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第四节 账户的平行登记 【本章内容小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容说明:  本培训内容根据 2001 年注册会计师考 试辅导教材《会计》一书和《企业会 计制度》(财会[ 2000 ] 25 号)相关 内容编写.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Accounts and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第六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四节 其他几种账务处理程序的概述与比较 第六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四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第二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四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本章主要内容: 借贷记账法 4. 记账方法概述 3. 账户 2. 会计科目 1. 借 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要素的分层划分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 的具体项目 四个层次:类目 别、项目别、科 目别、子目别.
第四章 复式记账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记账方法及其种类,理 解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 上,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及其具体操作, 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账户、会计分录 及其形式,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会计教案 主讲教师 :彭海虹.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意义 (一)会计科目的含义 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 体内容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理解账户的含义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掌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分类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 计分录的书写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第十章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财务状况) 利润表 (经营成果) 总 账 明细账.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二节 会计等式与会计事项.
《基础会计》——会计平衡公式.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成人专科会计学专业 基础会计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教学内容:编制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 第一节 账户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
《初级会计实务》 刘 同 生 Tel: 。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第三章 复式记账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将掌握: 理解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的特点;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二章 会计等式和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第二节会计账户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学习目标】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必须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内容与分类,认识设置账户的意义以及账户的结构,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会计实务应用 学年第二学期 36学时.
第2章 会计循环 2.1 经济活动与财务报表 经济活动 1.筹资活动 2.投资活动 3.经营活动 4.利润形成和分配活动 主要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3.现金流量表.
第三章 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会计账户 第三节 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涵义内容和特点;理解、掌握会计等式及相互转化形式;使学生明确经济业务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重点: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设置 难点:会计要素及其关系、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
第二章 帐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账户 第二节 复式记账 第三节 账户本期发生额对照表 目录.
会计基础—平行登记 2012年03月.
活动4.1.1 岗前培训 活动描述 活动流程 活动资料 活动指导
精 品 资 源 共 享 课 会 计 基 础.
第八章 流动负债 第十节 其他应付款.
欢迎学习《基础会计》 烟台南山学院 省级精品课程.
第三章 会计循环 (Accounting cycle)
第五章 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与要求,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情况;熟悉企业会计科目表;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一:建 账.
宝洁公司招聘会计进行中.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础会计.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之基础会计.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会计账户 刘英姿 制作.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准则 第三章 会计要素 第四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五章 复式记账 第六章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七章 会计凭证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等式 第二节 会计科目 第三节 会计账户.
教学单元二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基本概念,为“复式记账”的应用作准备。
第二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记账凭证的填制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姚雪超.
与律师工作相关的会计知识 宋全胜.
第 二 章 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账户.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大丰职教中心 张春平.
内容讲解 第二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
财务会计实验 郭琛.
第二章 帐户与复试记帐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会计等式,以便为后面所学的会计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对会计科目有了认识后,进一步掌握会计帐户的设置、帐户的结构以及帐户中有关数据之间的必然联系; 3、熟练掌握和理解借贷记帐法。 本章重点问题是:会计等式、帐户的结构、借贷记帐法。 本章难点问题是: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借贷记帐法下帐户的结构及其运用.
《基础会计》——会计平衡公式 大丰职教中心 王萍 2011年4月.
基础会计 供应过程的核算.
第三讲 账户与借贷记账法 《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第十章 会计核算形式 会计核算形式:会计凭证组织、会计账簿组织、记账程序的有机结合。
第五章  会计凭证与账簿.
Chapter 复式记账与借贷复式记账法 2.
第四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掌握账户的基本分类和各类账户的性质;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内容。 重点: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借贷记账法 难点: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 复式记账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记账方法及其种类,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及其具体操作,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账户、会计分录及其形式,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 会计实务操作方法 胜任一般会计工作.
第二章 帐户与复式记账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会 计 学》 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主讲:马国芬 江西财大会计学院 TEL:0791——
第 三 章 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第四节 账户的平行登记 【本章内容小结】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一、账户 (一)账户及其设原则置 1、概念: 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 会计核算方法之一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一、账户 (一)账户及其设原则置 1、概念: 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 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映的 工具。 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 的项目。

会计对象 核算和 监督的 内容 资金的投入、 运用和退出 资金运动 会计对象 的具体化 会计要素 会计账户

▲ 设置依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 ▲ 基本特征:具有专门的格式 ▲ 主要作用:分类、连续记录经济业务 ▲ 重要地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 2、会计主体设置账户应遵循的原则: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1、账户的基本结构 ★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分别登记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 ★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分别登记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 2、账户的内容 (基本结构具体包含的内容)

账户核算可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发生、本期减少额发生、期末余额等四项金额。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上述内容可简化为“T”型账户 左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右方 “T”型形账户 年 凭证号数 摘 要 金额 左方 右方 余 额 月 日 种类 编号 ★ T形账户是教学中常用的账户形式,实务中极少采用 账户核算可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发生、本期减少额发生、期末余额等四项金额。

3、四项金额的关系

按会计要素分有六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 (三)账户的设置 按会计要素分有六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 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 整合后分类如下: 资产类 负债类 会计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 共同类(衍生工具、套期工具等) ★账户无论如何分类,其基本结构都是分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 登记减少在哪一方记增加或减少由记账方法和经济内容所决定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含义 1、含义:对会计要素的具体 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关系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 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 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 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区别:会计科目通常由国家统一规定,账户则由各会计主 体自行设置;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只表明某项经济内 容,而账户不仅表明相同的经济内容,而且还则具有一定的结 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 通用。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为总分 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 1、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 总括分类核算科目,总括指标; 2、明细分类科目:明细科目。详细分 类科目,具体和详细指标。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可增设二级科目(子目)

总 统御 二 统御 明细 分类 级 分类 科目 从属 科目 从属 科目 举例见教材

表4—1 接续下页

续 表

一、记账方法概述 (一)概念 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符号,在账 户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之二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概述 (一)概念 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符号,在账 户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 (二)分类: 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二者的比较:见下页

单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 概念 除了有关应收、应 付款、货币资金收付的业务外,其他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每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同 时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 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优 缺 点 核算简单,账户设置不完整,不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简单且不科学。 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 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地账户中进行分类记录,能系统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

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1、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三、复式记账的作用 ★能够全面、系统地在账户中记录经 济业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能够清晰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 脉,便于对业务内容的了解和监督。 ★能够运用发生额、余额的平衡关系 检验账户记录有无差错。 ★结合借贷记账法加以理解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 1.产生——大约在12~13世纪起源于 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意大利,总结于14世 纪末,并逐渐流传于全世界。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 1.产生——大约在12~13世纪起源于 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意大利,总结于14世 纪末,并逐渐流传于全世界。 “近代会计之父” ——卢卡·帕乔利 (Luca Pacioli )

2.演进——借、贷二字最初表示“借主” 与“贷主”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增减 变化,随着会计记录业务内容的丰富,逐渐 演变为单纯表示各种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记 账符号。

二、借贷记账法的含义 ◆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 各种复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及其含义 记账方法 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含义 增减记账法 增、减 增加/减少 收付记账法 收、付 借贷记账法 借、贷 借 贷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记账方法。

三、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一)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借、贷 ◆符号含义:主要表示增减,但对于 六类不同性质的账户含义有所不同。 记账符号 账户结构 借 贷 记账法 记账规则 分录编制 试算平衡 ★应与借款、贷款严格区别! (一)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借、贷 ◆符号含义:主要表示增减,但对于 六类不同性质的账户含义有所不同。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一般格式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要按相反的 方向记录,即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具体登记方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①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 ┊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 期末余额 ×××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但少数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及方向与上述不同。如 累计折旧、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

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 ┊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 期末余额 ×××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③收入类账户 贷方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借方 收入类账户 贷方 本期减少额 ××× 本期增加额××× ┊ ┊ 借方 收入类账户 贷方 本期减少额 ××× 本期增加额××× ┊ ┊ 本期发生合计 ××× 本期发生合计×××  

④成本费用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借方 成本费用类账户 贷方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 借方 成本费用类账户 贷方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注意:生产成本账户一般也无余额,但若有余额, 其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在产品成本。

由此,可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判断账户的性质。 账户结构小结: 由此,可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判断账户的性质。 借贷记账法的该特点,也决定了它可以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例4-1】长城公司收到某单位投入的资本800 000元存 入银行。 借方 实收资本 贷方 借方 银行存款 贷方 借方 实收资本 贷方 借方 银行存款 贷方 【例4-2】长城公司用银行存款100 000元偿还前欠某企 业账款。 借方 银行存款 贷方 借方 应付账款 贷方 期初余额 1000 000 (1) 800 000 期初余额600 000 (1)800 000 期初余额60 000 (1) 800 000 (2) 100 000 (2)100 000 期初余额60 000

【例4-3】长城公司用银行存款200 000元购入一辆自用 小汽车。 借方 银行存款 贷方 借方 固定资产 贷方 借方 银行存款 贷方 借方 固定资产 贷方 【例4-4】长城公司将资本公积160 000元按法定程序转增 资本。 借方 实收资本 贷方 借方 资本公积 贷方 期初余额60 000 (1) 800 000 (2)100 000 (3)200 000 期初余额 1 000 000 (3) 200 000 期初余额 1 000 000 (1) 800 000 (4) 160 000 (4)160 000 期初余额240 000

【例4-5】长城公司签发并承兑一张面额40 000元,为 期两个月的商业汇票,用以抵付应付账款。 借方 应付票据 贷方 借方 应付账款 贷方 借方 应付票据 贷方 借方 应付账款 贷方 总结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40 000 (2)100 000 (5) 40 000 期初余额160 000

★在将经济业务登记账户前预先确定的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记录形式。 ★会计分录编制: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四)会计分录及账户对应关系 1.会计分录的含义 ★在将经济业务登记账户前预先确定的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记录形式。 ◎应在哪些账户中登记? ◎应登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各账户登记的金额是多少? ★对这些问题进行确认,并写出一定的记录形式,即会计分录。 经济业务 (交易或 事项) ●在实务中,会计分录是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在第八章介绍) 。

2.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 【例4-1】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800 000元存入银行。 1.确认涉及要素 资 产 所有者权益 2.确定登记账户 银行存款 实收资本 3.分析增减变化 增加 增加 4.确定记账方向 借方 贷方 5.确定记录金额 800 000 800 000 6.写出完整分录 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实收资本 800 000 ★账户登记见【例4—1】——会计分录是登记账户的指令!

3.会计分录的内容、格式及书写要求 ★ 以下举例为不规范写法: 组成内容 (三要素) 登记方向 登记账户 登记金额 借: 贷: 银行存款 实收资本 800 000 书写要求 ★借在上贷在下 ★借、贷错开一字格 ★金额分排两列 ★金额后不必写“元” ★ 以下举例为不规范写法:

★会计分录的不规范写法: 贷: 借: 实收资本 银行存款 800 000 借、贷颠倒 借: 贷: 银行存款 实收资本 800 000 借、贷未错格 借: 贷: 银行存款 实收资本 800 000 金额排为一列 借: 贷: 银行存款 实收资本 800 000元 金额后写“元” 借: 贷: 银行存款 实收资本 800 000 多种错误并存

4.举例见教材P.54(例4-1~例4-5) 【例4—1】长城公司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投资8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实收资本 800 000 【例4—2】长城公司用银行存款100 000元偿还前欠某企业账款(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例4—3】长城公司用银行存款200 000元购入一台新设备。 借:固定资产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0 000 【例4—4】长城公司用资本公积160 000元转增实收资本。 借:资本公积 160 000 贷:实收资本 160 000

【例4—5】长城公司签发并承兑面额 40 000元,为期两个月的商业汇票,用以抵 付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40 000 借:应付账款 40 000 贷:应付票据 40 000 ★“应付票据”账户:负债类账户,贷 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余额在 贷方。 会计分录:交易或事项在账户中记录情况的文字描述形式、登记账户的指令。

5.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分录中包含的账户数量的分类 ◆简单会计分录: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会 计分录。(例4-1~例4-5均属于简单分录) ◆复合(复杂)会计分录:由两个以 上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 【例4-6】长城公司采购材料货款共计 30 000元。其中20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 付,尚欠供货企业10 000元。

借:原材料 3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应付账款 10 000 【例4-7】长城公司用银行存款60 000 借:原材料 3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应付账款 10 000 购入材料总额 已付款部分 未付款部分 【例4-7】长城公司用银行存款60 000 元偿还短期借款40 000元、前欠某企业货 款20 000元。 负债类账户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借:短期借款 40 000 应付账款 20 0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

6.复合会计分录的分解 【例4-7】长城公司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 借款40 000元、前欠某企业货款20 000元。 借:短期借款 40 000 应付账款 20 0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 分解 借:短期借款 40 000 贷:银行存款 40 000 简单会计分录1 借:应付账款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简单会计分录2

◆账户对应关系:在采用复式记账法编制分录时,一笔经济业务的分录中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 7.账户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教材P54) ◆账户对应关系:在采用复式记账法编制分录时,一笔经济业务的分录中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 【例】在长城公司收到投资者投资存入银行业务中,“银行存款”与“实收资本”两个账户就建立起了对应关系。 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实收资本 800 000 ◆对应账户:在会计分录中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互为对应账户。

一般应编制一借一(多)贷分录,或一(多)借一贷分录,而不宜编制多借多贷分录——这样的分录往往不能清晰反映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8.编制会计(复合)分录应注意事项 一般应编制一借一(多)贷分录,或一(多)借一贷分录,而不宜编制多借多贷分录——这样的分录往往不能清晰反映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购入材料1 000元;设备2 000元。用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各支付1 500元。 借:原材料 1 000 固定资产 2 0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库存现金 1 500 ★用现金和银行存款各支付多少?难以辨别。 ★多借多贷分录

【例1】企业获得中豪公司追加投资 50 000元,存入开户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实收资本  50 000 【例2】从银行取得3年期借款100万, 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000 000    贷:长期借款  1000 000

借:应付账款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例4】按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80 000元,用银 行存款向所有者支付。 【例3】以银行存款支付所欠购原材料款10 000元。 借:应付账款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例4】按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80 000元,用银 行存款向所有者支付。 借:实收资本 80 000 贷:银行存款 80 000 【例5】企业购买生产用设备一台,价款70 000元 已转账付讫。 借:固定资产 70 000 贷:银行存款 70 000

借:盈余公积 90 000 贷:应付股利 90 000 【例7】收回原欠货款2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20 000 【例6】以盈余公积90 000元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借:盈余公积 90 000 贷:应付股利 90 000 【例7】收回原欠货款2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账款 20 000 【例8】经批准企业用盈余公积50 000元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50 000 贷:实收资本 50 000

(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 概念: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记账规则的要求, 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会计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 ★ 概念: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记账规则的要求, 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会计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 整性的会计检查方法。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法(依据:记账规则)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依据:会计等式)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三、平衡方法——编制试算平衡表 试算平衡表格式及编制方法见下页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账户名称 本期发生额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其他账户略) 合 计 800 000 380 000 合 计 800 000 380 000 160 000 10 000 (略) 1 390 000 (略) 本期增加发生额 800 000 本期减少发生额 380 000 期末余额 1 020 000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略) 本期减少发生额 160 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 10 000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应付账款

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 账户名称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合 计 2 250 000 银行存款 表4—5 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 账户名称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其他账户略) 合 计 1 020 000 10 000 (略) 2 250 000 (略) 本期增加发生额 800 000 本期减少发生额 380 000 期末余额 1 020 000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略) 本期减少发生额 160 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 10 000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应付账款

实务中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方法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原 材 料 固定资产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60 000 100 000 200 000 160 000 1 000 000 240 000 800 000 30 000 40 000 380 000 10 000 960 000 1 020 000 1 200 000 1 960 000 80 000 合 计 1 600 000 1 390 000 2 250 000 平衡相等 平衡相等 平衡相等

★理解“账户平衡”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账户发生额或余额之和才会存在上述平衡关系。不同会计期间账户之间不存在上述平衡关系。 发生额平衡 A会计期间发生额 = A会计期间发生额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或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或余额)合计 = A会计期间发生额 = B会计期间发生额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才会存在上述平衡关系。部分账户之间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发生额平衡 A全部账户发生额 = A全部账户发生额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或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或余额)合计 = A全部账户发生额 = A部分账户发生额

◆“平衡”绝非指单个账户借方、贷方发生额的相等。在某一特定账户中,其借方发生额与其贷方发生额之间一般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原材料 借方 月初余额 25 000 (2) 发出 10 000 (1) 购入 10 000 (4) 发出 8 000 (3) 购入 30 000 (5) 发出 12 000 本月增加发生额 40 000 本月减少发生额 30 000 月末余额 35 000 发生额一般不平衡

编制试算平衡表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保证所有账户均已登入试算平衡表 其中,有些账户只有期初余额,没有发生额,则。。 有些账户只有发生额,没有期初余额,则。。 第二,若试算不平衡,则账户记录或计算肯定有 误,应及时找出错误,直至试算平衡; 第三,若试算平衡,只能确认账户记录或计算基 本正确,但不能绝对肯定记账无误,因有的错误不影 响借贷平衡关系,通过试算也无法发现。 思考:通过试算平衡不能发现的错误有哪些? 试算平衡编制练习:见网站中的作用习题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 账户及其平行登记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 账户及其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 总分类账户——又称一级账户或总账户,是按总 分类科目设置的。 用来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仅以货币计量单 位进行登记。通过总分类账户提供的各种总括核算资 料,可以概括了解会计主体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 权益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情况和结果,但不能提供 各要素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的详细资料,难以满足 经济管理的具体需要。

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户 ,是按明 细分类科目设置的。 用来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如原材料、 应付账款。。 在明细分类账户中,除了以货币计量单 位进行金额核算外,必要时还要运用实物计 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以对总分类账户进行 必要补充。

除了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外,各会计主体还可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二级账户,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 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一种账户。 二级账户提供的资料比总分类账户详细、具体,但比 明细分类账户概括、综合。例如:“原材料”账户 一级账户 (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 二级账户 原材料 原料及 主要材料 钢材(圆钢、角钢、方刚等) 木材 辅助材料 油漆 润滑油 燃料 汽油 烟煤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核算对象是 总 统御、控制 二 统御、控制 明细 分类 级 分类 总 统御、控制 二 统御、控制 明细 分类 级 分类 账户 从属、辅助 账户 从属、辅助 账户 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核算对象是 相同的,他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相互补充,只有把 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既总括又详细地反映同一核算 内容,因此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必须平行登 记。

平行登记:指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指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平行登记的要点 ◆登记的内容相同 ◆登记的方向一致 ◆登记的金额相等 登记内容相同:同一笔材料购入业务 借方 原材料 贷方 借方 原材料—甲材料 贷方 购入 62 000 购入 12 000 借方 原材料—乙材料 贷方 登记方向一致:均登记在借方 购入 40 000 登记金额相等: 总账 — 62 000 明细账—62 000(12 000+ 40 000+10 000) 借方 原材料—丙材料 贷方 购入 10 000

★ 平行登记举例(见教材P59-61) 1.“原材料”账户的平行登记 【例4-8】华夏公司从新华工厂等购入甲、乙、丙三种材料,各为12 000元(40吨)、40 000元(100件)、10 000元(20箱)。货款62 000元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甲材料 12 000 —乙材料 40 000 —丙材料 10 000 贷:应付账款—新华工厂 12 000 —光明工厂 40 000 —长风工厂 10 000 ★注意分录变化:如涉及明细科目也要写出,以便于登记明细账。 ★也应写出相应的明细科目

【例4-9】生产领用甲、乙、丙材料,分别为18 000元、60 000元、4 000元。假定生产M、N两种产品各消耗41 000元。 ★“生产成本”账户:资产(成本)类账户,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 借:生产成本—M产品 41 000 —N产品 41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8 000 —乙材料 60 000 —丙材料 4 000

★以上业务在“原材料”账户的登记 参见教材P60~61。 借、贷、余三栏式账页 总 账 会计科目:原材料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95 000 转1 购入材料 62 000 〃 157 000 5 转2 发出材料 82 000 75 000 31 本月合计

“原材料”明细账 材料名称:甲材料 “原材料”明细账 数量、金额式账页 材料名称:乙材料 20××年 摘 要 计量单位 单价 借 方 贷 方 摘 要 计量单位 单价 借 方 贷 方 余 额 月 日 数量 金 额 3 1 期初余额 吨 300 50 15 000 购入 40 12 000 90 27 000 5 发出 60 18 000 30 9 000 31 本月合计 “原材料”明细账 材料名称:乙材料 数量、金额式账页 20××年 摘 要 计量单位 单价 借 方 贷 方 余 额 月 日 数量 金 额 3 1 期初余额 件 400 200 80 000 购入 100 40 000 300 120 000 5 发出 150 60 000 31 本月合计

★以上业务在“应付账款”账户的登记 “原材料”明细账 材料名称:丙材料 无月初余额 ★本账户为例4—8、9登记,未包括例10、11、12 20××年 摘 要 计量单位 单价 借 方 贷 方 余 额 月 日 数量 金 额 3 1 购入 箱 500 20 10 000 5 发出 8 4 000 12 6 000 31 本月合计 ★以上业务在“应付账款”账户的登记 ★本账户为例4—8、9登记,未包括例10、11、12 总 账 会计科目:应付账款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40 000 购材料欠款 62 000 〃

★本账户为例4—8、9登记,未包括例10、11、12 “应付账款”明细账 会计科目:新华工厂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30 000 购材料欠款 12 000 〃 ★本账户为例4—8、9登记,未包括例10、11、12 “应付账款”明细账 会计科目:光明工厂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6 000 购材料欠款 40 000 〃

★本例中涉及的“生产成本”账户也应平行登记。(略) ★本账户为例4—8、9登记,未包括例10、11、12 “应付账款”明细账 会计科目:长风工厂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4 000 转1 购材料欠款 10 000 〃 ★本例中涉及的“生产成本”账户也应平行登记。(略)

2.“应付账款”账户平行登记举例 【例4-10】华夏公司以银行短期借款直接偿还前欠新华工厂货款26 000元、光明工厂货款4 000元。 借:应付账款—新华工厂 26 000 —光明工厂 4 000 贷:短期借款 30 000 【例4-11】从新华工厂等购入材料,货款尚未支付。 ★该业务内容与【例4-8】相同,参见【例4-8】分录。

【例4-12】华夏公司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新华工厂货款15 000元、光明工厂货款40 000元、长风工厂货款11 000元。 借:应付账款—新华工厂 15 000 —光明工厂 40 000 —长风工厂 11 000 贷:银行存款 66 000

★“应付账款”账户平行登记举例的例4-10、11和12的账户平行登记参见表4—11、4—12、4—13、4—14. 表4—11 总 账 会计科目:应付账款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40 000 偿还货款 30 000 〃 10 000 购材料欠款 62 000 72 000 66 000 6 000 31 本月合计 96 000

会计科目:新华工厂 表4—12 “应付账款”明细账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表4—12 “应付账款”明细账 会计科目:新华工厂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30 000 偿还货款 26 000 〃 4 000 购材料欠款 12 000 16 000 15 000 1 000 31 本月合计 41 000

会计科目:光明工厂 表4—13 “应付账款”明细账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表4—13 “应付账款”明细账 会计科目:光明工厂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6 000 偿还货款 4 000 〃 2 000 购材料欠款 40 000 42 000 31 本月合计 44 000

会计科目:长风工厂 表4—14 “应付账款”明细账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表4—14 “应付账款”明细账 会计科目:长风工厂 20╳╳年 凭证号 摘 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 额 月 日 3 1 月初余额 4 000 购材料欠款 10 000 〃 14 000 偿还货款 11 000 3 000 31 本月合计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 将这两行的合计数分别进行比较,有关数据之间应相等 (五)总账与明细账试算平衡方法 不同于总账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 将这两行的合计数分别进行比较,有关数据之间应相等 ★明细账合计 ★以上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分别抄自于有关总账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账户 ★以上举例中的“生产成本”、“应付账款”等账户也可采用以上方法进行试算。同学们不妨自己动手进行检验。

★对总账与明细账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核对也可采用公式法试算平衡。 【例】上例“原材料”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试算。 ◆总账期初余额 95 000=明细账期初余额合计 95 000(15 000+80 000) ◆总账借方发生额 62 000=明细账借方发生额合计 62 000(12 000+40 000+10 000) ◆总账贷方发生额 82 000=明细账贷方发生额合计 82 000(18 000+60 000+4 000) ◆总账期末余额 75 000=明细账期末余额合计 75 000(9 000+60 000+6 000)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账户的内 容;账户与会计科目的 关系;借贷记账法的概 念基本结构及内容;会 计分录要素、分类及编 制;试算平衡表分类及 其编制;总分类账户与 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 的要点; 本章难点:理解并编 制会计分录,试算平衡 表的编制,总分类账户 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 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