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肾脏机能 学习目标: 1、掌握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 2、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3、熟悉肾脏在调节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九章 酸碱平衡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一节 酸碱物质 第三节 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目的 : 掌握尿的生成 掌握运动对尿的影响.
Advertisements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2 慢性肾功能衰竭 3 尿毒症 4 目 录.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学法指导:弄清水和无机盐的来源、排出、 作用和调节四个方面。
还记得吗 ? 血液 pH 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 之间? 血液 pH 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 之间?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 H 2 CO 3 / NaHCO 3 NaH 2.
2 、这些废物怎样排 出? 1 、人的生命活动能产 生哪些废物? 思考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尿素 呼气呼气 排汗排尿排汗排尿 粪便 排便.
-1-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学习要求 1. 掌握肾脏的生理功能 ;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2. 熟悉机体的排泄途径 ; 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 3. 其余均为了解内容 ; 相关中医内容结合其他课程自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 十 章 泌 尿 系 统.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异同?
焦點 1 動物的排泄作用.
水 肿 (Edema) 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肾功能不全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利尿药及脱水药.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第 7 章 水 肿 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过多,称为水肿(edema) 积水(hydrops):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腔
水 肿.
Chapter 8. Excretion of kidney
第三章 水肿 (Edema).
台中縣立大里高中 理化科實習教師 曹佑民 老師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 观察与思考 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 泄。 废物 粪便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超市里的化学 九江十一中 周芬.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卫生部“十一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新课导入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肾功能实验室检验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检验系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倪培华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刘 靖 生理病生教研室.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动物的新陈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水 肿.
第九章 泌尿系统 诸世居.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调查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成员 母亲 父亲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
高三生物复习课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的环节。 肾脏的主要功能: (1)泌尿功能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习目标: 1、描述排泄的概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水 肿 诊断学教研室.
影 响 尿 生 成 的 因 素.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 物质的转运功能 重吸收(reabsorption):物质从肾小管液(原尿)中转运至血液中的过程。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尿液生成的过程; 熟悉滤过膜的结构和滤过的动力; 理解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高渗尿=尿浓缩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低渗尿=尿稀释
丁启龙 副教授 药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 G楼557室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元素)守恒关系式。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重点讨论对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重点讨论对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 代谢的激素 掌握要点: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1.25 — 二羟VD3的生理作用.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肾脏机能 学习目标: 1、掌握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 2、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3、熟悉肾脏在调节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熟悉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

第一节 肾脏的基本结构 一 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二、肾的血液循环 血流量较大:占 20~30%CO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达6OmmHg →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低→利于重吸收 特点: 血流量较大:占 20~30%CO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达6OmmHg →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低→利于重吸收 血液经过两次小动脉(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和形成两套毛细血管网(肾小球和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网)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生成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 滤过:指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

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⑴通透性 ⑵面积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正常时肾小球滤过面积1.5m2 急性肾炎→滤过面积↓→GFR↓→尿量↓ ⑵面积

2.有效滤过压(动力)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 –(20+10) =15mmHg >0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 –(20+10) =15mmHg >0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 –(35+10) = 0mmHg ≤0无滤液生成

3.肾血流量 肾血流量↑,滤过率↑ 肾脏在血压变动于80-18OmmHg范围内时,依靠其自身调节可使血流量保持稳定。正常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为1.2升,每昼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170-180升,约为体重的3倍。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 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

①被动重吸收 滤液中的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时,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引起被动扩散(或弥散),将溶质扩散到小管外的血液中,这种现象称为被动重吸收。 ②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着浓度差,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转运是依靠管膜的载体和酶组成的“泵”来进行的。在转运过程中需消耗一定的能量。这种重吸收过程称为主动重吸收。 方式

滤液(原尿)与尿比较 从量上看:原尿约为180升,而每天由膀胱经尿道排出的尿量(即终尿)约1.5升,只占滤液的1%。 从成分上看:滤液的成分与去蛋白质的血浆相似,而尿成分与血浆有很大差别。如滤液中有葡萄糖而尿中没有;尿素、肌酐及氨在尿中的浓度却比滤液中的浓度增加许多倍。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1.分 泌: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 产物排入管腔的过程。 2.分泌的物质 (1)近曲小管: H + 、肌酐、尿酸等 (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H + 、K + 、NH3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 水 900 980 960 1.1 蛋白质 80 微量 0 - 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 水 900 980 960 1.1 蛋白质 80 微量 0 - 葡萄糖 1 1 0 - Na+ 3.3 3.3 3.5 1.1 Cl- 3.7 3.7 6.0 1.6 K+ 0.2 0.2 1.5 7.5 尿酸 0.02 0.02 0.5 25.0 尿素 0.3 0.3 20.0 67.0 肌酐 0.01 0.01 1.5 150.0 氨 0.001 0.001 0.4 400.0

第三节 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 平衡中的作用 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途径: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第三节 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 平衡中的作用 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途径: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2)循环血量的改变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缺水时→血浆渗透压↑→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水重吸收↑→尿量↓ 大量饮水→血浆渗透压↓→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水重吸收↓→尿量↑(水利尿)

(2)循环血量的改变 饮水量↑→循环血量↑→心房、胸腔大V容量感受器(+)→抗利尿素↓→尿量↑

二、肾脏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一)主要过程 肾小管分泌的H+与小管液中的Na+进行交换 即H+--Na+交换或排酸保碱

(二)H +-Na +交换方式有三种表现: 1.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 ①CO2+H2O H2CO3 H + + HCO3- ②Na + + HCO3- NaHCO3 (重吸收入血) ③H + + HCO3- H2CO3 H2O + CO2 (随尿排出)

2.改变尿液磷酸盐浓度比值,使尿液 酸化 Na2HPO4/NaH2PO4=4/1 1/99 3.氨的分泌和铵盐的排出 H + +NH3→NH4+

第四节 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 一、尿量 运动后尿量主要受气温、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泌汗和饮水量等因素影响。如果在夏季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或强度虽不大但时间长的运动时,由于大量泌汗,故尿量减少。

二、运动性蛋白尿 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 特点:暂时性,休息→消除 产生原因:一般公认是由于运动负荷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而引起的。

影响运动性蛋白尿有如下几个主要因素: 1.运动项目 长距离跑、游泳、自行车、足球和赛艇等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高;而体操、举重和射箭等项目在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低。 2.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3.个体差异 4.机能状况 5.年龄与环境

三、运动性血尿 概念: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 原因:可能是由于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造成肾血管收缩,肾血量减少,出现暂时性肾脏缺血、缺氧和血管壁的营养障碍,从而使肾的通透性提高,使原来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红细胞也发生了外溢,形成运动性血尿。

另外,运动时肾脏受到挤压、打击,肾脏下垂,造成肾静脉压力增高,也能导致红细胞渗出,产生血尿。也有研究表明,运动引起的自由基含量增加也可以造成运动性血尿。因此,运动性血尿可能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运动性血尿多出现在激烈运动后,人并无其他症状和不适。血尿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长不超过7天。出现血尿时,可适当调整运动量,服用一些止血药或中药,通常预后情况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