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绪 论 参考以下教材的绪论: 王力《古代汉语》 郭锡良《古代汉语》 汤可敬《新编古代汉语》 周秉均《古汉语纲要》 古代汉语 绪 论 参考以下教材的绪论: 王力《古代汉语》 郭锡良《古代汉语》 汤可敬《新编古代汉语》 周秉均《古汉语纲要》
教学要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定义,学科内容) 二、为什么要学古代汉语?(目的)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方法:大纲、教材、教法)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a、我们有一本古代汉语。 b、老李研究古代汉语。 c、这堂课学古代汉语。 d、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 1、这是一个外延极宽泛的概念。 a、我们有一本古代汉语。 b、老李研究古代汉语。 c、这堂课学古代汉语。 d、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
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王力《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前者,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它的典范作品。
郭锡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是十分广泛的。从时间上看,在“五四”以前的悠久历史时期由汉民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古人的口语今天已无从听到,我们能接触到的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周秉均《古汉语纲要》:“古代汉语的内容很广,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等方法。” 汤可敬《新编古代汉语》:“古汉语是汉民族‘五四’以前历代的语言。它包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和未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口头语。书面语又可一分为二:文言和古白话。
三点启示: A、就时间而言:它是《现代汉语》的历史追踪。二者是源流关系。 B、就表达方式而言:有口语与书面语之别;因古人已作古,口语无从了解。只有依赖书面记录,才能窥见古语言的端睨。 C、就历史而言,书面语距今3—4千年,语言时刻都在变化,所以今天的语言与初民的语言有诸多差异。
语言变化的两个阶段: 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以及后代仿古语之作,【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文言文。 一是魏晋以来的口语实录。【《世说新语》、唐代变文、禅宗语录,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很接近。——古白话。这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古代汉语学习文言的原因 第一、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 《四库全书》古籍3461种,79309卷。都是文言文。国粹所在。 第二、文言文时间跨度长,语言差异大,最难掌握。先秦两汉作品最能反映文言原貌,其次是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
古汉语定义 广义——古代汉民族(五四前)使用的语言——汉语史的定义。 狭义——古代书面语中的文言文——本课程的定义。
(1)“口语”与“书面语” A、口语出现于书面语之前,它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口语加工提炼的产物。 书面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书写工具的影响,书写质料的限制,记录语言的符号约束等】所以书面语只能是当时口语的轮廓。
鲁迅先生说: “我的臆测是以为中国的言文,一向就并不一致的,大原因是字难写,只好节省些,当时口语的摘要,是古人的文,古代口语的摘要,是后人的文。”
先秦文言与口语相距不远,联系密切,典籍中有口语痕迹 《孟止·公孙丑上》: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史记·陈涉边家》:“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 《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书面语”是“口语”的摘要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例中的判断格式,口语不会如此简省,显然经过加工。
(2)文言与白话 第一,古白话是文言不能满足人们表达、交际需要的产物。韩愈说:“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第二,古白话虽一直受压抑,但最终取代了文言。这说明书面语的发展只能顺应口语的要求,而不能相反。 第三,文言与白话相比,唯有词汇、语法差异较大。【单音节词居多、古今词义异同、词义复杂性,句型结构、判断句方式等。】 第四,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把古白话内容分离出来,名之为“近代汉语”。
(3)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二者是源疏关系。一脉相承,虽然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是古白话,但古白话又是从古文言分化出来的。成语中的古汉语遗迹也大量吸收到现代汉语中。
古汉语的大致内容 1、内部与外部; 内部:文字(古形);词汇(古义) ; 音韵(古音)语法(虚词、活用) 外部: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体;古代目录校勘;
2、共时与历时。 共时: 文字:古文字学、文学学、字样学、专书研究 音韵:上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专书研究 词汇:训诂学、尔雅学、注疏学、词典、专书研究 语法:古汉语特殊语法、古今比较语法、虚字 修辞:积极的、消极的 标点:句读、今译、语体、工具书等 历时: 语言学史、文字学史、语法史、训诂史、汉语史;
古代汉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古代文化史研究有关 《论语·八佾》:“帮君树塞门”。 《礼记》“脱履不当阶”、“虎裘不入公门”。 2、与考古学、历史学有关。 王国维、郭沫若、商承祚、唐兰的研究。 3、与古代文献学、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为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中国丛书综录》、《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清史稿艺文志》统计,中国古籍大约15万种,另外有甲骨、金文、帛书、竹简及方志,也有十几万种,可谓汗牛充栋。
不学古汉语,难懂古人原意 《论语》“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 王鸣盛说:“欲为文者,必先读史,欲明史者,必先通经;欲通经者,必先治小学”。 郭沫若——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古文字学家。他撰有《卜辞通纂》、《殷契粹编》、《西周金文辞大系》、《甲骨文合集》、《石鼓文研究》。
郭沫若说: “这儿没有经过后人的窜改,我们可以单刀直入地便看定了一个社会的真相,而且还可以借此判明以前旧史料一多半都是虚伪,我们让青铜器来说明它们所产生的时代”。 他撰《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史学论著都得力于古文字研究。
例如: 男、妇——男女分工; 家——人猪共室; 逐——狩猎的反映; 网、毕——渔猎的遗迹
2、便于从事中学语言教学 《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粟,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1)现行中学教材有文言文100余篇,占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 《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粟,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a.文字通假: 無——本义“跳舞” , 通“毋”,不要。 贯——通“宦”(《韩诗外传》)今释 为“豢”;不妥。《左传》:“宦三年矣,未知母之有否”。 女——通“汝”。“汝”本为“水名”,作第二称代词,是本无其字假借。
b.词义: 硕——头大也,引申为“大”。 适:適,《尔雅》往也。从辵。 岁——木星,引申为年。“年”本为年成。甲骨文:大有年。 去——离开。今义“前往。” 爰——引也。此用假借义,语气词。逝:发语词。 c.句法问题: 莫我肯顾——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②《曹刿论战》中的问题: a. “齐师伐我” b
c. 又何间焉。杜预注:间犹与也。(语境义) d
e.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祭祀牲畜→献出→为正义献身 加——《说文》“语相增加也” 。“诬,加也。”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义为“凭空捏造,编造”。 f.“小信未孚”——《说文》“孚,孵也。从爪从子,一曰给也。”徐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鸟袌恒以爪反覆其卵也。”
g.小大之狱,必以情。 狱——从二犬,从言。今用为监狱,词义转移。古作“囹、圄”。 情——王念孙认为通“诚”,即“诚信”。
《谁是最可爱的人》写松骨峰战斗,描述搏斗的场面,用字: 搏斗(鬥)、摔、扑、拖、 扔、摁、掐、握、掰; 上述带“扌”的字充分说明战斗的残酷性。
3.古为今用,发展现代化汉语 目不识丁;引亢高歌;画地为牢; 大知若愚:智(古今字) 一暴十寒:图穷匕见(破读) 首为其冲(衝)(同音替代) 抢恨终天: 尸位素餐:不速之客: 走马观花:求全责备: 无声无臭: 赴汤蹈火: 感激涕零:(古今意义不同)
《毛选》用成语400余次 《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礼记》文武之道,一张一弓也。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孟子》心之官则思。 《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史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书》相反相成。韩愈:行成于思。 魏征:“兼所则明,偏信则暗” 朱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罄竹难书” 之误解 a.难词“罄”—《说文》:“器中空也。从缶,殸声。”引申为尽、空。 b.竹:书籍流变史;秦汉用竹简,成语“韦编之绝”,先火烤杀青,以防虫蛀,名为汗青。现出土的居延汗简。 c.书:如也,著之竹帛谓之书。“書”从聿,者声,本义为写。引申为所写之字。 d.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3)现代汉语发展需要古汉语营养 ①普通话为何用北方方言为基础? 主要是语言自身的原因。闽方言,吴下方言,粤方言都有入声字,全浊声母,武汉话“n、r”不分;郧阳方言部分j、q、x与g、k、h不分,如“间、解、见、家”,都或多或少保存着古音。
②社会不断进步,词义不断变化 “肥” “强人 ”----由褒义变为贬义: A、中国是块肥肉。这孩子长得肥头大耳。 B、“减肥”。 “强人 ”----由贬义变为褒义: A、《宣和遗事》:“筵会已散,各人统率强人略州劫县放火杀人。” B、现在有 “女强人”,“强人热”、“强人风”、“强人公司”、“强人节”。
褒义——文化热,书法热,英语热,中国热,寻根热,反思热;中国风,改革风; 贬义——剪彩热,名人热,(名人狂);浮夸风,吃喝风,枕边风,涨价风 中性——琼瑶热,出国热;炎黄节,柑桔节,武术节,神龙节;教师节、护士节、艺术节;
孟子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汉语就是人们打开古文化宝库的第一把钥匙。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1、先了解大纲、教材的主要内容: 课程性质—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内容安排有三种: ①文选型(叶圣陶《文言读本》,南开《古代汉语读本》) ②通论型(周秉均《古汉语纲要》); ③结合型(王力、郭锡良《古代汉语》 )
结合型教材的弊病: 一是通论知识重语法,轻文字、词汇 二是重复中学学过的文言文,炒剩饭
2、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特点: 一,论据的不系统。 二,学以致用。 方法 : 一,文选与通论并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古今比较,由浅入深,由已知推未知。 三,突出古今差异大、现代汉语不涉及的重点。例如:
通假字,异体字 ——“庄公寤生。”(左传)“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七月) 古今词义不同——孟子去齐、 斤斤计较 ; 虚词用法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其他如语序、省略,实词活用等都要注意。
第四,抓基本规律,勤查多练。 (勤查工具书,多做练习) 第五,古汉语的文化关照,开阔视野。 申小龙《左传》主题句研究;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初探》; 曹先擢《汉字文化漫笔》; 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黄侃说: “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博学有所归宿,矜论有所评议”。
思考题: 1、什么是古代汉语: 2、联系实际谈谈为何要学习古代汉语? 3、你在以往学习文言时,最难的问题或碰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