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 《山海经》 授课人:邵家渡中学 徐亚利
《山海经》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山海经》被誉为“古今语怪之祖”。
听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饮于河、渭(wèi) 弃其杖(zhàng)
想要 到 足够 喝水 向北,往北 在半路上 表修饰 到达 遗弃 成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河、渭不足,北饮 大泽。未至, 道 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 邓林。 想要 喝水 到 足够 向北,往北 到达 在半路上 表修饰 遗弃 成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字词积累、理解: 跑 走(古义) (今义) 河(古义) 走 黄河 泛指一切河流
夸父逐日的原因是什么呢? 夸父逐日的目的:1)想了解太阳东升西落的情 况;2)驱除旱灾。 一年,夸父所在的地方天大旱,火一样的太 阳烤焦了大地,晒干了河水,使百姓无法生活。 夸父见此立下雄心壮志,要了解太阳东升西落的 情况,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 好地为大家服务。
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积极意义) 探究学习一 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敢于挑战大自然。 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积极意义) 自不量力(消极方面)
文中说道“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夸父真有那般海量? “饮于河、 渭”表现了夸父 的气概? 非凡 文中说道“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夸父真有那般海量? 夸张是神话创作的灵魂。
探究学习二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翻译书) 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背)
在我眼中,夸父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极具英雄气概;他目标远大,敢于挑战权威;勇敢追求,意志坚强; 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 探究学习三 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在我眼中,夸父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极具英雄气概;他目标远大,敢于挑战权威;勇敢追求,意志坚强; 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 夸父逐日的目的:1)想了解太阳东升西落的情况;2)驱除旱灾。
探究学习四 你觉得这篇神话的主题是什么? 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以及不断探索的精神。 (翻译书背) 夸父逐日的目的:1)想了解太阳东升西落的情况;2)驱除旱灾。
知识链接 后来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
1、夸父追逐太阳,其实就是和时间赛跑,我们也要分秒必争和时间赛跑。 2、夸父敢于挑战太阳,我们也要挑战极限。 学习这则神话,你觉得对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有无影响?请抒写出体会,与同学们交流。 1、夸父追逐太阳,其实就是和时间赛跑,我们也要分秒必争和时间赛跑。 2、夸父敢于挑战太阳,我们也要挑战极限。 3、自不量力的结果是死在半路上,遇事要量力而行。
打开你的知识库,我们来比一比吧。 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
神话中的“夸父”形象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 《女娲补天》中的女娲 《大禹治水》中的大禹 《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共工触山》中的共工 《黄帝擒蚩尤》中的黄帝 …… ……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è桑树)木,有鸟焉(在那里),其状如乌(乌鸦),文(通“纹”,花纹)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āo它的叫声很象自己呼叫自己)。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所以化作)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填塞)于东海。
有一座叫发鸠的山,它的上面(有)很多柘树。在它(上面)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有)花纹的头,白色的喙(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名字自己叫(出来的);(传说)这种(鸟)(是)炎帝的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就不能返回(了),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到东海(里)。
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尧帝召 集部落首领会议,征集治水能手平息水患。鲧历 尽艰辛,九年不得成功,被放逐羽山而死。舜继 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之经验, 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改“围堵障” 为“疏顺导滞”法,平息水患,成为中国历史上 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 。
朗读余光中的诗 拓展训练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夸 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蔼的余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 表示结束,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 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 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烈日下,沙漠中,两个疲惫的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一 个旅行者说:“唉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 个旅行者却高兴地说:“ 。” (1)另一旅行者会说些什么呢? (2)两旅行者的话分别说明了什么?
1、“哎呀,太好了,我们还剩半壶水呢!” 2、第一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的是更遥远的路,凭这半壶水 恐怕难以走出茫茫的沙漠,充满忧虑和悲观。第二个旅行者面对 半壶水看到的则是希望,坚信有这半壶水足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走出沙漠,充满乐观和自信。
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作品简介: 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 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 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 作。
“不周山”何意?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了解共工与颛顼,见注释2、4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共工是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颛顼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炎帝和黄帝曾于涿鹿大战,驱虎豹,杂神魔,道法兼施,天昏地暗,战争场面纷繁壮观。最终炎帝败北。 共工与颛顼争帝,是炎黄之战的续篇。我国古史大抵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从颛顼后来作为五帝之一载入《帝王世纪》来看,其后默默无闻的共工无疑是失败者。
字词疏释: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 )帝,怒而( )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 )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 当,做 表修饰,地 所以 这里,那里 够,达到 归向
课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用头去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方向流去。
朗读第一句,思考: 1.共工为什么发怒? 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在大战中惨败。 2.发怒造成了什么后果? “天柱折,地维绝”
3、什么叫“天柱折,地维绝”?想像一下是什么画面?注释5 联系上下文理解,指西北边撑天的柱子断了,东南边系地的绳子断了。真是地动山摇、天崩地陷。 共工如此神勇,他与颛顼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本文在描写战争上可谓独树一帜,不写场面,不写规模,甚至不写经过,但同样使人感到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超级“争帝战”。
4.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怒? 怒发冲冠、怒火中烧~~~ 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5.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刚烈,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朗读第二句,思考: 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从辽阔的土地上看去,日月星辰都 自东南向西北移动;我国地势西北高东 南低,一些主要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 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 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 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 彩。
怎样理解《共工怒触不周之山》中的挑战精神? 这篇神话中描写的残酷战争说明当时社会 正处于原始社会崩溃的时期。原始社会进入父 权制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 产生了氏族贵族,有了部落联盟的大酋长,他 们不断发动战争,对弱小部落进行掠夺和压迫, 他敢于向强大的颛顼挑战,怒触不周山,使 “天柱折,地维绝”,连日月星辰的运转,也 为之改观。不管胜利与否,共工的挑战精神留 给了人们许多思考。
根据以上神话的内容,你能归纳出这类神话的特点吗? 因为人对无法解释和控制自然,会感到无助和恐惧,只好借助自己的幻想构思神话故事,在神话中表现人与自然斗争,表达人具有挑战、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和愿望。此类故事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背)
延伸训练: 后羿射日《山海经》 25 | 评论 25 | 评论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yǔ) 、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zhuó)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翻译: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均为祸害人民。尧于是派后羿去为民除害到南方泽地荒野去,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领导人(天子)。 25 | 评论 25 | 评论
相关资料: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 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