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抗贫血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五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Ⅹ Ⅹ 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 + ) 凝 血凝 血凝 血凝 血 纤 溶,抗凝 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 激活物 血栓形成 ( Ca 2+ ) 血栓溶解.
Advertisem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機械產業專業人才認證考試 主辦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企業憑認證選人 認證考試須知 問題應答的訣竅 通過機械認證考試教戰手冊 11 月 24~25 日舉辦的認證考試 你準備好了嗎? 考 試必 勝考 試必 勝.
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血液 第一节 感知血液.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复习回顾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人体的营养需要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3 维生素 B5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第七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第一节 重要微量元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 宏量元素 微量元素 人体内元素 必需微量元素 非必需微量元素.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 → 血红 蛋白 (Hb) 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 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征; 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儿童危害大, 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
什么是营养素 营养素: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 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 一、糖类(碳水化合物) 二、脂肪.
第十二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平顶山市卫校药理教研室.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第二节 小儿贫血 The pediatric anemia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内科教研室
水溶性维生素 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朱文丽.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抗贫血药.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and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t anemia 学时:2学时 西医二附院 郭亚菊.
阿拉善电大医学教研室 柳彩霞 副主任医师/高级实验师 电话: QQ号: 大山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LILIMIN.
上课了 请安静.
第二十四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园林制图相关知识.
妊娠合并贫血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 尚 涛.
老年人血液系统疾病 湘南学院 颜建辉.
生命期与营养.
儿 科 学 (Pediatrics)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儿科教研室.
第二篇 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 第五章 贫血概述.
贫血总论(Anemia).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贫 血 概 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 液 科 李 娟.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肺结核.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月经血量的临床计量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金哲
Childhood Nutritional Anemia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IDA (iron deficiency anemia)
贫血病人的护理 概述 分类.
第十章 血液系统常见病 张峰琴.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MA (Megaloblastic Anemia )
消化功能调节药.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and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造血系统总论 及营养性贫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袁晓军
造血系统总论 营养性贫血 过敏性紫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袁晓军
儿 科 学 (Pediatrics)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 儿科教研室.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贫血病人的护理.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贫血概述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抗贫血药

第二节 抗贫血药 定义: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RBc和HB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现象。 RBC(万/mm3) HB(g%) 男 450-550 12.5-16 女 380-460 11.5-15

2. 贫血的类型: (1)缺铁性贫血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 (3)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 缺铁性贫血可用铁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者是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所致,治疗比较困难。

铁剂 常用药物: 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 铁是合成HB的重要原料,体内的铁约95%用于合成HB。 也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系统、过氧化物酶等不可缺少 的成分。铁缺乏,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

[体内过程] 吸收形式与部位:口服铁剂以无机Fe2+形式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吸收。(食物中的铁均为Fe3+ ) 2. 转运:吸收直接进入骨髓供造血使用,或与肠粘膜转铁蛋白结合以 铁蛋白形式储存其中。 3. 消除:从肠粘膜细胞脱落,经胆汁、尿液、汗液排出。 造成缺铁的原因: 1. 营养不良、需要量>摄入量 (生理需要量:1-1.5mg/d) 2. 铁吸收障碍(如胃肠疾病胃Ca,胃酸缺乏,慢性腹泻等); 3. 长期病理性失血如寄生虫、痔疮、月经过多等。

[临床应用] 1. 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较佳。P.O铁剂一周,血液中的红细胞即可上升,10-14天达高峰,2-3W后HB明显上升。但达正常值需1-3个月。为使体内铁贮恢复正常,待HB正常后尚需减半量继续服用2-3m。 对慢性病理性失血,必须病因同治。 [制剂类型及选用] 1. 硫酸亚铁:片剂,吸收率高,适用于一般人的轻、中度缺铁性贫血。 2. 枸檬酸铁胺糖浆:吸收率低但刺激小,用于不能吞服片剂的小儿。 3. 右旋糖酐铁:针剂,适用重症患者或口服不能耐受者。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l. 胃肠道反应多见,饭后服可减轻; 2. 引起便秘,铁与肠腔中硫化氢结合,硫化氢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而致 便秘; 3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l. 胃肠道反应多见,饭后服可减轻; 2. 引起便秘,铁与肠腔中硫化氢结合,硫化氢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而致 便秘; 3. 肌注可致局部刺激疼痛; 4. 急性铁中毒。 5.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① 促进吸收: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果糖、半胱氨酸促进Fe3+ → Fe2+ 。 ②妨碍吸收:胃酸缺乏,抗酸药,食物中高磷、高钙、鞣酸等使铁沉 淀,四环素等与铁络合。 小儿服用1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坏死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血性腹泻、休克、呼吸困难、死亡。急救措施为以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并以特殊解毒剂去铁胺注入胃内以结合残存的铁。

叶酸:由蝶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组成,属于水溶性B族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少量可由结肠细菌合成,故人体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叶酸。 广泛存在动、植物中,肝、绿色蔬菜含量高。 需要量:50-200µg/日;孕妇300-400µg/日 吸收: 小肠上段 1. 作用:叶酸→5甲基四氢叶酸(转运甲基给VB12) →四氢叶酸,转运一碳基团→参与DNA合成。 缺乏:DNA↓,Rbc分裂增殖障碍,Rbc巨大畸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应用] 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用VB12效果好) 如营养不良、吸收障碍、叶酸对抗物(氨甲蝶呤、 甲氧苄啶、乙胺嘧啶) 叶酸对抗物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需用 四氢叶酸。 2)恶性贫血 只纠正血象,神经症状无效。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偶见变态反应。 2.对长期使用叶酸拮抗药造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无效。此种情况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 3.大剂量可对抗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的抗癫痫作用。 甲氨蝶呤 乙胺嘧啶 甲氧苄啶

主要治疗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也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B12(vitamin B12) 动物内脏(肝)、牛奶、蛋黄含量高, 植物不含B12; 肠道均丛少量合成,难吸收。 需要量:1-2µg/日;孕妇、哺乳期3µg/日。 吸收:需胃粘膜分泌糖蛋白(内因子)保护,免遭 破坏。 外因子:肝脏中B12(占总量90%) 为含钴复合物,富含于动物的肝、肾、心脏 以及蛋、乳类食品。药用的维生素B12为氰 钴胺和羟钴胺。人体维生素B12必须从外界 摄取。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 鞘完整所必需。 [临床用途] 主要治疗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也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

[药理作用]:作为辅酶,参与多种生化反应。 1 [药理作用]:作为辅酶,参与多种生化反应。 1. 促进四氢叶酸循环利用 缺乏B12四氢叶酸利用↓,进而DNA合成↓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参与神经髓鞘脂质合成,维护神经功能 5’脱氧腺苷B12 ↓ 甲基丙二酰辅酶A→琥珀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缺乏B12影响神经(中枢、外周)正常发育。 [应用]: 1. 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炎、萎缩)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偶见变态反应 需“内因子”协助吸收,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患者需静注给药。 恶性贫血 和巨幼红 细胞贫血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