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第十三章
學習目標 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與發展 說明人力甄選與招募的方式 說明訓練與發展的步驟與方式 瞭解組織人力資源奬酬制度的設計 探討新興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議題。
人力資源管理的意涵 人力資源管理,起源於英國的「勞工管理」(labor management),二次大戰後美國則開始使用「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l)。 隨著人力資本的重要性提升,「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簡稱HRM)逐漸成為現今管理學界常用的詞語。
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階段(一) 工業革命時期 科學管理時期 考量以機器取代人力,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生產 對於人力的認知是:附屬於機械設備等資本上 主張透過科學的方式,從事作業階層員工生產力之研究 研究重點在於,工作分析、工作規範、工作流程之研究;在效率的前提下,透過規定、規範及作業程序來對員工進行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階段(二) 行為科學時期 權變觀點產生 知識經濟時代下 將關注的重點轉向於,工作人員的情緒與態度等的心理因素上 人力資源管理的範疇擴大,隨著組織在環境、結構、文化等不同的因素中,調整出適當的組織結構與人力配置 知識經濟時代下 將員工視為資產,探討如何透過有效的管理模式,將人力資源做更有系統的整合,並與企業的發展做更緊密的結合,以創造組織績效;促成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發展。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競爭優勢來自於智慧資本的掌握;而人力資源是最有價值的智慧資本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以人力資源的角度來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發揮組織競爭優勢,並發展出具有創新與彈性的組織文化 根據組織未來的願景目標出發,做出整體的人力資源需求規劃 彼得杜拉克說:「組織最大的資產是人」。
人力資源規劃 人力規劃,是指為了因應未來企業的運作過程中,所需的各項人力與工作量之間的預測與安排,包括「質」與 「量」的需求 進行人力規劃前,必須先進行「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是,透過觀察與研究 了解工作的內容 (what) 標明負責人 (who) 指派工作地點 (where) 工作時間 (when) 分析工作方法及程序 (way) 說明必須如此做的原因 (why) 根據「工作分析」所獲取的資訊,進而發展出「工作說明書」與「工作規範」。
「工作說明書」與「工作規範」 工作說明書(job description) 工作規範(job specification) 是工作的正式書面說明,內容包含:職稱、所應負責的任務、與其他工作流程間的互動關係等資訊,藉以做為員工在該職位上的參考依據 工作規範(job specification) 擔任該職位所需的資格說明,包含人格特質、學經歷等,做為組織適才適所的參考依據。
人力資源規劃程序 規劃 執行 評估 對人力資源計畫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產生了預期的效果 招募、訓練、考核、報償、異動、退撫等 必須了解組織的事業目標,以確保企業在為目標衝刺時,有足夠且適當的人力可用 招募、訓練、考核、報償、異動、退撫等
人才招募與甄選 招募 甄選 指組織透過一些活動與機制,將與職務相關的訊息加以傳播到勞動市場上,以吸引有興趣及符合甄選條件的人前來應徵 在這些有意願來公司的人員當中,透過進一步的將其資料評估的過程,選出符合企業所需人力的過程。
「內部招募」及「外部招募」(一) 內部招募 透過組織現有的工作成員中,挑選出適合目前工作職缺的人士加以運用 優點:可以鼓舞組織內部的士氣、激勵同仁,還可以確 保組織文化與價值觀的保存 缺點:會造成組織因為沒有新進人員的換血,而導致組 織僵化,缺乏活力。
「內部招募」及「外部招募」(二) 外部招募 從外部的應徵者中,選取符合組織目前職缺的人士任用 優點:可以讓組織引進新人才,帶進新觀念與技術。 若是引進一些剛畢業的學生,則不會受到前公司 的影響,可塑性高 缺點:如果進用的是高階人員時,容易引起組織原有人員 的不滿;所以,較常適用於基層員工。
教育與訓練 教育 訓練 教育訓練的目的,在於提升員工本身的能力,藉以有效的去完成組織中的任務目標。 是個人的一般知識與能力的培養 藉由協助員工透過思想與行動,去發展出適當的習慣、技能知識與態度的過程 教育訓練的目的,在於提升員工本身的能力,藉以有效的去完成組織中的任務目標。
教育訓練的計畫、實施與評估 訓練方案設計 訓練方法的類型 訓練效果的評估 整個訓練計畫,包括訓練方法、時間、師資、教材、場地、參加人員、設備等 訓練方法的類型 如師徒制、課堂講授、個案研究、角色扮演、電子化學習 訓練效果的評估 教育訓練的成效評估模式,最廣為使用的是Kirkpatrick (1959)所提出的四個評估層次。(續)
Kirkpatrick 訓練效果評估 的四個層次 反應層次 (Reaction) 學習層次 (Learning) 行為層次 (Behavior) 結果層次 (Result) 衡量學員對於教育訓練方案的反應,包含對於講師個人、授課內容、教材等各種方面的感受 衡量學員對於教育訓練課程中所提及之理論、知識、資訊等的瞭解、吸收程度或是對於課程中所教授技術的熟練程度 衡量學員是否將學習的結果轉移至職務的執行上;還有衡量教育訓練所期望的目標行為(targeted beha- viors)是否出現 衡量教育訓練後,對企業的營運有無直接且正面的貢獻,例如增加產量、提升品質等。
績效評估 (performance valuation) 績效評估,是針對員工投入的努力程度與其所產出的成果進行檢驗的過程,亦稱為「績效管理系統」 績效評估的方法 評等尺度法:以有關工作績效的多項變數,針對受評者, 在每個因素尺度上做評比 書面評估法:由一位評估者寫下對受評者的優、缺點及 過去的表現,並提供一些改進的意見 多人比較法:將受評者與其他的同仁來做績效的評估比較 360度績效回饋法:以受評人的主管、同儕、部屬及其他 相關人員,對其進行績效評估。
績效評估方法的比較
績效評估的三項公平原則 分配公平 程序公平 互動公平 員工對於公正與否的認知,視其對工作投入與所得獎酬之相對比較而定;當感覺不相等時,員工會產生不公正的認知,進而影響其工作投入的行為 程序公平 在決定任何獎懲決策時,組織所依據的決策標準,是否符合公正原則、標準是否明確、過程是否公開 互動公平 在決策前,有否與員工相互溝通?組織是否考慮員工意見?主管是否有體諒到員工的立場?等等。
獎酬制度 可區分為「薪資制度」與「福利制度」 薪資制度 福利制度 是員工加入組織所欲得到的報償,這與員工的工作投入有直接關係 是員工在應得的報償外,組織額外給予員工的獎勵。
薪資基礎 保健 基礎 職務 基礎 績效 基礎 技能 基礎 在滿足其最低生活水準的需求下,員工所能接受的最低薪資 反映出工作的相對價值,依據員工所屬的職務、職責、工作條件與工作技能,來訂定其工作價值 根據員工與其他員工在績效的比較後,所反映出來的績效差異,然後再給予不同的薪資 針對相同職位的員工,依照其所擁有的技能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薪資水準;如學歷、專業證照等。
福利制度 經濟性 娛樂性 設施性 除了基本薪資與獎金外,所獲取實質上的金錢激勵;如員工入股分紅、股票選擇權、團體保險等 提供員工參與社交與康樂活動的機會;例如台塑的運動大會 設施性 照顧員工生活與日常需要,所提供之便利與服務的設施;如宏碁興建渴望園區內的托兒所
勞退新舊制比較表
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議題 職涯發展與管理 跨文化的人力資源管理 工作與生活 人力派遣。
職涯(Career)發展與管理 就個人的角度而言,職涯指的是員工一生中,一連串的工作歷程,以及其在過程中所擔任的職位與角色的加總 就組織而言,職涯是指員工從進入公司到離開公司,在這段期間中,一連串的升遷與異動的過程 組織透過妥善的員工職涯發展與管理,將有助於提升員工對於組織的認同,亦將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為組織創造出具體的價值。
跨文化的人力資源管理 面臨全球化的驅動,企業所面對的是全球的市場與消費者,而組織的人力來源也變得多元化 組織應主動解決文化差異 去除地方本位主義的心態、發展來自各國經理人彼此接觸的機會,並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
工作與生活 面臨雙薪家庭的社會現象以及員工對於工作與生活相對重視;企業開始了解到員工不可能因為工作因素,而放棄個人生活、家人與小孩等因素 例如彈性工時的設計,將有助於已婚人士不再如同以往趕著上班而無法兼顧小孩照料。
人力派遣 歐美、日本各國,企業在有勞務需求或進用新人時的一種常態性的人力募集管道 因應「微利時代」的來臨,根本之道即是「降低成本」;而企業最大、也最難掌握的成本即是「人力」 人力派遣之運用,能補足上述之憾,讓資源分派更具彈性與效率。
人力資源管理 第 十三 章 結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