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與印尼人的「互動行為標準」 高中第二外語教育學科中心委託製作 游千儀
有關異我族群的認知與刻板印象之間 張善禮教授 任何有關一個社會或族群的特性和行為模式的綜合性說法都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攏統的。這些一定程度上的攏統說法能提供我們在跨族群互動時必要的方向性認知,沒有它們,我們難以進行跨文化的作為,就是有了作為,也會犯錯。但是把這些方向性的說法刻板印象化,而無視一個社會或一個族群內個體差異,世代差異、地域差異、情境變遷的事實,也同樣會讓我們在跨文化互動或對陌生族群進行判斷時犯錯誤。我們需要有關異我社會與異我族群的方向性認知,也同時必須對這些方向性認知的攏統性有充足的警覺,勿讓有關異我族群的認知變成刻板印象。 2
壹、印尼國情介紹 印尼全名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由17,508個島嶼 組成,有「千島之國」之稱。 鄰國北有汶萊、菲律賓;南有澳洲;東北有新 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西有新幾內亞。
壹、印尼國情介紹 台灣距離印尼:約4000公里。 台灣直飛印尼時間:5.5小時。 台灣和印尼時差:比台灣慢1小時。
印尼與台灣的比較 印尼 台灣 比較 面積 約51萬4千平方公里 約3萬6平方 公里 約台灣的53倍 人口 2億5千萬 2,337萬 壹、印尼國情介紹 印尼與台灣的比較 印尼 台灣 比較 面積 約51萬4千平方公里 約3萬6平方 公里 約台灣的53倍 人口 2億5千萬 2,337萬 約台灣的11倍 平均 壽命(2013) 男:68 女:76 男:76 女:83 台灣國民壽命較長 生育率(2013) 2.2 1.06 台灣生育率較 低 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life_expectancy
國名:印度尼西亞,源自希臘語的印度(Indus)及島嶼(nèsos),簡稱印尼。 西元前2000年南島民族從臺灣移入,構成現代多數印尼民族。 壹、印尼國情介紹 歷史 國名:印度尼西亞,源自希臘語的印度(Indus)及島嶼(nèsos),簡稱印尼。 西元前2000年南島民族從臺灣移入,構成現代多數印尼民族。 16世紀伊斯蘭教由阿拉伯商人傳入印尼,伊斯蘭教成為主要信仰,是至今最多穆斯林的國家。 1512年葡萄牙商人抵達印尼並壟斷該地香料貿易。 印尼成為荷蘭殖民地,荷蘭人建立東印度公司管理。 二戰後印尼獨立,蘇卡諾出任總統。
最大城市和首都,人口約1千萬,是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 原本是漁村,15世紀葡萄牙人來此興建漁港後才開始發展。 壹、印尼國情介紹 主要城市 雅加達 最大城市和首都,人口約1千萬,是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 原本是漁村,15世紀葡萄牙人來此興建漁港後才開始發展。 1621年荷屬東印度公司將雅加達改名巴達維亞。 二戰後回歸印尼。
峇里島人主要信奉印度教,文化深受印度教影響,和印尼信仰回教不同。 椰子有「高高在上」的意義,峇里島政府規定房屋高度不能超過椰子樹。 壹、印尼國情介紹 峇里島 人口315萬。 峇里島人主要信奉印度教,文化深受印度教影響,和印尼信仰回教不同。 椰子有「高高在上」的意義,峇里島政府規定房屋高度不能超過椰子樹。
教育制度和台灣相同: 小學6年、國高中9年及大學4年。 印尼人對義務教育參與度不高,許多學生沒有完成中學課業。 人民識字率達92.2%。 壹、印尼國情介紹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和台灣相同: 小學6年、國高中9年及大學4年。 印尼人對義務教育參與度不高,許多學生沒有完成中學課業。 人民識字率達92.2%。 著名大學有印度尼西亞大學。
壹、印尼國情介紹 印尼節慶 涅皮(Nyepi) :峇里島的新年。巴厘人以冥思、懺悔慶祝。印尼人稱之涅皮日,華人稱為靜穆節。在涅皮前一天下午,大家以豐盛祭品獻眾神、酒肉餵飽惡靈,扛起神靈像在村落裡喧嘩嚇走惡靈。傍晚每家舉行淨化儀式,敲著鍋碗瓢盆在家中遊走。 涅皮當天所有人都在家裡靜坐冥思,不生火、不進食、不外出,夜裡也不點燈,是一個狂歡與寂靜對比的節日。 http://www.dseas.ncnu.edu.tw/data/2005_stooc/ROI.html
貳、印尼人的「互動行為標準」 1. 性格:大多數印尼人個性幽默,愛開玩笑。若不是出於惡意的玩笑,他們不會生氣。 2. 重視禮節, 常把敬語掛在嘴上。 3. 見面禮:傳統禮節是右手按住胸口並互相問好,現在一般場合也行握手禮,但不主動與異性握手。 4. 飲食:由於篤信伊斯蘭教,忌食豬肉和飲酒;印尼人認為左手不潔,以右手抓飯吃。 5. 到印尼家庭作客:客人不一定要送禮,但可以送主人一束鮮花或說上幾句感謝的話。 6. 談話主題:印尼人什麼都能聊,最好避開當地政治、社會和國外對印尼援助等方面話題。
7. 穿著:印尼人衣著保守,公開場合服裝較樸素。 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 裸露的衣服。進入神聖的地方要脫鞋。 貳、印尼人的「互動行為標準」 7. 穿著:印尼人衣著保守,公開場合服裝較樸素。 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 裸露的衣服。進入神聖的地方要脫鞋。 8. 印尼人不喜歡烏龜和老鼠:認為烏龜給人「醜 陋」等極壞的印象;老鼠是害人的動物,給人 「瘟疫」的形象。 9. 忌諱:頭是神聖的部位,不能摸別人的頭;不能 用左手拿遞東西、吃飯。不要用食指指人或物; 也不要在正式場合翹二郎腿或兩腳交叉。 10. 特殊習慣:印尼人喜歡打赤腳、席地而坐(男士 盤腿;女士跪坐)。
參、印尼經濟 印尼與台灣的貿易 2013年台灣從印尼進口約32億美元;台灣出口到印尼約51億美元。 印尼經濟結構:工業46.4%、服務業(37.1%)、農業(16.5%)。 平均每人國民所得:3,499美元。 海外勞工:海外工作的印尼勞工約600萬人,其中在馬來西亞(220萬)及沙烏地阿拉伯(150萬)最多。 臺灣的東南亞勞工以印尼人比例最高,目前有19萬6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