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剪力墙结构简化计算 -结构构造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 韦爱凤
5.5.1 剪力墙构造要求 1. 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剪跨比λ大于2.5时: 5.5.1 剪力墙构造要求 1. 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剪跨比λ大于2.5时: 剪跨比λ不大于2.5时:
式中Vw—— 剪力墙截面剪力设计值,应取调整后的剪力设计值; hwo—— 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 βc——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λ—— 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即Mc/(Vchwo),其中Mc、Vc应分别取与Vw同一组组合的弯矩和剪力计算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 C80 βc 1.0 0.8
2. 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不应采用单排配筋 ; 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 最少拉筋 bw≤400㎜ 双排 φ6 @600 400㎜<bw≤700㎜ 三排 700㎜<bw 四排
3.不宜设置hw/bw<5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
轴压比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级 三级 0.4 0.5 0.6 ( hw/bw<5 ) 0.3 表5.11 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N--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力设计值 轴压比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级 三级 0.4 0.5 0.6 ( hw/bw<5 ) 0.3
当hw/bw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构造措施同一级框支柱) 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1.2%, 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0% 箍筋宜沿墙肢全高加密
4. 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5.11的限值。
5. 约束边缘构件 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
约束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lc及其配箍特征值λv 项目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级 λv 0.20 lc(暗柱) 0.25hw
约束边缘构件 体积配箍率ρv 一级φ8@100 二级φ8@150 fyv——箍筋或拉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MPa时,应按360MPa计算
约束边缘构件 纵向钢筋最小截面面积 一级抗震设计: 图中阴影面积的1.2% 和 6φ16 二级抗震设计 图中阴影面积的1.0% 和6φ14。
6.构造边缘构件 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他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部均应设置
表5.13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 其他部位 抗震等级 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 箍筋 箍筋或拉筋 最小直径(mm) 底部加强部位 其他部位 抗震等级 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 箍筋 箍筋或拉筋 最小直径(mm) 最大间距(mm) 一级 0.012Ac 6φ16 8 100 0.008Ac 6φ14 150 二级 0.010Ac 0.006Ac 6φ12 200 三级 0.005Ac 4φ12 6 0.004Ac 4φ12 四级 250 非抗震
构造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 箍筋的无支长度不应大于300mm,(纵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 端柱的纵向钢筋及箍筋宜按框架柱的构造要求配置
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及B级高度的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 提高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一级 0.008Ac 提高到 0.010Ac 二级 0.006Ac 提高到 0.008Ac 三、四级 0.004Ac 提高到 0.005Ac 箍筋的配筋范围宜取图7.2.17中阴影部分,其配箍特征值λv不宜小于0.1
7. 一般 剪力墙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筋率 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0.25% (某些特殊部位) 四级抗震设计、非抗震设计时≥0.20%; (2) 间距≤300, φ8 ≤直径≤bw/10
(某些特殊部位) (温度应力较大) 1)房屋顶层剪力墙 2)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 3)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 4)端山墙 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8. 剪力墙钢筋锚固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纵向钢筋最小锚固长度: 非抗震设计时 抗震设计时 一级、二级 三级 四级
2 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剪力墙竖向及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连接 一级、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加强部位,接头位置应错开,每次连接的钢筋数量不宜超过总数量的50%,错开净距不宜小于500mm; 其他情况剪力墙的钢筋可在同一部位连接
暗柱及端柱 纵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宜与框架柱相同
5.5.2 连梁构造要求 剪力墙连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5.5.2 连梁构造要求 1.剪力墙连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跨高比大于2.5时: 跨高比不大于2.5时: (剪压比)
2. 当剪力墙的连梁不满足最大剪压比要求时 1) 减小连梁截面高度,使分配到的剪力减小; 2) 连梁弯矩及剪力可进行塑性调幅 (1)在内力计算前降低连梁的刚度 (2)在内力计算后将连梁的弯矩及剪力组合值乘以折减系数; 连梁调幅后的弯矩、剪力设计值不应低于使用状况下的值,也不宜低于比设防烈度低一度的地震作用组合所得的弯矩设计值。建议:0.8(6—7度),0.5(8—9度) 当部分连梁降低弯矩设计值后,其余部位连梁和墙肢的弯矩设计值应相应提高;
2. 当剪力墙的连梁不满足最大剪压比要求时 3) 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墙肢应按两次计算所得的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设计
1) 连梁顶面、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不成小于laE,非抗履设计时不应小于la,且不应小于600mm 3. 连梁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连梁顶面、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不成小于laE,非抗履设计时不应小于la,且不应小于600mm
3. 连梁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 2) 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按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非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的箍筋不应小于φ6@150 3) 顶层连粱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构造箍筋,箍简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4) 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粱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hb≥700mm时,腰筋设置不应小于φ10@200;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4. 剪力墙墙面开洞和连梁开洞时
4. 剪力墙墙面开洞和连梁开洞时 1) 当剪力墙墙面开有非连续小洞口(其各边长度小于800mm),且在整体计算中不考虑其影响时,应将洞口处被截断的分布筋量分别集中配置在洞口上、下和左、右两边,且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2) 穿过连梁的管道宜预埋套管,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宜小于梁高的1/3,且不宜小于200mm,洞口处宜配置补强钢筋,被洞口削弱的截面应进行承载力验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