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解剖及病变影像学表现
腮腺解剖
解剖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邻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解剖 腮腺呈不规则楔形,底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部分。 浅部多呈三角形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及下颌支的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
解剖 腮腺管:长5-7cm,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1.5cm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呈直角转向,穿过颊脂体和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临床可经此乳头插管,进行腮腺造影。 副腮腺多位于于腮腺管起始部上方,导管汇入腮腺管,其出现率约为20%。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咬肌筋膜来自颈深筋膜的浅层,在腮腺的后缘分成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在腮腺前缘浅、深两层筋膜又合为一层,覆于咬肌的表面,叫做咬肌筋膜。 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并发出许多小隔将腮腺分为许多小叶,因而腮腺发炎化脓时,表面不易摸出搏动;深层较为薄弱,因而脓液易向深部扩散,形成咽旁脓肿。
穿行腮腺的结构 纵行: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 横行:上颌动脉及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MR解剖 腮腺为脂性腺体组织,在T1、T2上均呈高信号,下颌后静脉为点状流空。面神经位于下颌后静脉外侧,呈中等信号。
腮腺病变:良性?恶性? 1、肿瘤数目 2、肿瘤位置 3、大小与形态 4、肿瘤边界 5、肿瘤信号 6、肿瘤均质性 7、强化程度 8、病变周围情况 9、颈部淋巴结转移
肿瘤数目 良恶性肿瘤均以单发多见; 慢性腮腺炎、腺淋巴瘤可见多发,或累及双侧腮腺。
肿瘤定位 浅叶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 深叶或跨叶生长:大多数为恶性。 腮腺内肿瘤:肿瘤中心位于腮腺内,周围包绕正常腮腺组织,无脂肪界面分隔。 腮腺外肿瘤:中心位于腮腺外,腮腺受压失衡,与腮腺间可见移位的脂肪带。
大小与形态 一般约2-4cm,恶性肿瘤大小相对较大。(病变大小不是良恶性肿瘤鉴别依据) 良性形态多规则,恶性不规则。
肿瘤边界 良性:清楚(符合率85%),周围有线状低信号包膜,以多形性腺瘤多见。 如果包膜局部模糊,常提示病变生长活跃或恶变。 恶性:大部分欠清,常无包膜或有假包膜,呈浸润生长,可突破包膜及间隙。 但部分良性肿瘤伴感染也可表现边界不清。
信号 T1WI大多数呈低或等信号。仅脂肪瘤呈高信号,囊性淋巴管瘤和腺泡细胞癌的囊变部分亦呈高信号。 T2WI:相当部分T2呈低、等信号
均质性 囊变、坏死:长T1长T2 出血:短T1长T2 不均匀既可是肿块坏死、囊变,也可由组成细胞的多样性所引起。 实质细胞含水量少→信号低; 腺腔分泌物、黏液、退变组织及水肿含水量高→信号高。 鉴别:坏死囊变的高信号区常范围较大,而由组成细胞的多样化所致高信号区较小呈砂砾状。
强化程度 腮腺病变多为明显强化。 良性:缓慢均匀强化 恶性:快速不均匀强化
病变周围 良性:推移改变,与周围分界清楚。 恶性:侵犯,翼内肌、翼外肌、咬肌、下颌骨、咽旁脂肪间隙、颈动脉鞘、乳突、枕骨和脑膜。
颈部淋巴结转移 腮腺周围淋巴结大小对恶性肿瘤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直径大于10mm可认为肿瘤转移,若淋巴结内出现坏死则无论淋巴结大小,均可考虑转移瘤。 但慢性腮腺炎、腮腺结核亦表现腮腺边缘不清的肿块,伴周围淋巴结慢性增生增大,与恶性肿瘤鉴别困难。
以下征象提示恶性腮腺肿瘤 1、腮腺深叶或跨叶生长的边缘不清肿块,周围正常结构破坏 2、MR上T2WI信号较低 3、周围有肿大淋巴结 4、临床有面瘫表现
多形性腺瘤(良性混合瘤) 最常见良性肿瘤60-80% 中年女性 40-50岁 生长缓慢 单发 中年女性 40-50岁 生长缓慢 单发 病理:肿瘤性上皮组织,粘液样物质、角化物、软骨及钙化。 圆形,边缘清楚,有完整包膜,信号不均匀(T1稍低T2高),瘤体内可见条索状低信号的胶原纤维间隔或低信号钙化灶。 均匀强化
女,21y,(左腮腺)多形性腺瘤
(右腮腺)多形性腺瘤。 ↘
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s瘤) 40-70岁男性 吸烟 单发或多发 腮腺后下极 大体病理充满粘液样、胶冻样物质,由嗜酸性上皮细胞和淋巴样间质组成。 易囊变! T1呈低信号,T2呈等或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性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男,59y,(右侧腮腺)腺淋巴瘤
男,46y,腺淋巴瘤
男性,68y, Warthins瘤 腺淋巴瘤表现为轻微增强,因为“速升速降”型,常规增强因时间滞后而表现轻微增强。(重要征象)
腺淋巴瘤 与 多形性腺瘤 鉴别: 依据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内部信号、强化特点。 前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单发或多发,位于下极多见,多发比例高于后者,T2呈等或稍高信号,内部出现囊变坏死几率高,呈轻度强化。 后者多见于中年女性,肿瘤有包膜,T2高信号,内隔呈低信号,囊变较少,可见钙化。
脉管瘤 可分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常见。
血管瘤 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窦构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两种改变并存)。 婴幼儿多见。单发。 MR表现信号不均匀,T1呈稍高或等信号,T2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流空低信号!
2月,女
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内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扩张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称为囊性水瘤,此瘤多见于小儿。
淋巴管瘤 2y,M
女,9月,(右腮腺)海绵状淋巴管瘤。
粘液表皮样癌 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高分化的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与良性肿瘤相似。 低分化:临床触诊为质地偏硬、活动度不良、边界不清的不规则软组织病变,部分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 术中多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无完整包膜。
粘液表皮样癌 MR:不规则、边界欠清、信号不均的软组织病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其内出现坏死液化,肿瘤可侵及周围结构,颈部出现肿大淋巴结。 与良性肿瘤合并感染难以鉴别。
(右侧腮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侵犯周围涎腺组织伴神经束累及。 男,56y
(右腮腺)低度恶性表皮样癌,侵出包膜伴包膜外瘤结节形成并累及周围神经。男,55y
(右腮腺)粘液表皮样癌,侵犯周围腮腺组织伴陈旧性出血及坏死。男,32y
腮腺慢性炎症性病变 临床:红肿热痛 炎性肉芽肿范围多局限,分界清楚,呈轻至中度强化。 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移动差,有时可形成窦道。脓肿与正常腮腺分界不清,可见液性信号,脓肿壁明显强化。
影像表现可概括为3种类型: (1)双侧或单侧腮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增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2)单侧腮腺弥漫性增大,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与咬肌分界欠清晰,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3)单侧腮腺内局限性高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边缘模糊,增强后界限稍清晰。
女,5y,左腮腺炎症并脓肿。
男,22岁 ↙
男,56岁,右侧腮腺导管结石并右侧腮腺炎症 ↘
女,48y,(右腮腺区)淋巴细胞性涎腺炎伴导管扩张,化脓性炎症形成,在坏死组织中查见一小团无定形样物疑似霉菌。 炎症扩张的导管往往沿腮腺导管分布方向走行
腮腺结核 临床:有肺结核或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史,或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病变光滑、活动度良好。 MR病变内点状低信号钙化灶,病变或颈部肿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 与腺淋巴瘤中间少许斑片状未强化钙化灶鉴别,前者有临床症状及颈部淋巴结环形强化。
(右腮腺肿物)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伴干酪样坏死,考虑结核,请结合临床。男,33y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