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风 病健 康 教 育 余庆县天湖小学刘秀峰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癞子” “癞病”,得这种病的人长小疹子的地方没有感觉,被针刺到或被烫了也不觉得疼,还有的人手掌足底也没有感觉,而且不出汗,很容易受外伤形成溃疡。 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 抵抗力差的病人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内脏 可致残
食用麻风病人种植的蔬菜、水果和喂养的鸡鸭鱼及猪牛羊肉等是不会被传染麻风病的。 一、传播途径 麻风杆菌感染引起 食用麻风病人种植的蔬菜、水果和喂养的鸡鸭鱼及猪牛羊肉等是不会被传染麻风病的。 只有未经治疗的含菌量多的麻风病人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才能排放麻风杆菌,健康的人长期与病人密切接触,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含菌的皮肤,或吸入病人咳出含菌的飞沫,才有被传染的可能。
二、表现 1.对全身皮肤的损害。 2对眼部和四肢部位一些神经功能的损害。 具体有斑疹、丘疹、斑块、水疱、弥漫性侵润。 特点:不痛不痒。
三、导致的神经损害 一、眼睛 干涩,眼睛充血发红,会使下眼睑向外翻,想做鬼脸一样,常常流泪,甚至引起面瘫。 二、手 麻木,不能感觉其他物体的温度,皮肤干燥,开裂,无法伸直,不能抬起手腕,正常抓东西。
三、足 足底麻木,无法感觉水和其他物体的温度,鞋子进了沙子也感觉不到。足底干燥,开裂,足趾无法伸直,脚腕无法正常抬起。
四、麻风病的治疗 得了麻风病,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别人知道而不去治疗,这样对自己和别人都是有害的。有三个理由:第一、治疗是控制麻风病的一个重要措施。第二、现在病人可以在家服药,边治疗、边工作、边学习,没必要担心隔离。第三、如果不早期治疗,最终造成残疾。告诉你们的家长,国家对麻风病人实行免费治疗。
五、麻风病的预防 首先、早发现,早治疗,消除传染性。 其次、讲究个人卫生和周边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第三、劳动中,尽量避免手足皮肤受外伤,受伤后不和麻风病人接触。
四、临床表现-2 1.皮肤及附属器损害: 多形:斑疹、丘疹、结节、斑块、水疱、 溃疡、萎缩 毛发脱落 闭汗、皮肤干燥
特点 (1)局部浅感觉障碍 (2)出汗障碍 (3)找到麻风杆菌
四、临床表现-3 2.周围神经症状 麻风根本上是周围神经疾患,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受累,甚至只有神经症状而无皮损 神经形态改变:粗大 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 营养障碍及循环障碍和出汗障碍
四、临床表现-4 浅感觉障碍是麻风最早、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出现顺序为温、痛、触觉 运动障碍是由于肌肉萎缩或瘫痪所致,常见于手、足和面 尺神经受累 “爪形手”(小指无名指弯曲,小鱼际群及骨间肌萎缩) 正中神经受累 “猿手”(大鱼际瘫痪萎缩,拇指内收)
四、临床表现-5 3.眼部症状: 因疾病本身、麻风反应或三叉神经及面神经受累,形成睑裂闭合不全,“兔眼”,严重者可失明
四、临床表现-6 4 鼻部症状: 主要见于瘤型 鼻粘膜充血、肿胀、糜烂、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
四、临床表现-7 5.口腔及咽喉症状: 6.淋巴结无痛肿大 7.内脏症状:肝脾肿大、睾丸附睾肿大 8.骨关节症状: 特异性:蜂窝状骨囊性化、骨膨胀 非特异性:广泛脱钙、骨吸收
四、临床表现-8 9.麻风反应lepra reaction: Ⅰ型:细胞免疫型,慢,轻 Ⅱ型:血管炎型,快,重
五、实验室检查 1.组织病理: TT型小血管及神经周围上皮杨细胞浸润 LL型真皮内泡沫细胞肉芽肿,大量抗酸杆菌,表皮真皮间可见无浸润带 2.麻风杆菌检查 3.麻风菌素试验:TT强阳性,LL阴性 4.组胺试验 5.出汗试验
六、诊断和鉴别 1.皮损伴有感觉障碍及闭汗,或有麻木区 2.周围神经症状 3.组织切片或组织涂片找到麻风杆菌 4.特征性病理改变 除第三条可确诊,其他两条或以上可确诊 应与寻常狼疮、结节性红斑、T淋巴细胞瘤、环状肉芽肿、体癣等鉴别
七、预防和治疗 1.联合化疗(MDT) 多菌型:RFP0.6qm DDS0.1qd B663 0.1qm共两年 完成治疗后每年1次临床及细菌学检查,随访5年 2.麻风反应的治疗:激素或反应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