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PS: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 MALT )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 ), 是指心内膜表面因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病原 微生物感染而导致的疾病,同时伴赘生物的形成 ,最常累及心瓣膜。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 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及少量炎性细胞。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内科护理学》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 infective endocarditis , IE ) 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 王瑞.
第三十四章 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血管外科 龚仁蓉 讲师 Telephone: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感染性心内膜炎 南京鼓楼医院心脏科 黄 为.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 、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关闭不全。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心脏瓣膜病 内儿科教研室 刘文慧.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感染性心内膜炎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王虹.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心脏瓣膜病 中山二院心内科 杨 莉.
感染性心内膜炎.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 应用 安徽省立医院心超室 袁奇.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熊长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心脏瓣膜病病人的的护理   临床教研室罗惠媛.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学第八版 第二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刘培光.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2017/9/10 第三讲 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的现代观点 长海医院心内科 徐荣良.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心瓣膜病 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章 眼睑病 disease of the eyelid
实验 4, 炎症 (Inflammation) 总菜单 切片: 1, 纤维素性心包炎(Fibrinous pericarditis)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心内科 孙勇.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周成斌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与工作经历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长沙巿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 长 沙 医学 院 内 科 教 研室主 任、教授 长 沙 医学 院第一附 属 医 院 内 科 主任 中 南 大 学 湘 雅 医学院教授(兼 职) 阳旭军 主任医师 学时数:2学时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 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该病的病理、并发症 3.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理 2/60

讲授主要内容 概述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诊断标准 治疗

概 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为心脏内膜面的微生物感染体赘生物形成。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或腱索与心壁内膜 急性 亚急性 分为 自体瓣膜 人工瓣膜 静脉药瘾者

②左心人工瓣膜IE(瓣膜置换术后<1年发生称为早期人工瓣膜IE,术后>1年发生称为晚期人工瓣膜IE) 2009版ESC指南按感染部位及是否存在心内异物分为4类: ①左心自体瓣膜IE ②左心人工瓣膜IE(瓣膜置换术后<1年发生称为早期人工瓣膜IE,术后>1年发生称为晚期人工瓣膜IE) ③右心IE ④器械相关性IE(包括发生在起搏器或除颤器导线上的IE,可伴或不伴有瓣膜受累)     IE也可根据感染来源分为:社区获得性IE、医疗相关性IE(院内感染和非院内感染)和经静脉吸毒者的IE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native valve endocarditis) 病因 链球菌 葡萄球菌 65% 25% 急性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简称:金葡菌) 亚急性 最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所致 (简称:草绿链)

术后<60天 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葡萄球菌多见) 术后>60天 晚期 (草绿链常见) 部分破裂 常致人工瓣膜 瓣周漏 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性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术后<60天 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葡萄球菌多见) 术后>60天 晚期 (草绿链常见) 部分破裂 常致人工瓣膜 瓣周漏 瓣环周围组织 心肌脓肿 最常累及主动脉瓣 6

(endocarditis inintravenous drug abusers) △多见于年轻男性 △致病菌最常来源于皮肤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endocarditis inintravenous drug abusers) △多见于年轻男性 △致病菌最常来源于皮肤 △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 △大多累及正常心瓣膜,三尖瓣受累>50% △急性发病者常伴有迁徙性感染灶,亚急性 者多曾有IE史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发病机制 一、亚急性 至少占2/3的病例,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血液动力学因素 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尤其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如室间隔缺损等

AI… 心房面 MI… 心室面 高速湍流下 内膜 VSD…右室面 部位压力↓ 灌注↓ 有利于微生物沉积、生长→IE VSD PDA 高速射流至心室内膜面→内膜损伤 F4 AC

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损伤→胶元纤维暴露→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微血栓 纤维蛋白沉着 IE 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 (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

3.短暂性菌血症 感染 细菌寄居的皮肤黏膜创伤 细菌 血流 暂时性菌血症 循环中的细菌定居在无菌性赘生物上 感染性心内膜炎 10

②细菌粘附于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的能力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影响因素: ①发生菌血症之频度和循环中细菌的数量 ②细菌粘附于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的能力 草绿色链球菌从口腔进入血流的机会频繁,粘附性强,因而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致病菌

二、急性 尚不清楚,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 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感染灶,循环中细菌量大,细菌毒力强,具有高度侵袭性和粘附于内膜的能力 主动脉瓣常受累

IE病程特点 中毒症状 病程进展 感染迁移 病原 急性 明显 迅速、数天 多见 金葡菌 至数月引起 瓣膜损害 中毒症状 病程进展 感染迁移 病原 急性 明显 迅速、数天 多见 金葡菌 至数月引起 瓣膜损害 亚急性 轻 数周~数月 少见 草绿链 肠球菌

病 理 1.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2.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3.血源性播散 4.免疫系统激活 15

1.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小疣状结节、息肉样, 小的<1mm,大可阻塞瓣口 赘生物 瓣叶破损穿孔,腱索断裂 瓣膜关闭不全 瓣环、心肌脓肿 传导组织破坏 乳头肌断裂 室间隔穿孔 化脓性心包炎 感染局部扩散 16

2.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动脉栓塞→组织器官梗死、脓肿 细菌性动脉瘤 栓塞动脉管壁血管→血管壁坏死 脓栓 直接破坏动脉壁 3.血源性播散:心外部位迁徙性脓肿 17

4.免疫系统激活 细胞和体液介导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引起: ①脾大 ②肾小球肾炎 ③关节炎、腱鞘炎、心包炎和 ④微血管炎(皮肤黏膜体征) ⑤心肌炎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之赘生物

临床表现 一、发热 是IE最常见的症状 亚急性: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 T<390C 急性: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高热、寒战 22

▴发热者新出现A2-DM,高度疑及原发性IE 二、心脏杂音 ▴80%~85%可闻及心脏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 ▴原有心脏杂音强度↑、多变或出现新杂音 ▴发热者新出现A2-DM,高度疑及原发性IE 23

①瘀点:锁骨以上皮肤、口、眼结膜、病久者多见 ②脂(趾)甲下线状出血 ③Roth斑: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 三、周围体征 ①瘀点:锁骨以上皮肤、口、眼结膜、病久者多见 ②脂(趾)甲下线状出血 ③Roth斑: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 ④Osler结节: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 ⑤Janeway损害: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引起(可能是微血管炎或微血栓) 24

25

26

四、动脉栓塞 ▴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肢为体循环动脉栓塞部位 ▴左向右分流 右心内膜炎 肺循环栓塞 ▴发生率:20%~40%,尸检检出的亚临床型更多 ▴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肢为体循环动脉栓塞部位 ▴左向右分流 右心内膜炎 27 肺循环栓塞

IE病人脾梗死,部分赘生物脱落栓塞于脾导致脾梗死 28

五、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脾大:见于15%~50%的患者、常见于病程>6周者,急性者少见 ▴贫血:较常见,感染抑制骨髓所至 29

①CHF为最常见,AI、MI、PI(75、50、19%) ②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者,主A瓣环多见 并发症 1.心脏 ①CHF为最常见,AI、MI、PI(75、50、19%) ②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者,主A瓣环多见 ③AMI多由冠脉栓塞引起,少数为细菌性A瘤所致 ④化脓性心包炎,主要发生于急性患者 ⑤心肌炎 30

2.细菌性动脉瘤: 如发生在脑、肠系膜A或其它深部组织 者诊断较难 3.转移性脓肿: 多见于急性患者 31

4.神经系统 ①脑栓塞 ②脑细菌性动脉瘤 ③脑出血 ④中毒性脑病 ⑤脑脓肿 主见于急性、尤金葡菌者 ⑥化脓性脑膜炎 32

②免疫复合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于亚急性患者 ③肾脓肿,不多见 5.肾脏 大多有肾损害,包括: ①肾动脉栓塞、肾梗死,多见于急性者 ②免疫复合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于亚急性患者 ③肾脓肿,不多见 3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尿液 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大量蛋白尿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血尿示肾梗死 一、常规检验 1.尿液 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大量蛋白尿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血尿示肾梗死 2.血液 亚急性者正常色素型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WBC正常或轻度↑ 、核左移,ESR↑ 二、免疫学检查 25%免疫球蛋白↑,80%CIC阳性,RF阳性(≈25%;病程>6周者) 34

▴抗生素治疗前先采血,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采血10~20ml/次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药敏 ▴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三、血培养 ▴是诊断菌血症和IE的最重要方法 ▴抗生素治疗前先采血,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采血10~20ml/次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药敏 ▴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培养时间≮3周 ▴培养技术不当可降低阳性率 35

▴肺部小片状浸润阴影提示脓毒性肺栓塞肺炎 ▴左心衰竭时有肺淤血或肺水肿征 ▴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可致主动脉增宽 ▴脑:梗死、脓肿、出血 四、X线检查 ▴肺部小片状浸润阴影提示脓毒性肺栓塞肺炎 ▴左心衰竭时有肺淤血或肺水肿征 ▴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可致主动脉增宽 ▴脑:梗死、脓肿、出血 36

偶见AVB、BBB(提示瓣环/室间隔脓肿)或AMI 六、超声心动图 ▴经胸检出50%~75%的赘生物 五、心电图 偶见AVB、BBB(提示瓣环/室间隔脓肿)或AMI 六、超声心动图 ▴经胸检出50%~75%的赘生物 ▴经食管超声可检出<5mm的赘生物,敏感性>95% ▴赘生物≥10mm时,易发生动脉栓塞 ▴ UCG还可明确基础心脏病和心内并发症 37

UCG显示主动脉瓣及三尖瓣赘生物 38

诊断标准 音,贫血、血尿、脾大、WBC↑、有或无栓塞) +血培养阳性,可诊断本病 UCG检出赘生物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IE临床表现(发热伴心脏杂音、尤其是AI杂 音,贫血、血尿、脾大、WBC↑、有或无栓塞) +血培养阳性,可诊断本病 UCG检出赘生物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39

IE Duke诊断标准(修订版) ◆主要标准 ◆次要标准 (一)血培养阳性 ; ◆主要标准 (一)血培养阳性 2次血培养均为一致的典型IE致病微生物: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HACEK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原发灶的获得性肠球菌;或 血培养持续阳性,均为同一致病微生物:至少2次血培养阳性,且间隔12h以上, 4次阳性血培养中3次为同一致病微生物(第一次与最后一次血培养至少间隔1h); Q热病原体1次血培养阳性或其IgG抗体滴度>1:800。 (二)心内膜受累证据 超声心动图阳性发现(人工瓣膜或复杂IE[瓣周脓肿]推荐使用TEE;其他患者推荐首选TTE):血液返流束中可见瓣叶或支撑结构有振荡物,或心内植入物上存在无法解释的振荡物;或脓肿;或新出现的人工瓣膜部分裂开;或新出现的瓣膜返流(新出现杂音或杂音较前加重)。 ◆次要标准 (一)易患体质,心脏本身存在易患因素,或注射吸毒者; (二)发热,体温>38℃; (三)血管现象:主要动脉栓塞,感染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以及Janeway损害; (四)自身免疫现象: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以及类风湿因子; (五)致病微生物感染证据:不符合主要标准的血培养阳性,或与IE一致的活动性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六)排除超声心动图的次要标准。 确诊:满足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3项次要标准,或5项次要标准。 疑诊:满足1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

有以下1种情况者可认为属于活动性IE: 患者持续发热且血培养多次阳性 手术时发现活动性炎症病变 患者仍在接受抗生素治疗 ESC-2009 41

首次发病后<6个月由同一微生物引起IE再次发作 再感染: 不同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或 首次发病后>6个月由同一微生物引起IE再次发作 复发: 首次发病后<6个月由同一微生物引起IE再次发作 再感染: 不同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或 首次发病后>6个月由同一微生物引起IE再次发作 ESC-2009

IE及时被检出依靠临床医师的诊断警觉性,以及“一旦怀疑立即求证”的较低实验检查门槛 不同患者间差异很大 老年或免疫受损的患者甚至无明确发热病史 IE及时被检出依靠临床医师的诊断警觉性,以及“一旦怀疑立即求证”的较低实验检查门槛 UCG和血培养是诊断IE的两块基石 IE的UCG检查有经胸(TEE)和经食管(TEE)两种,对IE的诊断、处理及随访均有重要意义

TTE/TEE适应证: 一旦疑及IE,首选TTE,应尽早检查 高度怀疑IE而TTE正常时,推荐TEE TTE/TEE阴性但临床仍高度怀疑IE者,应在7~10天后再行TTE/TEE检查 IE治疗中一旦怀疑出现新并发症(新杂音、栓塞、持续发热、CHF、脓肿、AVB),应即重复TTE/TEE检查 抗生素治疗结束时,推荐TTE检查以评价心脏和瓣膜的形态学及功能 44

③人工瓣膜裂开(超声表现为瓣周漏,可伴或不伴瓣膜的摇摆运动) 诊断IE的UCG3项主要标准: ①赘生物 ②脓肿 ③人工瓣膜裂开(超声表现为瓣周漏,可伴或不伴瓣膜的摇摆运动) TTE/TEE结果阴性不能完全排除IE,因为在有严重瓣膜病变(二尖瓣脱垂、退行性钙化、人工瓣膜)、赘生物很小(<2 mm)已脱落或未形成赘生物者中,超声不易或不能检出赘生物 4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利-萨病变(Libman- Sacks lesions——一种非细菌性心内膜炎,常累及二尖瓣) UCG也可能误诊IE:多种疾病可显示类似赘生物的图像 如: 风湿性瓣膜病 瓣膜黏液样变性 瓣膜血栓 腱索断裂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利-萨病变(Libman- Sacks lesions——一种非细菌性心内膜炎,常累及二尖瓣) 心腔内小肿瘤(如纤维弹性组织瘤)… 46

治 疗 原则: ①早用,送3~5次血培养后即开始治疗 ②用杀菌剂,足量足程 ③静脉用药为主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原则: ①早用,送3~5次血培养后即开始治疗 ②用杀菌剂,足量足程 ③静脉用药为主 ④经验治疗:急性者:针对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等;亚急性者:针对大多数链球菌 ⑤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时,依药敏调整治疗 47

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判定致病菌对某种抗微生物的敏感程度。分为敏感(susceptible,S),中介(intermediate, I)和耐药(resistant, R),指导临床用药。 例如 Penicillin S(MIC<0.1μg/ml) I(0.1μg/ml<MIC<1.0μg/ml) R(MIC≥1.0μg/ml) 48

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者的常见致病菌) ①苯唑西林(oxacillin,新青Ⅱ号) ②如青霉素过敏或无效者,用头孢唑林 ③如青霉素或头孢素无效者,可用万古霉素 草绿色链球菌(亚急性者的常见致病菌) 首选penicillin,1200万U~1800万U/d,4~6周,可加用阿米卡星 penicillin过敏者选择头孢三嗪 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 49

③充分抗微生物治疗,仍菌血症+持续发热>8天 ④脓肿、假性动脉瘤以及1个(多个)瓣叶破裂或瘘表明局部感染没有控制时 活动性自体瓣膜IE手术指征: ①急性AI/MI所致CHF ②真菌心内膜炎 ③充分抗微生物治疗,仍菌血症+持续发热>8天 ④脓肿、假性动脉瘤以及1个(多个)瓣叶破裂或瘘表明局部感染没有控制时 ⑤不易治愈(真菌、Q热病原体…)或对心脏破坏力大的病原体感染时 50

复发的肺动脉栓塞后三尖瓣赘生物>20mm时必 须手术 2.抗生素治疗下赘生物体积增大 尽早手术 3.赘生物位于二尖瓣闭合的边缘时 复发的肺动脉栓塞后三尖瓣赘生物>20mm时必 须手术 51

人工瓣膜IE瓣膜再置换术适应症 ①因瓣膜关闭不全致中至重度CHF ②真菌感染 ③充分抗生素治疗持续有菌血症 ④急性瓣膜阻塞 ⑤X线透视发现人工心瓣膜不稳定 ⑥新发生的心脏传导阻滞 52

预 后 治愈后的5年存活率仅60%~70%,10%在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内再次发病 未治疗的急性患者几乎均在4周死亡,亚急性者的自然史一般≥6个月 治愈后的5年存活率仅60%~70%,10%在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内再次发病 53

预 防 一、口腔、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 预防药物应针对草绿色链球菌 二、泌尿、生殖和消化道手术或操作 预防药物应针对肠球菌 预 防 有易患因素(人工瓣膜置换术后,IE史,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患者,接受可因出血或明显创伤而致短暂性菌血症的手术和器械操作时,应予防IE 一、口腔、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 预防药物应针对草绿色链球菌 二、泌尿、生殖和消化道手术或操作 预防药物应针对肠球菌 54

复习思考题 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方法 (后接病例)

诊断 冠心病,心肌梗死型 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 LAD完全闭塞,PCI+IABP术后,血流Ⅲ级 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急性金葡菌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瓣赘生物(6×6mm) 金葡菌肺炎(赘生物菌栓性) 主动脉瓣置换术(机械瓣)后

实例:男,39岁,因发热、皮疹4天、胸痛3小时入院。入院前因劳累突发高热(39-40℃)持续4天伴四肢红色斑丘疹,次日现针尖大小血疱以“带状疱疹、血栓性静脉炎”收入皮肤科常规治疗。入院后3h突发胸闷、氅气、出汗持续不缓解作心电图ST—I、AvlV2-4弓上抬0.1mV∽0.8mV 56

右冠正常 LAD完全闭塞 57

LAD置入2枚西罗莫斯洗脱支架后血 流恢复到3级 58

术后8.5h突发塞颤高热(39.5 ℃),即作血培养、 头孢呋辛抗感染、再次急CAG-PCI,示支架完 全闭塞、用抽吸导管吸出少量血栓,但仍无复 流。结束手术,以IABP、替罗非班抗Pt维持 59

入院第4天4次血培养结果均示对苯唑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UCG示LV心尖部室壁瘤形成、LV流出道有主动脉瓣赘[ao]生物6Х6mm胸片复查示双肺散在片状影——金葡菌肺炎。停:激素和抗凝药;加用利奈唑胺抗感染;iV丙球、白蛋白、营养支持治疗心外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恢复出院 .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