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觀測量的權 9.1 序言 9.2 加權平均值 9.3 權與標準誤差之間關係 9.4 加權觀測量之統計 9.5 量測角度的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工職數學 第四冊 第一章 導 數 1 - 1 函數的極限與連續 1 - 2 導數及其基本性質 1 - 3 微分公式 1 - 4 高階導函數.
Advertisements

大綱 1. 三角函數的導函數. 2. 反三角函數的導函數. 3. 對數函數的導函數. 4. 指數函數的導函數.
总厂幸福企业 5 月份活动简报. 幸福企业 七大模块 幸福企业 之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之 关怀清洁工阿姨 虽然又脏、又累,但阿姨们表现出很幸福,因为在 身边总是有人惦记,关心着。。。无需言语,只因 我们有爱,脸上总是会显露出幸福微笑。阿姨们, 您们辛苦了, 5 月 10 日我们准备了茶点和电影,让大.
單元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1.1 利用平方差及完全平方的恆等式 分解因式 A 利用平方差的恆等式 B 利用完全平方的恆等式 目錄.
期望值 變異數 共變異數與相關係數 變異數與共變異數之性質 柴比雪夫不等氏 動差與動差生成函數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第 9 章 線性微分方程組.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絕對不等式 課堂練習2 (算幾不等式).
5.1 自然對數函數:微分 5.2 自然對數函數:積分 5.3 反函數 5.4 指數函數:微分與積分 5.5 一般底數的指數函數和應用 5.6 反三角函數:微分 5.7 反三角函數:積分 5.8 雙曲函數.
第四章 資金成本.
2B_Ch12(1).
2-1 直線方程式及其圖形 直線的斜率 1 直線的方程式 2 兩直線關係 直線方程式及其圖形 page.1/22.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授課老師:郭威廷.
實驗六 扭 擺 Torsion Pendulum
下列敘述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 )兩個梯形一定相似。 ( )兩個正六邊形一定相似。
7.1 複角公式.
6.1 利用正弦公式及餘弦公式解三角形 正弦公式.
偏導數的幾何意義 考慮一個由方程式 所決定的曲面。就如下面的圖3所顯示的,平面 與曲面相交於平面曲線 上,且這個值 就是這條曲線在點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1 數系的發展.
搭配頁數 P.35 比例式 1.比的前項、後項與比值:    .
Ch2多項式函數 2-2 多項式的運算與應用 影音錄製:陳清海老師 資料提供: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第十章補充 允收抽樣.
15.5 最大值和最小值 的問題 附加例題 9 附加例題 10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弦切角 弦 B O 為夾 的弦切角 切線 A C 切點 顧震宇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3 正、反比大挑戰.
授課老師 : 卓大靖 博士 學 生: 游凱綸 學 號: M 通訊與導航工程系 系統工程與整合實驗室
大綱:加減法的化簡 乘除法的化簡 去括號法則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積分網路教學課程 應用統計學系 周 章.
挑戰C++程式語言 ──第8章 進一步談字元與字串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電子量角器 撰寫人:董瑩蟬.
例題11:計算 的一個近似值?.
( )下列各圖中何者的L1與L2會平行? C 答 錯 對 (A) (B) (C) (D)
1-2 相似三角形 ●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兩條直線 M1、M2 被另一組平行線 L1//L2//L3 所截出來的截線段會成比例。
完全二分圖的Pt-因子分解的探討 指導教授:高金美 學生:陳昆楠.
第一章 直 線 ‧1-3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5.1 弧度制 例 5.3 解:.
Video 影像 (VideoPlayer 影像播放器、Camcorder 錄影機) 靜宜大學資管系 楊子青
交流電路(R-L) R-L Series Circuits ATS電子部製作.
正弦公式和餘弦公式  正弦公式 餘弦公式 c2 = a2 + b2 – 2abcosC 或.
反矩陣與行列式 東海大學物理系‧數值分析.
第八章 銷售預測(2).
討論.
(a+b)(c+d)=ac+ad+bc+bd
例題 1. 多項式的排列 1-2 多項式及其加減法 將多項式 按下列方式排列: (1) 降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升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列 降冪:次數由高至低 升冪;次數由低至高.
( )下列何者正確? (A) 7< <8 (B) 72< <82 (C) 7< <8 (D) 72< <82 C 答 錯 對.
Parasitics Extraction (PEX) 與 postsimulation(posim)
1-4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差角公式與和角公式 1 倍角公式 2 半角公式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page.1/23.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1 試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積: 在△ABC中,若 , ,且∠B=45° 在△PQR中,若 , ,且∠R=150° (1) △ABC面積 。
4-1 變數與函數 第4章 一次函數及其圖形.
在直角坐標平面上兩點之間 的距離及平面圖形的面積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解下列各一元二次方程式: (1)(x+1)2=81 x+1=9 或 x+1=-9 x=8 或 x=-10 (2)(x-5)2+3=0
第七章 導線測量之誤差傳播 7.1 序言 7.2 縱橫距預估誤差之推導 7.3 導線邊方位角預估標準誤差之推導
11621 : Small Factor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以下是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 )已知 ,則下列哪些是x6-7x5-8x4 的因 式?(複選) (A) x+1 (B) 2x+2 (C) x3(x+1)
靜力學(Statics) 5.慣 性 矩 周煌燦.
第十七講 重積分 應用統計資訊學系 網路教學課程 第十七講.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2 距離公式、分點坐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觀測量的權 9.1 序言 9.2 加權平均值 9.3 權與標準誤差之間關係 9.4 加權觀測量之統計 9.5 量測角度的權 9.6 直接水準測量的權 9.7 實例 問題

9.1序言 蒐集測量資料時,常須確認是否符合一些幾何閉合條件,若不能符合,則必須改正量測值,使之強制閉合。對一些非相關之觀測量,變方較小即較好的觀測,也意謂精度較高的量測值,在平差時,應給予較小的改正量;反之,較大變方的觀測意謂誤差較大,精度較差,應給予較多之改正。 觀測量的權也是一種量測,量測與其他觀測量之相對價值;在平差時,權用來控制觀測量改正值的大小,觀測越精密,權越高,換言之,變方愈小,權越重;據此分析,權與變方成反比,因此,改正值之大小與權成反比。

若量測為互相相關,則權與協變方矩陣,即的反矩陣相關,如第五章所論,協變方矩陣之元素即變方與協變方。而因權為相對的,變方與協變方通常由餘因子所取代,與其協變方有關之餘因子公式為: 上式中,qij為第ij個觀測值之餘因子,ij為第ij個觀測值之協變方,o2為參考變方,可用來定比例。(9.1)式以矩陣方式表示: 上式中,Q為餘因子矩陣, 矩陣如下所示:

如前所論,權矩陣W為: W=Q-1=o2-1 (9.3) 對不相關之觀測量,協變方均為0(此即所有xiyi=0),矩陣為對角矩陣,因此,Q矩陣亦為對角矩陣,其元素則為: xi2/o2,而對角矩陣之反矩陣亦為對角矩陣,其元素則為原對角矩陣對應元素之倒數,因此(9.3)式以矩陣式表示為: 由上式,任一變方為i2之獨立觀測量,其權為: wi=o2/i2 (9.5)

假設第i個觀測之權wi=1,則o2=i2;因此,o2常稱為單位權觀測之變方,或簡稱為單位權變方,或更簡稱為:單位變方。其平方根即為單位權標準偏差,若將(9.5)式中之o2設為1,則 wi=1/i2 (9.6) 如前所述,由(9.6)式可見:觀測量之權與其變方成反比。 對相關之觀測量,有可能存在協變方矩陣和其餘因子矩陣Q,但權矩陣W卻不存在,這種情況通常在餘因子矩陣為奇異(singular)矩陣時,因其反矩陣不存在,故權矩陣W=Q-1亦不存在。大部分測量作業所牽涉的都是非相關之觀測,因此後續所述,除非特別說明,僅考慮單位權變方之非相關案例。

9.2 加權平均 若觀測一量兩次,第一次的成果是第二次的兩倍好,兩者相對的價值應給予第一次觀測的權為2,而給第二次觀測的權則為1;若平差這兩次觀測,計算其平均值時,權為2之觀測應加兩次,權為1之觀測則僅加一次;舉例來說,一段距離以尺量測得151.9m,以EDM量測則得152.5m,假設根據經驗得知,電子測距成果是量尺測距的兩倍好,因此,量尺測距的權為1,電子測距的權為2,這些觀測的平均計算方式應如下: 或將之寫成: 上述第二式係將權直接寫出,結果和第一式並無不同。

以上結果亦可見平均值較接近權較大之觀測值(152.5比151.9更接近152.3) ;由加權的觀測計算所得平均值稱為加權平均。 為推導加權平均之一般式,若對一量z有m個獨立、不相關之觀測(z1, z2, …, zm),每個觀測都有標準偏差,則觀測之平均值為: 若m個觀測量分為兩組,一組有ma個量,另一組有mb個量,而ma+mb=m,此兩組之平均值分別為:

所有觀測(z1, z2, …, zm)之平均值可合併上述兩組平均得: 但由(9.8)與(9.9)兩式,得: 因此: 上式與前述加權平均之公式很類似,比較兩者,明顯的, ma與mb分別對應權wa與wb,因此,式(9.12)可改寫成:

(9.13)式可用來計算一群不等權、非相關觀測量之加權平均;第十章將證明加權平均為一組加權觀測之最或是值。 例9.1 假設一段距離d量測三次,得下列結果:92.61, 權為3、92.60, 權為2、92.62, 權為1;試計算其權平均。 解:利用(9.13)式: 若忽略權,則三個量測之簡單平均為:92.61。

9.3 權與標準誤差之間關係 引用變方傳播特別定律(special law of propagation of variances, (5.16)式)至(9.8)式,(9.8)式之變方 為: 與觀測量有關之偏導數代入上式後,得:

類似上述過程,求得 之變方為: (9.15)與(9.16)二式中,為常數,由(9.13)式, 與 之權分別為ma與mb,而因權為相對的,故由(9.15)與(9.16)二式,可得: 由上可得結論:對非相關之觀測量,權與量測之變方成反比。

9.4 加權觀測量之統計 9.4.1 標準偏差 根據定義,在觀測量的精密度等於w個單位權觀測量之平均的精密度時,這個觀測的權為w;設o為某個權為1或單位權之觀測的標準誤差,若y1, y2, …, yn等觀測量之標準誤差為1, 2, …, n,而其權分別為w1, w2, …, wn,則根據(9.5)式: 2.7節曾將等權觀測量之標準誤差定義為: 若觀測量不等權,則上式應改為:

9.4.2 權為w之標準誤差,加權平均之標準誤差 (9.19)式適用於標準誤差,類似(2.7)式,標準偏差之定義則為: 由(9.18)式可見標準誤差與權為w標準誤差之間關係,將之與(9.19)式合併,並將加總界限去掉後,可得與o有關之權為w之標準誤差公式如下:

類似(9.20)式,適用於標準偏差者改為: 若將上式中之w設定為1,可得加權觀測集合之單位權標準偏差So。此外,加權平均之參考標準誤差及標準偏差分別為:

9.5 量測角度的權 若利用相同儀器、在相同條件下,量測平面三角形的三個角1, 2, 3各n1, n2, n3次,這些角度相對的權為若干? 為分析權與角度觀測次數之間關係,設S為角度單一觀測之標準偏差,三個角度之平均值如下: 引用(5.16)式,得各平均值之變方為:

又因觀測的權與變方成反比且為相對性者,故三個角度之權分別為: 上列各式中,每個權中之S為常數,又因觀測的權為相對者,故S可略去,而各角之權可改為: 總而言之,可證得:對角度觀測而言,若除了觀測次數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時,角度的權與其觀測次數成正比。

9.6 直接水準測量的權 若有水準網如圖9.1所示,水準線(1), (2), (3)之線長分別為2, 3, 4公里,因為線長之不同,可預期各段高程差之誤差應有所不同,設定各段高程差的權亦應有所變化;各段之相對權到底應如何?分析水準線長與權之關係時,回顧(8.21)式,高程差h之估計變方為: 式中,D為各次照準之視線長,N為該段線儀器擺設之次數,r/D為讀尺之估計誤差,為每 次照準時之視準估計誤差,設li為水準 點間第i段線長,則 N= li/2D (b) 將(b)式代入(a)式得:

(c)式中,D, r/D, 都是常數,故可設 故對此例而言,三條水準線之權分別為: 又因k為常數,權為相對者,故(e)式可簡化為: 由上可證得:直接水準測量的權與其線長成反比。而因任一段線長與其擺設儀器次數成正比,故權與儀器擺設次數成反比。

9.7 實例 例9.2 若三角形ABC之三個角由同一個人,利用相同儀器觀測,觀測所得與重複觀測次數為:A=45º15´25", n=4, B=83º37´22", n=8, C=51º07´39", n=6;試平差改正這些角度。 解:如表9.1所示,根據觀測次數來給定權,改正數則與權成反比;三個角度量測值的和為180º00´26 “,故閉合差為26”;在第三欄之改正因子裡,為計算方便且避開分數,採用24之倍數,而因權為相對者,故此並不影響改正。最後一列各項總和可用來重複檢核。

例9. 3 類似圖9. 1之水準網,水準線(1), (2), (3)之線長分別為2, 3, 4公里,若三段線之觀測高差分別為:±21 例9.3 類似圖9.1之水準網,水準線(1), (2), (3)之線長分別為2, 3, 4公里,若三段線之觀測高差分別為:±21.20m, ±21.23m, ±21.29m,求各段高差之加權平均,與水準點BMX之高程(每一段均自BMA測至BMX)。 解:水準線(1), (2), (3)之權分別為1/2, 1/3, 1/4,又因權為相對者,上列權可乘上任意數12而得:6, 4, 3,再應用(9.13)式,高差之加權平均為: 故BMX之高程=100.000+21.230=121.230m; 若不考慮加權平均,僅求簡單平均, 則平均高差變為21.240m。

例9. 4 利用布卷尺量得一段距離為190. 741m,權設為1;又用鋼卷尺量得為190. 716m,權設為2;再用EDM量得為190 例9.4 利用布卷尺量得一段距離為190.741m,權設為1;又用鋼卷尺量得為190.716m,權設為2;再用EDM量得為190.710m,權設為4。試求線長之最或是值(即加權平均)與加權平均值之標準偏差。 解:根據(9.13)式,加權平均為: 而根據(9.24)式,加權平均之標準偏差為: 上式中, v1=190.716190.741=0.025 w1v12=1(0.025)2=0.000625 v2=190.716190.716= 0.000 w2v22=2( 0.000)2=0.000000 v3=190.716190.710=+0.006 w3v32=4(+0.006)2=0.000144 wv2=0.000769

例9. 5 若自水準點A測至B,共四條不同之路線,資料如表9 例9.5 若自水準點A測至B,共四條不同之路線,資料如表9.2所示,為計算方便,權計算成18/li,試求高差之最或是值(加權平均)、加權平均之標準偏差、與加權觀測之標準偏差。 解:應用(9.13)式,高差之加權平均為: 若僅求簡單平均,則平均高差變為7.730m。

求標準偏差,應用(9.20)式: 應用(9.24)式,求加權平均之標準偏差: 應用(9.22)式,各加權觀測之標準偏差為:

問題 第9.1、9.2、9.4、9.8、9.9題,各題中單位更改為公制。檔名:Adjlab9_姓名.doc,請標明原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