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总论第四章 治 疗 方 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食育 菜單 1. 義大利麵 本日冠軍 2. 咖哩飯 NO.1 卡布奇諾咖啡 3. 乾煎香腸 NO.2 香草烤雞腿 4. 台式鹽酥雞 NO.3 蝦捲 6. 卡布奇諾咖啡 7. 香草烤雞腿 8. 蝦捲.
Advertisements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第五章.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预防 预防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富饶的宜昌. 小组合作学习一  说说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 1 、先独立思考。  2 、小组讨论, 2 号做记录。  3 、展示交流。
医学蠕虫 土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 间宿主 生物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 间宿主 第三十六章 线 虫.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四、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微分的定义.
颅骨及其连接 解剖学教研室 陈通. 一、颅的骨性构成:共 23 块。 1. 脑颅骨: 8 块。 成对 -- 顶骨、颞骨 不成对 -- 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人的头部结构 —— 头骨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二、头骨的解剖结构. 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 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 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 个体块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 —— 立方体 1 、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人的头部结构 —— 头骨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二、头骨的解剖结构. 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 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 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 个体块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 —— 立方体 1 、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曹伟新 曹伟新. 学习目标 识记 识记 能正确叙述食管癌的病因和诱因 能正确叙述食管癌的病因和诱因 能简要概述常用于食管癌辅助检查 能简要概述常用于食管癌辅助检查 理解 理解 能正确描述食管癌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能正确描述食管癌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能简要概述食管癌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 原腔动物 又称假体腔动物:原体腔;完全消化系 统;体表具角质膜;原肾排泄系统;雌 雄异体。.
腹部仰卧前后位 (正位) 腹部仰卧前后位(正位) 摄影目的:观察尿路或腹腔脏器结石、 钙化及腹部包块、异物存留.
第 2 节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 器 官 由上皮组织、结 缔组织、肌肉组 织和神经组织按 照一定的次序构 成,并且以其中 一种组织为主, 能完成一定功能 的结构。
巴洛克风格 与 荷兰市民绘画. 巴洛克 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 “ 畸形的 珍珠 ” 。它是崇尚古典美术的学者, 对不遵守古典美术规则的艺术风 格的一种贬称。巴洛克艺术发源 地是 17 世纪初的意大利,后传播 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它表现 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
第二章: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本章重点: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 大学生心理矛盾及其对策.
生殖器、肛门与直肠检查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是全面体检的 一部分,有时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 某些病人不易接受此项检查,因此对有指征 的病人应耐心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重要 性,务必做到全面检查。被检查者若为女性, 男性医生必须有女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检查。
《伤寒论》学习提要. ※ 要求背诵的原文 ( 共 120 条 )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中医外科学总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科 1 中医外科学 范围、命名及术语.
歷 代 佛 像 之 美 — 隋唐佛像 ( 下 )— 鹿野苑藝文學會 吳文成會長編輯 唐代藝術家充分掌握圓 熟的寫實性技法,以豐 腴為美為特質,佛像面 容圓滿端祥,身軀雄健 飽滿,神情莊嚴而慈祥。 唐朝著名的藝術家如閻 立本、尉遲乙僧、吳道 子、周舫、楊惠之和宋 法智等,都參與佛教藝 術,是我國佛教造像的.
会 面 礼 仪 介绍礼仪 名片交换礼仪 握手礼仪 鞠躬礼 抱拳礼.
第四节 山地土地类型的研究方法 山地土地分类与平原土地分类有共性,但有更多的差异性,即山地土地分类有许多特殊性,因此单列出来论述.
照相机成像原理 透镜成像原理 镜头 (调节物距) 带胶卷的照相机 光圈 胶卷 (控制光线) (感光、成像)
台灣傳統戲劇 布袋戲.
景观规划的分类设计——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芳香植物.
实验十二 耐力素质的测评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意义;熟练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2 实验器材 秒表、量尺.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深圳市罗湖中学 宋迎新.
妇科病史及检查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朱 琳.
工作项目三: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应急救援 任务六 伤害急救常识
中藥如何提升免疫力 補氣藥=黃耆、人參、白朮等。 補血藥=當歸、川芎、龍眼肉等。 補陰藥=地黃、麥門冬、何首烏。
牛剖腹产手术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术后不孕的预防
科學科技動手學 方潤華小學上午校
基本礼仪 一、礼仪基本原则 二、形象礼仪 三、交谈礼仪 四、礼貌用语 五、行为礼仪 六、礼仪细节.
飲食與中國遠古文化.
商品及人物拍摄技法.
肛裂 王雪.
孔 子 內湖國小導讀活動 四年級 唐代所作的孔子画像.
肌学 保山医专解剖教研室.
地理高考备考习题选取的原则与技巧 乐山外国语学校 万里历
海米 海米看起來真像韭菜.
众 众 数 槐店乡完全小学.
护士服务礼仪规范.
第十六章 性犯罪 第一节 强奸 一、定义:男子违反妇女的意愿,采用暴力、胁迫、利诱、欺骗、药物或其它手段,使其不敢或不能抵抗,强行与之发生婚姻以外的性交行为称为强奸。对发育不全,不满14周岁的幼女、意识丧失、精神病发作阶段的患者或弱智病人等女性,不论本人是否同意而实施奸淫、性交者,均以强奸论罪。
完美的比例 教材設計者:利澤國中劉凱元老師.
第二讲 氏族时代.
第三节 嫁接繁殖 第四节 分生繁殖 第五节 压条繁殖
道德讲堂 中学生礼仪(2) 岳阳市第十中学 李群. 道德讲堂 中学生礼仪(2) 岳阳市第十中学 李群.
第三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张兴峰.
从浩渺的太空中遥望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表面约有79%的面积被水体覆盖。 水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水边。
一二年生花卉讲解 第3组 成员:阳日 阳伦理 郭剑滨 文科.
中國書法欣賞.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 裙 装 部 分.
任务二 完成连锁企业的商品陈列.
百分数的应用(一)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学 赵思林教授 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讲师团 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高中数学.
第2章 护士的素质和行为规范 制作人:刘慧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zhimaleixingjipinzhong
太和殿--穹隆圆顶.
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 辽 河 北京 黄 北京人 河 西安 江 长 南 珠 江 海 原始人类遗址 南海诸岛.
我的完美降落伞.
問題一 假設 代表 1 平方公分,下圖中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公分? (1) 10 (3) 8 (4) 7 (2) 9.
問題一 下面形體的體積一共是多少立方公分? 900 (2) 540 (4) 684 (3) 576.
) 正方形有4條邊。 所以只要知道其中一條邊的長度,便可計算出正方形的周界。 2) 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度都相同。
五年級數學科 直徑與圓周.
圆 走进圆的世界.
5上 14 梯形的面積 7. 圖一是由兩個大小相同的梯形和一個 拼 砌而成的 。 小正方形 大正方形 圖二 圖一
6下 14 圓周 9. 紫喬把一張 不重疊 長22 cm、闊11 cm 的長方形紙 地捲成圓筒,並用膠貼固定(如右圖所示)。現
4上 17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界 9. 長方形草地的四邊圍了小籬笆,內有一個 , 的長方形花圃。 長5米 闊4米
量度物件的方法 製作者:周子傑老師.
铅笔有多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課程 丈量放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伤科学》总论第四章 治 疗 方 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研室

教学目的及重点和难点: 掌握治疗的处理原则。 重点:复位手法、夹板固定、功能锻练(动静结合)、药物治疗(三期辨证施治)。

《中医伤科学》总论第四章第一节 内 治 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研室

治法: 伤科疾病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彻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

内治法 此法是通过服药使局部与整体得以兼治的一种方法。可按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先攻后补、攻补兼施或先补后攻等,临床一般采用三期辨证而选择使用。

内治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补而行之。

损伤初期 对有瘀者,宜采用攻利法。但血与气二者是互相联系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在治疗对必须治血与理气兼顾。 常用的有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凉血法。

攻下逐瘀法 跌打损伤,必使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塞于经道,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留者攻之”,《素问·缪刺论》说: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 故受伤后有瘀血停积者宜采用攻下逐瘀法。

攻下逐瘀法 本法适用于早期蓄瘀,便秘,腹胀,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大成汤、黎洞丸等。 攻下逐瘀法属下法,常用苦寒泻下以攻逐瘀血,药效相当竣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气血虚衰、失血过多、慢性劳损、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

行气活血法 又称行气消瘀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结者散之“。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结则血瘀。同时,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损伤后有气滞血瘀者,宜采用行气活血法。

行气活血法 本法话用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血内结及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 常用的方剂有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与活血并重的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等。

清热凉血法 本法包括清热解毒与凉血止血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治热以寒” ,“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故损伤引起的错经妄行,创伤感染,火毒内攻热邪蕴结或壅聚成毒等证宜采用清热凉血法。 常用的清热解毒方剂有加味犀角地黄汤.清心药、五味消毒饮;凉血止血方剂有十灰散、四生丸.小蓟饮子等。

清热凉血法 清热凉血法的方剂以寒凉药物为主,故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寒凉太过,引起瘀血内停。喜温而恶寒,寒则气血凝滞而不行,所以在治疗出血不多的疾病时常与活血化瘀药同用。血过多时,须辅以补气摄血之法,以防气随血脱,必要时还当结合输血、补液等疗法。

损伤中期 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疼痛逐渐消失,瘀未尽去筋骨未连接,故宜采用和法,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的有和营止痛法.接骨续损法、舒筋活络法。

和营止痛法 适用于损伤中期,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 方剂有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

接骨续筋法 损伤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尚有瘀血未去,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新血不生则骨不能合,筋不能续,故宜采用接骨续筋法。

接骨续筋法 本法主要使用接骨续筋药,佐以活血怯瘀药,适用于损伤中期筋骨已有连接,但尚未坚实者。常用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

舒筋活络法 本法主要是使用活血药与祛风通络药,并加理气药,以宣通气血,消除凝滞,舒筋通络。 适用于骨折、脱位、伤筋的中期而有疲血凝滞,筋膜粘连,或兼风湿,筋络发生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者。 常用方剂有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舒筋汤、蠲痹汤等。

损伤后期 由于气血耗损,往往出现虚象,故应采用补法。 《素问·三部九侯论》说:虚则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损者温之。 常用的有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若损伤日久,复感风寒湿邪,宜采用温经通络法。

补气养血法 本法是使用补气养血药物,使气血旺盛而濡养筋骨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不能经常活动,日久必使体质虚弱而出现各种气血亏损,故宜采用补气养血法。

补气养血法 补气、补血虽各有正点,但亦不能截然划分,气虚可致血虚,血虚可致气损,故在治疗上常补气养血并用。通用于平素气血虚弱或气血耗损较重,筋骨萎软或迟级愈合者。 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

补养脾胃法 脾主四肢、肌肉。《灵枢·本神》说:“脾气需则四肢不用”。损伤日久,耗伤正气,气血脏腑亏损加之伤后缺少活动,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饮食不消营养之源日锄,故出现四肢疲乏无力,形体虚嬴,肌肉萎缩,筋骨损伤修复缓慢,脉象虚弱无力等。

补养脾胃法 治疗宜采用补养脾胃以促进气血生化,使筋骨肌内加速恢复。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

补益肝肾法 本法又称强壮筋骨法。肝主筋,肾主骨,主腰脚。《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肝气衰筋不能动。《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故损伤后期年老体弱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琉松而肝肾虚弱者常采用补益肝肾法。

补益肝肾法 补肾又虚区分肾阴.肾阳但肾阴肾田又是相互为用的。《景岳全书》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即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肝为肾之子,《难经》说:“虚则补其母,故肝虚者应注意补‘肾,滋水生肝。 常用方剂有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左归丸、右归丸等。

温经通络法 血气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流行畅利。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劳者温之”。

温经通络法 本法使用温性、热性的祛风、散寒、除湿药物,并佐以调和营卫或补益肝肾之药,以求达到驱除留注于骨节经络之风寒湿邪,使血活筋舒、关节滑利、经络通畅。 适用于损伤后气血运行不畅,或因阳气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经络;或筋骨损伤日久失治,气血凝滞,风寒湿邪滞留者。常用方剂有麻桂温经汤、乌头场、大红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

灵活运用: 以上治法,在临证应用时都有一定的原则。例如治疗骨折,在施行手法、夹缚固定等外治法的同时,内服药物初期以活血化瘀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养血、健壮筋骨为主。若骨折后肿胀不严重者,往往可直接用接骨续筋之法,稍佐活血化瘀之药。

灵活运用 扭挫伤筋的治疗,初期也以活血化痰为主,中期则用舒筋活络法,后期使用温经通络,并适当结合强壮筋骨的方洗开放性损伤,在止血以后,也应根据证候而运用上述各法。如失血过多者,开始即须用补气摄血法急固真气,防止虚脱,血止以后,仍须补而行之。临证时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必须灵活变通,审慎辨证,正确施治,不可拘泥和机械地分期。

《中医伤科学》总论第四章第二节 外 治 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研室

外治法 损伤外治法是指对损伤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 包括外用药物、手法、夹缚固定、牵引、手术疗法和练功疗法等。

外用药物 伤科外用药物是指应用于伤患局部的药物。 早在《神农本草经》、《五十二病方》等著作中就有记载。

外用药物 伤科在临床工作中一向比较重视对外用药物的应用。 清·吴师机著《理瀹骄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临床外用药物大致可分为敷贴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与热爽药。

敷贴药 是将药物制剂直接敷贴在损伤局部,使药力发挥作用。 常用约有药膏,膏药、药散三种。

药膏 药膏 又称敷药或软膏。 将药粉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馅糖、蜜、油、水、鲜草药汁、酒、醋或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摊在棉垫或桑皮纸上。为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和换药时容易取下,可在药上加一张极薄的棉绒。配制药膏时多用馅糖,除药物作用外,还取其硬结后有固定和保护伤处的作用。

药膏 凡用馅糖调敷的药膏,逢暑天或气温高时容易发酵,霉雨季容易发霉,故一般不宜一次调制太多。寒冬气温低时可酌加开水稀释,以便于调制拌匀。 若用于有创面的药膏,多数用油类配制,取其有柔软、滋润的作用。

药膏 换药时间可根据病情的变化、肿胀的消退程度、天气的冷热来决定,一般是2~4天换药1次,后期患者亦可酌情延长。 凡用水、酒、鲜药计调敷药时,需随调随用,因其易蒸发,所以应勤换药。生肌拔毒类药物应根据创面情况每隔1~2天换药一况以免脓水浸淫皮肤。 少数患者对外敷药膏后过敏而产生接触性皮炎,皮肤奇痒及有丘疹水泡出现时,应注意及早停药

药膏 消瘀退肿止痛类:消瘀止痛药膏、定痛膏、双柏膏、消肿散等。 舒筋活血类:三色敷药、舒筋活络药膏、活血散等。 接骨续筋类:接骨续筋药膏、外敷接骨散、驳骨散等。 温经通络、袜风除湿类:温经通络膏。 清热解毒类:金黄膏、四黄膏等。 生肌拔毒长肉类:橡皮膏、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等。

膏药 膏药古称为薄贴,是将药物碾成细末配合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是中医外用药物中的一种特有剂型。外伤科临床应用更为普遍。 膏药遇温则烊化而具有粘性,能粘贴在患处,应用方便,药效持久,便于收藏携带,经济节约。 对含有丹类药物的膏药,由于x线不能穿透所以x线检查时宜取下。

膏药 膏药的配制,是将药物浸于植物油中主要用香油(芝麻油)。通过加热熬炼后,再加入铅用又称黄丹或东丹,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也有用主要成分为一氧化铅的密陀僧制膏的。经过“下丹收膏”制成膏药,以老嫩合度、富有粘性、烊化后能固定于患处,贴之即粘、揭之易落者为佳。 摊膏药时,将己熬成的膏药置于小锅中用文火加热烊化然后摊在膏药皮纸或布上备用。

膏药 膏药的药料掺合方法应按药料的性质而定,一般药料可在熬膏药前浸在油中,使有效成分溶解。对具有挥发性、不耐高温的药物(如乳香、投药、樟脑、冰片、丁香、肉桂等)应先研成细末待膏药在小锅中样化后加入,搅拌均匀,再摊膏药。贵重的芳香开窍药物,或特殊需要增加的药物临贴时可放膏药上。

膏药 治损伤与寒湿类:坚骨壮筋膏 适用于风湿者,有狗皮膏、伤湿宝珍膏等; 适用于损伤兼风湿者,有万灵膏、万应膏、损伤风湿膏; 适用于陈伤气血凝滞、筋膜粘连者,有化坚膏等。 提腐拔毒类:适用于创面溃疡者,有太乙膏、陀僧膏。一般常在创面另加药粉。

药散 药散又称掺药,是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使用时可直接掺于伤口上或加在敷药上。

药散 止血收口类: 桃花散、花蕊石散、.金枪铁扇散等。 祛腐拔毒类: 适用于创面腐肉未去或肉芽过长的患者。常用的有九一丹、七三丹等,

药散 生肌长肉类: 用于脓水稀少,新肉难长的创面。常用的有生肌八宝丹等。 温经散寒类: 用于局部寒湿停聚,气血凝滞疼痛,损伤后期患者。常用的有丁桂散。 活血止痛类: 用于损伤后局部瘀血结聚肿痛者。常用的有四生散。

搽擦药 搽擦药可直接涂搽于伤处或在施行理筋手法时配合外用。 酒剂 指外用药酒或外用伤药水,是用药与白酒、醋浸制而成,一般酒醋之比为8:2,.也有单用酒或乙醇溶液泡浸。常用的有活血酒、舒筋药水、舒筋止痛水等,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追风怯寒作用。

搽擦药 油膏与油剂 用香油把药物熬煎去渣后制成油剂,也可加黄蜡收膏而成油膏。 具有温经通络、消散疲血的作用,适用于关节筋络寒湿冷痛等证,

熏洗湿敷药 热敷熏洗 早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就有记述,古称淋拓、淋涤、淋洗与淋浴。 是将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候水温稍减后用药水浸洗患处的一种方法。冬季可在患肢上加盖棉垫,使热能持久,每日2次,每次巧~30分钟。

熏洗湿敷药 具有舒松关节筋络、琉导胰理、流通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 新伤痰血积聚者,用散瘸和伤汤、海桐皮汤、舒筋活血洗方。 陈伤风湿冷痛及瘀血已初步消散者,用八仙逍遥汤、上肢损伤洗方、下肢损伤洗方等。

湿敷洗涤 古称溻渍、洗伤等。在《外科精义》中有。 其在四肢者,溻渍之,其在腰背者淋射之,其在下部浴渍之“的记载,多用于创伤是以净帛或新绵蘸药水渍其患处。 现临床上把药物制成水溶液,“供创口或感染伤口湿敷洗涤用。常用的有野菊花煎水,黄柏溶液,以及蒲公英鲜药煎汁。

热烫药 热熨法是一种热疗的方法。早在《普济方·折伤门》中就有“凡伤折者,有轻重浅深入新之异,治法亦有服食淋熨贴烙之殊”的记载。 是选用温经祛寒、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加热后用布包裹,热熨患处,借助其热力作用于局部,适用于不易外洗的腰脊躯体之新伤、冻伤。

热烫药 坎离砂 又称风寒砂。用铁砂加热后与醋水煎成的药汁搅拌后制成,临用时加醋少许拌匀置布袋中数分钟内会自然发热,热烫患处,适用于冻伤兼有风湿证。 熨药 俗称腾药。将药置于布袋中,扎好袋口放在锅中蒸气加热后熨患处,适用于各种风寒湿肿痛证。常用约有正骨烫药。 其他 如用粗盐、黄砂、米糠、敖皮、吴茱萸等炒热后装入布袋中热敷患处,简便有效,适用于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腹胀痛、尿出潴等证。

《中医伤科学》总论第四章第三节 复位和固定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研室

㈠.复位

1.手法复位 ⑴.原则:“子求母”,即以远端对近端。 ⑵.基本手法:拔伸,旋转,折顶,回旋,端提,捺正,分骨,屈伸,挤压。 ⑶.复位前准备:麻醉,摸诊,外用药物, 固定器材。

⑷.复位标准 Ⅰ.解剖复位 Ⅱ.功能复位 对线:旋转—彻底矫正 成角—成人<10°,儿童<15° 对位:长骨干>1/3,干骺端>3/4 长度:成人≤1cm,儿童≥2cm 2.手术复位

㈡.固定

1.夹板固定 ⑴.力学原理 Ⅰ.夹板本身的支持力。 Ⅱ.绑带对夹板的约束力。 Ⅲ.固定垫的效应力。 Ⅳ.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⑵.材料 夹板,衬垫,固定垫, 绑带等。

⑶.夹板固定的适应症 Ⅰ.四肢闭和性骨折。 Ⅱ.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创面已闭 和者。 Ⅲ.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 者。

⑷.固定范围 局部固定,超关节固定。

⑸.固定方法 Ⅰ.助手维持复位后状态。 Ⅱ.上外用药。 Ⅲ.上固定垫及软垫。 Ⅳ.放置夹板,绑扎带、绷带。

⑹.注意事项 Ⅰ.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Ⅱ.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 脉搏,温度,颜色,感觉,运动,肿胀。

Ⅲ.疼痛的观察。 Ⅳ.注意调节扎带的松紧度。 Ⅴ.定期摄片检查。 Ⅵ.指导功能锻炼。

2.石膏固定 ⑴.原理 熟石膏(Ca2SO4·H2O)吸水后变为坚 硬的生石膏(Ca2SO4·2H2O)晶体。

⑵.材料 石膏绷带,衬垫,绷带等。

⑶.适应症 ⑷.固定范围 骨折部上下两关节均需固定。

⑸.固定方法 Ⅰ.决定单托,双托或管形固定。 Ⅱ.测量固定范围长度。 Ⅲ.摊铺石膏绷带,浸水。 Ⅳ.挤出多余水分,摊平石膏绷带。 Ⅴ.放置衬垫后,将石膏绷带置于肢体 上,用绷带或石膏绷带包扎。

⑹.注意事项 Ⅰ.肢体应固定于功能位。 Ⅱ.操作时助手应以手掌及大小鱼际托 扶石膏,石膏完全干燥前,不可按 压及活动肢体。 Ⅲ.缠绕石膏绷带时,不可反折。 Ⅳ.石膏完全干燥前,行必要塑形修整。

3.牵引固定 ⑴.皮肤牵引 ⑵.骨骼牵引

⑵.骨骼牵引 Ⅰ.常用部位 颅骨,尺骨鹰嘴,胫骨结节,股 骨髁上,跟骨。 Ⅱ.要点 无菌操作,避开重要神经、血管, 配合夹板使用。

⑶.布托牵引 4.内固定

Ⅴ.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Ⅵ.露出肢端,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情况。 脉搏,温度,颜色,感觉,运动,肿胀。 Ⅶ.疼痛的观察。 Ⅷ指导功能锻炼。

《中医伤科学》总论第四章第四节 练 功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研室

一、练功疗法分类 (一)按照锻炼的部位分类 1.局部锻炼 2.全身锻炼 (二)按有无辅助器械分类 1.有器械锻炼 2.无器械锻炼

二、练功疗法作用 (—·)活血化癌、消肿定痛 (二)懦养患肢关节筋络 (三)促进骨折迅速愈合 (四)防治筋肉萎缩 (五)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六)扶正祛邪

三、练功注意事项 (一)内容和运动强度 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对骨折患者更应分期、分部位对待。

(二)动作要领 1.上肢 :上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手的功能。 2.下肢: 下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保持各关节的稳定性。

(三)循序渐进 (四)随访 (五)其他注意事项 (六)部分功法介绍

小结 内治法 外治法 复位固定 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