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临床心理科 郭田友 1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 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 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精神 障碍的总称 又称为症状性精神病 感染 内脏器官疾病 根据躯体疾病 营养不良 代谢疾病 可分以下几类: 内分泌 染色体异常 物理因素 其它:饥饿 疲劳 术后 定义定义.
Advertisements

抗精神失常药 ( Antipsychotic Drugs) 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艳美. Objective  掌握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 良反应;掌握氯氮平的主要作用特点;熟悉其它抗 精神病药的主要作用特点;了解经典及非经典抗精 神病药的主要区别;  熟悉各类抗抑郁药的药理机制,掌握丙咪嗪、氟西.
精神病学 新疆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教研室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医学中心 伊琦忠. 第一章 绪论 概述 精神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精神状况检查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讲授内容 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 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发病病机制 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心境障碍的病程和预后 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理科 范学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理科 范学胜.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与社区处理.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 2001年10月~2002年12月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主持编写)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精神发育迟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第十章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情感(心境)障碍 Affective(mood)disorder
创新大赛经验浅谈 高二(18)班 黄佳淇.
抗精神失常药 药学院 陈百泉.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九章 心 境 障 碍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精神医学教研室
抗 精 神 失 常 药 精神失常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一类疾 病的总称。 包括: 精神病,亦称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心理学系 李晓茹 抑郁障碍—抑郁症 心理学系 李晓茹 2017/3/8.
抗精神失常药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大约有12%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需要治疗的抑郁症,尽管他们的大部分抑郁症发作不经治疗也能在3~6个月期间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你感到抑郁时可以不用管它。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很多人都会经历失业、离婚、失去心爱的人,或其他各种痛苦。常常我们最梦寐以求的东西,它再也不存在了,常常我们最爱的人,再也不能回到我们身边。每当这些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体验到悲伤、痛苦、甚至绝望。通常,由这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与自杀 (Mood Disorder and Suicide)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上海交大医学院 精神卫生学系.
抑郁症病因初探 口腔01级 周敏.
第六章 心理障碍.
肺结核.
癔症(hysteria) 要求: 1 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 熟悉癔症的病因和治疗策略 3 了解癔症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防治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郑步升.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兰州石化总医院 任东.
情感障碍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临床医学概论 主编 於 平.
心境障碍 (mood disorder) 交大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
精神分裂症 李倦国 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分裂症 兰州大学 第二医院 精神医学教研室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中山三院 程敏锋.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Drugs Used for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抗精神失常药.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16章 主要精神疾病的临床用药.
心境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 宁波市康宁医院 胡珍玉.
精神行为异常 《急诊医学》.
第四章 心身疾病.
神经症 Neurosis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 关念红.
神经症.
强迫症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精神科 叶兰仙.
糖尿病流行病学.
精神科护理学 护 理 学 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张菊英.
抗 精 神 失 常 药 精神失常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一类疾 病的总称。 包括: 精神病,亦称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心理学系 李晓茹 双相及相关障碍 —躁狂症 心理学系 李晓茹 2017/9/9.
抑郁症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二科 张向平.
常见精神病的社区诊治 曹玉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辽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老年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大学生精神病的识别.
抑 郁 障 碍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王向群.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江开达
第十六章 躯体治疗 Bbs.k158bar.cn.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临床三系 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 吴 皓
心理学系 李晓茹 双相及相关障碍 —躁狂症 心理学系 李晓茹 2019/5/2.
心境障碍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精神病学教研室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境障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概述 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等几个类型

患病率 1982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07696%(29/38136),时点患病率为0.037%(14/38136);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0.311%,而且农村(0.412%)高于城市(0.209%)。 1992年又对上述的部分地区(全国七地区)进行了复查,发现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083%(16/19223),时点患病率为0.052%(10/19223)。 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般为30o-25%之间,远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 :心境障碍患者中,有家族史者为30 % -41.8%。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本病的概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也越高。 2.双生子研究:国外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MZ)的同病率为56.7%,而双卵双生子(DZ)为12.9% 。 3.寄养子研究: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其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而其养父母中只有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分子遗传学研究 (二)神经生化改变 1. 5-羟色胺(5-HT)假说 2.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3.多巴胺(DA)假说 4.r-氨基丁酸(GABA)假说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许多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有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的功能异常。 (四)脑电生理变化 :睡眠脑电图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睡眠有以下改变: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抑郁程度越重,REM潜伏期越短 。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五)神经影像变化 : 1.结构性影像学研究多数CT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较正常对照组为大。 2.功能性影像学研究有人发现抑郁症患者左额叶局部脑血流量(rCBF)降低 (六)心理社会因素

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 :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情感高涨 :患者这种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部分患者临床上是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

临床表现 2.思维奔逸表现 3.活动增多 4.躯体症状 5.其他症状 :随境转移 ,记忆力的增强

临床表现 (二)抑郁发作 1.情感低落 2.思维迟缓 3.意志活动减退 4.躯体症状

临床表现 (三)双相障碍 特殊类型: 1.混合性发作 2.快速循环发作是指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次心境障碍发作,不管发作形式如何,但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标准。

临床表现 (四)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五)恶劣心境: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患者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

病程和预后 病程特点大多都具有发作性病程,而在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

诊断 一、躁狂发作〔F30〕’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橄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诊断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普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诊断 (6)普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诊断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诊断 二、【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诊断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直觉思考能力下降;

诊断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诊断 【产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某。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振准至少2周。

诊断 【排除标准l排除器质性梢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鉴别诊断 1.继发性心境障碍 2.精神分裂症 3.心因性精神障碍 4.抑郁症与恶劣心境 5.躁狂症和抑郁症与环性心境障碍

治疗与预防 (一)双相障碍的治疗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是指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与抑郁转相,或导致发作变频繁的药物。 1)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2)碳酸锂 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与奎硫平等,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心境稳定剂作用。 2、电休克

治疗 (二)抑郁症的治疗: 1、常用药物: (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朵金花 (2)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经色胺(5-HT)双重摄取抑制剂(SNRIs) (3) 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s): (4)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 (6)其他抗抑郁药:曲唑酮、噻奈普汀

治疗 2、电休克 3、心理治疗

预防复发 1、抑郁: 第一次:6月-1年, 第二次:3-5年, 第三次:长期 2、双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