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治疗
概 况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学科学 “治疗核医学”在近年有了不少发展
放射性核素可以治疗的疾病 (打√者我科已开展)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1I治疗甲状腺癌 32P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153Sm-EDTMP(或89Sr)治疗骨转移癌√
放射性核素可以治疗的疾病 188Re-硫化铼治疗骨关节炎及血友病性关节炎√ 32P敷贴治疗皮肤病(局限性血管瘤等) 131I-MIBG治疗嗜铬细胞瘤 放射免疫导向治疗√ 肿瘤介入内照射治疗 其它疾病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理 利用131Iβ-射线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对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产生抑制和破坏作用,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过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被称为“不开刀的手术”。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25岁以上的Graves病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无效、治疗缓解后又复发或对药物过敏者 甲亢术后复发者 甲亢性心脏病患者 不能坚持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又拒绝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症者 甲状腺内131I有效半衰期>3天者
适应症和禁忌症 相对适应症: 年龄<25岁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者 重度甲亢患者(宜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缓解后再服131I治疗) 白细胞<3.0×109/L,血小板<80×109/L者 甲状腺内131I有效半衰期<3天者
适应症和禁忌症 禁忌症: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 甲状腺显著肿大且有压迫症状者 甲亢伴有近期心肌梗塞的患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治疗方法 治疗前准备 禁服影响甲状腺摄131I功能的食物和药物 做摄131I功能试验 采取适宜手段估测甲状腺重量(显像、B超和触诊等) 常规体检 甲亢症状严重者先进行处理控制 向患者说明情况
剂量的决定 影响因素: 增加剂量因素 减少剂量因素
给药方法 液体剂型:空腹给药,2小时后方可进食 胶囊剂型:服药前可少量进食
重复治疗 首次治疗后6~12个月确认未愈、无效或病情加重者可考虑再次治疗
治疗反应及处理 早期毒性反应:少数患者于服药后1周可出现乏力、食欲差、口干、恶心、皮肤搔痒以及甲状腺局部胀痛。可自行消失,或给予对症治疗。 甲减(早发性、永久性) 部分患者服药后短期内可出现甲亢症状加重 突眼症状,1/3好转,1/3不变,1/3加重 甲亢危象是严重的并发症,但很罕见
治疗效果的评价 一般于2~3周出现疗效,2~3月症状和体征基本缓解,半年左右病情趋于稳定。 治愈率>95%
131I治疗对于甲亢合并症的疗效 甲亢合并突眼 甲亢合并肌肉病变 甲亢合并心脏病
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的131I治疗
原 理 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具有与甲状腺组织相同的摄取、浓聚碘和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这是它的天然导向能力 原 理 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具有与甲状腺组织相同的摄取、浓聚碘和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这是它的天然导向能力 131I物理半衰期长短相宜,又具有大量合适能量起到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能破坏癌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原则 131I治疗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是一独特、特异、特效的治疗方法 三位一体的三步综合治疗 治疗前后需外科手术及内分泌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 “三步综合治疗”较单一手术治疗的转移灶发病率降低30倍
适应症 乳头状、滤泡状或混合型甲状腺癌原发病灶已切除,或癌肿已累及甲状腺包膜、淋巴结、局部组织、纵隔、肺部、骨骼等 虽经临床各种治疗,然经131I全身显像时证实仍有具摄131I功能的转移灶者 原发病灶不能手术切除者
相对适应症 原发病灶已切除,病理证实为髓样癌者或已有转移者 转移灶具有摄131I功能,然白细胞计数偏低,肝、肾功能欠佳或两肺广泛转移治疗后有可能引起肺纤维化者
禁忌症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 妊娠妇女不愿终止妊娠者 甲状腺已全部去除,然用各种方法刺激转移灶仍无聚131I功能者
131I治疗前准备 尽量切除原发灶、转移灶及剩余正常甲状腺组织 禁忌含碘药物和食物及影响摄碘的药物食物 治疗前的131I全身诊断显像
治疗方法及剂量 首次剂量为80~100mCi(2.96~3.7GBq),根据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多少进行增减 再次治疗一般在2~3月,以后每3~6月治疗一次 原则上要求治到病灶不再摄取131I
131I治疗后的处理 近期副反应的处理 促排未被吸收的131I,抑制已摄取131I的释放 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抑制治疗 远期并发症 骨髓抑制、白血病、肺纤维化、生育问题
放射防护问题 收治有防护条件的病房 有足够屏蔽的化粪污水池 病员体内放射性小于30mCi可出院
153Sm-EDTMP 治疗肿瘤骨转移
适应症 各种恶性肿瘤导致的多发性骨转移,伴有或不伴有骨痛 血常规指标:WBC>3.5×109/L,PLT>80×109/L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禁忌症 化疗或放疗导致骨髓抑制者 骨显像为溶骨性冷区的患者 伴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治疗方法 进行全身骨显像,明确骨转移灶 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静脉注射153Sm-EDTMP,按每公斤体重1mCi静注
治疗方法 注射次日复查骨显像,了解吸收剂量及进行疗效随访 注射后一月复查血常规,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若血象允许,前三次治疗可每月一次,以巩固和加强疗效,以后治疗间隔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延长至每2~3月一次
疗效评估 疼痛缓解总有效率: 80.9% 部分患者的骨转移灶亦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各种常见肿瘤的总有效率 ⒈ 前列腺癌 94.1% ⒉ 鼻咽癌 91.7% ⒊ 直肠癌 85% ⒋ 乳腺癌 84.1% ⒈ 前列腺癌 94.1% ⒉ 鼻咽癌 91.7% ⒊ 直肠癌 85% ⒋ 乳腺癌 84.1% ⒌ 原发肿瘤不明 82.8% ⒍ 肺癌 77.1% ⒎ 肾癌 75% ⒏ 食道癌 71.4% ⒐ 肝癌 66.7% ⒑ 胃癌 33.3%
89Sr治疗肿瘤骨转移
适应症 各种恶性肿瘤导致的多发性骨转移,伴有或不伴有骨痛 血常规指标:WBC>3.0×109/L,PLT>60×109/L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89Sr治疗肿瘤骨转移 与153Sm-EDTMP相比,其具有以下的优势: 副反应轻微,骨髓抑制少 有效时间长,可达3~6月 辐射损伤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有效率更高
疗 效 常见肿瘤的有效率分别为: 肺癌86.7% 乳腺癌89.4% 前列腺癌95% 鼻咽癌100% 直肠癌87.5% 食道癌80% 原发病灶不明的骨转移83.3% 治疗总有效率达86.6%
188Re-硫化铼关节滑膜切除
概 况 血友病、类风关、银屑病性关节炎及其他一些疾病均可发生慢性滑膜炎炎症 反应的滑膜会增厚、充血,绒毛增生,关节滑液增加
治疗慢性滑膜炎的方法 用药物治疗原发病,成功率很低 外科手术切除病变滑膜(切口大) 经关节镜滑膜切除(切口小)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 作为一种替代外科手术滑膜切除的方法,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 在我国尚未正式开展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 32 P和90 Y是被最为广泛地应用于放射性滑膜切除的药物 放射性胶体应用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胶体颗粒过小而造成的放射性核素泄漏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 在用于放射性滑膜切除的核素中 188 Renium(Re) 是一种新型的放射性滑膜切除剂
188 Re的优点 可通过188W/188Re发生器生产 半衰期较短,为17小时,衰变较快 穿透力:最大射程为11mm;平均射程为3.9mm
188 Re的优点 可发射能峰为155kev的射线 用相机显像,可以进行放射性的泄漏情况评价和剂量的计算
188Re-硫化铼混悬液 用分散法制备188Re-硫化铼混悬液,颗粒大小控制在2~5um
结 论 “188Re-硫化铼关节滑膜切除”对滑膜炎的治疗是有效的 其疗效与剂量有关
血友病骨关节病的99mTc-IgG 炎症显像
膝关节腔注射188Re-硫化铼
血友病患者膝关节注射188Re-硫化铼后24小时全身显像
“188Re-硫化铼关节滑膜切除”疗效 关节疼痛减轻 关节活动改善 关节出血次数减少,凝血因子用量减少
典型病例 1 王先生,男,43岁,血友病性关节炎,累及双膝和右踝 2000/12/14,左膝关节注射188Re-硫化铼。 注射后无不适,注射后第2天,感左膝活动有所改善,第5天感左膝疼痛有好转
典型病例 1 8 天后病人要求进行右踝关节注射188Re-硫化铼 注射后无不适 3个月后患者自诉左膝活动改善明显,疼痛好转,已能不用拐杖行走。右踝活动时仍有酸痛,但较治疗前好转。治疗后关节无出血征象
典型病例 2 印女士,女,50岁,类风关累及双膝 2000/12/14,左膝关节注射188Re-硫化铼,注射后无不适 3个月后自诉左膝关节肿胀较治疗前有减轻,活动较右膝好,复查左膝MRI,提示关节积液较治疗前减少,滑膜变薄,增生绒毛消失
MRI治疗前后比较(T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关节积液减少,滑膜变薄,增生绒毛消失
MRI治疗前后比较(T2) 治疗后关节积液减少,滑膜变薄,增生绒毛消失
典型病例 3 谭某某,男,15岁,血友病性关节炎累及双侧踝关节 2001/1/11,左踝关节注射188Re-硫化铼,注射后无不适 注射后2月内,左踝关节活动可,疼痛不明显,未出血,右侧踝关节则有数次出血
MRI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炎症减轻,关节积液明显减少
网上报道,反响强烈 “中国血友之家”网站进行了追踪报道 报道在血友病患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患者纷纷来电、来信询问治疗详情 西安、东莞、辽宁、河北等地的患者都预约前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