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中輟兒童少年之社工輔導處遇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郭靜晃教授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Dept.of Social Welfare
壹、中輟學生之現況與成因
中輟學生之現況 郭靜晃(2000)曾針對全國246名國中輟學生 及高中失學學生進行身心狀況調查,其中 發現這群少年: -----曾逃學(佔35.0%) -----因故輟學(32.1%) -----吸食菸酒檳榔(32.1%) -----離家出走(19.1%) -----玩過賭博性電玩(17.9%) -----看過色情刊物光碟、網站(15.4%) -----曾被威脅、敲詐勒索(13.0%) -----有過性經驗(10.2%)
中輟學生之現況(一) G:\企劃案\中輟數字.xls
中輟之現況(二) 一、復學率近三年來均維持六、七成 學年別 全國學生數 截至統計期程曾中輟學生數 復學數 復學率% 含歷年中輟學生之輟學率 該學年度中輟且尚未復學之中輟學生數 該學年度中輟且尚未復學之輟學率% 八十六學年度 2971630 8984 2878 32.03% 0.30% 6106 0.21% 八十七學年度 2919990 8368 4710 56.29% 0.29% 3658 0.13% 八十八學年度 2884388 5638 3469 61.53% 0.20% 2169 0.08% 八十九學年度 2855515 8666 6401 73.86% 2265 九十學年度 2849769 9464 6254 66.08% 0.33% 3210 0.11% 資料來源: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2003) http://203.68.123.83/dropout/appendix/analize86-90.doc
中輟之現況(三) 二、輟學率較高縣市集中於東部地區 學年度 縣市(輟學率:含歷年中輟學生之輟學率) 八十六學年度 台東縣(1.16%)、花蓮縣(0.87%)、屏東縣(0.50%) 八十七學年度 花蓮縣(0.99%)、台東縣(0.93%)、基隆市(0.53%)、新竹市(0.52%) 八十八學年度 花蓮縣(0.92%)、台東縣(0.46%)、基隆市(0.42%) 八十九學年度 花蓮縣(0.78%)、台東縣(0.78%)、基隆市(0.50%)、高雄縣(0.50%)、屏東縣(0.50%) 九十學年度 台東縣(1.17%)、花蓮縣(0.82%)、高雄縣(0.76%)、基隆市(0.60%)、屏東縣(0.57%) 資料來源: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2003) http://203.68.123.83/dropout/appendix/analize86-90.doc
中輟之現況(四) 三、曾輟學學生中行蹤不明學生比例偏高 學年度 截至統計期程曾中輟學生數 行蹤不明學生 行蹤不明學生/中輟率 八十六學年度 8,984 3,843 42.8% 八十七學年度 8,368 2,170 25.9% 八十八學年度 5,638 1,739 30.8% 八十九學年度 8,666 3,605 41.6% 九十學年度 9,464 5,037 53.2% 資料來源: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2003) http://203.68.123.83/dropout/appendix/analize86-90.doc
中輟之現況 四、依國中小中輟學生比例分析,國中層級約佔八成五 八十六學年度 八十七學年度 八十八學年度 八十九學年度 九十學年度 國中 人數 比例% 國中 7,671 85.4 6,872 82.0 4,690 83.2 7288 84.1 7956 國小 1,131 14.6 1,496 18.0 948 16.8 1378 15.9 1508 全部 8,984 100 8,368 5,638 8666 9464 資料來源: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2003) http://203.68.123.83/dropout/appendix/analize86-90.doc
中輟之現況 五、中輟女學生比中輟男學生約少10﹪ 八十六學年度 八十七學年度 八十八學年度 八十九學年度 九十學年度 男生 4,904 八十六學年度 八十七學年度 八十八學年度 八十九學年度 九十學年度 人數 比例% 男生 4,904 54.6 4,972 59.4 3,356 59.5 4754 54.9 5043 53.3 女生 4,080 45.4 3,396 40.6 2,282 40.5 3912 45.1 4421 46.7 全部 8,984 100 8,368 5,638 8666 9464 資料來源: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2003) http://203.68.123.83/dropout/appendix/analize86-90.doc
中輟因素 個人因素 家庭因素 學校因素 同儕團體因素 社會因素 法令因素
中輟之因素分析 國民中小學中輟學生輟學因素 單位:% 原因類別 個人因素 家庭因素 學校因素 同儕因素 其他因素 年度 八十六學年度 31 國民中小學中輟學生輟學因素 單位:% 原因類別 個人因素 家庭因素 學校因素 同儕因素 其他因素 年度 八十六學年度 31 25 17 14 13 八十七學年度 47 21 9 7 15 八十八學年度 46 23 8 八十九學年度 49 22 九十學年度 41 11 10 資料來源: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2003) http://203.68.123.83/dropout/appendix/analize86-90.doc
貳、兒童、少年非行概況
非行兒童、少年概況(一) 美國篇 --兒童及少年行為偏差、犯罪比例逐年上升。 --一年有82,000名青少年因身分犯(status offenses)被逮捕;而有1,500,000萬名青少年是經由法院審理青少年犯罪(Sicklund,1992)。 --身分犯最常見的是藥物濫用及酗酒等違法行為(Hawkins, Jenson, Catalano & Lishner,1988)。
非行兒童、少年概況(二) 國內篇 --兒童及少年問題日益增加,程度也日趨嚴重。 --兒童與少年觸犯刑罰法律之總人數呈現倍數上升趨勢(司法院統計處,1996)。 --近四成比例在學少年曾有一種以上之不良行為,包括:打架、賭博、逃學、偷竊…參加幫派等(王淑女,1994;許臨高,1991)。 --再犯罪率逐年升高。
非行兒童、少年概況(三) 2002年各類型犯罪人數統計 【犯罪類型】 竊盜最多,十個少年犯有四個是竊盜犯罪 傷害罪第二多,十個少年犯有一個是傷害犯罪 暴力犯罪漸漸增加,十個少年犯有二個是暴力犯
非行兒童、少年概況(四) 2002年少年兒童犯罪性別統計 【性別類型】 五個少年犯中有一個是女性,而且逐漸增加
非行兒童、少年概況(五) 2002年少年兒童犯罪年齡統計 【年齡類型】 集中在16.17.18 歲 高齡少年
非行兒童、少年概況(六) 2002年犯罪少年在學情形統計 【在學情形】 十個少年犯中有5個在學學生,1.7個是中輟學生
四個少年犯中有一個是再犯少年,而且比率逐漸昇高 非行兒童、少年概況(七) 2002年犯罪少年兒童再犯情形統計 【再犯情形】 四個少年犯中有一個是再犯少年,而且比率逐漸昇高
非行兒童、少年概況(八) 整體而言,發現: 1.兒、少觸犯刑罰法律之情勢呈穩定減緩。 2.兒、少再犯比率持續升高。 3.兒、少觸法類型趨於暴力化及多樣化。 4.竊盜案件仍佔首位,但已有減少趨勢。 5.毒品案件涉案人數持續穩定增加。 6.妨害性自主案件數持續升高。 7.觸法之女性兒童、少年人數急劇升高。 8.涉案者之年齡朝高年齡層、高教育程度發展。 9.中輟學生犯罪人數持續穩定趨緩。
參、兒童少年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
兒童少年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一) 犯罪古典學派 犯罪人類學派 犯罪生理學派 犯罪社會學派 犯罪心理學派 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產生因素援引犯罪學理論解釋 犯罪古典學派 犯罪人類學派 犯罪生理學派 犯罪社會學派 犯罪心理學派
兒童少年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二) 青少年偏差行為在人格特質傾向: 自我概念 人格結構 價值觀 心理需求 道德認知
兒童少年偏差行為與犯罪分析(三) 自我概念 人格結構 1.較消極與自我貶抑。 2.和諧度差,較呈現有自我衝突。 3.在「生理自我」、「家庭自我」及「社會自我」的分數較差。 人格結構 有反社會(antisocial)、無社會(asocial)及精神病態(psychopathic)之人格傾向。 呈現有強迫性人格。 對社會及人群較有疑心,缺乏安全感,容易緊張、焦慮及憂慮傾向。 富攻擊性及拒權威之傾向。 情緒較不穩定。 自我反省能力差,思考、判斷及抽象理解能力較差。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不具有合作及親和之人格性質。
兒童少年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四) 價值觀 心理需求 1.較注重自我中心之價值觀。 2..缺乏內控,自我規範能力薄弱。 3.較具自我防衛性態度。 4.較具目的性價值,較不具服從、合群、親愛等價值。 5.價值存有衝突判斷,也較不和諧。 心理需求 1.較不重視省察、謙卑、成就、順從、秩序支配、持久等方面之需求。 2.較重視自主、表現、攻擊、親和、變異、救助異性戀等方面之需求。 3.重視物質化之經濟層面需求,較少有精神層面之心理與成就需求。
兒童少年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五) 道德認知 1.較一般青少年較晚熟之道德發展,集中於Kohlberg之第三階段──人際關係和諧取向(乖孩子導向)之道德判斷與認知、較傾向工具性取向之道德認知。 2.智力比一般青少年來得低,也有道德停滯和遲緩的傾向。
與偏差行為產生的前置因素 前置因素 與偏差行為之相關 個人背景因素 年齡 性別 種族背景 **早期開始 **男性 互相衝突與不完整的研究結果 與偏差行為之相關 個人背景因素 年齡 性別 種族背景 **早期開始 **男性 互相衝突與不完整的研究結果 個人因素 對教育的期待 學業成就 一般行為 宗教信仰 同儕影響 從眾性/叛逆性 參與其他高危險的行為 *期待較低 *較少參與學校活動 **低年級時學業成績低落,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逃學,搗亂,偷竊,撒謊 **較少去教會 **影響大,不避免同儕的影響 **特立獨行 **早期的上癮行為 **較早的性關係 * 心理因素 先天上的缺憾 **過動,焦慮,攻擊行為 *殘障 家庭因素 家庭的組成形式 收入 父母角色 父母的高危險行為 * 資料不一致 **低社經地位 **缺乏親密關係,壓抑,虐待,缺乏溝通 *家人的犯罪行為,暴力,精神疾病,酗酒 社區因素 社區品質 學校品質 *都巿,高犯罪率,高遷移率 *壓抑的環境 *追蹤能力 *學校管理能力不彰 *部分研究顯示此為主要的因素;**大部分研究顯示此為主要的因素 資料來源:Dryfoos(1990)。
肆、校園三合一體制與社工機構三合一體制
防治條例及處遇 美國方面 台灣方面 1.1960年:犯罪青少年之監所及居留處遇 →社區處遇 2.1974年:青少年犯罪預防法頒布 3.1992年:修訂青少年犯罪預防法 台灣方面 1.1989年:少年福利法頒定實施 2.1995年: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 3.1997年:性交易犯罪防治法 & 少年事件處理法 4.2003年: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規劃 普及性:福利應以全體為目標,而非只是少數人的福利。 預防性:家庭的教養功能越可以發揮時,兒童、少年的問題愈會遞減(馮燕,1994),所以提升家庭功能的福利政策走向,應可以減少兒童、少年行為問題的產生。 發展性:家庭教養功能在社會變遷下,有逐年降低的趨勢。所以,欲維持家庭教養功能,應促成強化家庭教養功能發展為導向之兒童、少年福利政策(曾華源、郭靜晃,1999)。
影響少年犯罪之環境因素 家庭因素 同儕因素 學校適應因素 社會不良環境因素
家庭充權使能(empowerment) 強化學校對家庭教養功能的支持 規範大眾傳播媒體對家庭教養功能的支持 強化學校對家庭教養功能的支持 規範大眾傳播媒體對家庭教養功能的支持 建構社區照顧體系對家庭教養功能的支持 推動外展家庭教育網絡對家庭教養功能的支持 提供家庭維繫服務方案
三合一體制資源整合
機構式三合一體制資源整合
伍、運用SWPIP實務模式於中輟少年
主責社工運作SWPIP處遇應注意事項 以整合服務克服個別服務的需求 連續照顧的需求 個別化處遇來滿足個別單位的需求
SWPIP實務模式 增強數線—社工實務規範層面與準則 獨立家庭照顧情境 增強之數線 追蹤層面 follow-up 準備層面 preparation 關係建立層面 relation-establishing 檢証層面 monitoring 規劃層面 planning 執行層面 implementation 評估層面 evaluation 追蹤層面 follow-up 準備層面之準則 關係建立層面之準則 檢証層面之準則 規劃層面之準則 執行層面之準則 評估層面之準則 追蹤層面之準則 獨立家庭照顧情境 增強之數線 增強數線—社工實務規範層面與準則
SWPIP實務模式應用 應用溫暖、真誠、同理心、積極關注及充權增能與案主及其家庭建立立即關係 依多元系統(個案、核心家庭、延伸家庭、社會系統、資源系統、方案與服務)仔細檢證個案情境 與所用系統作處遇規劃與訂定契約 處遇方案之執行 評估方案結果及結案 從多元系統觀點作追蹤
父母如何對其兒子的犯罪行為有無助及無能感 社會工作者:你認為什麼可幫助你與孩子的相處? 張太太(個案之媽媽):那不會是我。阿明必須要記得如果他不變乖,那他會終身被監禁。 社會工作者:聽起來你很有挫折感。那如何可以讓阿明聽你的話? 張太太:阿明必須要聽我的話,並不能再胡說,說我打他的話。我沒有威脅他,也沒有說要殺他的話!他到處跟別人說我虐待他。他說謊並偷竊。他不去上學,而學校的老師都說是我的錯。我並沒有做錯事啊。 社會工作者:單獨養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真是難啊!你認為怎麼樣阿明可以聽你的話,因此你就不會對他生氣。 張太太:在小明聽我的話之間,他必須要瞭解現在他生活有多好。我常告訴他如果他不不聽話,那他會被送去收留所或矯治之家。我認為他在想現在有多好之前,必須要變好,而且也要感到害怕。 社會工作者:那小明會認為什麼對他會有所幫助呢? 張太太:我不知道啊,他從來也不告訴我。他的態度就是當他想做什麼,那他就知道那些事,而且也能做。我就是不能再忍受他。
依多元系統仔細檢證個案情境 個案本身 核心家庭 延伸家庭 社會系統 資源系統 方案與服務
如何與個案一起做評估的會談 個案對現有問題的觀點 重要他人對青少年個案及行為的影響 個案對學校行為的觀點
與所用系統作處遇規劃與訂定契約 個案檢閱及協調會議 要家庭一起參與規劃處遇方案 與家庭及支持服務機構訂定契約以執行處遇方案
與案主訂訂協商契約歷程 社會工作者:我知道我來找你並非你的本意,而且要占據你整個下午的時間。你有沒有可以讓我不要來,而且對你會有所助益的想法呢? 個案:我真的不需要你的協助。現在我的生活一團糟,我也不知道你可能對我的生活有所幫助。 社會工作者:你說你的生活一團糟,那真的會讓你感受很差哦。 個案:是的,我只是不想讓別人在我背後指使來,指使去的。 社會工作者:我可以理解你為何會如此想。現在這一定是對你影響很大。 個案:是啊!我猜,我只是不要別人弄亂我的生活。 社會工作者:你知道,那也是我的想法,我想愈快遠離你的生活。那你應該如何做才會讓我不要再影響你,也可以讓你獨自過生活呢? 個案:我猜,我要停止再犯錯。 社會工作者:那就對了。你將會如何做?
處遇方案之執行 持續性訪問技巧與實務技術的執行 持續協調服務方案 對個案及其家庭的支持與充權使能 指出行為之障礙及提供解決之道 持續性訪問技巧與實務技術的執行 持續協調服務方案 對個案及其家庭的支持與充權使能 指出行為之障礙及提供解決之道 督導服務與方案
認知自我控制範例 範例a:不良行為功能 範例b:適應行為功能 情境 適應不良之自我語言 行為 結果 同儕威脅 我必須要打他 打人 退學 情境 自我內化語言 行為 結果 同儕威脅 假如我衝動打人,會 被退學,那不值得! 走到一邊 對自己的行為 控制自豪
用於個案之學習成就,行為控制、減少偏差行為 或家庭功能之行為方式: A.案主媽媽指出問題並描述或明確指出她在那情境下會做什麼。 B.社會工作者提出一些有效解決此情境的行為建議。 C.給予案主母親機會對問題及其擔心做回應,並能問社會工作者解釋之後的回應。 D.採取角色扮演方式對可能行為的改變作預演。 E.在角色扮演之後,社會工作者先指出正確(向)的行為反應,然後建議如何再改進。
評估方案結果及結案 評估結果 結案
從多元系統觀點做追蹤 家庭 社區 方案與服務 政策
犯罪青少年之認知行為處遇技術 辨別犯罪青少年之認知扭曲 青少年之社會技巧缺陷之評定 認知──行為處遇 社會技巧訓練 家庭本位之處遇
社會技巧七個步驟 (1)將要教導的社交技能呈現出來 (2)討論該社會技能 (3)提出問題情境,然後示範該技能 (4)角色扮演 (5)讓組員預演該技能 (6)練習在複雜狀況之下使用該技能 (7)訓練其能維持所學
社會技巧關聯架構 前置的社會情境 反應 後續的社會情境 場所 社會的及環境的提示 行為上的規範的期待 包容與支持的層次 個人 生理發展狀況 知覺(如:聽覺、視覺、動覺) 認知過程(如:區辨、連貫、記憶、概念發展) 行為 非口語行為(如:凝視、手勢、身體語言)及口語行為(如:發問、陳述) 後續的社會情境 增強或不增強 接納或拒絕 自我概念建立或減低 互動增加或減少
社會技巧訓練方法 直接的教導 對於特定情境中的適當行為規則提供口語的教導。 示範 透過身體上的示範而讓學生觀察瞭解特定技巧的要點。 對於特定情境中的適當行為規則提供口語的教導。 示範 透過身體上的示範而讓學生觀察瞭解特定技巧的要點。 象徵性示範 以影帶或錄音帶作示範。 行為演練 對於特定的行為或連串行為以口語或非口語的方式練習。 角色扮演 在一個模擬的社會情境中練習自然地表現適當的社會技巧。 角色替換 在角色扮演訓練中轉換角色,以增強學生同理和瞭解在該情境中他人之思考、感覺與行動。 增強和形塑 在訓練或非訓練時,對社交技巧適當表現或漸次改進提供社會的、活動的或具體的增強。 操控性前導 伴隨著社會技巧的訓練來建構情境以確保適當行為的增強,且消除不適當的行為。 認知行為訓練 教導學生對於社會行為規則用正常的口語陳述,以及柔和的語言陳述,和內在思考陳述,直到此等技巧有更好的內化為止。 家庭作業 在自然的環境中練習指定的社交技巧(如:家庭、社區、學校),不論有無同儕或成人來協同監控練習的效果。 回饋/修正程序 口語或身體上的線索、激勵或引導程序,使學生以適當的方法來表現所訓練的技巧。
陸、家庭扮演角色與親師合作
親職教育緣由 1910年--- 最早在美國,由中產階層的父母來參與學校的活動以了解孩子的需求 。 1960年---美國政府基於經濟社會法案(The Economic Opportunity Act)提出啟蒙計劃(Head Start) 發展PET & TET
親職教育範圍 孩子及其相關的家人 擴及到未結婚及已結婚並即將為人父母者之教育
親職教育概念(一) 研究指出親子互動品質好,可以促進孩子性別角色認同,傳遞社會文化所認同的道德觀,增家彼此親密的依戀品質,促進孩子玩性(playfulness)發展,亦有助於日後同儕互動的基礎。
親職教育概念(二) 家庭治療大師Virginia Satir也提出:「家庭是製造人(people making)的工廠」,家庭是提供孩子社會化及教育的場合,它能造就孩子的成長與發展,但不良的家庭互動也會傷害孩子。
家庭功能 歷史功能 --教育 --保護 --娛樂 --經濟 --宗教 固有功能 --愛情 --生殖 --教養
親職教育與其方案 父母 學校 孩子 親職教育 親子教育 幼兒(學校)之教育 圖9 兒童與其社會化系統之關係
親師合作與父母參與 (1)以教育性介入為目的,並有責任為幼 兒和家長提供服務; (2)參與與兒童有關的課程活動,此一活 動之目的在於提供父母資訊及協助父母 扮演自身的角色。
何種親職教育方案對父母或子女是有效的? 動態 ---親職教育座談、親子旅遊活動、媽媽教室活動、影片欣賞活動、玩具/教學觀摩、家長會、個別親職諮商服務與輔導、親職教育研習會、演講、節慶慶祝活動 。 靜態 ---家庭聯絡簿、社會資源手冊的應用、父母之親職手冊、公佈欄或雜誌書刊提供、平面海報及宣傳品流通等 。
家長參與服務和活動 專業人員為父母做的或是提供給父母的事務:服務、資訊、情感支持和建議。 家長為該親職計畫或為專業人員所做的事務:籌募基金、宣傳、倡導方案或蒐集資訊。 家長與兒童合作以作為課程延伸的事物:在家中或在學校中教導或個別指導兒童。 家長與教職員共同執行與課程有關的一般性活動:聯合活動的計畫、評估與執行,以訓練者和受訓者的身份合作,討論兒童共同興趣的活動主題,或是做為兒童的協同治療師(Peterson, 1987)。
鼓勵家長參與,學校課程型態 (1)允許隨時改變家長參與的層次及型態; (2)個人化的風格及參與的次數應符合父母、 兒童、家庭及課程所需; (3)為了達成有建設性及有意義的結果,提供 父母可選擇的活動及選擇的權利。
親師合作的好處 1.對孩子而言: 減少分離焦慮及依戀之影響,增加在新學校環境的安全感。 增加孩子的自我價值。 由於父母的分享知識而使得孩子的反應及經驗的增加。 2.對父母而言: 對有困難照顧子女的父母提供支持。 獲得教養子女的知識技巧。 從照顧子女的回饋來獲得做父母的自尊 3.對老師而言: 使得老師更了解孩子和更有效的與孩子相處。 增加自己對所選擇職業的勝利感及對教學興趣的堅持。 父母的資源增強老師對孩子照顧的努力。
親師合作的障礙 1.因人性有關的障礙: 批評的恐懼 過度專業的恐懼 失敗的恐懼 差異的恐懼 2.因溝通過程衍生的障礙: 對角色的反應 情感的反應 雙方的憤怒 其他因素
建議教師與家長有效合作 瞭解個人的期待 瞭解家長的觀點 瞭解家長的發展 思考自己的態度 接受對立性 獲取支持 為自己的角色設定合宜的限制 思考自己所用的語彙 提供不同的專門知識
親職教育功能 (1)提供父母瞭解獲得相關教育子女的方法與知識 (2)協助兒童教養,包括教育的抉擇、規畫、行為 問題的解決 (3)家庭諮商服務,以幫助家庭氣氛的建立及婚姻 的問題諮商 (4)替代性兒童教養服務以解決兒童受虐的問題
結 語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