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幻灯片 脑血管解剖
脑血管解剖
脑的动脉系统 脑的动脉有两个系统,即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以小脑幕为界,幕上结构接受颈内动脉系和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应,幕下结构则接受椎-基底动脉系血液供应。
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在颈部平甲状软骨上缘,正对下颌缘处从颈总动脉发出。造影一般将颅内段分为五段 C5段:于颈动脉管内又称岩骨段、颈动脉管段
C1段再向前便分出大脑前动脉(A1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因此C1+A1+M1称颈内动脉分叉部。在正位片上,C1、A1和M1三部呈“T”字形,当T形态改变时,有临床意义。 在侧位片上,C2、C3、C4三段共同形成“C”字形,即虹吸部。此处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之一。 后交通动脉:发自颈内动脉C1段,在蝶鞍和动眼神经上面,水平向后稍向内行,与大脑后动脉吻合。因此,当发生后交通动脉瘤时,会压迫动眼神经,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散大。后交通动脉管径变异大,可直接延续为大脑后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发自颈内动脉C1段,发出后向后越过视束前部,至大脑脚前缘又斜向后外,再越视束,于海马旁回、沟回附近,经脉络膜裂入脑室下脚,形成脉络丛。 皮质支主要营养海马和海马钩 中央支主要营养内囊后肢下部和苍白球 脉络膜前动脉的特点是行程长、管径细,易发生栓塞,所以临床上苍白球和海马发病较多
大脑前动脉——造影时分5段 A1段:水平段,为分叉至前交通动脉的一段
大脑前动脉的分支与分布(图8-16) 大脑前动脉的分支有三组 第一组:内侧豆纹动脉包括返支(Heubner动脉) (供应壳、尾状核和内囊下部)和基底支(供应视交叉的背面和下丘脑) 第二组:胼胝体旁动脉,由7~20细小的胼胝体动脉,分布于胼胝体及透明隔 第三组:为皮质支(半球支)营养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及额叶低面的一部分,额、顶二叶上外面的上部,主要的皮质支有:额底内侧动脉、额前内侧动脉、额中间内侧动脉、额后内侧动脉、胼胝体周动脉、中央旁动脉、楔前动脉
供应范围断面图解 图中所绘的为相应血管的最大范围,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故血管梗塞所致损伤范围要小于图中所绘范围
大脑中动脉——分5段 M1段:水平段,从颈内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外,长约3cm M2段:岛叶段、回旋段,呈“U”形,在岛叶表面向后上方走行,该段发出颞前动脉 M3段:为M2段基部发出动脉向中央沟上升的动脉,升动脉分为小的眶额动脉和大的额顶升动脉,后者再分为中央沟动脉、中央沟前动脉、中央沟后动脉。 M4段:即分叉段,为大脑中动脉分出角回动脉与顶后动脉、颞后动脉处。 M5段:为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动脉
大脑中动脉的分支与分布 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进入大脑外侧窝,其分支主要有两组: 第一组:—外侧豆纹动脉,供应前连合外侧部、壳的大部、苍白球的外侧段、内囊的上半及附近放射冠、尾状核的头、体 第二组:—皮质支,营养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与岛叶,主要分支有:额底外侧动脉、中央沟前、中央沟、中央沟后、颞极、颞前、颞中间、颞后、角回动脉
大脑中动脉供应范围断面图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的行程与分支 左右椎动脉均源自锁骨下动脉,沿 斜角肌内侧缘向后上方行短距离后, 入C6横突孔,行于C6-1横突孔所形 成的骨性管道,达寰椎横突孔上面弯 曲向后内,绕过寰椎后弓,穿寰枕后 膜及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在蛛网 膜下腔沿延髓腹侧面斜向上内,达延 髓脑桥沟平面合成基底动脉
椎动脉造影分段 V1段:横突孔段 V2段:横段,从枢椎横突孔开始,出孔后横行向外的一段
椎动脉在颅内段的分支 脑膜支:有1~2支,平枕骨大孔处分出,供应颅骨及小脑幕 脊髓前、后动脉:营养脊髓 延髓动脉:有1~3支,营养延髓 小脑后下动脉:行程弯曲,易发生血栓,营养小脑下面后部
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小脑前下动脉:自基底动脉始段发出,供应小脑下部的前份 迷路动脉(内听动脉):很细,伴Ⅶ、Ⅷ对颅神经进入内耳门,供应内耳(部分内听动脉源自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动脉:一般左右各4~5支,供应脑桥基底部 小脑上动脉:近基底动脉末端,绕大脑脚向后,供应小脑上部
大脑后动脉 大脑后动脉在脑桥上缘由基底动脉分出分出后,伴动眼神经和小脑上动脉的上方,绕大脑脚向后跨至小脑幕上,横过海马旁回后端深入距状沟,再向后分出距状沟动脉和顶枕沟动脉 大脑后动脉分皮质支和深穿支 1、皮质支:颞下动脉(颞叶支、颞叶中间支、颞叶后支)、距状沟动脉和顶枕动脉。供应颞叶的底面、内侧面及枕叶 2、深穿支:丘脑膝状体动脉、丘脑穿动脉和中脑支。供应中脑、背侧丘脑、下丘脑和外侧膝状体、胼胝体后半上面
大脑后动脉分段 P1段:水平段 P2段:纵行段,是围绕中脑上行的一段 P3段:为P2段向外发出的颞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