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肝硬化腹水中医药治疗. 定义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出现的严重并 发症, 属于中医 “ 鼓胀 ” 范畴。其病因病机 复杂, 故临床证候变化多端, 表现为虚实 夹杂, 寒热交错, 为 “ 风、痨、臌、膈 ” 四 大疑难重症之一。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出现的严重并 发症, 属于中医 “ 鼓胀 ” 范畴。其病因病机.
Advertisements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心 肺 肝 脾 肾 中 医 藏 象 学中 医 藏 象 学 五脏 系统. 第一节 脏腑 五脏 -- 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六脏 -- 经络学说 … + 心包络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 的关系.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重点: 1 、掌握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1 、掌握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 2 、掌握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 3 、了解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 中医学中的应用。 3.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六 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肾与膀胱 中医学教研室.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 肝.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中医理论培训 佰草集汉方spa 培训部.
中医基础理论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保守魁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藏”内脏。 脏(阴)贮藏营养(精微)物质的实质性脏器(肝、心、脾、肺、肾、心包)。 腑(阳)传导变化功能的空腔类脏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象”形象、征象,是指脏腑本身的形象与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脏 腑 返回目录.
第三章 藏象.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 张二力.
第一节脏腑四 脏 腑之间的关 系 梁永林.
第三章 脏象学说.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一章 精气、阴阳、五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脾.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素问·经脉别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气血同病辩证.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强五脏就是强正气 ——五脏养生讲座.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认识中医脾胃 组长:顾音菲 组员:唐慧莲、严濛奇、曹添福、范帆、万冰、叶宏宇、李贵龙、王国震、刘乃少.
糖尿病流行病学.
平衡膳食好处多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保健室.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肾与膀胱 kidney&bladder.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主讲人 王洪京.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中医基础理论 之 精气血津液 授课者:梅志刚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射线荧光分析.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四章 气、血、津液.
ATP SLYTYZJAM.
氮循环 肖子聪.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第六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8 【目的要求】 1.熟悉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第六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8 【目的要求】 1.熟悉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3.掌握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 4.熟悉气的分类,津液的输布特点 5.了解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精 一、精的概念:精是指体内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水谷之精—由饮食化生 第一节 精 一、精的概念:精是指体内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水谷之精—由饮食化生 广义 五脏六腑之精--水谷之精输布于脏腑 肾精---禀受于父母,充养于水谷之精 狭义:专指肾精中具有生殖功能的一种物 质,又称生殖之精.

二、精的生成 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藏于肾。 充养于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 三、精的功能 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性机能成熟,维持生殖机能(生殖作用)。 3.生髓化血。 4.滋养防御作用

第二节 气 真气、元气、精气、经气、中气、宗气、营气、卫气、阴气、阳气、五脏之气…… 第二节 气 真气、元气、精气、经气、中气、宗气、营气、卫气、阴气、阳气、五脏之气…… 天气、地气、山气、谷气、水谷之精气、运气、岁气、节气、四季之气、五行之气…… 正气、邪气、寒气、湿气……

一、气的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由先天之气(肾中之气)、后天之气(水谷之气)、自然之清气组成。 人体之气充斥在人体各个组织结构中,弥散在有形实体周围,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气的生成 (一)来源 先天 —— 源于父母之精气。 后天 —— 水谷精气 + 自然之清气 (二)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1、肺为气之主 。 2、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 3、肾(命门)主先天,为元气之根本。

三、气的生理功能 (一)推动作用:指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  (1)激发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2)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3)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 (4)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气的生理功能 (二)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液态物质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不使其无故丢失的作用 (1)固摄血液,使血行脉中不溢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防其无故流失。 (3)固摄精液,防止妄泄 。

三、气的生理功能 (三)营养作用:指气具有营养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作用。 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营养各组织器官,是各组织器官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三、气的生理功能  (四)温煦作用:指气具有温煦人体的作用。 (1)温暖机体,维持体温的恒定。  (2)温煦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3)促进血液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 《难经》:“气主煦之” 《素问》:“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三、气的生理功能  (五)防御作用:指气有卫护肌表抗御邪气的作用。  (1)抵御外邪的入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

三、气的生理功能 (六)气化作用:泛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变化。 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各种变化。 饮食物→水谷精微与糟粕 水谷之精→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转化等等

四、气的运动 升、降、出、入--- 即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气的运动: 肺主宣发肃降 肝胆气主升发 脾气主升清,胃主降浊 肺主宣发肃降 肝胆气主升发 脾气主升清,胃主降浊 肺脾肾主水液运化,有升有降,…… 《素问六微旨大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脏腑经络之气 五、气的分类 真气、元气、精气、经气、中气、宗气、营气、卫气、阴气、阳气、五脏之气…… 先天之气---元气 气(真气) 宗气 气(真气) 宗气 后天之气 营气 卫气 脏腑经络之气

(一)元气 1、概念:元气是人体原始之气,根本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生成:主要禀受于先天——先天精气所化。充养于后天——水谷精气、自然之清气培养 3、分布—— 元气藏于肾中(命门)、赖三焦循行达布全身。 《难经》: “命门者,…… 原气之所系也。”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一)元气 4、生理功能 (1)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2)激发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二) 宗气 1、概念 (宗:汇聚)宗气是指聚集于胸中之气。(又称大气、动气) 2、生成: 肺吸入之清气 +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 (二) 宗气 1、概念 (宗:汇聚)宗气是指聚集于胸中之气。(又称大气、动气) 2、生成: 肺吸入之清气 +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 3、分布: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走息道,上循咽喉,“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灵枢·五味》

(二) 宗气 4、生理功能 (1)贯心脉以行气血。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 (2)走息道,行呼吸,出声音。

(三)营气、卫气 1、概念:营气、卫气是宗气自心肺向全身流布所分出的两种气。 行于脉中,偏于内脏,具有营养作用的为营气 行于脉外,偏于脉外,具有温煦、防御作用的为卫气。 2、生成:肺吸入之清气 +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同宗气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灵枢·营卫生会篇》

3、生理功能: 营气:(1)营养全身 (2)化生血液 《灵枢·邪客》“荣气者,分泌其津液,注之于脉,以化为血。”---属阴 卫气: (1)防御作用:护卫肌表,抗御外邪。 (2)温煦作用:温煦脏腑、肌肉、皮毛。 (3)调节作用:启闭汗孔,调节体温,汗液。---属阳

第三节 血 一、概念:血是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物质。 第三节 血 一、概念:血是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物质。 二、血的生成:在心、肝、脾、胃、肺、肾的运化下,由肾精、营气、水谷精微、津液化生而来。

“营气者,分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营气者,分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 “精血同源”

三、血的功能 (一)濡养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血液充盈——脏腑组织得养 ——面色红润,肌肉丰满,皮毛润泽,运动自如,耳聪目明。 (二)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血液充盈——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感觉灵敏。

四、血的运行 ① 气的推动作用 ② 气的固摄作用 2、气的协调 ③ 气的温煦作用 3、脏腑的协调 (一)循行方式: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 (二)相关因素: 1、脉道的通利,血液的充盈;  ① 气的推动作用 ② 气的固摄作用 ③ 气的温煦作用 2、气的协调 3、脏腑的协调 ① 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② 肺朝百脉,肺主一身之气,辅心推动血行、布散全身。 ③ 脾主统血,脾统摄血行,使血不逸出脉外。④ 肝主藏血主疏泄,肝贮藏和调节血量,维持正常血运。

第四节 津 液 一、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基本物质。 第四节 津 液 一、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基本物质。 津:其性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体表、皮肤、肌肉、孔窍、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者为津 。  液:其性稠厚、流动性小、灌注入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濡养作用者为液。

吸收水谷精微(津液) ——上输于脾而生成。P46 二、津液的生成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素问·经脉别论》 吸收水谷精微(津液) ——上输于脾而生成。P46

三、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和濡养作用 津——滋润——滋润皮毛、孔窍、滋养肌肉。 液——濡养——充养骨髓、滑利关节、补益脑髓/ (二)化生血液 津液——渗入脉中——化生血液(血液成分之一) (三)运输废物 皮肤——排汗 膀胱——排尿

四、津液的输布与排泄 P47---- “食气入于胃……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素问·经脉别论》 (一)运行途径:布散全身,灌溉四旁 (二)相关因素 1、脾、肺、肾、三焦功能的正常。 2、经脉通利。 3、气的蒸腾气化。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1、生理 (1)精气并称(精气)——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 (2)功能与属性不同——精属阴,气属 (3)精能化生气——脏腑之阴精能化生阳气; (4)气能化生精——气盛则精盈; (5)气能固精 2、病理 (1)精亏则气衰。 (2)气虚则精亏。

二、精与血的关系 1. 在生理上相互关联 —— 精血同源、 精血互生 2.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 精血亏虚 :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等。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 1. 在生理上相互关联 —— 同生同化,水谷之精包含津液在内。 2.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 精亏则津液不足; 津液亏虚可引起精亏。

四、气与血的关系--气为阳,血为阴 (一)气之于血—— 气为血之帅 血的生成、运行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 1、生理 (1)气能生血——气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气(营气)为化生血液的原料。 (2)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 (3)气能摄血——气有统摄血液循行于脉中而不溢于脉外。

(2)气滞——行血不利——血瘀 (3)气逆——血随气乱 涌于上(血随气升)——吐血、面目红赤 乱于下(血随气陷)——便血 2、病理 (1)气虚 生血不足——血虚 运血无力——血瘀 统摄无权——出血 (2)气滞——行血不利——血瘀 (3)气逆——血随气乱 涌于上(血随气升)——吐血、面目红赤 乱于下(血随气陷)——便血

(二)血之于气—— 血为气之母 血为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养。 1、生理 (1)血能生气——血充养组织结构之气 (2)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形气相合) 2、病理 (1)血虚→气虚 (2)血脱→气脱 (3)血瘀→气滞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化生不足——津液亏少 统摄无权——津液大量流失 (1)气虚 失于布达——组织失于濡养:肌肉、关节、脏腑 (2)气滞 (一)气对津液的关系 1、生理 (1)气能生津——气化促使津液的生成。 (2)气能行津——气的运化使津液输布排泄。 (3)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使津液循于常道。 2、病理 化生不足——津液亏少 统摄无权——津液大量流失 (1)气虚 失于布达——组织失于濡养:肌肉、关节、脏腑 (2)气滞

(二)津液对气的关系  1、生理 津能载气——气依附于津液而存于体内 2、病理 气随液脱——“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六、血和津液的关系 1、生理 (1)津血同源——同源于水谷精气。 (2)津血互化——津液渗入血中为血液重要部分,脉中部分液体渗出脉外成为津液。 2、病理 (1)耗血伤津——夺血者无汗。 (2)津枯血燥——吐下之后——血脉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