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 第7讲 主讲教师 滕树成 2014.10.22
课时目标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各部位骨的名称。 2.触摸下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3.掌握髋关节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势了解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形势 4.了解男女性骨盆的差异。
下肢骨及其连结 下肢带骨 髋骨 下肢骨62块 股骨 髌骨 自由下肢骨 胫骨 腓骨 足骨
一、下肢骨及其连结 (一) 下肢带骨 ⒈髂骨 2.坐骨 3.耻骨 髂嵴 髂嵴 髂窝 髂前上棘 耳状面 髂前上棘 髂前下棘 坐骨 大切迹 (一) 下肢带骨 ⒈髂骨 2.坐骨 3.耻骨 髂嵴 髂嵴 髂窝 髂前上棘 耳状面 髂前上棘 坐骨 大切迹 髂前下棘 弓状线 二、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hip bone (图1-37~39)是不规则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闭孔。左右髋骨与骶、尾骨围成骨盆。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 图 1-37 髋骨(外面) 图1-38 髋骨(内面)⒈髂骨ilium构成髋骨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翼。髂骨体构成髋臼的上2/5,翼上缘肥厚,形成弓形的髂嵴iliac crest。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后端为髂后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突起,称髂结节tubercle of iliac crest,它们都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在髂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薄锐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髂骨翼内面的浅窝称髂窝iliac fossa,髂窝下界有圆钝骨嵴,称弓状线arcuate line。髂骨翼后下方粗糙的耳状关节面称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间借韧带相连结。髂骨翼外面称为臀面,有臀肌附着。 图1-39 6岁幼儿髋骨 2.坐骨ischium构成髋骨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体组成髋臼的后下2/5,后缘有尖形的坐骨棘ischial spine,棘下方有坐骨小切迹1esser sciatic notch。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坐骨体下后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坐骨体与坐骨支移行处的后部是粗糙的隆起,为坐骨结节ischial tuberosity,是坐骨最低部,可在体表扪到。 3. 耻骨pubis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二支。体组成髋臼前下1/5。与髂骨体的结合处上缘骨面粗糙隆起,称髂耻隆起,由此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支。耻骨上支上面有一条锐嵴,称耻骨梳pecten pubis,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是重要体表标志。耻骨结节到中线的粗钝上缘为耻骨嵴,也可在体表扪到。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symphysial surface,两侧联合面借软骨相接,构成耻骨联合。耻骨下支伸向后下外,与坐骨支结合,这样,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闭孔obturator foramen。 髋臼acetabulum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月状面lunate surface。窝的中央未形成关节面的部分,称髋臼窝。髋臼边缘下部的缺口称髋臼切迹。 髋臼窝 坐骨棘 耻骨梳 坐骨 结节 闭孔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面
(二)自由下肢骨 ⒈股骨 上端—股骨头 股骨颈 大转子 小转子 臀肌粗隆 下端—内侧髁 外侧髁 股骨头 大转子 大转子 股骨颈 转子间线 转子间嵴 小转子 臀肌粗隆 上端—股骨头 股骨颈 大转子 小转子 转子间线 转子间嵴 臀肌粗隆 下端—内侧髁 外侧髁 外上髁 内上髁 股骨体 (二)自由下肢骨 ⒈股骨femur (图1-40) 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为体高的1/4,分一体两端。上端有朝向内上前的股骨头femoral head,与髋臼相关节。头中央稍下有小的股骨头凹。头下外侧的狭细部称股骨颈neck of femur。颈与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形隆起,称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内下方的隆起,称小转子lesser trochanter,有肌肉附着。大、小转子之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大转于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扪到。 股骨体略弓向前,上段呈圆柱形,中段呈三棱柱形,下段前后略扁。体后面有纵行骨嵴,为粗线linea aspera。此线上端分叉,向上外延续于粗糙的臀肌粗隆gluteal tuberosity,向上内侧延续为耻骨肌线。粗线下端也分为内、外两线,二线间的骨面为腘面。粗线中点附近,有口朝下的滋养孔。 下端有两个向后突出的膨大,为内侧髁medial condyle和外侧髁lateral condyle内、外侧髁的前面、下面和后面都是光滑的关节面。两髁前方的关节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与髌骨相接。两髁后分之间的深窝称髁间窝intercondy1ar fossa。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为内上髁media1 epicondy1e和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称收肌结节adductor tuberc1e。它们都是在体表可扪到的重要标志。 外上髁 外侧髁 内侧髁 髌面 髁间窝 前面观 后面观
2.髌骨 3.胫骨 上端—内侧髁 外侧髁 胫骨粗隆 下端—内踝 4.腓骨 上端—腓骨头 腓骨颈 下端—外踝 髌骨 外侧髁 腓骨头 内侧髁 胫骨体 4.腓骨 2.髌骨patel1a (图1-41)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与股骨髌面相关节。髌骨可在体表扪到。 图1-41 髌骨(右侧) 图1-42胫骨和腓骨(右侧) 3.胫骨tibia (图1-42)位于小腿内侧部,是粗大的长骨。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二髁上面各有上关节面,与股骨髁相关节。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称髁间隆起intercondylar eminence。外侧髁后下方有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的隆起称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内、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于体表均可扪到。胫骨体呈三棱柱形,较锐的前缘和平滑的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外侧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称骨间缘。后面上分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体后面上、中 1/3交界处附近,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下方有一突起,称内踝media1 mal1eolus。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下端的外侧面有腓切迹与腓骨相接。内踝可在体表们到。 4.腓骨fibula (图1-42)位于胫骨外后方,为细长的长骨。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fibular head,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头下方缩窄,称腓骨颈neck of fibula。体内侧缘锐利,称骨间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体内侧近中点处,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下端膨大,形成外踝 lateral malleolus。其内侧有外踝窝,与距骨相关节。腓骨头和外踝都可在体表扪到。 上端—腓骨头 腓骨颈 下端—外踝 内踝 外踝
5.足骨 (1)跗骨 7 距骨 跟骨 足舟骨 骰骨 内侧楔骨 中间楔骨 外侧楔骨 (2)跖骨 5 (3)趾骨 14 远节趾骨 近节趾骨 (1)跗骨 7 近节趾骨 距骨 跟骨 足舟骨 骰骨 内侧楔骨 中间楔骨 外侧楔骨 中节趾骨 跖骨头 跖骨体 跖骨底 外侧楔骨 内侧楔骨 中间楔骨 第五跖骨粗隆 足舟骨 骰骨 5.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tarsal bones(图1-43):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后列包括上方的距骨talus和下方的跟骨calcaneus;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navicular bone;前列为内侧楔骨medial cuneiform bone、中间楔骨intermedius cuneiform bone、外侧楔骨lateral cuneiform bone,及跟骨前方的骰骨cuboid bone。 跗骨几乎占据全足的一半,与下肢支持和负重功能相适应,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的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下方与跟骨相关节。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足舟骨内下方的隆起称舟骨粗隆,是重要体表标志。足舟骨前方与3块楔骨相关节,外侧的骰骨与跟骨相接。 (2)跖骨metatarsal bones (图1-43):5块,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但比掌骨粗大。跖骨近端为底,与跗骨相接,中间为体,远端称头,与近节趾骨相接。第5跖骨底向后突出,称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 (3)趾骨phalanges of toes,bones of toes(图1-43):共14块。母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母趾骨粗壮,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往往与中节趾骨长合。 (2)跖骨 5 距骨 (3)趾骨 14 跟骨
二、下肢骨的连结 骶棘韧带 坐骨大切迹 坐骨大孔 (一)下肢带连结 1.骶髂关节 骶结节韧带 2.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结 骶棘韧带 (1)髂腰韧带 (2)骶结节韧带 (3)骶棘韧带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坐骨小切迹 坐骨小孔 髂腰韧带 坐骨大孔 二、下肢骨的连结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和运动,以及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下肢骨的形态结构为适应功能需要而变得更粗大强壮,适于支撑和抗拒机械重力,内部的骨小梁构造也呈现出特殊的重力线排列模式。髋骨则为适应女性分娩,其形态结构也表现出性别的差异。 人的直立姿势使身体重心移至脊柱前方。在髋关节水平,身体重心则位于髋关节后方和第2骶椎之前,以抵消重力所致的躯干前倾。重力线自此经两膝及踝关节之前,在踝部则通过足舟骨。由于股骨颈的倾斜和股骨在垂线的角度,使膝、胫骨和足都十分靠近重力线。因此当行走时,在支撑腿上对维持重心的能量消耗最小,使离地腿有足够的向前摆动,以增加步幅长度。 下肢关节在结构上的牢固是通过关节面的形态、关节囊韧带的粗细、数量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大小和强度来获得的。下肢骨的连结包括下肢带的连结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一)下肢带连结 1.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 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关节面凸凹不平,彼此结合十分紧密。关节囊紧张有骶髂前、后韧带加强。关节后上方尚有骶髂骨间韧带充填和连结。骶髂关节具有相当大的稳固性,以适应支持体重的功能。妊娠妇女其活动度可稍增大。 2.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结 髋骨与脊柱之间常借下列韧带加固: (1)髂腰韧带iliolumbar ligament强韧肥厚,由第5腰椎横突横行放散至髂嵴的后上部。 (2)骶结节韧带sacrotuberous ligament位于骨盆后方,起自骶、尾骨的侧缘,呈扇形,集中附着于坐骨结节内侧缘。 (3)骶棘韧带sacrospinous ligament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起自骶、尾骨侧缘,呈三角形,止于坐骨棘,其起始部为骶结节韧带所遮掩。 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坐骨大孔,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坐骨小孔,有肌肉、血管和神经等从盆腔经坐骨大、小孔达臀部和会阴(图2-19,20)。 坐骨大切迹 骶棘韧带 骶结节韧带 骶髂后韧带 骶髂前韧带 坐骨小孔 坐骨小切迹
构成:左右髋骨、骶、尾骨、其间的骨连结。 3.耻骨联合 4.髋骨的固有韧带—闭孔膜 5.骨盆 构成:左右髋骨、骶、尾骨、其间的骨连结。 骶髂关节 大骨盆 (假骨盆) 位于界线上方 髂骨 岬 髂嵴 小骨盆 (真骨盆) 位于界线下方 骨盆上口 —界线 骨盆下口 耻骨下角 骨盆腔 髂前上棘 弓状线 骶骨 3.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 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耻骨间盘中往往出现一矢状位的裂隙,女性较男性的厚,裂隙也较大,孕妇和经产妇尤为显著。在耻骨联合的上、下方分别有连结两侧耻骨的耻骨上韧带和耻骨弓状韧带。耻骨联合的活动甚微,但在分娩过程中,耻骨间盘中的裂隙增宽,以增大骨盆的径线(图2-21)。 图2-21 耻骨联合(冠状切面)4.髋骨的固有韧带 亦即闭孔膜obturator membrane,它封闭闭孔并为盆内外肌肉提供附着。膜的上部与闭孔沟围成闭膜管obturator canal,有神经、血管通过。 5.骨盆pelvis 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人体直立时,骨盆向前倾斜,两侧髂前上棘与两耻骨结节位于同一冠状面内,此时,尾骨尖与耻骨联合上缘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骨盆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又称真骨盆。 大骨盆greater pelvis,由界线上方的髂骨翼和骶骨构成。由于骨盆向前倾斜状,故大骨盆几乎没有前壁。 小骨盆lesser pelvis,是大骨盆向下延伸的骨性狭窄部,可分为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骨盆腔。骨盆上口由上述界线围成,呈圆形或卵圆形。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两侧坐骨支与耻骨下支连成耻骨弓,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耻骨下角。骨盆上、下口之间的腔称为骨盆腔。骨盆腔也称为固有盆腔,该腔内有直肠、膀胱和部分生殖器官。骨盆腔是一前壁短,侧壁和后壁较长的弯曲通道,其中轴为骨盆轴,分娩时,胎儿循此轴娩出。 图2-22 骨盆的力传导方向骨盆是躯干与自由下肢骨之间的骨性成分,起着传导重力和支持、保护盆腔脏器的作用。人体直立时,体重自第5腰椎、骶骨经两侧的骶髂关节、髋臼传导至两侧的股骨头,再由股骨头向下到达下肢,这种弓形力传递线称为股骶弓。当人在坐位时,重力由骶髂关节传导至两侧坐骨结节,此种弓形的力传递线称为坐骶弓。骨盆前部还有两条约束弓,以防止上述两弓向两侧分开。一条在耻骨联合处连结两侧耻骨上支,可防止股骶弓被压挤。另一条为两侧坐骨支和耻骨下支连成的耻骨弓,能约束坐骶弓不致散开。约束弓不如重力弓坚强有力,外伤时,约束弓的耻骨上支较下支更易骨折 耻骨梳 髋臼窝 界线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 坐骨 闭孔 坐骨结节 界线: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
骨盆性别差 女性 男性 小骨盆上口 较大、呈圆形 较小、呈心形 小骨盆 低而宽圆桶形 高而窄漏斗形 小骨盆下口 宽大 狭小 耻骨下角 90~100度 70~75度 骨盆的位置可因人体姿势不同而变动。人体直立时,骨盆向前倾斜,骨盆上口的平面与水平面构成约50°~55°的角(女性可为60°),称为骨盆倾斜度。骨盆倾斜度的增减将影响脊柱的弯曲,如倾斜度增大,则重心前移,必然导致腰曲前凸增大。反之则腰曲减小。 骨盆的性差 在人的全身骨骼中,男女骨盆的性差别最为显著,甚至在胎儿时期的耻骨弓就有明显性差。骨盆的性差与其功能有关,虽然骨盆的主要功能是运动,但女性骨盆还要适合分娩的需要。因此,女性骨盆外形短而宽,骨盆上口近似圆形,较宽大,骨盆下口和耻骨下角较大,女性耻骨下角可达90°~100,男性则为70°~75°(图2-23)。
(二)自由下肢骨连结 1.髋关节 构成 : 髋臼与髋臼唇 股骨头 髋的横韧带 (1)髂股韧带 (2)股骨头韧带 (3)耻股韧带 髂骨 1.髋关节 轮匝带 股骨头 构成 : 髋臼与髋臼唇 股骨头 髋的横韧带 股骨头韧带 髋臼横韧带 (1)髂股韧带 (2)股骨头韧带 (3)耻股韧带 (4)坐股韧带 (5)轮匝带 髂股韧带 大转子 (二)自由下肢骨连结 1.髋关节hip joint 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髋臼的周缘附有纤维软骨构成的髋臼唇acetabular labrum,以增加髋臼的深度。髋臼切迹被髋臼横韧带封闭,使半月形的髋臼关节面扩大为环形以紧抱股骨头。髋臼窝内充填有脂肪组织(图2-24)。 图2-24 髋关节髋关节的关节囊坚韧致密,向上附着于髋臼周缘及横韧带,向下附着于股骨颈,前面达转子间线,后面包罩股骨颈的内侧2/3(转子间嵴略上方处)。使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骨折之分。关节囊周围有多条韧带加强: (1)髂股韧带iliofemoral ligament:最为强健,起自髂前下棘,呈人字形向下经囊的前方止于转子间线。可限制大腿过伸,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有很大作用。 (2)股骨头韧带ligament of the head of the femur:位于关节内,连结股骨头凹和髋臼横韧带之间,为滑膜所包被,内含营养股骨头的血管。当大腿半屈并内收时,韧带紧张,外展时韧带松弛。 (3)耻股韧带pubofemoral ligament:由耻骨上支向外下于关节囊前下壁与髂股韧带的深部融合。可限制大腿的外展及旋外运动。 (4)坐股韧带ischiofemoral ligament:加强关节囊的后部,起自坐骨体,斜向外上与关节囊融合,附着于大转子根部。可限制大腿的旋内运动。 耻股韧带 闭孔膜 小转子
髋关节特点: 1. 头大、窝深 2. 关节囊厚而坚实 3. 关节囊有许多韧带增强,如髂股韧带等 4. 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运动:球窝关节,又称杵臼关节 能产生屈、伸, 展、收, 旋内、 旋外, 环转运动。 (5)轮匝带:是关节囊的深层纤维围绕股骨颈的环形增厚,可约束股骨头向外脱出。 髋关节可作三轴的屈、伸、展、收、旋内、旋外以及环转运动。由于股骨头深藏于髋臼内,关节囊相对紧张而坚韧,又受多条韧带限制,其运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但具有较大的稳固性,以适应其承重和行走的功能。髋关节囊的后下部相对较薄弱,脱位时,股骨头易向下方脱出(图2-25)。 股骨头易向下方脱位
2.膝关节 构成: 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 髌骨 囊外韧带 (1)髌韧带 (2)腓侧副韧带 (3)胫侧副韧带 (4)腘斜韧带 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股直肌 髌上囊 股外侧肌 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 髌骨 股内侧肌 囊外韧带 髌骨 (1)髌韧带 (2)腓侧副韧带 (3)胫侧副韧带 (4)腘斜韧带 股二头肌腱 腓侧副韧带 2.膝关节knee joint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股骨的内、外侧髁分别与胫骨的内、外侧髁相对。 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韧带有: (1)髌韧带patellar ligament为股四头肌腱的中央部纤维索,自髌骨向下止于胫骨粗隆。髌韧带扁平而强韧,其浅层纤维越过髌骨连于股四头肌腱。 (2)腓侧副韧带fibular collateral ligament为条索状坚韧的纤维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头。韧带表面大部分被股二头肌腱所遮盖,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3)胫侧副韧带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呈宽扁束状,位于膝关节内侧后份。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附着于胫骨内侧髁及相邻骨体,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结合。 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半屈膝时最松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许膝关节作少许旋内和旋外运动。 (4)腘斜韧带obligue popliteal ligament由半膜肌腱延伸而来,起自胫骨内侧髁,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上髁,部分纤维与关节囊融合,可防止膝关节过伸。 腓骨头 胫侧副 韧带 小腿骨间膜 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髌韧带 胫骨
囊内韧带 (5)膝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半月板 内侧半月板 外侧半月板 髌上囊 翼状襞 运动:屈 伸 旋转(半屈膝) 髌面 外侧髁 内侧髁 (5)膝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 内 侧 半月板 外侧半月板 髌韧带 胫 侧 副韧带 腓骨头 髌上囊 半月板 内侧半月板 外侧半月板 髌骨 胫骨 股四头肌腱 胫骨粗隆 髌骨 膝横韧带 髌上囊 翼状襞 (5)膝交叉韧带cruciate ligaments位于膝关节中央稍后方,非常强韧,由滑膜衬覆,可分为前、后两条。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内侧,与内、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着,斜向后上方外侧,纤维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较前交叉韧带短而强韧,并较垂直。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图2-26,27)。 图2-26 膝关节(前面)图2-27 膝关节(后面)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可限制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限制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限制胫骨后移。 膝关节囊的滑膜层是全身关节中最宽阔最复杂的,附着于该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周缘,覆盖关节内除了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结构。滑膜在髌骨上缘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长5cm左右的髌上囊于股四头肌腱和股骨体下部之间。在髌骨下方的中线两侧,部分滑膜层突向关节腔内,形成一对翼状襞alar folds,襞内含有脂肪组织,充填关节腔内的空隙。还有不与关节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的髌下深囊。 半月板menisci,是垫在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纤维软骨板,分别称为内、外侧半月板。 内侧半月板medial meniscus,较大,呈“C”形,前端窄后份宽,外缘与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 外侧半月板lateral meniscus,较小,近似“O”形,外缘亦与关节囊相连(图2-28)。 图2-28 膝关节内韧带和软骨半月板上面凹陷,下面平坦,外缘厚,内缘薄,两端借韧带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周围区有来自关节囊的毛细血管袢分布,内侧区域相对无血管。半月板使关节面更为相适,也能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的作用。半月板还增大了关节窝的深度,又能连同股骨髁一起对胫骨作旋转运动。半月板的位置随着膝关节的运动而改变,屈膝时,半月板滑向后方,伸膝时滑向前方。在半屈膝旋转小腿时,一个半月板滑向前,另一个滑向后。例如,伸膝时,胫骨两髁连同半月板,沿着股骨两髁的关节面,自后向前滑动。由于股骨两髁关节面后部的曲度较下部的大,所以在伸的过程中,股骨两髁与胫骨两髁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与此相应,两个半月板也逐渐向前方滑动。由于半月板随膝关节运动而移动,当膝关节在急骤强力动作时,常造成半月板损伤。例如,当急剧伸小腿并作强力旋转(如踢足球)时,半月板尚未来得及前滑,被膝关节上、下关节面挤住,即可发生半月板挤伤或破裂。由于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因而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机会较多。 关节内的结构损伤或紊乱多采用关节镜来进行诊断或治疗。膝关节作为表浅的、易受损伤的大关节,且在前、内、外侧三面没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最适于关节镜的应用。 前交叉韧带 髌韧带 内侧半月板 翼状襞 运动:屈 伸 旋转(半屈膝) 后交叉韧带 髌下深囊 胫骨 外侧半月板
3.胫腓连结 近侧:胫腓关节 远侧:胫腓韧带连合 骨干间:小腿骨间膜 胫腓关节 腓骨头 胫骨 腓骨 小腿骨间膜 胫腓前韧带 内踝 外踝 3.胫腓连结 胫、腓两骨之间的连结紧密,上端由胫骨外侧髁与腓骨头构成微动的胫腓关节,两骨干之间有坚韧的小腿骨间膜相连,下端借胫腓前、后韧带构成坚强的韧带连结。小腿两骨间的活动度甚小。 胫腓前韧带 内踝 外踝
4.足关节 构成: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 (1)距小腿关节 (踝关节 ) 内侧韧带 (三角韧带) 外侧韧带 前—距腓前韧带 中—跟腓韧带 胫骨 4.足关节 距骨 构成: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 跟骨 (1)距小腿关节 (踝关节 ) 内侧韧带 (三角韧带) 外侧韧带 前—距腓前韧带 中—跟腓韧带 后—距腓后韧带 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腓骨 距骨 距腓前韧带 距腓后韧带 4.足关节joints of foot 包括距小腿(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1)距小腿关节talocrural joint亦称踝关节ankle joint,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近似单轴的屈戌关节,在足背屈或跖屈时,其旋转轴是可变的。踝关节的关节囊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围,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增厚加强。内侧有内侧韧带medial ligament(或称三角韧带),为坚韧的三角形纤维索,起自内踝尖,向下呈扇形展开,止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lateral ligament,由不连续的三条独立的韧带组成,前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中为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后为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三条韧带均起自外踝,分别向前、向下和向后内止于距骨及跟骨,均较薄弱。 踝关节能作背屈(伸)和跖屈(屈)运动。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背屈时,较宽的滑车前部嵌入关节窝内,踝关节较稳定。当跖屈时,由于较窄的滑车后部进入关节窝内,足能作轻微的侧方运动,关节不够稳定,故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跖屈(如下山、下坡、下楼梯)的情况(图2-29)。 运动: 背屈(伸) 跖屈(屈) 跟腓韧带 跟骨
(2)跗骨间关节 跗横关节(Chopart 关节) 跟骰关节 距跟舟关节 跟舟足底韧带(跳跃韧带) 分岐韧带 胫骨 腓骨 距跟关节 (距下关节 ) 距跟舟关节 跟骰关节 踝关节 跟骨 距骨 分歧韧带 距跟舟 关 节 跗横关节(Chopart 关节) 跟骰关节 距跟舟关节 足舟骨 楔骨 骰骨 跟舟足底韧带(跳跃韧带) (2)跗骨间关节intertarsal joint是跗骨诸骨之间的关节,以距跟关节talocalcaneal joint(也称距下关节subtalar joint)、距跟舟关节talocalcaneonavicular joint和跟骰关节calcaneocuboid joint较为重要。 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在功能上是联动关节,在运动时,跟骨与舟骨连同其余的足骨一起对距骨作内翻或外翻运动。足的内侧缘提起,足底转向内侧称为内翻。足的外侧缘提起,足底转向外侧称为外翻。内、外翻常与踝关节协同运动,即内翻常伴有足的跖屈,外翻常伴有足的背屈。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跗横关节transverse tarsal joint,又称Chopart 关节,其关节线横过跗骨中份,呈横位的“S”形,内侧部凸向前,外侧部凸向后。实际上这两个关节的关节腔互不相通,在解剖学上是两个独立的关节,临床上常可沿此线进行足的离断(图2-28)。 图2-30 足关节(水平切面)跗骨各骨之间还借许多坚强的韧带相连结,主要的韧带有:跟舟足底韧带plantar calcaneonavicular ligament(又称跳跃韧带spring ligament),为宽而肥厚的纤维带,位于足底,连结于跟骨与足舟骨之间,对维持足的内侧纵弓起重要作用。另一条为分岐韧带bifurcate ligament,为强韧的“Y”形韧带,起自跟骨前部背面,向前分为两股,分别止于足舟骨和骰骨。在足底尚有一些其它的韧带,连结跟骨、骰骨和跖骨底,对维持足弓都有重要意义。 分岐韧带
(3)跗跖关节 (4)跖骨间关节 (5)跖趾关节 (6)趾骨间关节 (Lisfranc关节) (3)跗跖关节tarsometatarsal joint又称Lisfranc关节,由3块楔骨和骰骨的前端与5块跖骨的底构成,属平面关节,可作轻微滑动。在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之间可有轻微的屈、伸运动。 (4)跖骨间关节intermetatarsal joint位于第2~5跖骨底的毗邻面之间,属平面关节,活动甚微。而第1、2跖骨底之间并未相连,在这一点上母趾与拇指相似。 (5)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作轻微的屈、伸、收、展运动。 (6)趾骨间关节interphalangeal joint由各趾相邻的两节趾骨的底与滑车构成,可作屈、伸运动。
5.足弓 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 内侧纵弓 跟骨、舟骨、3块楔骨和 内侧3块跖骨连结而成。 外侧纵弓 跟骨、骰骨和外侧2块跖 横弓 骰骨、3块楔骨和 跟骨连结而成。 5.足弓 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在灵长目动物中,只有人类的足是基于骨骼的形态而形成明显的弓形。足弓是动态的,它与肌肉、韧带一起构成了功能上不可分割的复合体。足弓习惯上可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侧纵弓和内外方向的一个横弓(图2-31)。 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内侧的3块跖骨连结构成,弓的最高点为距骨头。内侧纵弓前端的承重点在第1跖骨头,后端的承重点是跟骨的跟结节。内侧纵弓比外侧纵弓高,活动性大,更具有弹性。 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外侧的2块跖骨连结构成,弓的最高点在骰骨。外侧纵弓的运动幅度非常有限,活动度较小,适于传递重力和推力,而不是吸收这些力。 横弓由骰骨、3块楔骨和跖骨连结构成,弓的最高点在中间楔骨。横弓呈半穹窿形,其足底的凹陷朝内,当两足紧紧并拢时,则形成一完整的穹窿。横弓通常是由跖骨头传递力,腓骨长肌腱是维持横弓的强大力量。 图2-31 足弓足弓增加了足的弹性,使足成为具有弹性的“三脚架”。人体的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后传递到跖骨头和跟骨结节,从而保证直立时足底着地支撑的稳固性,在行走和跳跃时发挥弹性和缓冲震荡的作用。足弓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以保护体内器官,特别是大脑免受震荡。 足弓的维持除了依靠各骨的连结之外,足底的韧带以及足底的长、短肌腱的牵引对维持足弓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韧带虽然十分坚韧,但缺乏主动收缩能力,一旦被拉长或受损,足弓便有可能塌陷,成为扁平足。
练习题 1.简述下肢骨的分部和各部骨的名称。 2.结合活体触摸下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3.试述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4.用表比较男女性骨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