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为依托,注重通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实践 ——北京交通大学英语专业建设情况介绍 司显柱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二零一三年六月
**主要内容 一、专业基本情况 二、课程改革实践 三、人才培养成效
**一、专业基本情况 招生规模:本科招生人数为55人左右,学术性硕士生和MTI招生规模为40人左右。 师资力量:教师人数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8人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一门课程为北京交通大学精品课,两门课程获2012年度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 科学研究:超过70%的教师曾在美国、英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的知名高校访学或从事博士后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项,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各类规划教材10余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文学》、《当代语言学》等本专业类及其他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 专业排名: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92所参评高校中,总体排名第40位。在61个“硕士授权”学科中位次并列第10。
**二、课程改革实践 基本思路: 实施以内容为依托、注重通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通过构建基础技能、人文知识、专业方向与拓展辅助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力图实现语言技能训练和人文素养培养有机结合。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自主管理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改革实践 具体举措: 修定培养计划,推进课程设置从语言技能训练向人文知识培养转变。 探索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丰富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人文学科的核心价值,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改革实践 1、修定专业培养计划,推进课程设置从语言技能训练向人文知识培养转变。 整合基础技能类课程:《综合英语》的课时由周学时6减为4;原《英语泛读》课程名称改为《英语阅读》; “公共演讲”和“英语辩论”作为“英语会话”(III,IV)的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 增设人文知识类课程:增设“希腊罗马神话”,“圣经释读”,“英国历史文化”和“美国历史文化”等课程。 加强专业方向类课程:在专业主干课教学中推行研究性或研讨性教学模式;按照“英美文学”,“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翻译”及“国际经贸”四个模块设置课程;开设“铁道英语阅读与翻译”等课程。
**二、课程改革实践 2、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翻译理论与实践》为例: 针对翻译课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建构翻译系统化教学模式。 针对翻译课教师一言堂、经验谈的问题,建构批判性思维训练模式。 针对翻译课偏向学术性抑或偏向趣味性的两极分化问题,建构翻译课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翻译学科划地为牢的局限性问题,建构翻译与听说读写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改革实践 3、丰富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人文学科的核心价值,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以“启蒙,探索,践行”为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和能力展示的平台。 举办“英才杯英语技能大赛”, “莎翁之夜”戏剧表演赛。
**二、课程改革实践 4、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确定专业认识实习、外事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实习模块。 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动员教师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创建实习基地。 和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人才培养成效 1、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稳步上升 我校08级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86.8%,比全国理工类院校通过率高25个百分点。09级学生专四通过率为96%,10级学生专四通过率为96.8%,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人才培养成效 2、第二课堂及实践教学成绩蜚然 近年来我校英语专业先后有多名学生在“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赛北京赛区决赛,“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中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夺得多项奖项。
**三、人才培养成效 3 、毕业生深造率与就业率进一步提高 约30%的学生成功保研或考研,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等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约20%的学生成功申请到美国纽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深造。 约50%的学生多渠道就业,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中央电视台、国际关系协会、铁通公司、联想总部、省级外事办、新东方教育培训集团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