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匮 要 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2008 年世界肾脏日主题 : 神奇的肾脏 !.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肾内科 郑宝林.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丸 组 成 桂枝 桃仁 芍药 茯苓 丹皮 各等分(各 12g )
药 物 ―― 理血药 作 用 ―― 活血祛瘀、止血 病 证 ―― 血瘀证、出血证 定 义 血证血证 血虚 出血 血瘀 — 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 — 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 离经妄行 补血 止血 活血祛瘀 分类分类.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2017/2/26 心 悸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补益药对.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头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 炜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第十五单元 补血药.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补益药与补益剂.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表245 妇人产后病概论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王素娥 青岛大学医学院 张玉杰
肺结核.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经行感冒.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痹 病 沧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
汗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王永霞
安 神 剂.
心悸 概述 是指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常伴有气短、胸闷、眩晕、失眠、脉律失常等症。或阵发性或持续性。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产后痹病案讨论 参与作案人员 李平 刘畅 杨吉祥 杨珍 罗小利 唐丽 侯昱昊 鲜子兰.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 八 章 固涩剂.
利水渗湿药.
消 食 剂.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先天性眼球运动功能麻痹 曲海瑛,女,患先天性眼球运动功能麻痹,双眼球不能转动,四处求治23年,未见好转,接受导平治疗20天,双眼球能转动了,巩固治疗三个月,眼球运动功能及视力基本正常。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金 匮 要 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概 述 1、概念 血痹:是由于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阳气痹阻所致,其病位在肌肤血分,临床表现,轻症以肢体局部的麻木不仁为主,重症可兼有轻微的疼痛,在具体治疗上,轻者用针刺法,重者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通阳行痹是它们总的治疗大法。 虚劳: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的脏腑精气亏损,阴阳气血不足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的总称。证型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阴阳两虚的不同,证型不同,病位和临床表现也就不同,总体以病势缠绵、诸虚不足为特点。

2、类病鉴别: 血痹与痹证: 虚劳病与虚证、肺痨: 3、理论渊源: 血痹的成因见《素问·五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虚劳的成因:《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难经·十四难》“一损损于皮毛,皮聚毛落,二损损于血脉……”

血痹病 一、成因与轻证 【原文第一条】 血痹的成因: 营卫不足(内因) 阳气痹阻 血 外受风邪 行凝滞 发为血痹 血痹的治则:“针引阳气” 一层意思:指出了血痹轻证的具体治疗方法:用针刺的方法引导阳气,使阳气畅行,风邪自去,血行脉和。 第二层含义:提示血痹的治疗大法是:通阳行痹。

如何“针引阳气” 据《灵枢· 根结篇》所云“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 其刺应“针小而入浅”,“微以徐之 ”,出“ 疾”。 即:①针要细小②徐缓刺入③要浅刺④ 要出针快或不留针,得气即可出针。 取穴参考 肩井、风池、风府——曹颖甫 合谷、曲池、阳陵泉——王合安 根据循经、邻近、局部三种法则取穴

针刺方法 据《灵枢·官针篇》“毛刺者,此浮痹皮肤也” 多采取浅刺法:即仅在皮肤上浅刺,做到刺皮不伤肉 现代多用七星针、梅花针在麻木不仁的部位轻叩 本条对临床的启示: 血分凝滞之病,不仅知道治血分,还应注意引导阳气,因为气行则血行。 二、重证 【原文第二条】

籍脉再论血痹的病因病机 其病因病机与上条相同,只是病情更重。 血痹的主症及其与风痹的鉴别 血痹重证的治疗: 甘温益气,通阳行痹 方义分析: 黄芪-甘温益气 配桂枝-辛甘化阳,以温阳行痹 配生姜-辛温宣发,以通阳、祛邪 芍药-能调营行滞除痹(引诸药入血 分);又可防姜、桂辛温动血伤阴。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举隅 雷诺氏病(属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疾病):一般表现为始觉双手关节疼痛,接触冷水后手指发白,有麻木紧缩感,旋由白变紫,双手揉搓或取暖后,即由青紫转潮红,然后逐渐恢复.常因遇寒冷而复发. 可在本方中酌加党参、红花、细辛、当归、木通、鸡血藤、丹参、桑枝、附子、川芎等。 中风后遗症:可酌加当归、川芎、丹参、地龙、川牛膝、鸡血藤、全蝎、蜈蚣等。 末梢神经炎:常见局部麻木可用本方加味治之。可酌加鸡血藤、丹参、党参、红花、细辛

辛、当归、姜黄、桑枝等。可用药渣加水再煎,熏洗患处。 治疗臂丛神经炎:常酌加当归、豨莶草、徐长卿、木瓜、鸡血藤、防风、羌活等。 颈椎病:常酌加葛根、羌活、乳香、没药等。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酌加当归、 丹参、川牛膝、益母草、薏苡仁、全蝎、炒地龙等。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脘痛):辨证为脾胃虚寒,气血不足,中阳不运者。可用本方加味。如加入延胡索、茯苓、白术、乌贼骨、附子、党参、白及、煅龙骨、煅牡蛎、贝母等。

临床可以针刺拔罐配合药物治疗血痹病。

虚劳病 脉象总纲 【原文第三条】 大脉的表现特点及其产生机理: 以脉形阔大为主,但必重按无力。多为阴精不足不能潜阳,阳气外张所致。既可见于肾虚精亏,亦可见于脾气不足。 虚脉的表现特点及其产生机理: 以无力松软为主,在至数上多兼见“迟”。多为精气不足,脉气不充所致。常见于精气内损。

证治 虚劳失精 【原文第八条】 证侯分析与鉴别:失精家(包括遗精、 滑精) 滑精、少腹弦急、阴头寒—反映肾阳虚 遗精、目眩、发落、梦交—反映精血 亏耗,心肾不交 病机归纳:阴阳两虚,阳不摄阴,心肾不交 治法与方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

临床应用:凡属阴阳两虚,阳不摄阴,阴不内守的病证,如汗证、遗尿、遗精、不寐等,都可应用本方。现代医学中的甲亢、神经官能症、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只要符合本方证病机的,亦可用本方化裁。 尤怡谓“徐氏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去邪;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 虚劳腹痛 【第十三条】 证侯分析与鉴别: 病机归纳:脾胃阳虚,阳损及阴,阴阳两虚。

方药配伍特点:(1)甘温为主以健中补脾:胶饴配炙甘草、大枣;(2)辛甘化阳配酸甘化阴,以调和阴阳: 治法与方义分析:甘温建中,调和阴阳。 方药配伍特点:(1)甘温为主以健中补脾:胶饴配炙甘草、大枣;(2)辛甘化阳配酸甘化阴,以调和阴阳: 桂枝+胶饴、炙甘草、大枣 芍药+胶饴、炙甘草、大枣 (3)重用酸甘缓急止痛:芍药+饴糖 本方的临床应用:(1)使用要点:脾胃阳虚气弱导致的脘腹挛急疼痛。(2)运用举例: 【第十四条】 与上条比较而言:

虚劳腰痛 证侯:除十三条所述证侯外,尚可见少气、自汗、恶风、倦怠乏力等。 病机:气血阴阳俱不足,尤以气虚突出。 功效:补中益气之力胜于上方。 本方的临床应用举隅:溃疡病、胃窦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过敏性鼻炎、冠心病、胃下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虚劳腰痛 【 原文第十五条】   证侯分析与鉴别:要注意腰痛的特点。   病机归纳:肾气亏虚。   治法与配伍特点:补益肾气

本方临床应用:①辨证要点:除前述 主症外,尚可兼见畏寒肢冷、神疲体倦、腰膝酸软、气短而喘,或性功能减退、或夜尿频数等,舌质淡胖苔少津润或舌质嫩红而体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而迟。 ②所治病证举例: 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者、咳喘反复发作者、老年性疾病以及一些复发性的口疮、口咸、足跟痛等,只要具备肾气亏虚或肾阳虚的病机及辨证要点,即可使用本方。 虚劳风气百疾 【 原文第十六条】

主治病证:因感受外邪而诱发多种复杂证侯的慢性虚弱证。 病机特点:气血阴阳俱不足,兼感外邪。 治法特点:调补脾胃,扶正祛风。 (以补为主,补中有散) 配伍特点:补脾为主,寓消于补,补而不滞,补而不恋邪。 临床应用举隅:老年病属阴阳气精不足者,慢性肾炎、白细胞减少症、心功能减退、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恶性肿瘤化疗后、肺结核等属气血亏损,脾胃虚弱者。

使用注意:(1)宜用丸剂缓图之;(2)服药量少,以防壅滞气机;(3)空腹酒服(黄酒或白开水亦可),以宣行药力。(4)服药时间要长(每一疗程要2~3月)。 虚烦不寐 【 原文第十七条】 证侯分析与鉴别:当与栀子豉汤证(76条)之“虚烦不得眠”区别。 病机归纳:肝阴不足,心血亏虚,虚热内扰心神。 治法与配伍特点:养阴安神,清热除烦。

虚劳干血 注意酸枣仁与川芎、知母与川芎的配伍。 临床应用:抓住“肝心虚热的失眠” 【 原文第十八条】 病因病机:劳伤—五脏俱损—脏腑功能失调—营卫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主要矛盾是瘀阻日久,血失濡养。 主证:虚劳表现、 瘀血特征 治法:缓攻瘀血,兼以补虚。 “缓中补虚”的涵义:(1)是虚劳兼有干血的一种治法;(2)因其润以滋干,攻中寓补,峻剂丸服,意在缓攻;(3)达到瘀去新血生的目的。

方义分析: 大黄配伍虫类药、干漆、桃仁:活血化瘀; 干地黄、芍药:养血滋阴 甘草、蜜:顾护脾胃 临床应用:瘀血证偏于瘀热内结者,皆可用之。 小 结 虚劳病篇体现的治疗特点: 补益脾肾是虚劳的治本之法; 补脾重于补肾; 治法上侧重甘温扶阳; 善用调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