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巴迪動作評估量表第二版 班級:幼保三甲 組員: 蔡易儒 韓宜瑄 劉毓眉 鄭 潔 指導老師:張廷宇
評估目的 (1) 估量孩子相較於同儕的動作能力表現。 (2) 比較GMQ與FMQ,可了解孩子在粗大動作與精 細動作的差異。 (3) 了解動作技能在「質」與「量」的表現,擬定教 育或治療計畫。 (4) 藉由不同次的施測,來評估孩子的進步。 (5)作為研究工具 。
適用在何種族群 適用於0~7歲兒童的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發展 腦性麻痺兒童、唐氏症用於物理治療
評估內容 評量在生命發展早期彼此相關而交互影響的動作技能:0~6 歲。 包含6個分測驗: 反射(8項) 維持靜態姿勢 (30項) 移動能力 (89項) 物件操作 (24項) 抓握 (26項) 見動整合(72項)
(1)反射-對環境事件的自動化反應。 (2)維持靜態-維持控制身體重心及保持平衡的能力。 (3)移動能力-從一處移至另一處的能力。 (4)物件操作-操作球類、積木、物件的技巧。 (5)抓握-使用雙手能力。由一手握住東西進展到兩手 有控制性地使用雙手指操作的能力。 (6)見動整合-使用視知覺能力去執行複雜性手眼協調 活動的能力。
測量結果 Gross Motor Quotient (GMQ)-綜合使用大肌肉系統的分測驗結果。 (1)反射 (<1歲) (2)維持靜態(all ages) (3)移動能力(all ages) (4)物件操作(>1歲) Fine Motor Quotient (FMQ)-綜合使用小肌肉系統的分測驗結果。 (1)抓握(all ages) (2)見動整合(all ages) Total Motor Quotient (TMQ)-綜合所有分測驗結果,最能準確估計整體動作能力。
計分標準 評分標準-2,1,0(分數越高,表現越好) 2分-根據每個項目通過標準,完成活動 1分-相似的表現,但無法完全符合通過的標準 0分-無法做出活動,沒有呈現即將發展出此技 能的跡象
施測方法 每個項目須遵循個別的指示與程序: (1)有的要讀出指令,有的是要示範。 (2)有些指令要給3次,給孩子達到最佳表現。 (3)有些項目答對標準得2分,3次中通過2次。一定要測到孩子答對2次或2次以上次數。 若孩子因為非動作失能等其它因素影響表現,施測者可適度調整。 施測有明顯障礙的孩童是需注意: (1)有特別調整施測方式須註記。 (2)盡量遵循計分標準,若有調整須註記。 (3)先詢問家長幫助了解可能會影響孩子活動理解或相關缺陷,以適度調整方法。
施測流程 反射<1歲時,則每次皆從第一項目開始。 若有明顯動作或神經損傷,雖>1歲,仍建議施測反射測試。 反射、維持靜態、移動能力、物件操作 抓握、見動整合,依年紀決定開始施測的 項目。
開始施測項目 考官記錄冊標記處:75%此年紀正常孩童會通過的項目。 根據受測者年紀由此開始,往上或往下測。 若是有明顯障礙,施測者可依臨床判斷決定開始施測項目,由預期其可以成功的項目開始 。
基礎等級 連續3個項目得分2分,表此處為基礎能力。 基礎水級以上項目可視為皆可得2分。
極限等級 連續3個項目得分0分,表此處為極限能力。 終止施測,極限等級以下項目可皆視為0分。
測驗工具內容物 (1)檢查員的手冊 (2)總則/摘要:連續得分、年齡相等能力、標準分數、智商 (3)檢查員的記錄簿:條目;列點 (4) 測驗項目指引:年齡、定位、刺激物、步驟、標準、插圖 (5) 彈性的活動計畫:在6項技能中涵括了104個活動 (6)皮巴迪發展圖表 (7)操控性測試:皮巴迪-2和其餘必須工具
評估前準備
施測者應具備相關能力 與孩子建立輕鬆、舒服關係。與受測者維持眼神接觸,並對其表現有興趣,施測者要避免對孩子表現的正確性做出評論。 若孩子無法快速完成活動,可以先做下一個項目。 敏銳地察覺特殊障礙孩子的需求而適度調整施測方式。
施測時間 整份約45-60分鐘。 若有需要,ex:注意力非常短暫,可分成幾次較短程施測。但須在5天內測完整套。
施測環境 不一定要在同一個空間或同一時間施測。 環境需減少分心。 請家長幫忙。 測試粗大動作項目時,需有軟墊或地毯。空間夠大讓孩子丟球或跑。 孩子須穿止滑的鞋子。
5.測試精細動作項目大多採坐姿。 嬰幼兒-抱坐在大人膝上或其他提供支持。 兒童-雙腳踏平在地面的椅子。 特殊障礙-需要平常使用的特殊擺位座椅。 6.光線充足,不產生陰影。桌面夠大,足夠操 作。施測者與受測者坐對面或側邊。 7.桌面每次只放要測項目的物品。所有的施測用 具放在施測者伸手可及,但小孩看不到的地方。
控制干擾表現的相關因素 控制會影響表現的情緒因素。 警覺孩子的生理或情緒狀態。 若孩子累了或失去興趣須暫停一下再繼續測驗。 一旦當施測者此次測驗可能與孩子真實能力有 落差時,要懷疑測驗的有效性而需下次再測。
其他觀察記錄 興趣 了解指令的方法 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活動的口語或非口語反應 對活動反應的重複持續現象 自我糾正的策略應用 慣用手 轉移東西的方向性
9.執行動作的流暢性、敏捷性與協調性 10.是否可以分離身體不同部位產生單獨 分離的動作 11.是否在執行活動前、中、後、出現過 多多餘不相關的動作 12.孩子對於自己表現的感受
施測結果解釋 年齡:施測日期─出生年月日 一個月以30天計算 任何<30天的日期都無條件捨去 早產者<兩歲前須矯正年齡,即扣掉早產週數(換算成月日) 年紀皆轉為月來算
記錄分數: (1)連續分數:每個項目得分(0,1,2)之加總 原始分數相同不代表能力相同,無法比較 (2)年齡相等能力:motor age。根據原始分數 指平均一半人通過某項目的年齡為何 最易溝通,但不建議使用。 (3)Subtest standard scores and percentiles: 根據每項分測驗原始分數查表 Percentiles:得分≦此分數的百分比。兩百分比差不等距,離平均值(50%)越遠者差距越大 Subtest standard scores:Mean=10,SD=3。各分測驗轉換為標準分數後才能互相比較
(4)PDMS-2最可信的分數,綜合分數比單獨每各分測驗分數具代表性,故適用於整體能力之解釋及診斷。Mean=100,SD=15 (6)Profile of scores:將每個分測驗的standard scores與GMQ、FMQ、TMQ三個商數值畫成圖表,有利快速區分出各個測驗的表現差異。
(7)Profile of item mastery:表中根據常模50%者可以掌控某項技能之年紀,標出每項施測項目。可將受測者得2分項目標出,根據得2分項目分布的年齡區塊和其實足歲年齡比較,可得知其優若是動作技能,也和一般常模表現比較。 (8)difference scores:兩分數差>公式計算值 Subtest-to-subtest standard scores comparison:高分─低分
3.注意事項: (1)每個測驗都有誤差值,誤差值來自time sampling, content sampling, interscorer difference。故採用某個測驗之信度至少要有.80,若信度小於.80則解釋結果時須非常小心或甚至不採用,即使信度很高,仍有誤差值存在,所以要以其他觀察家已確認。 (2)測驗結果只是觀察,不是診斷。測驗結果只能幫助臨床的判斷。診斷需依賴臨床的技巧與經驗。許多因素會造成施測結果在判斷前要收集更多其他測驗結果以外的資訊。
(3)解釋結果前要了解整個PDMS-2的目的、內容與建構等,且要以個案能理解的語言表達,避免說不必要的術語。 Motor Activities Program:幫助擬定IFSP及IEP。有利於設計各項介入策略。 (1)6units:根據6個subtests而來 (2)activities:每個unit包含多個活動,每個活動對應於一至多個PDMS-2的項目 (3)每個活動包括: Activity title Pictures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Reason for teaching Related skill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Critical elements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Item.Protecting Reaction—Forward 保護反應-往前 Age:6個月 Position:懸空 Procedure:施測者可跪於地上或站在桌緣將小孩前傾,使小孩雙手可達到地面或桌面,用手懸抱住其上部軀幹,使其腹部與地面平行而臀部朝向施測者,快速傾斜小孩的頭部朝向平面(桌面或地面),觀察其手臂動作 Criteria: 2 小孩手臂、手肘伸直,手掌打開承重 1 小孩手臂伸直或將手置於平面,手肘彎曲為承重 0 小孩手臂為伸直或勿將手掌置於平面
Item.Protecting Reaction—Backward 保護反應-往後 Age:10個月 Position:坐姿 Procedure:讓小孩坐在地上,從前方用手溫和地推小孩的胸部,使他快速地後傾45度,觀察其止住傾倒的反應,若無反應應有人在後接住 Criteria: 2 小孩向後伸展單側或雙側手臂打開手掌支撐自己不跌倒 1 小孩旋轉軀幹至一側用單手支撐,但仍倒下 0 小孩沒有伸直手臂支撐自己
Item2.Aligning Trunk Age:0個月 Position:坐姿 Procedure:將小孩擺於坐姿並面向施測者。固定小孩的手腕與上臂以支撐他,觀察小孩背部姿勢 Criteria: 2 小孩可保持背部圓拱的姿勢達3秒 1 小孩可保持背部圓拱的姿勢1-2秒後才往前倒下 0 小孩立刻前倒
Item24.Standing on tiptoes Age:51-52個月 Posistion:站姿 Procedure:示範用腳尖站立並把手舉高過頭,維持此姿勢8秒,並說『像我一樣把手舉超過頭頂,墊腳尖,越久越好』 Criteria: 2 可用腳尖站立並把手舉高過頭8秒腳不會移動,擺動幅度不超過20度 1 可用腳尖站立並把手舉高過頭5-7秒不會移動,擺動幅度不超過20度 0 用腳尖站立小於5秒,或是擺動幅度超過20度
Item20.Standing on 1 Foot Age:三十一到三十二個月 Position:站姿 Procedure:示範用一隻腳站立且沒用來站立的那隻腳膝蓋彎曲向後,手放在髖部,並說‘將你的手叉腰且單腳站立,向我一樣 Criteria: 2小孩能用一隻腳站立且手放在髖部持續3秒鐘 1小孩能用一隻腳站立且手放在髖部持續1-2秒鐘 0 小孩需要協助才能單腳站立
Item18.Moving Forward Age:8個月 Position:俯臥 Stimulus:玩具 Procedu:將小孩擺在腹部著地的姿勢,把玩具放置在距離小孩5英呎(150公分)的地方吸引他的注意,跟他說「來拿玩具阿」 Criteria: 2小孩使用手臂向前移動3英呎(90公分) 1 同上但移動距離至少2英呎(60公分),但小於3英呎(90公分) 0 同上但距離小於2英呎(60公分)
Item44 Walking Backward Age:17-18個月 Position:站姿 Procedure:站在小孩面前,示範以平常的步伐倒退走路(趾頭不碰到前腳腳跟),並說「像我剛剛一樣倒退走」 Criteria: 2 小孩可以到退走5步 1 小孩可以到退走2-4步 0 小孩可以到退走少於2步
Item62 Jumping Down Age:31-32個月 Position:站姿 Stimulus:高18-24英吋(45-60公分)的穩固物體 Procedure:讓小孩站在物體上,施測者站在小孩旁邊的地面上,並說「用雙腳一起跳下來」 Criteria: 2 沒有輔助下雙腳起跳及著地 1 沒有輔助下單腳起跳雙腳著地,或雙腳起跳著地時跌倒 0 須協助跳下
Item 13 Kicking Ball Age:29-30個月 Position:站姿 Stimulate:球 Procedure:示範踢一靜止的球至少6呎(183公分)遠。把球擺至小孩腳前6吋(15cm)處,並說:「學我用力踢球」 Criteria: 2分-小孩以大腿伸直向後且膝關節屈曲起始,並用 對側手腳輔助動作向前踢球至7呎(213公分)處。 1分-小孩以大腿伸直向後且膝關節屈曲起始,並用 對側手腳輔助動作向前踢球2-6呎 0分-小孩沒有使用對側的手腳動作,或踢球少於2呎 (61公分)
Item 24 Buttoning Button 扣上→解開 Age:47-48個月 Position:坐姿 Stimulate:鈕扣帶 Procedure:將全部解開的鈕扣帶放在桌上,指著末端的鈕扣並說「扣上並解開這個鈕扣,越快越好」。 Criteria: 2分-小孩在20秒內扣上並解開一個鈕扣 1分-小孩扣上並解開一個鈕扣費時21秒以上 0分-小孩將2條帶子貼在一起
Item 19 Romoving Pegs Age:八個月大 Position:坐姿 Stimulate:洞洞板+3根插棒鬆鬆地插在洞洞板上 Procedure:讓小孩坐在治療師的大腿上,臉面對桌子。把插有三根棒子的洞洞板放在小孩面前的桌面上。並說:「把棒子拔起來」 Criteria: 2分-移走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棒子 1分-小孩企圖要去移走棒子 0分-小孩只碰到棒子
Item 42 Inserting Shapes Age:19-20個月 Position:坐姿 Stimulate:形狀板和形狀積木 Procedure:讓小孩坐在治療師的大腿上,臉面對桌子。放一個形狀板在小朋友面前的桌子上。將三個積木放在小孩和形狀板之間但不能對應到正確的形狀板的洞。指著積木在指向形狀板的洞。並說:「將積木放到板子裡去。」 Criteria: 2分-三個形狀積木都放到正確的洞裡 1分-兩個形狀積木放到正確的洞,另一個積木部分 放進正確的洞裡 0分-兩個形狀積木放到正確的洞裡
Item 47 Building Tower Age:25-26個月 Position:坐姿 Stimulate:10個積木 Procedure:放10個積木在桌面上,並說:「看我蓋高樓!」小心地將一個積木放在另一個上面,使積木的邊緣能排成一直線。重複步驟直到疊好10個積木成一大樓為止。讓大樓維持幾秒後將它推倒。放10個積木在小孩面前並說:「換你蓋高樓!」。 Criteria: 2分-小孩疊8個積木 1分-小孩疊7個積木 0分-小孩疊6個積木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