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解 (4) 理數合解 後學 游寶達 講解
至於道,則理為至理,善為至善,誠為至誠,神為至神,聖為至聖,人為至人,性為至性。 大學之道(22) 『至』極致、Top、Excellent。 至於道,則理為至理,善為至善,誠為至誠,神為至神,聖為至聖,人為至人,性為至性。 性善為何?即明德之所在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即天命之謂性也。 各方面皆達到盡善盡美之境界及極境。 『知其所止』方能知命。 『知命順性』既是明心見性、直了成佛境之意。
大學之道(23) 學人皆知人人有性,而不知性出於天,即知性出於天,而不知天有:理天、氣天、象天之分。 神有:元神、識神、魂魄之別。 心有:道心、人心、血心之異。 命、性有:天賦之命、本然之性、氣數之命、氣質之性之別。 提出反觀自照的承接介面之說。 可以具體展現明心見性的實體意涵。 Operable及Realizable
大學之道(24) 質性、肉心、魂魄,出於象。 氣性、人心、識神、氣數之命,出於氣。 本然之性、道心、元神、天賦之命,出於理。 象則暗而不明,氣則有明有暗,理則本體常明。 本體常明者,至善之地也。 外顯之形象。 中介之氣動的特質。 核心的本體。 『變異』、『可塑』之特質。
此地:論象則五行具備,論氣則五氣朝元, 論理則五德兼該。 有無混一,顯微無間,兩在不測,徹內徹外。 放之彌六合,大而無外,此明德至善之費也; 大學之道(25)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氣:心、肝、脾、肺、腎之氣。 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 此地:論象則五行具備,論氣則五氣朝元, 論理則五德兼該。 有無混一,顯微無間,兩在不測,徹內徹外。 放之彌六合,大而無外,此明德至善之費也; 卷之則退藏於密,小而無內,此明德至善之隱也。
大學之道(26) 愚人執象,以五行之質為道,此團砂為飯,苦死無成之道也。 賢者以五行之氣為道,此仰箭射空,力盡終墮之道也。 聖人以五常之理為道,方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五常之性,明德也,至善也。 明明德者,止於至善也;止於至善者,明明德也。 發自於內在。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德:溫、良、恭、儉、讓。 流露於外。
大學之道(27) 本性圓明 蓋明德雖人人之所固有,然自有生而後,拘於氣稟,蔽於物慾,迷真逐妄,背覺合塵。 若非生知之聖,大都有而不知其有。 此上古聖神,乘時應運,聰明天誕,體無不具,用無不周,萬化在手,宇宙生心。 本性圓明 習性-業障表徵
大學之道(28) 始於明德,則繼天立極;終於新民,乃代天宣化。 至善止於一人,則德無不明,至善止於人人,則民無不新。 道在堯、舜,帝王傳之;道在文、武,諸侯傳之;道在孔、孟,大夫傳之; 道在周、程,士人傳之; 當今之世,道在庶人,此不卜可知者也。 三代以上,道在君相,自上傳下,傳至庶人為終局。 三代而下,道在師儒,自下傳上,傳至帝王為終局。 此亦理勢之必然也。 夏、商、周。 關鍵在於領導者非盡善盡美。
明師一指點的重要性 正法眼藏 明師一指點,點破迷惘的後天心。【末後一著】 本性圓明 破繭而出,生死門戶由是而開。
The End of this Talk 多多閱讀經典,以增廣見聞及知識。 同時也要多多行功,以落實內在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