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 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月经过多. 诊断要点 症状妇科检查其他检查 妇科检查 盆腔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或子宫体稍增大 盆腔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或子宫体稍增大.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Ob&Gy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李斌.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马庆良 教授 马庆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 妇产科 仁济医院 妇产科.
第十四章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十四章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概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 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 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 身及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存在。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三 峡 大 学 仁 和 医 院 雷 小 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 诊断与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妇产科 赵爱民.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定义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  H-P-O 轴异常  无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 器质性病变.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达英 -35 ® 在无排卵性功血 治疗中的应用. 无排卵型功血概述  排除器质性疾病造成的的子宫异常出血  无周期性排卵,全然无规律无周期  占功血的 70-80%  病理基础是孕激素缺乏  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组 徐苓.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
经行发热. 一、概 述 (一)定义: 概念: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证,称 “ 经 行发热 ” 。
Amenorrhea 闭 经 马庆良 教授 马庆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 妇产科 仁济医院 妇产科.
湖南省人民医院妇科 李劼. 简称:功血 指内外生殖器官及全身无器质性病变、 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 的异常子宫出血.
第十八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生殖内分泌疾病是指一类因生殖内分泌系统 功能异常所致的与月经相关的疾病,主要包 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失调;闭经; 痛经;绝经期综合征等。本章学习功能失调 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及绝经期综合征。 制作人:周 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林小娜.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血, DUB ) 谢梅青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 科 学习重点  概念  主要病因及出血机理  临床类型及特点  常用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赵 岩.
第十一章 产后病 第八节 产后恶露不绝 教师:张勤华 曙光医院妇科教研室.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月 经 过 少.
月经病.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崩 漏.
顺一堂整理 2013年8月 真诚祝愿痛经的姐妹们早日摆脱痛经的折磨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民勤县人民医院 赵伯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临邑县人民医院 张井芳.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诊治新进展  主讲人:陈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 ——.
经期间出血.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产后恶露不绝.
月经先后无定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妇二科 孙艳梅 2007年1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目标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病理及鉴别诊断。 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 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王 付 制 作.
崩 漏.
堕胎、小产.
闭 经 Amenorrhea.
子宫内膜癌.
月 经 病 (概 述) 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许丽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王素娥 青岛大学医学院 张玉杰
痛 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梁菁.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第十四章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闭经 围绝经期综合征.
经行感冒.
月经不调.
气血同病辩证.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一节 骨盆 (一)骨盆的组成 1.骨盆的骨骼 2.骨盆的关节 3.骨盆的韧带.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崩漏.
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卢如玲.
乳衄.
教学目标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了解: 骨盆;邻近器官、血管、 淋巴神经;骨盆底的解 剖。 熟悉: 外生殖的解剖。
女性生殖生理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朱瑾.
月经先期.
参赛内容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西安医学院妇产科护理教研室 张永爱.
经间期出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妇科 齐聪.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浙江中医药大学 贾 晓 航.
易××,女,12周岁,1975年3月2日初诊。 主诉:近三月来月经过频过多,时间延长。2月28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昨天曾服凉血止血中药,药后流血更多(一天用卫生纸一包多,并用很多棉花),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痠,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淡红略胖,苔薄白润,脉细滑略弦。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朱 瑾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国家精品课程中医妇科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 ——刘丽.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崩 漏

问题 1.为什么说崩漏是妇科疑难病证?其病因病机有何特点? 2.崩漏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应与哪些妇科血症相鉴别? 3.崩漏的论治有何特点?怎样理解治崩三法?

概念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

“崩”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解释为“阴脉不足,阳脉盛搏,则内崩而血流下”。“漏下”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至于晋《脉经》和隋《诸病源侯论》均有“五崩”的提法,根据其描述,颇似异常带下,后世论崩漏未见沿用此说。《诸病源侯论》首次简要概括了崩中、漏下的病名含义,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候·漏下候》云:“非时而下,淋漏不断谓之漏下”;《崩中候》云:“忽然暴下,谓之崩中”。

有关崩漏的范围,古代多认为凡阴道下血证,其血势如崩似漏的皆属崩漏范围,至明代始有不同看法,如《景岳全书·妇人规·崩淋经漏不止》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故本节将崩漏限定在月经疾病范围。至于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妊娠期、产褥期表现为如崩似漏的下血证,在诊断崩漏时应进行鉴别。

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之无排卵性功血可参照本病治疗和处理。

病因病机 崩漏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其主要发病机理是劳伤血气,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以致经血非时而下。常见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1.血热 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阴虚内热,虚火内炽,扰动血海,加之阴虚失守,冲任失约,故经血非时妄行;血崩失血则阴愈亏,冲任更伤,以致崩漏反复难愈。素体阳盛,肝火易动;或素性抑郁,郁久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服辛温香燥助阳之品,热伏冲任,扰动血海,迫血妄行而成崩漏。如《傅青主女科·血崩·血海太热血崩》云:“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

2.肾虚 少女禀赋不足,天癸初至,肾气稚弱,冲任未盛;育龄期因房劳多产伤肾,损伤冲任胞脉;绝经期天癸渐竭,肾气渐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调摄和约制经血,因而发生崩漏。若肾阴亏损,则阴虚失守,虚火内生,扰动冲脉血海,迫血妄行而成崩漏。如《兰室秘藏·妇人门·经漏不止》云:“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3.脾虚 忧思过度,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脾气亏虚,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约制经血而成崩漏。如《妇科玉尺·崩漏》云:“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

4.血瘀 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又感受寒、热邪气,寒凝热灼而致血瘀,瘀阻冲任,旧血不去,新血难安,发为崩漏。也有因元气虚弱,无力行血,血运迟缓,因虚而瘀或久漏成瘀者。

崩漏为经乱之甚,其发病常非单一原因所致。如肝郁化火之实热,既有火热扰血、迫经妄行的病机,又有肝失疏泄,血海蓄溢失常的病机。如肝气乘脾,或肝肾亏虚,可有脾失统摄、肾失封藏而致冲任不固的病机夹杂其中。又如阴虚阳搏,病起于肾,而肾阴亏虚不能济心涵木,以致心火亢盛,肝肾之相火挟心火之势亦从而相煽,而成为心、脾、肝、肾同病的崩漏证。

链接 无排卵性功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无排卵性功血 正常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和自限性。当机体受到内外各种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急剧变化、环境气候骤变、营养不良、代谢紊乱、贫血、甲状腺或肾上腺功能异常等影响时,均可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功能失常,导致功血发生。

无排卵性功血 由于卵巢无排卵,子宫内膜受单纯雌激素影响而无孕激素对抗,当达到或超过雌激素的内膜出血阈值时,可发生雌激素突破性出血。突破性出血分阈值雌激素和高雌激素水平两种。雌激素达到阈值可发生间断性少量出血,因子宫内膜修复慢,表现为出血淋漓不净。雌激素超过阈值水平并维持较长时间,可致短暂性闭经,由于子宫内膜过度增厚,又无孕激素对抗,易发生急性突破性出血。而无排卵功血的雌激素撤退性出血则因子宫内膜长时间受单纯雌激素刺激而持续增生,当一批卵泡闭锁致雌激素下降时,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剥脱出血。

无排卵性功血 此外,无排卵功血的出血还与子宫内膜剥脱出血的自限性机制缺陷有关,包括:①子宫内膜组织脆性增加;②子宫内膜剥脱不完整;③内膜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小动脉螺旋化缺乏;④纤溶亢进和凝血功能异常;⑤子宫肌层合成前列环素增多,使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凝集。

诊断要点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需排除与妊娠和产褥有关的病变、全身性和器质性疾患。 (1)既往多有月经先期、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等病史; (2)年龄、孕产史、目前采取的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史; (3)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以及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病史

症状 主要是月经不按周期妄行,出血量多如山之崩,或量少淋漓漏下不止。出血情况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停经数月而后骤然暴下,继而淋漓不断;或淋漓量少累月不止,突然又暴下量多如注;或流血时断时续、血量时多时少。常常继发贫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检查 目的是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与妊娠和产褥有关的各种病变,判断病情轻重及有无恶性病变。 包括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

妇科检查 出血来自子宫腔。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无妊娠迹象。

辅助检查 ① 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排除妊娠、生殖器肿瘤或赘生物等; ②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凝血功能检查等以了解贫血程度并排除血液病; ③ 卵巢功能及激素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血清雌、孕激素及垂体激素测定等。有性生活史者,应做妊娠试验; ④ 诊断性刮宫:可止血并明确诊断。对育龄期和绝经过渡期患者可在出血前数天、或出血6小时之内诊刮;对大出血、或淋漓不净或不规则出血者,可随时诊刮取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有无排卵及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但对未婚患者,仅在药物治疗失败或疑有器质性病变、并征得本人或其家长知情同意后方可诊刮。

链接 :无排卵功血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 1.增殖期子宫内膜:见于月经周期后半期甚至月经来潮后,提示未排卵。 2.子宫内膜增生症:①单纯性增生(旧称腺囊型增生);②复杂性增生(旧称腺瘤型增生);③不典型增生:为癌前期病变。约10%~15%癌变率,已不属功血范畴。 3.萎缩型子宫内膜:见于绝经期。

鉴别诊断 崩漏应与月经不调、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赤带、癥瘕、外伤、全身出血性疾病等鉴别

检查 病证 病史及主证 崩漏 多有月经不调史或不孕史,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主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先后无定期是周期异常,经期、经量正常;月经过多为经量异常(多于平时),周期经期正常;经期延长为行经持续时间延长,但非淋漓不尽,月经周期正常;经间期出血为两次月经之间少量阴道下血,周期规则。 胎漏 多有停经史或早孕反应,阴道出血量少,或伴轻微腹痛。 子宫增大符合妊娠月份,妊娠试验阳性。 异位妊娠 有停经史,或急腹痛史,阴道出血量少,点滴性出血,血色黯褐,或有蜕膜管形排出。 少腹一侧可触及包块,子宫无明显增大,或宫颈摇举痛,妊娠试验弱阳性。 产后出血 发生于分娩后至产褥期的阴道出血,如恶露不绝、产后血晕等。 子宫复旧不良,或有胎盘、胎膜残留。

病证 病史及主证 检查 产后出血 发生于分娩后至产褥期的阴道出血,如恶露不绝、产后血晕等。 子宫复旧不良,或有胎盘、胎膜残留。 癥瘕出血及 外伤出血 妇科检查可发现癥块,外伤出血多能追询外伤史。 子宫增大质硬,外形不规则;外伤出血可查见伤处 全身性疾病及其他 血液病,其他内分泌腺疾病,营养不良,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生殖器官炎证,药物影响等。 专科检查以助鉴别

崩漏与妇科血证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在详细询问病史的基础上,常需借助妇科检查和临床辅助检查,并作全面分析才能最终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一、出血期治疗(塞流为主,结合澄源)

辨证要点 崩漏辨证首先要根据出血的期、量、色、质辨明血证的属性,以分清寒、热、虚、实。一般经血非时崩下,量多势急,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稀多属虚;经血非时暴下,血色鲜红或深红,质地稠粘多属实热;淋漓漏下,血色紫红,质稠多属虚热;经来无期,时来时止,时多时少,或久漏不止,色黯夹血块,多属瘀滞。出血急骤多属气虚或血热,淋漓不断多属虚热或血瘀。 一般而言,崩漏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即便是热亦是虚热为多,但发病初期可为实热,失血伤阴即转为虚热。

治疗原则 临证治疗崩漏,应根据其病情缓急和出血时间长短的不同,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1.塞流 即是止血。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首选补气摄血法。如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以人参大补元气、摄血固脱,麦冬养阴清心,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若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阳微欲脱之证,则于生脉散中加附子去麦冬,或用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附子)加炮姜炭以回阳救逆,固脱止血。同时针刺人中、合谷、断红穴,艾灸百会、神阙、隐白。血势不减者,宜输血救急。血势渐缓应按不同证型塞流与澄源齐头并进,采用健脾益气止血,或养阴清热止血,或养血化瘀止血治法。出血暂停或已止,则谨守病机,行澄源结合复旧之法。

2.澄源 即正本清源,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切忌不问原由,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专事止涩,致犯“虚虚实实”之戒。

3.复旧 即固本善后,调理恢复。但复旧并非全在补血,而应及时地调补肝肾、补益心脾以资血之源,安血之室,调经固本。视其病势,于善后方中寓治本之法。调经治本,其本在肾,故总宜填补肾精,补益肾气,固冲调经,使本固血充,则周期可望恢复正常。

分型论治 本节分型论治着重介绍崩漏出血阶段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即塞流结合澄源的治法和方药,至于复旧固本、善后调理的具体方药应与月经不调类病、闭经等病症的辨证论治相互参照学习。

血热证 虚热证 实热证

虚热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小便黄少,或大便结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失守,冲任不固,故经血非时而下;阴虚生热,虚热扰血,热迫血行,阴虚血少则量少淋漓,质粘稠;心烦潮热,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细数,均为虚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山茱萸、阿胶。 生地 熟地 麦冬 白芍 知母 地骨皮 甘草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方中以熟地、山茱萸补肾滋阴;生地、麦冬、知母、地骨皮养阴清热;白芍、五味子敛阴;人参补气摄血;阿胶养血止血。全方共奏“资血之源,安血之室”的功效,阴血足、虚火除而血气宁。 如暴崩下血者,加仙鹤草、乌贼骨涩血止血;淋漓不断者,加茜草、三七化瘀止血;心烦少寐者,加炒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烘热汗出,眩晕耳鸣者,加龟板、龙骨育阴潜阳;血久不止,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血色淡而质清者,加黄芪、枸杞、当归益气养血。

实热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净又时而增多,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有血块;唇红目赤,烦热口渴,或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阳盛血热,实热内蕴,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迫血妄行,故血崩暴下或淋漓不净;血热则色鲜红或深红,热灼阴津则质稠或有块;舌脉均为实热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生黄芩 焦栀子 大生地 地骨皮 地榆 阿胶(烊化) 生藕节 陈棕炭 炙龟板 牡蛎粉 生甘草

方中以生黄芩、栀子泻火清热止血;地榆,藕节清热止血;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阿胶养血止血;龟板、牡蛎育阴敛血;陈棕炭收涩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于养阴凉血之中行泻火清热止血之法。 因外感热邪或过服辛燥助阳之品酿成实热崩漏,证见暴崩、发热,口渴,苔黄,脉洪大有力者,加贯众炭、蒲公英、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实热耗气伤阴,出现气阴两虚证者,合生脉散加沙参益气养阴;如实热已除,血减少而未止者,当根据证候变化塞流佐以澄源,随证遣方中酌加仙鹤草涩血止血,茜草、益母草化瘀止血。

肾虚证 肾阴虚证 肾阳虚证

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证侯分析:肾阴亏虚,阴虚失守,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经乱无期,量多或淋漓不尽;阴虚生内热,热灼阴血,则血色鲜红、质稠;阴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故头晕耳鸣;阴精亏虚,外府不荣,作强无力,则腰腿酸软;水不济火,故心烦。舌红,苔少、脉细数亦为肾阴亏虚之象。

治法:滋肾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去牛膝,合二至丸(方见经间期出血)。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川牛膝 菟丝子 鹿胶 龟胶

方中熟地、龟胶滋阴养血,枸杞、山茱萸、菟丝子补肝肾、益精血,鹿角胶温养精血,山药健脾益精,川牛膝引血下行,故去之。合二至丸滋肾养阴。全方有滋肾益阴、止血调经之功效。 如胁胀痛者加柴胡、香附、白芍疏肝解郁柔肝;咽干、眩晕者,加玄参、牡蛎、夏枯草养阴平肝清热;心烦,眠差者,加五味子、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阴虚生热而热象明显者,参照崩漏虚热证治疗。

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阳虚弱,肾气不足,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经来无期、量多或淋漓;阳虚火衰,胞宫失煦,故经血色淡质清。余证均为阳虚失煦之象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去肉桂,加补骨脂、淫羊藿。 制附子 肉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 菟丝子 鹿角胶 当归 杜仲

方中制附子、补骨脂、淫羊藿温肾助阳,补命门之火,杜仲、菟丝子补助肾气,鹿角胶温肾养精固冲任,熟地、山萸肉、枸杞、当归补养精血,山药健脾补肾。因肉桂宣通血脉而辛温行血,出血期宜去之。

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至,崩中暴下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huang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沉细。 证候分析:脾虚气陷,统摄无权,故忽然暴下,或日久不止而成漏下;气虚火不足,故经血色淡而质薄;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故气短神疲;脾阳不振,则四肢不温、面色huang白;脾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则面浮肢肿。舌淡、脉弱均为脾虚阳气不足之象。

治法:补气升阳,止血调经。 方药:举元煎(方见月经不调)合安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炮姜炭。 黄芪 白术 生地 白芍 续断 乌贼骨 茜草 龙骨 牡蛎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补中益气健脾、固冲摄血,生地黄、白芍滋阴养血,炒续断、姜炭温中止血,升麻升阳举陷,乌贼骨、龙骨、牡蛎涩血止血,茜草化瘀止血。 久崩不止,证见头昏、乏力、心悸、失眠者,酌加制首乌、桑寄生、五味子养心安神;脘腹胀闷者,加黑荆芥、煨木香、炒枳壳宽中行气;崩中量多者,加山茱萸、仙鹤草、血余炭敛阴涩血止血。

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色紫黑有块;或有小腹疼痛。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涩或细弦。 证候分析:胞脉瘀滞,旧血不去,新血难安,故经乱无期,离经之血时停时流,故经血时来时止;冲任瘀阻,新血不生,旧血蓄极而满,故经血非时暴下;瘀阻则气血不畅,故小腹作痛;血色紫黑有块,舌紫黯,脉涩均为有瘀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三七粉、茜草炭、炒蒲黄。

若崩漏患者月经久闭不行,B超提示子宫内膜较厚者,加川牛膝、泽兰、莪术活血通经;少腹冷痛,经色黯黑夹块,为寒凝血瘀,加艾叶炭、炮姜炭温经涩血止血;血多者,暂去当归、红花,加乌贼骨、仙鹤草、血余炭收涩止血;口干苦,血色红而量多,苔薄黄者,为瘀久化热,加炒地榆、贯仲炭、夏枯草凉血止血;气血虚兼有瘀滞者,改用八珍汤加益母草、鸡血藤、香附调补气血,化瘀生新。

二、血止后治疗(复旧为主,结合澄源) 1 .辨证求因、治本调经 2.中药周期疗法 3.确定复旧的目标

1.辨证求因、治本调经 在崩漏发病过程中常因病机转化而气血同病,多脏受累,甚而反果为因,故在治疗过程中除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外,更要抓住本病肾虚为主的基本病机,始终不忘补肾治本调经。一般说来,可在血止后根据患者不同年龄运用中药调整周期、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多以调补肝肾佐以理气和血之法,方用大补元煎合寿胎丸、二至丸加减;通过B超监测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佐以活血通络之品,如茺蔚子、红花、路路通、鸡血藤、丹参等,同时酌加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等温补肾阳。如BBT监测体温上升,说明已排卵,此时当温肾暖宫,调肝养血以维持黄体功能,方用加减苁蓉菟丝子丸(《中医妇科治疗学》)化裁,药用肉苁蓉、菟丝子、熟地、山药、山萸肉、当归、桑寄生、淫羊藿、艾叶、台乌、巴戟天、砂仁等。

2.中药周期疗法 中药周期疗法简称“中周法”,是根据月经周期中脏腑阴阳气血的生理性变化,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的治法,因势利导,以达到调整月经周期和恢复排卵的目的。“中周法”周期性用药的原则为:经后期着重补肾调肝养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经间期着重助阳活血,促进阴阳转化,诱发排卵;经前期着重补肾助阳养肝,维持黄体功能;经行之际,着重活血调经,根据经量多少随证用药。一般连续治疗3~6个周期,可望逐渐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并恢复排卵。临床运用“中周法”时,应根据患者的证候与体质特点,辨病与辨证结合,因人、因证、因时制宜,以补肾、养肝、扶脾和调理气血为治疗大法,调经治本。用中药周期调经和促排卵时,要针对卵泡发育和排卵障碍的根本原因,借助卵巢功能检查的方法动态监测卵泡发育、成熟与排卵情况,适时调整方药。若仅通过简单机械地计算周期时间来用药,则可能难以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确定复旧的目标 治疗崩漏还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与生育情况来确定治疗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如治疗青春期崩漏的目标是使肾气充盛,冲任气血充沛,建立月经周期;治疗育龄期崩漏的目标是使肾气平均,肝肾精血旺盛,生殖功能正常,恢复卵巢排卵功能与月经的周期;治疗更年期崩漏的目标则是重在减少出血量,恢复肾的阴阳平衡,促使肝肾、脾肾、心肾功能协调,延缓衰老进程。

链接:西医用于功血的止血方法 1.性激素:①孕激素 使内膜转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较完全,起到药物性刮宫作用。适用于淋漓不止但出血量不多,贫血不严重的病例;②雌激素 使内膜生长修复而止血法,适用于出血多、贫血严重,急需迅速止血又不适合刮宫者,如青春期功血;③雄激素 对抗雌激素,减少出血量,适用于绝经前功血;④内膜萎缩止血法,利用大剂量的合成孕激素或雌、孕激素制剂抑制垂体和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萎缩达到出血减少或停止。 2、诊断性刮宫:用手术的方法将增生过厚的内膜基本刮净而止血,取效迅速,通过内膜病理检查,可排除恶性病变,应常规使用于病程较长的已婚育龄期或绝经过渡期患者。对未婚而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患者,经其父母和本人知情同意后方可诊刮。 3、子宫内膜去除术:是指用物理学方法(如气化、消融或切除)破坏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基底层,使子宫内膜不能再生,从而达到人为绝经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顽固性功血、尤其是年龄在47岁以上者。主要方法有:①电环切和滚球电极施术的子宫内膜去除术;②激光子宫内膜去除术;③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④热水囊子宫内膜去除术;⑤热盐水宫腔循环灌注子宫内膜去除术;⑥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⑦低温冷冻子宫内膜去除术。

临证思路 预后

案例

1、司徒某,女,19岁,工人,未婚。1977年11月19日入院。 主诉:阴道流血已1个多月,伴眩晕心悸。 患者一向月经紊乱,14岁初潮,周期一般为28~40日,偶见2~5月一潮,持续时间7~ 30日不等,量多,用卫生纸3~10包。1974年4月,曾因月经过多住院治疗。 前次月经为1977年5月,停经5个月后,于10月20日阴道流血,开始时量多如崩,继则或多或少,以后血量渐次减少,色淡红,无瘀块,但淋漓不断,至11月19日住院观察治疗。症见面色黄暗,眼眶暗黑,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短气纳呆,腰酸无力,下肢时有抽搐,舌淡嫩,苔薄微黄稍干,脉弦细虚数。 检查:红细胞12.4 ×1012/L,血红蛋白38g/L。子宫大小正常,活动好,无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包块。

诊断:崩漏。 辨证:脾肾两虚,兼气血不足。 治则:补肾健脾,益气养血。 处方:党参30g 制首乌30g 黄芪30g 白术25g 续断15g 鹿角霜20g 棕榈炭12g 阿胶12g(烊化) 砂仁3g(后下) 每日一剂,再煎。 吉林参12g(另炖服)。

连服5剂后,阴道流血减少。因重度贫血,输同型血300ml。上方去棕榈炭、鹿角霜、首乌,加菟丝子、桑寄生、乌豆衣、五味子等,终于1977年阴道流血完全停止,精神好转,胃纳增进,眩晕心悸等症改善,依上法再投培脾补肾,益气养血之品以调经。1977年12月21日月经复潮,经量中等,6~7日干净,取得近期较好的疗效。 其后继续门诊中药治疗4个多月,在观察治疗期间,患者月经周期建立在28~32日之间,经量中等(1包卫生纸左右)。随访一年余,月经一直正常,精神面色均可。

思考题

孙ⅩⅩ,女,已婚,43岁。入院日期1984年8月7日,住院号42552。 主诉:月经 紊乱5年,经量增多1年,阴道流血2+月未净。 现病史:5年前开始月经紊乱,周期15~24天,但经期、经量正常,未治疗。2年前安放IUD后曾停经2月,原因不明,故取去。1年前开始服中药调经,自述服用当归、益母草后经量增多夹血块,经服三七粉、云南白药后血止。5个月前在省医院作妇检无异常发现。今年5月份起阴道流血时多时少时止,至今未净。昨日下午起血量增多,已用纸5包,故到我院就诊。

经带孕产史:13岁月经初潮,5年前月经正常。22岁结婚,生育2+2,正产第1胎时出血较多,现未采取避孕措施。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查体:T37.7。C,P90次/min,R22次/min,BP112/74mmHg。全身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积有较大血块;子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探宫腔深度6cm,取宫内膜送病检;附件未扪及。

录门诊资料: X光胸透心肺正常。血常规检查:RBC278万/ml,HB78g%,WBC4600/ml,N69%,L29%,E2%。 宫内膜病检结果为“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过长”

1、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中西医病名诊断及其依据是什么? 2、治疗方案怎样确定?处理原则是什么?如用中药该怎样治疗? 3、按照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可为该患者拟定哪些诊疗计划?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