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战争 1.背景 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国情) 浓厚封建残余(改革)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国情) 浓厚封建残余(改革) 欧美: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朝鲜:1894年农民起义 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
2.经过:1894—1895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破产
3.结果: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签订 内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日本制度先进且蓄谋已久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四、影响 1.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地主阶级:致力改革 资产阶级:变法图存 反清革命 实业救国 农民阶级:扶清灭洋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1、起因 (1)根本原因: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斗争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结果 (1)镇压剿灭义和团运动 (2)签订《辛丑条约》(内容、影响) 3.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1905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材料1: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材料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答案:A 1.(2010江苏历史卷,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答案:A A 从图中的位置(战场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和形势(日舰队进攻)可以看出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第三阶段的威海卫之战,那么则可轻易排除B、C、D。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B 《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故选B项。 答案:B
3.(2011·四川文综·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答案:A 【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应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需要进行巨额赔款,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商业、通商口岸的限制。
4.(2011·北京文综·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答案:B
5.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说明】本题是一道史学方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1894年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前奏,也是日本实现其侵略目标的重要步骤。在中日两国都增兵朝鲜之时,双方的战争态势已是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丰岛海战哪方首开战端就成为一个必须探清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当事者双方的记载是互相矛盾的:这表明,当事双方及研究者受各自立场、利益、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将直接影响着对同一个事件叙述和解释的真实可靠性。因此A为正确项。反观其他各项,B项为一般陈述句,但与材料主旨无关;C.D两项只是说明了文献资料特别是原始记录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但却与题干主旨相互矛盾。因此作为史学方法题,必须把握题干材料所表达的完整意思,使答案与题干意思紧密相扣,成为合理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