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止血药 熟悉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三七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蒲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Advertisements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第二十五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Ⅹ Ⅹ 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 + ) 凝 血凝 血凝 血凝 血 纤 溶,抗凝 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 激活物 血栓形成 ( Ca 2+ ) 血栓溶解.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抗磷脂综合征 (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 APS ). 一.概论 定义:由于磷脂抗体存在引起临床出现 的一组征候群 主要症状: 血管栓塞 自发性流产 血小 板减少 ……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出血性疾病概论. 目 录 定义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分类 诊断 治疗 定 义 由于止血机制(包括血 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 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 为出血性疾病。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熟悉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 茯苓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泽泻、茵陈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了解猪苓的主要药理作用;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 病理生理教研室 徐 海.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丹参、川芎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了解益母草、 延胡索其他药物的药理作用。
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丹参、川芎、延胡索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益母草、莪术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adrenoceptor blockers)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炎症.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抗血栓药.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八章 温里药 掌握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附子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了解干姜、吴茱萸的药理作用 ⑴⑵⑶.
血液生理.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甲状腺激素.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ATP SLYTYZJAM.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急性冠脉病症的病理机制 Nathan Wong.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四章 止血药 熟悉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三七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蒲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第一节 概述 止血药的定义:促进血液凝固,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 止血药的功效:凉血收敛、温经化瘀、清热、止血。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

相关的现代医学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造成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出血的原因: 1、血管异常,如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微血管收缩障碍。 2、血小板异常,数量不足和功能欠佳。

3、凝血机制异常,凝血因子缺乏、纤溶功能亢进(原发和继发); 4、抗凝物质引起出血,如药物和疾病; 5、外伤;

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凝血因子缺乏: (先天性的如血友病,后天性的如阻塞性黄疸) 纤溶功能亢进: (原发性的如甲状腺、前列腺手术后,继发性的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血液生理简介 机体内同时存在着凝血和抗凝两种过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使血液即可以在血管内不停流动,又能在受伤的局部凝血止血。在病理情况下,发生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

凝血机理 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为血液凝固,即凝血。 血凝过程可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前者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后者系组织损伤引起。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的连锁反应过程,其中有12个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血小板磷脂,钙离子等参与。

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 凝血酶原激活物 凝血酶 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的三个步骤: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因子X被激活为Xa,与因子V在Ca2+的作用下连接于血小板磷脂表面,形成的复合物。 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变为凝血酶。 3、纤维蛋白的形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进一步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生成血凝块。

止血药对血液的影响 ◆止血药能明显缩短: 出血时间,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止血药作用的基本环节 1、作用与局部血管: 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2、促进凝血因子生成: 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凝血酶含量,促进凝血过程。

3、增加血小板数量,提高血小板黏附性, 促进血小板功能。 4、促进纤维蛋白生成,抗纤维蛋白溶解。 5、其它:机械性栓塞作用,碳类的吸附作 用,鞣质的收敛作用,提高血液粘稠度。

止血不留瘀 “止血不留瘀”是部分中药止血方药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中医治疗出血证的重要原则。 如蒲黄等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或使其聚集体解聚;三七等可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或溶解血栓,促进瘀血吸收;大黄等可以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三七

三七的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三七皂苷、黄酮苷等 三七皂苷(三七总皂苷PNS)与人参皂苷相似,单体以Rb1和Rg1为主; 黄酮苷有三七黄酮A和三七黄酮B; 止血的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 Rb1(三七二醇苷PDS) Rg1(三七三醇苷PTS) 三七黄酮A(槲皮素)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 药理作用:对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止血 特点:“止血神药”,“止血不留瘀”。 作用: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出血时间。 作用特点:对不同动物、制剂、给药途径均有明显止血作用。(口服必须经过肝脏代谢才能产生止血作用)

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 凝血酶原激活物 凝血酶 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作用机理: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功能。收缩局部血管,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 止血的有效成分:三七氨酸 作用机理: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功能。收缩局部血管,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 三七氨酸(加热易被破坏)

三七对血小板的影响 诱导血小板释放ADP、血小板凝血因子Ⅲ和Ca2+等凝血因子,发挥止血作用。

(2)抗血栓 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有效成分:三七皂苷(三七总皂苷PNS) 作用环节:抗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减少TXA2合成,抑制Ca2+ 、5-HT释放,减少聚集作用),还抗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血小板聚集图示) 血小板内磷脂 花生四烯酸 TXA2 PGH2 血小板内钙库释放Ca2+ ( cAMP ) 血小板致密颗粒释放ADP、5-HT 血小板聚集

(3)促进造血 作用:对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的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促进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促进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 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NS 如:三七奶粉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三七注射液治疗血瘀型慢性肝炎。 红骨髓,它能不断产生许多造血干细胞,是形成多种血细胞的“祖先”。这种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不同环境及条件的 影响下,可发生分化,形成原始红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原始单核细胞。

其他 广泛的心血管药理活性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一、对心脏的影响 作用: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NS 作用特点: 作用机理:钙通道阻滞作用,缩短动作电位平台期(慢反应心肌细胞2期)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二、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作用: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血压。 有效成分:三七及PNS。 作用机理:钙通道阻滞作用。 特异性阻断血管平滑肌上受体依赖性钙通道,减少Ca2+ 内流。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三、抗心肌缺血 有效成分:三七及PNS 作用特点: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升高,改善ECG; 磷酸肌酸激酶(CPK)

抗缺血作用机理: 扩张冠脉,改善心肌血供;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抗脂质过氧化物,减少丙二醛(MDA)生成,提高SOD活力;提高耐缺氧力。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四、抗脑缺血 有效成分:PNS 作用:扩张脑膜微血管,加快血流,显著缓解缺血引起的大脑损伤。 作用机理:扩张脑血管,改善局部能量代谢,抗自由基等。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五、抗心律失常 作用:抗各种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 有效成分:PNS、PTS、PDS。 作用机理:钙通道阻滞作用。(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 PTS和乙胺碘呋酮相似,即显著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而抗心律失常。

各种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 喹巴因、毒K、乌头碱、BaCl2、氯仿、肾上腺素等。 冠脉结扎。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六、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特点:显著抑制实验动物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 有效成分:PNS 作用机制:升高动脉壁PGI2含量,降低血小板TXA2含量,稳定血管内环境。

(5)抗炎 作用:抗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抗实验动物足趾肿胀,耳肿胀,肉芽肿等,作用显著。 有效成分:三七皂苷, 作用机制: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素系统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依赖于此。 以人参二醇皂苷为主。

(6)保肝 作用:抗实验性肝损伤,抗肝细胞变性坏死,抗肝纤维化,抗肝脂肪变性;显著降低实验动物血清中ALT、AST、LDH活性。 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NS 三七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对抗肝细胞坏死) LDH (Lactic dehydrogenase) 是一种从事葡萄糖代谢的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 细胞的可溶性部份,肝? ... 当人体的组织有破坏的时候被释放出来在血液中,所以当血液 中的LDH浓度上升的时候只知道,身体的某些组织有损伤但不知道哪一部位 .

(7)抗肿瘤 作用:协同ConA、PHA诱导脾细胞产生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NS等 作用机制:增强了被激活的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8)镇痛 作用:三七有确切的镇痛作用,对多种疼痛模型有效。 有效成分:人参二醇皂苷

2、其他药理作用 (1)镇静(中枢性抑制作用) (2)延缓衰老(抗自由基)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促进作用) (4)对代谢的影响(糖、蛋白质) (5)其他作用(改善记忆,抗失血性休克,利尿) 了解

[现代应用] 1、上消化道出血 2、眼前房出血 3、冠心病 4、脑血栓 5、高胆固醇血症 6、肝炎(慢性肝炎)

[不良反应] 临床一般治疗无明显副作用,少数患者可见出血倾向。 长期毒性试验未见明显功能异常和器质性损害。

止血药 蒲 黄

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黄酮类(槲皮素)等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功效:止血、化瘀、通脉,用于各种出血和痛症。 药理作用: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止血 作用: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作用持久显著。 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特点:炭制后止血作用较生用为强。

中医认为:“黑能胜红,红见黑则止”“碳黑属水,血红属火,水克火” 现代研究著证明,碳类药止血作用有不同程度增强。可能与药物的有效成分的变化有关。

(2)抗血小板聚集 作用:对多种因素诱导的实验动物体内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有效成分:总黄酮 作用机理: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升高血小板内cAMP,减少TXA2的合成;同时减少细胞内Ca2+浓度和5-HT的释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2和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血管降血压:与增强副交感神经功能有关。 抗心肌缺血:明显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增加胆固醇的排泄,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抗心律失常作用。

(4)抗炎 用水煎醇沉液 ip 给药,有一定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对子宫及妊娠的影响 抗肾损伤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代应用] 1、高脂血症 2、冠心病 3、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不良反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