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發展 授課日期:2005/4/6 授課老師:林東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銀髮族產業經營 第一節 銀髮族產業的發展 熟年商機  銀髮族發展產業 醫療保健 保健食品市場逼近三百億元 熟年人最擔心自己的健康問題,追求健康 是他們共同的願望,包括保健食品、養生 餐飲、健康器材、運動健身、抗衰老等都 是值得開發的市場。
Advertisements

勞動型兼任助理(工讀) 勞保費試算步驟教學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中央政府因應少子女化各項措施一覽表 年齡 項目 結婚 懷孕 生產 結婚生子 津貼及補助 托育及教育 賦稅優惠 醫療補助 子女保險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課程分流模組 育才分流 學術型 實務型 基礎課程 民商法組 刑法組 公法組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特別推薦 『唯一國營、台銀人壽』 『富貴人生增壽專案』
企業說明會 (台灣水泥公司) 活動宗旨 為提供貴校應屆畢業生踏出校園之前,能對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本公司將舉辦企業說明會,藉此分享產業動向並讓社會新鮮人定位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充分展現學校與產業之合作,一同提升國家青年人才之發展。 專業類別與對象: 機械、電機、化工、材料、資源工程、地質、地球科學、工業工程、土木…等相關系所。
商業概論 第七章 人力資源管理 第六節 國內勞工問題.
製作人:黃玄兆,宋宇宏,賴鎧茵 報告人:王金耀,黃玄兆,宋宇宏 電腦操作人:賴鎧茵 指導老師:陳鴻綸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第四章 資金成本.
中小企業工作環境改善計畫- 系統化自動檢查輔導技術輔導 一、目的: 二、輔導目標及項目:(以工業區廠商為優先遴選對象) 三、輔導內容: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Nokia:廣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越南現況資料.
睦鄰組織運動.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8年7月16日- 8月10日 7號床.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未來的商業教育 張仁良 商學院院長 香港浸會大學.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Web Service 1.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圖3-1 人力資源規劃之基本模式.
地方制度與基本國策.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C O S) 慈善組織會社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機綠. 在這綠色老屋 碰撞出更多 人與人相遇的機 率 綠.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7年7月17日- 8月11日 7號床.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校外實習媒合資訊平台介紹 報告人:王上明 指導單位: 教育部技職司 承辦單位: 明志科技大學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新事業發展專題
所得分配方式、貧富不均與社會福利 所得分配的方式 1.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NewsWeek No.2 人權修法懶人包 配合高中公民第1冊第3章.
網站個案報告 參考架構 一,企業背景簡介 二,經營優勢與競爭分析 三,市場區隔與目標市場 四,行銷4P策略 五,未來發展與挑戰
如何註冊「臺北e大」 委託 辦理.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發展 授課日期:2005/4/6 授課老師:林東龍

壹、課程重點 了解中國傳統社會慈善理念與實踐。 了解國民政府大陸時期的社會政策。 了解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 了解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 全球化與社會福利。

貳、中國傳統社會慈善理念與實踐 社會福利的出現與發展解釋 1.文化決定論: 存在於社會中的主流價值引導社會問題的解決方向。儒家仁政思想、三民主義等。 2.工業主義邏輯: 工業發展造成諸多勞工問題,為了照顧廣大勞工階級、維持生產力,亦或是避免勞工革命產生等因素,政府必須適時加以解決。

貳、中國傳統社會慈善理念與實踐(續一) 中國固有慈善思想 1.儒家 a.承平養民(慈幼、養老、振窮、恤貧…) b.災年聚民(散財、薄征、緩刑、弛力…) c.是否做到存在爭議—後人言論美化或存在階級差異。 2.道家 為政者不積極介入或干預慈善工作。

貳、中國傳統社會慈善理念與實踐(續二) 3.墨家 a.所有學派中最主張社會福利。 b.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4.法家 a.不贊成社會福利,救飢饉偶爾為之,徵賦錢栗主要為了備軍旅。 b.不贊成所得再分配,認為是「奪力儉而與侈墮」。

貳、中國傳統社會慈善理念與實踐(續三) ※道德責任或社會控制? 朝廷推動的慈善救濟 1.倉儲制度—救荒、濟貧、平衡糧價 a.常平倉:朝廷興辦。 b.義倉、社倉:地方勸募,屬地方濟貧救災設施。但義倉受朝廷監督與管理,社倉則由民間自行管理。 2.濟貧、養老與育幼 a.悲田養病坊:初唐原由官府補助佛寺經營,後轉移到政府手中。主要做貧病老人救濟之用。 b.居養院(明朝稱養濟院):收容貧病老人之用,亦有育嬰照顧和教育貧童服務。 c.義塚、漏澤園:埋葬貧病路倒無依。 d.安濟坊、惠民藥局:提供義診醫療。 ※道德責任或社會控制?

貳、中國傳統社會慈善理念與實踐(續四) 民間慈善事業 1.唐宋:在傳統儒學影響下,主要由國家兼起慈善救濟事業,民間慈善則以佛道信眾為主,少數個人慈善事業。因此,民間慈善事業較屬於輔助官方救濟事業之不足。 2.明清:以民間仕紳共組之慈善救濟組織為主,如同善會。 ※同善會:不僅是慈善救濟組織,亦擔負移風易俗的教化功能。同時,對於救濟對象是經過篩選。

參、國民政府時期大陸的社會政策 抗戰時期的四大社會政策綱領 ※我國第一部最完備社會政策—民國34年5月5日通過。 1.民族保育政策(即人口政策) a.提高及時婚姻:提高法定結婚年齡、婚後職業介紹等 b.健全家庭組織:厲行一夫一妻、注重家庭與親職教育 c.促進適當生育:實施婚前體格檢查、普及兒童保育知識 d.增進國民健康:改進國民營養,提高生活標準 e.調劑兩性比例:矯正重男輕女、鼓勵移動帶眷 f.調整職業分配:促進工業化以吸收農業過剩人口、擴充適於女性職業、推行職業指導與介紹,以調劑人力供求 g.扶植邊區人口:普及邊民教育、改進邊民生活、獎勵通婚 h.防止人口殘害:嚴禁墮胎、殺嬰、納妾、蓄俾、人口販賣

參、國民政府時期大陸的社會政策(續一) 2.勞工政策綱領(共十五條) 包含:組織工會權力(軍火工業除外)且得成立全國聯合組織、同工同酬、每日八時每周四十八小時為原則、每週應有休假且應發給工資、女工和童工不得從事深夜及笨重危險工作、制定工廠礦場等場所安全及衛生設備最低標準、儘先創辦疾病及傷害保險、興建勞工住宅、提倡勞工正當娛樂、舉辦勞工托兒所、獎勵工人入股與勞工分紅制、扶植勞工參政、促進國際勞工合作、實施勞工訓練。

參、國民政府時期大陸時期的社會政策(續二) 3.農民政策綱領(共十八項) a.範圍—教育、政治參與、休閒生活、醫療、金融、經濟、技術等。 b.農民身分限定(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之人)、扶植農會發展、普及農村醫藥與衛生設備、發展農村合作金融、穩定農產價格、依平均地權原則規定標準地租、普遍農民教育、以農民領導農民,培養優秀農民,推進農村自治、保障佃農徵收地主超額土地、提倡機械生產、擅用農假,提倡農民體育與正當娛樂。

參、國民政府時期大陸時期的社會政策(續三) 4.戰後社會安全初步實施綱領 a.對象 生活急切需要救助及保障之人、對抗戰有功績者。包含退役士兵及中下級官佐、佃農、公教人員、軍需交通員工等。 b.工作內容 ◎輔導就業:興辦公共工程,創造就業機會、舉辦職業訓練,配合戰後興辦公共工程,並給予身心殘廢者特殊訓練助其自力更生、舉辦職業介紹。 ◎舉辦社會保險:政府應辦保險分為傷害、老廢死亡、疾病生育,以及失業。而保險費除傷害保險由雇主負擔外,均由被保險人與雇主分擔,政府得酌量津貼。 ◎社會救濟:補職業介紹和社會保險不及。救濟方法包括醫療衛生、以工代賑、減免負擔、貸放實物或現款、收容教養。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 日據時期的社會福利政策 ※皇民化下的救濟責任與教化控制 1.承續中國五大救濟事業(貧困、醫療、婦孺、災荒,以及行旅救濟),並引進現代概念的社會福利—兒童托育、就業服務、國民住宅、公共當舖、低利貸款、感化教育、鄰保事業等。 2.光復初期的社會福利倒退—戰亂或政治因素? 消除皇民思想遺毒與統治障礙,宣揚三民主義!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一) 政府遷台後的社會政策與立法 ※社會政策部分 1.憲法 a.就業政策:152條,國民具有工作能力,國家應給予適當工作機會。 b.勞工與農民政策:153條,為改良勞工與農民生活、增進其生產技能,應制定勞工與農民法律。婦女兒童從事勞動者,應按其身體狀況予以特別保護。 c.勞資關係政策:154條,勞資雙方本協調合作原則,發展生產事業,勞資雙方之調解與仲裁以法律定之。 d.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155條,國家為謀社會福利,應實施社會保險制度。人們老弱殘廢及受非常災害者,國家應給予適當之救助與救濟。 e.婦女兒童福利政策:156,為奠訂民族生存發展基礎,應保護母性並實施婦女兒童福利政策。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二) f.國民保健政策:157,為增進民族健康,應普遍推行衛生保健事業及公醫制度。增修條文第十條,國家應推行全民健康保險,並促進現代和傳統醫藥發展。 g.身心障礙者保障:增修條文第十條,對身心障礙者之保險與就醫,無障礙環境之建構、教育訓練與就業輔導、生活維護與救治應予保障,並扶助其自力發展。 h.婦女保護:增修條文第十條,為維護婦女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實質平等。 i.榮民保障:增修條文第十條,尊重軍人對社會之貢獻,並對其退役後就學、就業、就醫、就養與以保障。 j.社會救濟工作經費:增修條文第十條,社會救助與國民就業等救濟性支出應優先編列。 k.原住民與離島居民保障:增修條文第十條,保障原住民地位與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對澎湖、金門及馬祖地區人民亦同。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三) 2.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54年3月14日行政院公佈) a.七大項、三十三目 社會保險、國民就業、社會救助、國民住宅、福利服務、社會教育、社區發展 b.特點 ◎社會安全制度以社會保險為首要,逐步擴大保險對象 ◎採取社區發展方式,啟發民眾自治精神 ◎政策所需經費除由政府寬列預算外,並以實行平均地權所徵收之地價稅設立福利基金。 ◎盡量任用各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生,並對現有工作人員進行在職訓練。 ◎研訂相關立法,以使執行時有所依據。社會保險法(1980-私校教職員保險條例、1981-公務人員眷屬保險條例)、國民就業服務法(1992)、社會救助法(1980)、國民住宅法(1975)。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四) 3.社會福利政策綱領(83年7月30日行政院修正核定) a.五項工作:就業安全、社會保險、福利服務、國民住宅、醫療保健。 b.比較 ◎宗旨:前者依據民生主義,後者依據憲法,均促進經濟與社會平衡發展。 ◎相同點:皆強調逐步建立社會安全制度,且實施工作要項相近、也都強調社區發展和專業人員於推行福利之重要性。 ◎相異點 -經費籌措,前者由政府負責,後者強調經費自主與受益者付費。 -弱勢團體福利,前者較傾向消極性救助,後者採消極與積極並重(如禁止就業歧視、弱勢族群提供就業轉業訓練) -建構以社會保險為主的社會安全制度,後者涵蓋較廣與明確(國民年金保險與失業保險) -政府角色,前者著重政府福利服務角色,後者強調政府、企業、社區和個人共同責任。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五) ※社會立法部份 1.第一波(1949至1970) a.相關法令 1953-陸海空軍人保險條例 1958-勞工保險條例、公務人員保險法 b.特點 ◎以社會保險為主軸:確保健康勞動人口供給,以及維繫威權體制的軍人和公務人員。 ◎地方社會福利主要靠救濟,依循法令為大陸時期的社會救濟法。 ◎社會政策規劃(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經濟繁榮,亦或是政治宣示大於實質作為。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六) 2.第二波(1971至1979) a.相關法令 1973-兒童福利法、勞保條例修正、礦場安全法 1974-公保法修正、勞工安全衛生法 1975-國民住宅條例 1979-勞保條例修正 b.特點 ◎回應國際政治壓力的社會立法—兒童福利法。 ◎退出聯合國(1971)的挫敗感與政權合法性危機—勞工立法。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七) 3.第三波(1980至1990) a.相關法令 1980-社會福利三法(老人福利法、殘障福利法、社會救助法)、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條例 1981-公務人員眷屬保險條例 1983-職業訓練法 1984-勞動基準法 1989-少年福利法 1990-殘福法、勞基法修正 b.特點 ◎社會抗爭的與論轉移與回應—社會福利三法和相關福利法的修訂。 ◎國際壓力—勞基法。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八) 4.第四波(1991至2000) a.相關法令 1993-兒福法修訂 1995-殘福法修訂、全民健保開辦、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 1997-性侵害犯罪防制法、社工師法 1998-家暴法 1999-勞保失業給付實施辦法 2000-特殊境遇婦女家庭扶助條例 b.特點 ◎保護性立法與社工專業制度建立。 ◎確立普遍與制度化的福利發展。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九) 5.第五波(2000至今) a.相關法令 2001-志願服務法 2002-兩性工作平等法 2001-志願服務法 2002-兩性工作平等法 2003-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b.特點—新政府上台 ◎三三三專案:65歲以上老人每人3000元、三歲以下幼兒免費健康醫療照護、青年低率(3%)購屋貸款 ◎婦幼福利與照顧。 ◎經濟優先?福利暫緩?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十) 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社會、政治與經濟脈絡 資料來源:摘自黃源協(2003) 1971 1981 1991 2001 老年人口比 3.0 4.4 6.5 8.81 每戶人口數 5.6 4.7 3.9 3.3 婦女勞動參與率 35.4 38.8 44.4 46.1 失業率 1.47 1.21 1.51 4.57 經濟成長率 12.9 6.2 7.6 -2.18 所得差距倍數 - 4.21 4.97 6.39 總生育率 2.72 2.30 1.57 1.68 離婚率(每千對) 0.13(1972) 0.53 1.4 2.53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十一) 1.人口與家庭 人口老化、單親家庭增加、家庭規模小型化、女性勞動參與率增加、家庭成員自主意識上升等因素,使家庭發展出現不利依賴人口照顧之特徵,家庭基礎日益不穩定。 2.社會問題與需求 持續都市化與工業化,造成人際關係疏離、犯罪、城鄉差距、所得分配不均與環境污染等新的社會問題。 3.產業結構與經濟成長 持續走向後工業化,高度經濟成長率不再可能。傳統製造業轉型為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將成為台灣產業重要支柱,低技術產業持續外移。同時,工作更加彈性化,中低所得的邊緣性勞工將擴大,失業率將攀升。

肆、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續十二) 4.政治民主化 民主化將進入鞏固期,人們逐漸熟悉政黨輪替。民間社會將更為活絡,人民參與公共事務將更成熟。 5.社會多元化 逐漸承認各種團體的利益與平等對待。福利不再是德政,而是公民權力的延伸。 6.中央與地方關係轉變 地方自主呼聲大漲,不僅是資源與決策權力下放。更涉及政府組織再造,重新調整政府各部門分工與編制。 7.國際政治與資本主義全球化 社會福利制度設計納入國際觀點,但又要維持國家主體性的特色。

問題討論 您認為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兩者之間關係為何?兩者可否同時並存?或兩者互斥?若可同時並存,則政府該如何推展這兩項工作?試說明之。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 福利多元主義下社會福利發展趨勢 1.福利國家的危機與政府角色爭議 a.經濟問題:石油危機強化經濟不景氣。經濟遲滯的原因—福利國家支出成長導致高稅率,高稅率阻礙生產性投資造成投資率降低。投資不足導致低成長率,低成長率加上國家福利不斷擴充,深化通貨膨脹。接著,通貨膨脹增加生產性投資的稅付,導致生產性投資減少。 b.政府問題:政府愈大,效率愈低。政府干預市場活動,且政府效率遠低於自由市場。而政府為增加社會福利方案,必須擴大公務員編制且提高稅收,結果導致人事成本升高、預算赤字。但大量社會支出,並未相對帶來效益。再者,政黨彼此為了選票彼此在社會福利相互惡性競爭,政府擴張永無止盡。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一) c.財政問題:公共支出增加,稅收不足以支應,進而政府採取刪減公共服務出、借貸與預算赤字,或同時進行預算刪減與赤字預算等措施。但這些措施可能性與速度有限,增稅無法避免。增稅結果則將使家庭與企業負擔增加,家庭儲蓄與消費受影響,企業競爭力也減低,危及國家財政。 d.合法性危機:經濟危機、政府無能、財政負荷過重,政府不再被人民所支持,政府合法性喪失。 e.道德危機:原有社會福利由政府介入提供後,不但政府財政負荷過重,且影響個人照顧家庭的動機,造成家庭瓦解與功能萎縮。再者,福利國家亦造就懶人國,工作倫理淪喪。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二) 2.福利多元主義 ※Johnson依據混合經濟的福利國家概念發展出福利多元主義。換言之,國家在福利服務供給上不再扮演主要且唯一的供給角色,而由多重部門獲得,包括法定部門、志願部門、商業部門,以及非正式部門。 a.分散化(de-centralization) 將福利服務由中央移至地方、鄰里或小型社會服務團隊,且消費者與受雇者亦參與決策過程。反科曾與反專業。 b.民營化(privatization) 企業部門發展成為平行或替代公共部門的社會福利活動。其方式包括有二:直接由非政府部門提供服務,或是由政府增強中介機構權力以提供服務,如全部或部分政府出資而授權中介機構生產或提供服務。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三) 福利社區化 1.去機構化 大型機構外的照顧。 2.地方政府健康與社會服務部門聯合工作 若要落實在生活情境中而非機構內提供服務,除醫療護理服務外,相關社會服務應能配合如家事協助、送餐到家、日間照護中心、喘息服務等。 3.整個社區提供照顧 地方政府應在志願、非正式、商業部門等服務提供者間發揮協調功能,扮演使能者角色將不同類型照顧結合起來。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四) 社會服務主管機關之角色與責任 1.研訂社區照顧計畫 地方政府社會服務單位應研訂並公佈社區照顧服務的發展計畫。該方案內容應包括:需求了解、資源了解、品質確保方法、增加選擇性、人力經費、資訊其他單位…。 2.確保服務輸送 地方政府社會服務單位與醫療衛生、住宅和其他單位合作下,應負起評量個案需求、訂定照護計畫,並確保服務輸送的責任。更甚者,在服務輸送過程中,地方政府應扮演使能者(enabling)角色,包括促使個人發展、社區發展,以及市場發展。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五) 3.監督服務品質 a.評估:包含鉅視與微視層次。鉅視層次-蒐集當地人口群資料,了解社區照顧當前需求和未來需求,以及現有社區資源。微視層次-個人層次需求評量。 b.照顧管理:在一定的預算內,購買服務以盡可能滿足個案之需求。同時,也收集案主未滿足需求之訊息,作為未來修正參考。 c.委託:作為使能者角色,利用財務資源帶動非政府機構發展能滿足地方需求之服務。 d.品質保證:包括申訴管道、契約監督、檢測。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六) 台灣推動福利社區化之反省 1.理念反省: a.不明確的政策目標:讓有需要被照顧的人留在家中。 b.看不見政府角色:以個案需求為主,確保服務提供。 2.政策反省:「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施要點」 a.資源和管理集權化 b.缺乏政府機關間協同合作機制 c.政府供給者與使能者角色扮演不足 d.忽視受照顧者及照顧者參與權和選擇權 e.缺乏支持照顧者理念 f.支離破碎的服務輸送 g.財源籌措方法和財務制度設計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七) 福利民營化—社會福利準市場的特色 1.提供者多元化:公部門、志願服務部門、企業部門、非正式部門。 2.提供者與購買者分離:民間部門扮演提供者角色,政府扮演購買者角色,或以補助方式增加消費者購買力。 3.購買契約關係建立:市場競爭模式、協商模式,以及合作模式。 4.管制:承包資格訂定、舉辦訓練課程、檢查、正式契約規範。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八) 福利民營化的困境與問題 1.結構限制:服務提供者太少(進入市場困難、擔心自主性消失),無從競爭。或長期良好互動關係,排斥其他提供者進入。 2.資訊限制:購買者與接受服務者掌握資訊受限。 3.交易成本高:監控簽約機構服務品質與產出,耗損大量管理成本。 4.道德風險(榨取):錦上添花、偷工減料、形成依賴。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九) 5.責信(控制能力不足):民眾懷疑政府控制服務的能力。 6.集中化與分權化的矛盾:民營化的本意與監督管制的矛盾。 7.消費者的代理權(仍限制人民選擇自由):購買服務仍由政府替消費者評估需求與決定偏好。 8.社區疏離:人民與國家關係淡化、社會服務商品化。

伍、國際社會福利發展趨勢與台灣經驗比較(續十) 第三條路的社會福利政策 ※社會投資國家—盡量在人力資本上投資,不要直接提供經濟資助。 1.不希望人民依賴政府過活,應該創造出讓國民樂於工作而非等待施捨的福利體制。 2.不主張縮減福利支出,而是將福利支出導引至人力資本投資。 3.教育就是最好經濟政策。透過教育、訓練與維持勞動參與方案,協助人們參與市場並從中獲得成功。 4.全民入股,每個人皆要投入經濟體,除非是不能工作的身心障礙者。要求受助者必須工作的強制機制,規定接受救助的期限。

陸、全球化與社會福利 何為全球化(globalization)? 一個經由資本、媒體、衛星和網路溝通所形成的全球一體化趨勢。其出現與現代資本主義的全球分工、市場競爭,以及科技文明的快速進步有著直接的關係。 1.距離消失、空間與時間概念的轉變,被捲入經常是非人所願、未被理解的生活方式—文化入侵? 2.疆界的損毀,國家日益失去作用,愈來愈無法限制人員、資金、物品與資訊的流動。 3.全球化擴大勞動市場彈性,以及後福特主義的勞動特性,均加大薪資與工作條件不平等。 4.全球化改變勞、資、政三方的權力平衡,而偏向資本家。如此,國家追求充分就業及經濟成長目標的能力與可及性受到挑戰。

陸、全球化與社會福利(續一) 社會排拒(social exclusion)與社會融合(social inclusion ) ※社會排拒–一種貧窮研究的新觀點,1994年歐洲社會政策白皮書之界定 1.多面向:貧窮並非單指物質或經濟問題,還包含心理、價值與社會參與等問題。 2.動態性:探索一個人或團體之所以在其生命週期逐漸陷入貧窮的過程。換言之,貧窮不僅是相對的,且會累積。 具體而言,社會排除是指社會邊陲人口因無法獲得平等經濟機會與社會參與,造成劣勢的經濟地位與社會孤立。更甚者,一般具有工作能力的人口群亦產生「新貧」。

陸、全球化與社會福利(續二) ※社會融合 1.福利權、獨立權,以及參與權的結合: 不僅使弱勢者獲得工作或提供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以獲得自立,更讓他們認知其與一般人是相互依賴的伙伴。 2.社會融合在於創造機會均等、全面參與的社會,使社會上弱勢族群能有尊嚴生存,對抗社會排除。

問題與討論 您認為社會福利民營化在台灣行得通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