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科差異化教學分科教材教法推廣研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一冊第六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第一冊第六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第一次月考考前總複習考 應二愛.
大家好!.
第一冊第九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進入桃花源前 進入桃花源後 出桃花源後 漁夫發現桃花源的經過(無心乍遇) 漁人在桃花源中的見聞 時人尋訪未果(有心規往) 空間主軸 主旨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提升教學技巧 How to Teach Better
102學年度 (4上)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四年級 英語科 張瓊文Ann.
Prepositional Phrases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桃 花 源 记 电白电海中学 李英.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數位說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一年五班班親會 導師:黃立芬 任教科目:數學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數位學習 孫春在、曾憲雄、陳登吉、袁賢銘.
僑生輔導組業務評鑑報告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102學年度 (4下)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桃花源記 國二甲 徐育蓮 S
102學年度 (5上)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行動學習課程設計 經驗分享 林雅雯 Nov. 27, 2013.
簡介 發想:本簡報以常見的臺灣夜市小吃出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以圖片為輔,讓學生從食物為出發點,學習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相關方位和介係詞之應用 ﹔除吸引學生興趣外,並融入對話,以更深入加強學生對於本單元的聽力理解能力。接著帶入評量,確定學生已學會食物名稱及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介係詞之應用 。 視覺.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主題研究架構.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中國文科差異化教學分科教材教法推廣研習 從閱讀策略 談差異化教學 ——以〈桃花源記〉為例 分享人:臺南女中 張珮娟

在開始之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po668bS1n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q3X_fykEjA

1997年出生的高一生 喜歡什麼?

髮型:姬式頭

音樂:鏡音雙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zgSf8UoG4Q

用語:傲嬌、中二病 該怎麼回應?

報告流程 1.差異化教學理念 2.閱讀策略概述 3.閱讀策略之應用-- 桃花源記 4.閱讀之差異化教學實作-- 學習單設計 5.閱讀之差異化教學實作發表-- 回饋與反思

差異化教學的理念 同一班級 (同一時間) 不同教材 不同教法 不同評量

差異化教學的理念 學生部分 1.準備度— 先備知識、學習經驗、學習狀況 2.學習興趣 — 主題、表達方式 3.學習概況 — 多元智慧 1.準備度— 先備知識、學習經驗、學習狀況 2.學習興趣 — 主題、表達方式 3.學習概況 — 多元智慧 (語文、邏輯-數學、視覺-空間、肢體-動覺、 音樂、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八種智慧的求知 方式,Howard Gardner)

差異化教學的理念 課程設計— 鷹架理論 幫助處於實際發展層次的學習者,跨越貼近發展區,進而達到潛在發展層次。(林方均,2010) 學習內容 課程設計— 鷹架理論 幫助處於實際發展層次的學習者,跨越貼近發展區,進而達到潛在發展層次。(林方均,2010) 學習內容 學習過程(活動設計) 學習成果

差異化教學的理念 教學環境 — 配對分組、小組分組、分站教學 學習評量 — 多元方式 (安置性、形成性、診斷性、總結性…) 教學環境 — 配對分組、小組分組、分站教學 範例:http://www.ascd.org/research-a-topic/differentiated-instruction-resources.aspx 學習評量 — 多元方式 (安置性、形成性、診斷性、總結性…)

有效教學之相關面向 (一)教學內容面向 (二)教學歷程面向 (三)教學情境面向 (四)教學活動面向

有效教學 (1)教學前:建立教學目標、核心能力、進行課程設計。 2017/3/17 有效教學 (1)教學前:建立教學目標、核心能力、進行課程設計。 (2)教學中:運用評量及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良好的教材呈現、教學技術、教學時間、師生互動、班級經營、教學回饋。 (3)學習後:可展現學習成效,並在學術、專業及相關領域能進行更深入及更長期的自我學習歷程。 13 13

2017/3/17 四、有效教學之觀念 有效教學之觀念 14 14

閱讀策略之必要 學生需要學會學習語文的方法---- 閱讀策略可以: 1.認識語言文字的力量--認知與感染 2.穿透語言文字的迷障--溝通與理解 3.建構語言文字的體系--學科與專業

國文科透過閱讀訓練以增強 —— 差異化閱讀設計的核心 1.理解能力--文類知識、表層訊息 2.統整能力--段落要點、順序、結構,主題結構 3.應用能力--詮釋、重述、摘要、表達、改寫、 改編、創作 4.分析能力--分析寫作技巧、推論解釋深層內容 5.比較能力--比較異同 6.評論能力--評論內容、形式 差異化閱讀設計的核心

閱讀策略舉隅

閱讀理解歷程 (PISA) 閱讀歷程 閱讀歷程 來自文本的訊息 擷取與檢索 統整與解釋 連結外在的知識 省思與評鑑 課 課 前 後 學 學 18 閱讀歷程 來自文本的訊息 擷取與檢索 擷取訊息 統整與解釋 廣泛理解 發展解釋 連結外在的知識 省思與評鑑 文本內容 文本形式 課 前 學 習 單 課 後 學 習 單 18 18 18

PIRLS與一般的閱讀理解層次 層次一:字面理解 層次二:行間理解 層次三:詮釋、批判 找得到,文章內可以找到 的資訊 字面理解:(層次一) 摘取文內的訊息回答 行間理解:(層次二)  連結不同句子、段落摘要、統整 不同句子推論作者未明說的 統整、推論、應用:(層次三) 全文的摘要、推論作者沒有明白 說出來的、引用已知知識推理 評估、檢驗、批判文章表達方式 層次一:字面理解 找得到,文章內可以找到 的資訊 層次二:行間理解 猜得到,文章沒有明說, 但可以統整或連結獲得 層次三:詮釋、批判 運用背景知識詮釋、批判 直 接 理 解 詮 釋 理 解 臺師大 洪儷瑜、劉淑貞(2011)

各階段活動與閱讀歷程之關連 學習階段 閱讀歷程 課前預習  擷取、檢索訊息 課中發展  摘要、解釋、 排序、  推論、 比較 課後討論  省思、評論

差異化閱讀課程設計 - 〈桃花源記〉為例

上課流程 一、課前預習/學習診斷 利用學習單預習課文大要,掌握中心 意旨,瞭解學生起點行為 二、課文講解 以提問法訂正學習單,並爬梳文意。

上課流程 三、差異化教學/合作學習 學生自行選填 A 或 B 卷學習單, 各自展開小組討論。 A卷學習單:基礎文意理解

上課流程 四、教師提問,共同訂正答案 五、課後評量 掌握核心意旨,展現語文多元能力

閱讀策略之應用

選材依據 ●教育部經典古文三十篇之一

〈桃花源記〉第一段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閱讀理解策略 第一層次:作者說甚麼 ( what ) 1、朗讀資料 → 檢索訊息(標示號碼) → (教師)提問 2、訊息分類 → 初步理解(畫線、教 師提問) → 預測 → 摘要

老師朗讀資料→同學檢索訊息 ①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②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③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④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⑤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 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基礎理解(訊息分類) 1、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人物背景) 2、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人物心情狀態) 1、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人物背景) 2、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人物心情狀態) 3、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 鮮美,落英繽紛 (桃花林 景色 狀態) 4、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人物心情 意念與動作) 5、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 光,便舍船,從口入 (發現桃花源的過程)

檢索訊息(教師)提問 ◎瞭解第一段敘事的方法    檢索訊息(教師)提問 ◎瞭解第一段敘事的方法 人 事 時 地 物 漁人 捕魚 晉太元 武陵 船

統整(教師)提問 Q:請摘要這段敘述的內容 A:漁人發現桃花源的過程

閱讀理解策略 第二層次:作者怎麼說 (how) 3、文章(段落)結構分析圖 ( 表格整理、心智圖、樹枝圖 )

文章(段落)結構分析圖(發展解釋) Q:請依序寫出發現桃花源的路徑 A:緣溪行 → 逢桃花林 → 林盡 (發展解釋之排序、統整內容) 水源,便得一山 → 山有小口 ,舍船,從口入

深度理解 發現桃花源的關鍵敘述 因為 所以 結果 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 漁人甚異之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復前行,欲窮其林 發現桃花源的關鍵敘述

深度理解 Q:哪一句承上啟下? A:甚異之

深度理解 Q: 找出發現桃花源的關鍵句   → 圈出關鍵字 → 進行解釋 A: 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 漁人甚異之 欲窮其林

第三層次:作者為什麼如此說(why) 4 、文章深究: 作者觀點、文章(本段)主要論點 為何? 閱讀理解策略 第三層次:作者為什麼如此說(why) 4 、文章深究: 作者觀點、文章(本段)主要論點 為何?

深層訊息的推論、解釋 有何關聯? Q: 為何「忘」才會發現桃花林? Q:「漁人甚異之」的「異」和漁人發 現桃花源有何關聯?(101學測)

發展解釋 Q:為何角色的職業設定為何是漁人? Q:漁人為什麼發現的是一片桃花林, 有何寓意? Q:為何強調「中無雜樹」? Q:「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隱含之意?

一、 (1)農業社會,漁夫較有機會東飄西盪,遇桃花源。 (2)中國古代向以漁人為「忘機」的象徵。 (3)諧音「愚人」,表示無心機者方能進入。 二、(1) 純粹寫景,點明季節,春天。 (2) 桃花不論顏色花形都予人以強烈的、熱情的、浪漫情懷, 亦見淵明處濁世之不堪,與對理想世界之渴慕 (3) 桃,諧音「逃」,有逃避混亂世局的意味。 (4) 象徵理想世界。《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 走。八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 澤。未至,道渴而死。其杖,化為鄧林。」 鄧林即是 桃花林,陶淵明有〈讀山海經〉詩:「泛覽周王傳,流 觀山海圖」,熟知此神話故事,亦有築夢成真之期盼。 三、「中無雜樹」──暗示美好世界之純粹、美善。

發展解釋:寫作技巧 Q:如何描述桃花林? A: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整體狀態)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特定對象) 鏡頭移動:桃花林→芳草→落英

發展解釋:寫作技巧 Q:漁人尋訪過程作者兩度用頂真、短語 來表現,其心情密碼為何? A: 用頂真、短語方式遞進,書寫尋訪過 程之順利似有呼之欲出之感,蓄積了 讓讀者期待發現之力道,接著卻用「 小口」來收束──仍未出現,呈現一 鬆一緊之懸宕效果。

〈桃花源記〉第二段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訊息檢索與分類 第一層次:作者說甚麼 what 入桃花源狀態 桃花源空間 桃花源社會 桃花源人情 桃花源歷史 洞內人與漁人對話

訊息檢索與分類 ◎陶潛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桃花源? (101學測) 項 目 原 文 入桃花源狀態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項 目 原 文 入桃花源狀態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桃花源空間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社會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桃花源人情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 人,咸來問訊。 2.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歷史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洞內人與漁人對話 不足為外人道也

統整〈桃花源記〉第二段敘述的脈絡 見漁人 → 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 村中聞 有此人,咸來問訊 →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 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皆歎惋 →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 出酒食。

分析因果敘述法 因為 所以 見漁人 乃大驚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 先世避秦時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 遂與外人間隔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漁人具言所聞 皆歎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發展解釋 狀態 推因分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 並怡然自樂

發展解釋 互動狀況 推想民情 根據第二段,桃花源居民與漁人的互動狀況,推想此地民情。 漁人,乃大驚 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根據第二段,桃花源居民與漁人的互動狀況,推想此地民情。

發展解釋 Q:從中可看出陶潛嚮往什麼樣的 理想世界?(101學測)

桃花源與大同世界 見漁人,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 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講信修睦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 壯有所用, 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發展解釋 Q:試說明第二段介紹桃花源的寫作手法。 A:從「背景的環境描寫」,寫到「人」, 再進一步寫「人的生活的狀態與心情」 ,逐漸聚焦人情。

發展解釋 Q:「先世避秦時亂」暗示甚麼? A:以秦暗示魏晉亂局 以避秦時亂暗示避魏晉亂局 Q:何以特別提及「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Q :想一想,下表列出的四個要素,哪些是 構成「桃花源」這個人間淨土的要素?作者 認為其中哪個要素最難實現?原因為何? 構成要素: □土地肥沃 □衣食無缺 □人情淳厚 □政治清明 □其他       最難實現的要素:  原因:  

Q:就你對歷史的認知,文中的武陵人 在桃花源外所處的社會是何種狀態? □ 百姓安居樂業 □ 士族門閥恣意兼併土地 □ 苛捐、雜稅、繇役層出不窮 □ 儒家思想受到重視 □ 官場充滿虛偽和貪婪 □ 佛教、清談盛行 □ 朝代更迭頻繁 □ 大小戰亂不斷

發展解釋:比較閱讀 Q:《禮記.禮運大同》言大道推行 之世,可使「老有所終,壯有所 用,幼有所長」,本段中哪些文 句可與之呼應?

Q:《老子》第八十章所提出的理想社會 是統治者能寡欲去智,反璞歸真。原 文提到:「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 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 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 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本 段中哪些文句可與之呼應?

發展解釋 Q:陶淵明描繪的理想世界,為何如 此「平凡」? A:(1)平凡生活不可得,可見局勢之亂。 (2)雖平凡,卻近似儒家「大同世界」 所描繪的圖景,以及道家「無為而 治」的理想。

〈桃花源記〉第三段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訊息檢索 1、漁人的動作: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2、太守的作為與結果: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2、太守的作為與結果: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3、南陽劉子驥的作為與結果: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 4、結果:後遂無問津者。

訊息檢索→發展解釋 身分 漁人 太守 高尚士 作為 扶向路,處處誌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

發展解釋 身分 漁人 太守 高尚士 分析動機 想重返桃 花源 邀功 忠心 好奇 權力 正合其意 正合所求 推測目的 得賞 納入管轄 得其所好

發展解釋:寫作技巧分析 Q:漁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 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 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刻意運 用短句寫作,其用意為何? □表現愉悅的心情 □表現急切的心情 □表示回程很快速 □表示時間過得很快 ※這類短句營造雀躍、倉促有迫不及待的感受。

發展解釋:寫作技巧分析 整理全文敘述結構 漁人無心誤入桃花源→漁人與洞內人相遇 →(漁人)追尋不得 思考情節意義

Q:本文出自虛構,但作者以「真假相合, 虛實交錯」的寫作手法,勾繪出他理想 中的世界,何者為假?並說明原因。 發展解釋:寫作技巧分析 Q:本文出自虛構,但作者以「真假相合, 虛實交錯」的寫作手法,勾繪出他理想 中的世界,何者為假?並說明原因。 真實世界 虛構世界 文本內容: 原因:

Q:〈桃花源記〉寫於劉裕篡東晉的第二年, 作者已歸隱16年,請探討本文的寫作動機。 因為 所以 □政治黑暗 □政治清明 □民不聊生 □百姓安樂 □兵禍連年 □國家太平 塑造一個 □遙不可及的神仙 世界 □可能存在的人間 樂土

發展解釋 Q :為何洞內人在聽完漁人敘述 之後「皆歎惋」? Q :為何洞內人要叮囑漁人「不 足為外人道也」?

發展解釋 Q :為何太守「尋向所誌,遂迷不復 得路」? Q :為何高尚士 「未果,尋病終」 ?

發展解釋 Q :為何「後遂無問津者」? 「後遂無問津者」的「津」代表 什麼意涵?

進行預測→有效閱讀與思考 Q:如果洞內人隨漁人出來,會是為了? Q :如果太守、劉子驥找到桃花源會 發生甚麼事?

全文統整應用 1.請畫出武陵人走訪桃花源之路線圖。(基礎) 2.假設你是桃花源導覽員,請為同學導覽桃花 源景觀。(進階) 3.假設你是建商,在桃花源蓋了一批房子,請 為這批預售屋撰寫銷售文案。(高階)

比較閱讀

〈桃花源記〉與〈桃花源詩〉的關係 桃花源詩 桃花源記 1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2 往跡浸復湮,來逕遂蕪廢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3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其中往來種作 4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5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與〈桃花源詩〉的關係 桃花源詩 桃花源記 6 衣裳無新製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7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8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1.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 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2.南陽劉子驥,欣然規 往。未果 9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後遂無問津者

跨課統整 Q、陶淵明〈桃花源記〉與老子 〈小國寡民〉比較

桃花源記 小國寡民 共通點 社 會 形 態 食 衣 住 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往來種作 甘其食 恬淡自足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美其服 儉樸知足 住 1.土地平曠,屋舍 儼然;雞犬相聞 2.來此絕境,不復 出焉,遂與外人 間隔 1.安其居 2.使民重死而不 遠徙 3.鄰國相望,雞 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 往來 優遊自在與世隔絕 行 阡陌交通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 交通便利 少用工具

桃花源記 小國寡民 共通點 人情 政治 1.黃髮垂髫,並怡 然自樂。 2.便要還家,設酒 、殺雞、作食; 餘人各復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 (熱情好客) 1.樂其俗 2.使有什伯之器 而不用(寡欲) 3.使民復結繩而 用之 (回歸淳樸) 怡然自樂 政治 自云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小國 2.寡民 3.雖有甲兵,無 所陳之 無暴政 無戰事

桃花源境界的對話 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曾皙: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跨課統整 若從小說觀點來解讀,與同類型的 小說南朝梁·任昉《述異記》相 比較,情節有何不同?作者用意 為何? Q、漁人出洞便找到船,且船未毀壞, 若從小說觀點來解讀,與同類型的 小說南朝梁·任昉《述異記》相 比較,情節有何不同?作者用意 為何?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 「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唐)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文章名稱 〈桃花源記〉 〈王質爛柯〉 主題 凡人遇仙 人物 王質、仙人(童子) 場景 晉、信安郡石室山 情節 開端 王質入山 發展 【時代、地點】 晉、信安郡石室山 情節 開端 王質入山 發展 見二童子下棋 高潮 汝斧爛柯矣! 結局 歸故里,己及百歲,無復當時之人

閱讀理解策略:第三層次 我的看法、評論 what why 、how 5、提出觀點:認同?反對?理由? 6、運用轉化:同理可證

解釋→反思 Q:你是否認同漁人的行為(離開桃花源、 詣太守,說如此) ? Q:如果是你,你會選擇離開還是留下? Q:你認為「世外桃源」成為歴代文人嚮往的理想國度原因是?

反思評論: Q:請說說你對「先世避秦時亂,率 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遂與外人間隔。」的看法 Q:你是否認同這個故事的結局?請 說明

學習單設計 ※ PISA閱讀理論:層次性建構理解與意義 ※ 以填空式、表格式、圖畫式、問答式 學習單實施差異化教學 、有效教學 ※ 多元評量

學習單分級 紅色勳章 黃色勳章 藍色勳章 著重字彙的辨識與理解 著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對不同文本的整合、摘要、批判、解釋能力 精熟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技巧,發展適合個人閱讀的閱讀策略

學習單爬梳課文重點 ●核心概念 → 桃花源是人間樂土 Q:漁人如何入桃花源? (how) 桃花源中的具體景象為何? (what) 為什麼那是桃花源? (way)

學習單延伸思考方向 Q:桃花源為何終究不可得? (way) 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 (what) 你的桃花源是? (what) 桃花源是被創造的? (who) 如何創造桃花源? (how)

差異化教學實例分析

學生背景 學校:國立馬公高中 示範教學教師:林麗芬師 年級:一年級 人數:共41人, 男 23,女18人

示例班級成績分析 入學管道人數統計 免試入學 24 申請入學 13 登記分發 4 總人數 41 基測成績PR值分布 70以上 18 40﹣70 12 40以下 11

二、跟之前的課文教學相比較,你覺得本次的教學活動是否較能幫助自己理解課文意旨? 示例班級教學回饋 二、跟之前的課文教學相比較,你覺得本次的教學活動是否較能幫助自己理解課文意旨? 是 39 否 2

選 項 原 因 很喜歡 喜歡 普通 上課更活潑多變化,很有趣。 更能了解課文含意,幫助加深記憶,較會主動學習。 原 因 很喜歡 喜歡 上課更活潑多變化,很有趣。 更能了解課文含意,幫助加深記憶,較會主動學習。 小組討論能匯集較多意見,彼此分享見解,有較多互動。 教學由淺入深,點出重點。 由不同角度切入課文,感受不同。 普通 和平常上課沒什麼差別。

三、對於本次教學活動,你認為那個階段 最有助於理解課文意旨?(可複選) 三、對於本次教學活動,你認為那個階段 最有助於理解課文意旨?(可複選) 課前預習單 17 問答式課文爬梳 8 AB卷差異設計及小組討論 20 多元評量方式 10 無 2

選 項 原 因 課前預習單 問答式課文爬梳 透過問題引導,可以事先了解課文的 大概內容,加深印象。 可以先自行理解,不受其他人影響。 原 因 課前預習單 透過問題引導,可以事先了解課文的 大概內容,加深印象。 可以先自行理解,不受其他人影響。 可以注意到自己有哪些不懂,上課時可針對那部分更認真聽。 問答式課文爬梳 可以增加師生互動,透過思考深入了 解文意,並激發進一步思考。 不懂之處可以和預習卷互相參照。

選 項 原 因 AB卷差異設計及小組討論 增加同學互動,合作統整答案, 也可以互相彌補不懂的地方 原 因 AB卷差異設計及小組討論 增加同學互動,合作統整答案, 也可以互相彌補不懂的地方 小組討論,激發不同的想法, 更有助於理解文意 透過問題可以檢視自己的學習 狀況 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挑卷子, 寫起來比較順手 增加課外閱讀,並和課文比較

選 項 原 因 多元評量方式 可以自行整理內容,並善加利用 加深印象,有助於理解課文及作者 的想法 課程更有趣,更容易進入課文情境 原 因 多元評量方式 可以自行整理內容,並善加利用 加深印象,有助於理解課文及作者 的想法 課程更有趣,更容易進入課文情境 需要充分理解課文才可以再創造

四、對於本次教學活動,你認為哪個階 段的作法可以有所改變?(可複選) 四、對於本次教學活動,你認為哪個階 段的作法可以有所改變?(可複選) 課前預習單 1 問答式課文爬梳 AB卷差異設計及小組討論 3 多元評量方式 2 無 35

選項 原因及建議 課前預習單 AB卷差異設計及小組討論 多元評量方式 1.可以了解自己的想法,但希望改 後課後複習單。 小組討論很難有共識。建議先各寫各的,再交換分享就好。 小組討論時還是會有人被冷落,或因意見不合口出惡言。建議完成後抽考。 多元評量方式 1.作答時間稍短。建議下次可多給一點時間。

六、你是否希望未來仍有部份課程能以此 種方式呈現? 六、你是否希望未來仍有部份課程能以此 種方式呈現? 是 31 否 沒意見 10

選 項 原 因 是 上課方式多元化,很有趣,活化上課氣 氛,更容易引起共鳴及學習興趣。 原 因 是 上課方式多元化,很有趣,活化上課氣 氛,更容易引起共鳴及學習興趣。 小組討論互動較多,讓每個人都能表達 自己的想法,也能了解別人的想法。學 會磨合意見,增進同儕感情,上課比較 不會睡著。 有些古文及詩詞無法馬上理解,透過這種方式較能提升學習意願。

七、本次教學活動對你學習國文的觀念 是否有所影響? 七、本次教學活動對你學習國文的觀念 是否有所影響? 有 33 沒有 8

選 項 原 因 有 學國文不只要背,還要理解及融會貫通, 也學會思考及感受。 學會先了解大綱,再慢慢分析段落意旨。 原 因 有 學國文不只要背,還要理解及融會貫通, 也學會思考及感受。 學會先了解大綱,再慢慢分析段落意旨。 透過小組討論,激盪更多元的答案,有些 是自己沒想過的,學會多角度思考。

報告完畢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