類型。 在這些研究中,很多臨床專家發現外遇可能是滿足自主性需求、或滿足親密需求的方式。自主性需求者藉由外遇得到私人空間或維護自己的自由和自主感覺。親密需求者藉由情感上的親密提升自尊。 不論是何種外遇動機,個體通常將之視為是婚姻系統的回饋。親密需求是為了補償在主要關係中被忽略的情感,自主需求則是因主要關係被過度束縛。
過去的研究 Glass and Wright(1992)研究發現,女性的外遇 常涉及關係的需求(如:親密的情感)與親密的 外遇關係;男性的外遇較多與個人的需求有關 (如:對新奇的慾望),且較少情感的涉入。 成人依附理論也是用來了解外遇的自主性需求 或親密性需求以及外遇不同類型的理論架構。 早期嬰兒和照顧者的依附理論,有利於延續到 成人依附理論,包括未婚的戀愛關係和已婚的 婚姻關係。
過去的研究 不安全的依附關係可概念化分為兩方面:對遺棄的焦慮和對親密的逃避。 對遺棄的焦慮,對親密關係的極度渴望和依賴他人,是為了維持自我價值感。對親密的逃避則反映對親密及互相依賴的感覺感到很不舒服。 焦慮代表需要充分的親密關係,而逃避則是在關係中需要有自主性的追求。 很多研究指出,個體都有隸屬感和自主性的需求,而親密關係最基本的挑戰是如何平衡兩者的需求。
(Dismissing-Avoidant) 高人際信任 ( 低 逃避) ‧四種成人依附風格 焦慮依附(Preoccupied) 安全依附 (Secure) 低自尊 (高焦慮) 高自尊 (低焦慮) 懼怕-逃避 (Fearful-Avoidant) 排斥-逃避 (Dismissing-Avoidant) 低人際 信任 (高逃避) 2017/3/14 6
依附類型 逃 避 焦 慮 低 高 安全型依附 (secure):與愛情伴侶相處時感到舒服,不會因遺棄感到過度的焦慮。 焦 慮 低 高 逃 避 安全型依附 (secure):與愛情伴侶相處時感到舒服,不會因遺棄感到過度的焦慮。 焦慮型依附 (preoccupied):想與伴侶親近,但對關係和伴侶對自己的感覺感到焦慮。 拒絕型依附 (dismissing):不喜歡和伴侶親近,也不特別因關係的強度與穩定焦慮。 恐懼型依附(fearful):對關係感到焦慮,避免對伴侶自我揭露,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他人的拒絕。
依附與外遇的頻率 焦慮型女性較可能有外遇,並有較多外遇伴侶,這與對他人親密接觸的高需求,以及在他們身上被看到的強烈性吸引力一致。 Stephan and Bachman研究發現逃避型男性特別容易有破壞關係的行為,包括外遇。但在Gangestad and Thornhill研究發現逃避型女性和外遇卻是負相關。 Hazan,Zeifman,and Middleton無分男女的研究中,逃避性的個體在性行為外遇上(包括一夜情和外遇)反映出很低的親密度。拒絕型個體反映出高度的混亂。 對焦慮型或逃避型個體而言,外遇能獲得伴侶生理上親密,卻又可以避免遭受因心理上親密和依賴所帶來的傷害。 逃避型男性與焦慮型女性易有較高比率的外遇。
依附與外遇動機 焦慮型依附者在親密關係中對他人有強烈的依賴,對自己則是低自尊和低自信。 高焦慮(如:恐懼、焦慮型)個體認同外遇的親密和自尊動機。 逃避型依附者對主要關係逃避承諾,逃避深入地接觸他人,自願只有性關係而無情感投入。強調好玩及性關係而不是情感的親密。 高逃避(如:拒絕、恐懼型)個體認同外遇的自主性動機,也特別強調外遇是起因於對獨立和自由的需求。
依附與外遇關係類型 心理模式觀點:安全型個體對親密的外遇關係感到自在,焦慮型個體對外遇關係著迷,恐懼型個體對與外遇伴侶的親密感到矛盾,拒絕型個體則易有隨便的外遇關係。 補償模式觀點:不安全型個體對親密的外遇關係感到自在,逃避類型(包括:拒絕型、恐懼型)個體則因為外遇關係中存在的界限,而和外遇伴侶更親密、更能自我揭露。
三大假設 外遇的頻率:外遇對象的數量可作為外遇頻率的指標。逃避型男性和焦慮型女性有較高的外遇比率。 外遇的動機:焦慮型依附關係的個體,在外遇中尋求親密的刺激。逃避型依附關係個體在外遇中追求自主性。女性有較多親密的需求,男性則有較多自主的需求。 外遇的類型:心理模式觀點和補償模式觀點。女性在外遇上有較親密的外遇關係,男性則是較隨便的外遇關係。
小結 這些假說會利用兩個不同的樣本群來做檢驗。包括大學生樣本和已婚的社會大人。 研究的重點不在於比較兩個群體的結果不同,而是這些假說需要藉由兩個群體的研究發現來增強這些假說驗證結果的信心。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樣本 大學生 社會人士 504位大學生,17-23歲 受試者必須已有1個月到2年的約會關係 其中345位(69%)有外遇行為(愛上某人到性交),204位是男性,141位女性 社會人士 目前已婚或曾有婚姻的成人(21-81歲),以郵件發送1000份問卷給自願受試者(男527人,女473人),共回收251分(男118人,女132人),其中46%(男63人,女52人)受試者表示至少有一次外遇。
研究程序 大學生樣本 受試者參加“關係經驗”的研究,並完成問卷。曾經在2年內有外遇經驗者,以最近一次外遇經驗來回答;2年內沒有外遇經驗者,以假設的情境來回答。但對於外遇動機與類型則是根據實際有外遇經驗的受試者來推論。 社會人士樣本 保持匿名性,使用商業回郵信封與開放式問卷 受試者已經結婚、訂婚或曾經結過婚。 曾經在2年內有外遇經驗者,以最近一次外遇經驗來回答。對於外遇動機與類型則是根據實際有外遇經驗的受試者來推論。
測量工具 外遇經驗問卷(EEQ),具有良好的信度 親密關係經驗清單(ECRI)-自我評估,具有良好的效度 關係問卷(RQ)-僅使用於社會人士 渴望回復的平衡清單(BIDR)-僅使用於大學生
結果 根據依附類型與外遇介入假設:男人傾向於逃避類型,女人傾向於焦慮類型。 在大學生中,性別、依附類型與互動都有顯著的差異。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伴侶,特別是忽略逃避類型。在女性中,過度依賴類型則較安全依附類型女性有顯著的差異。 在社會人士中,性別有顯著差異,男性比女性有更多伴侶。忽略逃避類型擁有更多的外遇伴侶。有趣的是,7位擁有超過10位外遇伴侶的社會人士中,有5位是忽略逃避類型的男性。
研究結果
大學生樣本
成人樣本
外遇的動機 女性較男性容易在關係中感覺被忽略或拒絕,因此渴求親密感容易成為外遇的原因 依附 類型 拒絕型 焦慮型 恐懼型 外遇 動機 渴求空間及 自由等自主性 對親密感的需求
外遇的動機 在自尊需求上,只有在大學生樣本中才能看出依附類型間的顯著差異 恐懼及焦慮型有較高的自尊需求 透過t考驗的檢驗,大學焦慮型依附女性對自尊的需求高於安全型及拒絕型依附個體 恐懼型依附女性的得分也比拒絕型依附女性的得分高 大學恐懼型依附男性的得分較安全型依附者高
雖然在變量上無法看出成年者依附型態對外遇的影響,但仍需留意自尊需求對於高焦慮類型個案(恐懼型依附及焦慮型依附)的重要性
外遇關係類型 在大學生樣本中,恐懼型及焦慮型個案較容易執著於外遇關係 在成人樣本中,恐懼型及焦慮型男性也在執著度上獲得較高分數 女性的研究結果在各項間皆未達顯著差異
外遇關係類型 在兩種樣本中,相較於安全型及拒絕型,恐懼型個案對於外遇關係容易存有矛盾情感 在大學生樣本中,焦慮型依附個案在矛盾情感的得分同樣較安全型依附個案高
外遇關係類型 兩種樣本在性別、依附類型、或自在地在親密外遇關係中互動的量表上,皆無顯著效果。 二種樣本受試者在性別、依附類型、或出現在外遇關係中的親密互動,亦無顯著效果。 大學男性較易有隨便的、情感疏離的外遇關係,在成人的調查中則沒有這樣的結果。
研究討論
外遇動機 研究證實依附類型和外遇關係確實有相關。 依附 類型 拒絕型 焦慮型 恐懼型 外遇 動機 獲得關係中的空間與自由 伴侶的忽略、寂寞感 對親密感的需求
恐懼型依附個體的外遇動機 具有高焦慮及高迴避特性的恐懼型個體對於親密性的需求比自主性高。 推測焦慮性特質對恐懼型個體行為的影響較明顯
焦慮型依附個體的外遇動機 在最近的研究中也發現,無論是大學生或成人,高焦慮類型的個案,其外遇的動機大多是希望透過外遇經驗提升自尊 在大學生樣本中也發現,焦慮型依附女性的外遇對象較安全型依附女性多,原因主要來自於對親密感的渴求
拒絕型依附個體的外遇動機 相較於其他依附類型,大學拒絕型依附男性的外遇對象較多。 成人拒絕型依附者的外遇對象較安全型依附者多,而男性的外遇伴侶較女性多。 拒絕型依附女性對於自由及獨立有較高的需求,他們可能對於外遇的接受度較高。 拒絕型依附男性較女性容易有外遇行為,也比較容易在外遇關係中給承諾
拒絕型依附者的外遇動機 這樣的性別差異可能來自於社會對於男性外遇的接受度較高,演化論的觀點也支持男性擁有較多性伴侶 近來的研究也發現這樣的傾向除了拒絕型依附男性以外,並不適用於所有男性。
依附與外遇關係類型-焦慮型 焦慮型個體通常採用心理模式 例如:恐懼型依附個體大多對與外遇對象的親密感到矛盾。因為他們想要親密感卻又擔心被拒絕,因此不斷逃避。 大學及成人的恐懼型及焦慮型依附男性較容易對外遇關係感到著迷及渴求 可能的原因:男性較難表現自己對婚姻關係的焦慮感→對外遇關係的焦慮感其實就是對婚姻關係的投射。
依附與外遇關係類型-迴避型 迴避型個體通常採用補償模式。 例如:一個新的外遇對象,可能促使他們產生比主要關係中更強烈的情感 特別在成人樣本中,拒絕型個案在外遇關係中可能感受到更多的自由,而使得他與外遇伴侶的關係更親密。
性別的差異 性別的差異上看來,男性較女性有更多的外遇伴侶,女性對外遇有較多親密的動機需求,大學男性則對外遇有更隨便、不正式的態度。 在自主性動機上則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貢獻 這項研究對於人為什麼會陷入外遇關係提供了許多心理觀點 對治療師在進行外遇初期的個人或伴侶諮商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治療師會引導伴侶或個人進行一段有關外遇原因的綜合性描述,而這樣的描述能有效的協助個體或關係的修復。
研究貢獻 一旦描述的層次越來越豐富,可能使導致外遇的原因越來越明顯,治療師也更能有效的介入,協助個體或伴侶走出事件,甚至預防未來外遇發生的可能性。 EFT(Emotionally Focused Couple Therapy)就是針對依附議題進行處理的治療法。
研究限制 非隨機選取的樣本 自陳報告的可信度
報告完畢,謝謝聆聽
作者:Bonnie Eaker Weil& Ruth Winter 譯者:許耀雲&孫孚垣 外遇-可寬恕的罪 作者:Bonnie Eaker Weil& Ruth Winter 譯者:許耀雲&孫孚垣
外遇-是可以被寬恕的 若不是處於某種痛苦之中,人們不會發生外遇。 外遇者就如其他人以藥物、酒來滿足自己一樣,藉著找新伴侶來療傷。 外遇常是一種錯誤,一種能被理解的錯誤。
章節 第一篇 人為什麼會外遇? 第二篇 面對情變 第三篇 處理善後
第一篇 人為什麼會外遇?
問題是什麼? 外遇有如心臟病般巨大的威力,足以破壞親密關係。 外遇常常是個人及他人的關係發生問題的表相行為。當你做出違背你對伴侶承諾的愛與信任的行為時,那就算是外遇。 忠實並不是愛能延續下去的保證,不忠也不表示愛已褪色或死去。外遇—讓你嘗試去穩固擺盪中的關係。
關於不貞的五大謬思 外遇只為了滿足性:外遇不一定是在激情下才產生 外遇是由於性格缺陷:外遇行為中某種情感上的衝動是會遺傳給下一代的。我們所該做的是減少對這種事件的譴責,並且探究使該事情發生的那股動力根源。 外遇是挽救婚姻的方式:不可能用另一樁問題去修補處於危機中的關係。 外遇不會傷人:即使另一半不知道你騙了他,也會受傷的。不誠實將危及夫妻的情誼。 外遇必須以離婚收場:認清外遇背後真正的原因,並學會處理深層問題,便能從傷痕中走出。
外遇的真正原因 外遇常見的動機:無聊、寂寞、挫折、報復。 發生性關係的動機男女有別:男性主要是性歡愉,女性則是情感的滿足。 多數外遇都與童年有關,想重拾失去的烏托邦,一段享受親情卻不需負責的時光,或想藉此平衡幼年心中受到的傷痕、挫折及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這種傷害幾乎是源於外遇父母的忽視。 唯有隱藏的動機才是促使許多人迎向陌生人臂彎之因。
外遇的類型 假親密型外遇 粉飾太平型外遇 逃避型外遇 發覺自己無法掙脫一個沒有愛情甚或痛苦的婚 多半覺得不易發展或維持一種親密關係。 例如山姆:五次離家、五次回家。 粉飾太平型外遇 從別的地方填補我從另一半身上找不著的東西,這樣我就不必毀一個家。 逃避型外遇 發覺自己無法掙脫一個沒有愛情甚或痛苦的婚 姻,於是藉由外遇協助他們逃出婚姻。
外遇的類型 尋愛型外遇 強迫性外遇 因生理或心理問題所致的外遇 常在中年生日時發生,特別感到空虛。「人生就是這樣了 嗎?」男性藉由性方面重獲肯定;女性則是藉由外遇來尋 求情感上的安慰與滿足。 強迫性外遇 純為肉慾所迷,沈溺於追尋、獵取他的性對象,為此花 費大量的時間、精力。80%的患者是男性,不只是不正常,且具危險性,極可能因此染上愛滋病或其他性病。 因生理或心理問題所致的外遇 有藥物控制、酗酒或心理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等問題的 人,都可能使人發生外遇或上色情場所尋歡。
如何公平地吵架 親密關係技巧應用(PAIRS) --- Dr. Harville Hendrix & Lori Gordon 尋求同意。「我想和你談談,現在你有空嗎?」。 如果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把它安排在二四小時內,找出時間談談。 讓談話有時間限制。壓力大到受不了時,即中途暫停。 任何一方都不能有輕忽之感,只要你們之中有一人覺得出了問題,那就是有問題。雙方都須注意彼此,給對方意見,不能有電視或其他聲音、事物干擾談話。
如何公平地吵架 用「我」起頭的句子,而不用「你…」的句子來解除緊張的氣氛。 注意聽你另一半的話,並重複之,以減輕誤會。 肯定對方的感受。例如:「我知道你會發生外遇是因為你想念我,而我總是在工作。」 同理心—感受另一半所感受的心情,把自己放在對方的處境之中。例如:「我了解你一定覺得被冷落了!」 不要用酸溜溜的話或各種批評語氣去懲罰對方—否則對方也會用這種方式反彈回來。例如:「這真是我聽過最蠢的話!」 為自己的目標負責。儘量讓自己誠實而不受傷害。正面的訊息可能更易被接收。
一切都起自家族 外遇不像高血壓或青光眼會自基因裡遺傳給下一代,但卻以細膩難察的方式,影響下一代的心理及情感。例如:美國甘迺迪家族及英國皇室緋聞。 除了少數頹廢貴族外,沒有人會相信自己的父母會做出違背婚誓的事。 通常只有在他們和父母及另一半在誠懇、親愛的情況下深談之後真話才會出現。雖然事實深深地造成傷害,卻能幫助他們從壓抑中走出來。
一切都起自家族 家庭悲劇的受害者:孩子害怕失去父母,出現情緒問題,如夢靨、尿床、焦慮。 手足效應:例如,當兄弟姐妹間其中一個發生婚外情,另一個馬上跟進。 帶給下一代的罪惡感:父母發生外遇的孩子若未能自被拋棄的恐懼中走出,他常會用一輩子的時間重複父母的錯誤。
追蹤你的家族譜:作者的家族譜
秘密劇本 許多外遇者正在演出兒時便深藏於心,但他們並不清楚意識到的劇本。雖然他們不知道或不承認,但外遇者的父母多半也曾發生外遇。 孩子成年之後,通常會重複父母的風流行徑:一是重蹈覆轍,即自己會發生外遇事件,重演父母的劇本;要不就是自親密關係中撤退,不願使自己因愛人而受傷。 只要能認清這種潛藏的衝動,就能克制它,只要它不再是隱匿難言的事,它便失去影響力。
秘密劇本 外遇父親的成年女兒:對所有男人都不信任和生氣,他們的自尊常常受傷,他們的反應通常是可預期的。 外遇母親的成年女兒:常常害怕親密關係,卻又被喜歡拈花惹草的已婚男子吸引。有些甚至變得掠奪性強,有些退縮到性冷感。 外遇繼父的成年繼女:若和繼父發生不正常的愛情,在發展親密關係時會出現障礙。
秘密劇本 外遇父親的成年兒子:會不斷重複擁有情婦或其他女人,除非他和父親能致力於弭平彼此的不合。 外遇母親的成年兒子:戀母情結讓很多男人不願承認自己的母親有外遇。必須面對自己的憤怒並讓自己原諒母親,才能與女友重新展開親密關係。
關於空虛 心中的空虛感以及想填滿它的心理,會在 我們的生命中產生一種不易發覺的目標。 於是我們成為一個追尋者或逃避者。
心痛的開始-童年 兒童發展的早期階段,嬰兒在十八個月大時,產生一種依賴父母的強烈情緒,若照顧者不夠溫暖或不足以依賴,便會發展出一種擔心被遺棄的恐懼感,長大以後會強烈地尋求被愛,同時又害怕親密-這正是一個被人背叛的女人最佳寫照(追尋者)。 兒童十八個月至三歲期間,會開始產生自我意識,此時過度保護的態度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被吞噬的恐懼感,將導致日後逃避親密關係的行為-這正是一個男人總是流連不同女人,難以安定下來的寫照(逃避者)。
外遇與空虛感 表面上,空虛感常化為寂寞、孤獨、無望或難以解釋的沮喪。來自於不了解自我,或是自我因另一個人而失去,或是無法繼續保有某些關係。 外遇是我們面對內心深處的空虛感時,想逃開這種深深的痛苦所常運用的方式。但你是無法逃開的,空虛感會影響你選擇配偶及享受親密關係的能力。你必須面對並處理自己的空虛感。
錯誤的形象 我們從父母的優點中,一點一滴地拼湊出理想對象的模樣;同時也會從父母的缺點中去找對象-這些缺點對我們同樣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如果在自己的配偶身上找不著,可能會在外遇的對象身上尋找。 我們的期待太高-不自覺地為自己尋找失敗,或至少為自己的婚姻之路佈上荊棘。 人們總是想從別人身上得到其實只有從他們自己身上,或是從一個關係中才能得到的東西。
愛的接力賽 每一種關係都有一個愛人者和一個被愛者,一個追逐者及一個被追逐者。 健康的關係中,夫妻雙方在不同階段會互換角色。 拈花惹草的人,同時是獵取對象的獵人,卻又是情感的逃兵。追逐過後變成逃兵,逃跑之後又成了追逐者。
追逐者和逃跑者 追逐者常根源於的童年傷害-被遺棄、被忽視、被剝削及被冷落。逃跑者想逃開童年時期某些由親密關係造成的不幸-透不過氣、過份受控、罪惡感及羞愧。 80%的女人,是追逐者,想藉一個又一個的情人填補心中的空虛感,越是深愛某個人,就越期望此人能填滿他們的空虛。 80%的逃跑者是男人,希望追逐者能將他們從寂寞中拯救出來;然而又死命地想保住自己的空間,覺得親密關係是他們想要的,但又視其為危險的,因而只希望親密只是短暫的。
第二篇 面對情變
(Ⅱ-6)當公主與王子結婚後… 記得初陷入情網時的感覺嗎? 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何其完美;永遠都覺得兩人相處的時間不夠,在極少數的分離時間裡,也總是和人談著你的情人 每一種關係在蜜月期結束之後都會演變成權力之爭
(Ⅱ-6)當公主與王子結婚後… 在關係邁入成熟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幻滅情形未必就是壞的。 那些無法處理空虛感的人,或是對一項關係有錯誤期待的人,總是以婚外情的方式讓激情又再恢復,以避開親密關係中必然的衝突。 解決之道:學會溝通,有效的協商,避開爭吵或惡質的攻訐。 如此才能達到一段完整而有彈性的親密關係—真實生活之愛
(Ⅱ-6)第一階段:蜜月期 蜜月期通常就已種下破壞關係的種子-人們在愛情中常常不去注意另一半原有的缺點,總認為自己能改變他。在問題發生時才察覺,從前吸引自己的要素,也成為日後所討厭的。 追尋者往往被脫逃者吸引-我們總在尋找某個人,以解除我們自童年時期至今未能解決的問題。
(Ⅱ-6)第一階段:蜜月期 儘管不可能永遠維持蜜月期,也能重拾其中的部份歡愉:定期為彼此重溫當年的興奮與歡愉,或任何能引起熱情的事。 我們有必要不時地提醒自己,當初為什麼深愛並選擇了另一半。 這樣做有助於面對及處理下一個階段-權力鬥爭期。
(Ⅱ-6)第二階段:權力之爭 時間會讓現實一點一滴地融入生活。無法應付、分身乏術的情形常常出現,欲望和需要總是無法滿足 任一方都必須經歷某些新的定義:在這個夫妻關係中,我是誰?我希望他給我的是什麼?我離滿足他的需求有多遠? 如果不處理童年時期的衝突,情人不久之後就會越來越像你的另一半或你的父母;如果不從改變自己和現有的關係著手,只是換換交往對象,將永遠找不到你想要的。
(Ⅱ-6)第二階段:權力之爭 在許多諮商專家的案例中,只有5-10%的外遇者會離開原來的配偶而與情人結婚。 因為所有的關係都會從蜜月期進入權力鬥爭期,最終皆要面對「承諾」這個問題。 許多婚姻在權力鬥爭期便停滯不前,這是因為雙方都在言語上太不客氣了。 解決之道:打開溝通管道。
(Ⅱ-6)第三階段:生活之愛 在此階段,伴侶的關係並非靜止的-在與配偶的改變及成長中,「婚姻」一詞一再經過協商、討論 雙方有共同的目標;知道如何幫助另一半得到滿足,並讓自己也一樣滿足。 例如:如果我的遲到令你惱怒,我會改善,因為那麼做不只是會讓你高興,也會給自己帶來歡喜,並讓我有自我駕馭的感覺。 在能自我了解並彼此都擁有喜悅時,婚姻是有效結束童年欠缺的好方法。
(Ⅱ-6) 壓力點 不管婚姻處在哪一期,都可能因外力而出現障礙。當我們想擊碎這些障礙時,心底的空虛感卻會浮現,這時特別容易外遇。 所有的關係都是脆弱的,特別是在艱難的日子裡。因此,當身處在壓力點時,更應該和伴侶保持親近。
(Ⅱ-6)七個特別難度過的壓力點 有了孩子—喚起被冷落的記憶而導致另一半外遇。 中年—發生危機的機會是男女均等的。 失業—自尊聯結在工作地位上,失業因而引起崩潰 失去親人(失去父母或子女)—死亡提醒了我們所有未獲解決的衝突。 病痛-重病或一些特殊狀況常使關係變得緊張,彼此對於承認關係的變化又懷有罪惡感。 父母離婚-如死亡般地打擊,尤其害怕自己會步上父母的後塵。 地位改變-退休是主要的肇因。
(Ⅱ-7)面對現實 發現外遇通常是證實,而不是新訊息(多數外遇者的另一半早就開始懷疑或潛意識的知道)。 如果外遇的前兆能被留意,多數的外遇將可停止或預防。 導致外遇的兩種情況: ◎感到不滿意卻又沒有表示出感受的一方,將 會出狀況。 ◎不傾聽對方感受的那一方,同樣也在找麻煩
(Ⅱ-7)面對現實 婚姻的成功者知道如何建立行為的界限,清楚地訂出並執行這些底線-兩個人所相信的是什麼? 例如:對於遐想、調情可接受的界限。 在開始一種關係的早期就設定你的底線,並提醒自己:只要對方覺得有問題,那就有問題。
(Ⅱ-7)面對現實 如果你懷疑你的另一半與某人的友誼快要變質為愛情了,該怎麼做? 不要問開放性的問題,如:「你即將有外遇嗎?」 請直接、肯定的說:「我知道你快要有外遇了」或是「我知道你打算和某某人發生婚外情」。 如果你很快便討論這樁外遇(或可能發生的外遇),將有更多機會可以中止它。 在很多不正常的情感事件中,會留下線索給另一半,是因為外遇者自己很想中止這種三角關係。
(Ⅱ-8)逢場作戲的外遇? 逢場作戲無法解決問題。它所反映的心靈深處的痛苦和親密關係的問題,無法從中得到解決,最終還是會在下一代身上出現。 在任何時候,藉另一個人去疏遠和另一半的關係,都表示你在逃避某些事物。 開放的婚姻常常是其中一方害怕承諾的指標,對兩人而言同樣是自由做選擇的情形少之又少,不用多久,將會有其中一方想要終止婚姻。
(Ⅱ-8)你是否該說? 大部分發生外遇的人都會傾向坦白。 但告訴另一半這件事時的時間點及態度必須相當謹慎。 ◎若你不認為此時的他能處理外遇的消息,那麼請暫時保密。 ◎想想自己的動機,別告訴對方一些只是為了讓自己好過的話 ◎許多會讓對方大為光火的細節,只會加深傷害
(Ⅱ-8)你是否該說? 要減輕心中的負擔,就必須和最愛的人分擔。 除非親口說出來,否則外遇者將無法為外遇負責,也無法得到原諒。 將祕密藏在心中只會使這個外遇繼續下去。 大部分佳偶的仳離,都是出於罪惡感的驅使,而不是因為沒有愛。
(Ⅱ-8)如何承認外遇? 確定自己在告訴另一半時,是想改善彼此的關係,而不是只想要卸下心頭的罪惡感。 不要在憤怒的心情下承認外遇這件事。 時機很重要,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讓另一半相信他是被愛的。 說話技巧 持續交談 願意回答有關情人的問題(不必解釋得太仔細) 別期待會有立即的寬恕 勇敢去談自己的感受 談及是否要結束婚外情時必須坦誠。
(Ⅱ-8)你該怎麼問? 用堅定的語氣說:「我認為你正有著婚外情」 語氣堅定但不要充滿批判性 直接一點 不要給他模稜兩可的訊息 目光直視,不要容許對方轉移注意力 運用同理心 不要讓自己成為對方外遇的藉口 清楚的說出如果對方繼續婚外情會有什麼後果,要求對方停止婚外情。
(Ⅱ-8)給面對外遇事件的雙方 在外遇事件曝光後,應該尋求諮商或家庭心理治療,以明瞭外遇問題的原因,避免再次發生。 即使雙方分開了,也不要在沒有尋求協助前就復合。
(Ⅱ-8)寬恕的開始 受到背叛的一方必須了解: 對另一半而言,要他放棄沒有要求、舒服、興奮的關係是很困難的事。 對方根植於童年的痛苦,你可能不想聽那些,但你必須聽。 在沒有得到對方誠心誠意地表示要改頭換面前,不要恢復雙方過去的關係。
(Ⅱ-8)寬恕的開始 背叛的一方必須了解: 自己對配偶的傷害有多深。 願意專注面對這些情感上的傷害。 在失去情人的支持及情感的滿足下,必須全力以赴重拾親密的婚姻關係
(Ⅱ-9)生氣吧! 憤怒是種具侵蝕性的情緒,如果把它藏在心中,它將吞掉你的自尊-而它總會在不久後,用某種毀滅性的方式跑出來。 如果你不讓人知道你的怒氣,它會永遠在心裡燃燒。 在憤怒底下的是傷害,在傷害底下的才是愛,但如果不先除去最上層的憤怒,將無法尋得愛。
(Ⅱ-9)ANGER練習 承認(Admit)你的憤怒—想生氣就生氣吧!給自己生氣的權力,不要覺得有罪惡感或是抱歉。 消除(Negate)這些負面衝動—不要以外遇做為報復,也不要用喝酒、過度地吃或自傷的方式吞掉這些痛苦 給(Give)自己紓解情緒之道—沒有傷害的方式,例如:散步、大叫、跑步、游泳,找一個不會亂說或給一堆建議的朋友說出心中的話。
(Ⅱ-9)ANGER練習 估想(Evaluate)自己是否在配偶的外遇事件中推波助瀾—你是否設了底線並努力實行?你是否讓對方知道你的需要?你是否利用孩子和工作讓自己與丈夫之間出現第三者? 沒有認清自己的錯,你將不會改變自己以求更進步 記住(Remember)你和配偶曾經給彼此的愛-試著讓愛重生,將有助於你從痛苦中走出,並得到和解。 練習:韓德瑞克博士及「親密關係技巧應用」的創始人高登所設計(請參考本書p.164-p.182)
(III-10)給當事人及第三者 外遇者及第三者投出三角關係常常有著相同的原因:早期未獲滿足的需要,但從童年時期卻未被其察覺。 外遇關係就如其他所有的關係一樣,會自蜜月期進展到權力鬥爭期。 95%的例子中,第三者常無法贏得這種權力,如果他們想努力建立長久的關係,迷途的另一半常會思索,為什麼不走回經營已久的婚姻關係中?(例如:潮浪王子)
第三篇 處理善後
處理善後 當伴侶之間有空隙讓第三者趁虛而入時, 兩人往往不是以分手為收場, 就是繼續住在同一屋簷下,但冷戰熱戰不斷 事實上,這種結局不是必然的結果, 而是有選擇的餘地……
處理善後 如果你是遭到背叛的一方, 你絕對有權力生氣。 但是一味的發洩怒氣,最後傷害的卻是自己。 因為你可能因此喪失了重建關係的契機。 處理善後必須持謹慎的態度,這樣才能儘快 展開新生活
悲傷及再見 為一個已死的關係所感知的悲傷,將經歷以下階段:「拒絕」、「憤怒」、「罪惡感」、「接受」。你無法忽視或刪除掉這些感受。 在夫妻能夠找到寬恕及重生之前,都會經過這些階段。這個過程需要勇氣、決心及精力─但它的回饋則是持久的真實生活之愛。 在外遇事件發生後,夫妻雙方都會喪失一些東西,只要仍為厭惡、痛苦及傷害所支配時,就不能真正原諒並重建生活。
被欺騙者必須做的事 1、讓自己明白,在這樁婚姻中,自己貢獻了哪些美好的部分,又毀壞了哪些部分。 2、了解你的配偶也同樣受了傷。在內心深處,他其實會害怕選擇他並不完全熟悉的第三者,而永遠失去你。 3、在你將焦點集中在外遇者身上時,你將感到寂寞,但當和親人重做聯絡時,有助於減輕痛苦。
欺騙者必須做的事 1、面對你對配偶以及家人所造成的傷害。並察覺自己損失了多少。 2、放棄婚外情以重建婚姻。你必須認清儘管這是困難且令人沮喪的工作,但痛苦以及不確定感都會付出代價、承擔痛苦。這當然比離婚要容易且不痛苦。 3、此時是極好的時機,與生長的家庭重建親密情感。
不要做表面的寬恕 寬恕是賜給自己最好的禮物。除非我們原諒了越軌的人,否則永遠無法擺脫憤怒、痛苦和沮喪等情緒的干擾,也就感覺不到希望和樂觀的前景。責備不能控制整個情況,只有透過和解才能使一切再現生機。 外遇的結果正好提供第二次機會,好好審視自己從孩提以來面臨的懸而未決的課題。適當的處理這些情緒,過去生命中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寬恕是雙向進行的,要求和給予必須同時進行。達到摒棄責備和羞恥的境界的步驟: 1.忘記(Forget)這樁外遇帶給你的困擾,無論多困 難都要試著忘記 2.真誠(Open)面對彼此 3.重建(Rebuild)信心 4.重新展開(Go)追求 5.重建(Invite)親密關係 6.重視忠誠的價值(Value) 7.鼓起勇氣(Encourage)擁抱對方
寬恕必須不斷被提醒及復甦--像所有關係一樣 與疏遠的父母親重新建立連繫,請你的父母親協助你脫離空虛,重建你的關係。 1.伸出你的觸角,聯絡這些對你非常重要的人。 2.發現樂趣。當婚姻重現生機時,樂趣便是一件認 真、必要的事。 3.列出驚喜清單,一個星期至少要製造一次驚喜 4.每天告訴你的伴侶一些細微、正面的事情 5.喚起對肉體關係的熱情 6.給受背叛者一個重新操縱婚姻關係的感覺,隔天互換 7.安排談心時間 寬恕必須不斷被提醒及復甦--像所有關係一樣
性和解 大部分人無法克服與敵人共枕的厭惡感,事實上是被背叛者不停的將對方情人的影子拉到自己的床上。 性和解通常是寬恕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在尚未充分了解前,我們會抗拒性愛以疏遠親密關係。 大部分人無法克服與敵人共枕的厭惡感,事實上是被背叛者不停的將對方情人的影子拉到自己的床上。 是到了該讓對方離開的時候;更是重新建立關係、全面改善婚姻生活的時機了。
停止懲罰你自己。不要刻意禁止任何事情,如果你繼續拒絕與你的伴侶同房以懲罰他,事實上你是在懲罰自己。 培養你的性魅力。凡是懂得鼓勵自己的人,都是懂得情趣魅力的人。做一些讓自己看起來更有魅力的事情,換個髮型、油壓按摩等,以回饋自己。 利用你害怕另一半有外遇的心情去提醒自己:生 命很短暫,你該好好享受它。
以家庭遊戲治療拯救你的孩子 孩子行為上的病徵警示某些事物出了問題,無論你從任何角度看,在一個家庭裡,沒有任何問題只和其中一人有關。在孩子的純真、率直中,往往能表達出一個家庭刻意壓抑的情感。 家庭遊戲治療必須由雙方共同努力,它可以解除小孩保守秘密的負擔,減輕大人的羞恥和愧疚感,回想童年的自由自在,成人則可以更容易處理自己恐懼和憤怒的情緒。
全家人必須願意同時接受此治療,即使在所有病 兆被控制以後。家庭中常發生病兆只是單純的從 一個人身上轉移到另一個人,直到潛藏的問題解 決為止。 若父母有虐待兒童的問題、毆打小孩的傾向、父 母互毆、其中一人或兩人脾氣暴躁或有摔東西的 習慣時,則不可無治療師獨立進行家庭遊戲治療。 藉由說出家庭中的秘密,家庭遊戲治療才能使全 家人更緊密結合在一起。當你的孩子發生問題時, 你不能因此而逃避。
當可寬恕的罪不可原諒時 有時候可寬恕的罪不被原諒,而你們唯一的解決方法是離婚,但也要等到做過真正的靈魂探索後才這麼做。 決裂應被視為最後的手段,而不是一條輕鬆的逃生之路。離婚,表面上看來是一個比較容易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事實上卻導致更困難的問題。
離婚會加深因不忠實而導致的家庭傷害:研究 指出,離婚的傾向會受到家族傳統的嚴重影響。 如果你們分開了,卻不能面對自己的空虛,你 將無法克服在親密關係上所遇到的問題。這些 未解的問題將跟著你從一段關係到另一段關係。 離婚不意味著失敗,它比停留在惡劣關係中還 需要更大勇氣。如果你曾誠心地一試再試,但 是並無任何成效,給自己打氣就讓它過去算了。
外遇: 可寬恕的罪 外遇,並不一定有一個悲慘的結局。如果你能夠 了解外遇的真實面,你將不會被強迫去重蹈覆轍。 如果你能夠寬恕,你—以及你的孩子才能從這個 經年累世的悲劇裡面釋放自己。 夫妻在結婚前討論忠誠的問題,比較可以在往後 的生活中正視它。 我們總是讓最關心我們的人受到傷害,因為我們 的期望太高。但當我們了解傷害是愛當中不可避 免的部分時,分擔傷害的痛楚就是最好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