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病人的护理 概述 分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二节 贫血 缺铁性贫血. 铁代谢 食物铁( Fe 3+ ) Fe 2+ 胃酸、 VitC 十二指肠、空肠上段 Fe 2+ 吸收氧化 Fe 3+ 转铁蛋白 血清铁 骨髓、肝脾 等造血器官 组织细胞 血红蛋白 合成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骨髓、肝、 脾、肠黏膜 贮存 多余铁 参与合成 含铁酶 铁缺乏 铁的排泄:
人体的营养需要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3 维生素 B5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定义 贫血是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 一种病理状态 贫血是一种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各种不同类型的贫血,其临床表现往往相似.
血液内科 罗冰 Mobile Tel: 贫 血 概 述. 红细胞数 Red blood cell count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最低值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 → 血红 蛋白 (Hb) 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 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征; 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儿童危害大, 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
新生儿贫血 宋珍.  新生儿贫血 :  是指单位容积末梢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国内诊断标准:新生 儿期血红蛋白( Hb )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第二节 小儿贫血 The pediatric anemia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内科教研室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抗贫血药.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t anemia 学时:2学时 西医二附院 郭亚菊.
阿拉善电大医学教研室 柳彩霞 副主任医师/高级实验师 电话: QQ号: 大山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LILIMIN.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上课了 请安静.
儿 童 贫 血 中山医科大学 李文益.
老年人血液系统疾病 湘南学院 颜建辉.
儿 科 学 (Pediatrics)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儿科教研室.
第二篇 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 第五章 贫血概述.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患儿 的护理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白永旗.
贫 血 概 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 液 科 李 娟.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第十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疾病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 童金生.
临床实验班PBL第二小组学习汇报 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二节 抗贫血药.
小儿贫血原因分析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小玲.
贫血概述.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Childhood Nutritional Anemia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IDA (iron deficiency anemia)
第十章 血液系统常见病 张峰琴.
病历摘要 李妞,女, 2岁,面色苍白,乏力1年,嗜泥土1个月就诊。1年前患儿母亲发现小孩面色苍白,渐加重,活动后多汗乏力,常烦躁不安。1个月前,患儿开始喜食泥土,常偷吃泥土。自发病来,食欲减退,常感腹痛,尿正常,大便稀薄,经常感冒。足月顺产,G1PI。母乳喂养,1岁后添加辅食,1岁半断奶。按计划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母亲素食,家族无遗传病。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甲状腺激素.
造血系统总论 及营养性贫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袁晓军
造血系统总论 营养性贫血 过敏性紫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袁晓军
儿 科 学 (Pediatrics)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 儿科教研室.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项目八 其它贫血检查.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贫血概述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贫 血 ANEMIAS.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贫血病人的护理 概述 分类

外周血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定义 外周血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在我国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低于100g/L。或者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42.0%容积、37.0%容积、30.0%容积,均为贫血(anemia)。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一、概述: (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二)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和吸收 生理性来源: 外源:食物 如瘦肉、蛋类、肝、木耳、海带 内源: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病理性来源:输血或铁剂治疗 2.铁的分布与储存 正常人含铁总量3g-4.5g,其中血红蛋白铁约占67%,储存铁29.2%。4%为组织铁,存在于肌红蛋白及某些酶类。

3.铁的代谢 吸收: 1)部位:十二指肠及空场上段 2)影响因素: ①胃酸和维生素C使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并使铁稳定在溶解状态,防止再氧化。 ②肠粘膜根据体内储存铁的情况,调节其吸收,储铁丰富,铁蛋白饱和,吸收少,反之相反 排泄: ①正常情况下,体内的铁呈封闭式循环,每天的排泄量极少,与吸收量保持平衡。 ②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尿液、汗液、皮肤细胞代谢排出少量铁。

3.铁的代谢 转运与利用: 肠粘膜 Fe2+ 血液 铜蓝蛋白 Fe3+ + 转铁蛋白 铁受体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血清铁(运铁蛋白复合体) 胞饮作用 细胞内 + 幼红细胞 骨髓 转铁蛋白 Fe 3+ +原卟啉 血红素 血红蛋白 +珠蛋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需铁量增加而摄人不足 正常成人每天需铁量约1—2mg,育龄妇女、婴幼儿、青少年的需铁量增加。如长期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则使体内贮存铁缺乏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2.铁的吸收不良 原理 1) 铁以二价离子由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2) 胃酸使食物中的铁游离,增加其溶解度; 3) 维生素c将食物中的三价铁转变成二价铁被肠 黏膜吸收。 A 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食物迅速通过胃至空肠而影响铁的吸收; B 萎缩性胃炎、胃全切术后因胃酸缺乏而致铁吸收不良; C 小肠黏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3.慢性失血 反复多次少量出血可丧失大量的铁,使体内贮存铁逐渐消耗。 1)消化道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溃疡、消化 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钩 虫病、痔出血等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 常见病因, 2)女性月经过多

三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与贫血的程度、进展的速度有关 1.消化系统:吸收不良、食欲减退、腹泄或便秘。 2.粘膜的改变: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咽 下困难,或咽下梗阻感 4.皮肤: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易 断易脱。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甚至呈勺状, 亦称反甲。 5.神经系统异常: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 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 易怒或淡漠。可有神经痛、末梢神经炎,严重 颅压高,视乳头水肿。少数病人有异食癖,喜 食生米、泥土、石子等。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形态学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较正常为小,形态不一,大小不等,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MCV(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HC(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严重三系减少。

正常红细胞的形态 低倍镜下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 高倍镜下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数量增多。和分裂细胞多见,多数幼红细胞体积变小,胞浆量减少,核成熟早于浆成熟。 (3)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降低 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的饱和度降低

五 诊断要点 寄生虫、慢性失血、机体需铁量增加病史,贫血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减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细胞外铁消失

六 防治要点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为治疗病因,补充铁剂、防止复发。 1.治疗病因 2.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口服铁剂为首选。常用制剂为硫酸亚铁,o. 9g/d,分次服用; 8-10周为1个疗程。血红蛋白完全正常、症状改善后,仍应继续服用小剂量铁剂3-6个月

(2)注射铁剂: 1) 口服铁剂胃肠反应严重无法耐受 2) 严重消化道疾病铁剂吸收不良 3) 妊娠晚期的病人等 常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肌内注射。因注射铁剂不通过肠黏膜屏障 直接人血,须计算注射剂量,以免过量铁中毒。 3.其他疗法 增加食物中铁的供应;中药治疗;严重贫血者可适当输血。 4.预防措施 (1)重视营养知识的普及和妇幼保健工作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导致缺铁性贫血的疾病

六 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活动无耐力 (1)适当休息:充分的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活动量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病情为度,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2)重度贫血伴缺氧症状,注意 ①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荷,抬高床头,利于肺扩张,有助于肺泡气体交换.②吸氧③保持房间温暖④协助生活护理

2.营养失调 (1)合理饮食: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尤其应富含铁。 应选择含铁较丰富的瘦肉、动物肝、蛋黄、鱼、豆类、紫菜、海带和木耳等; (2)用药护理 1)应用口服铁剂的护理: A.正确指导服用铁剂: ①.应向病人说明空腹时服用铁剂吸收较好,但有消化道疾病或有胃肠道反应者应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②.避免与牛奶、茶水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③.口服液体铁剂时需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B.观察口服铁剂的反应: ①.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 ②.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铁与肠道内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 C.判断铁剂疗效:病人自觉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上升。4~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1周左右达高峰;治疗l周左右,血红蛋白开始上升,8—10周可达正常。在此期间,观察病人症状有无改善,监测血象、血清铁等,以判断药物的疗效

A.遵医嘱掌握注射剂量,以免剂量过大致铁中毒。 不良反应:局部肿痛,面色潮红、恶心、头痛、肌肉痛、腹痛、荨麻疹、低血压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2)注射铁剂的护理: A.遵医嘱掌握注射剂量,以免剂量过大致铁中毒。 B.选择注射部位和方法:深部肌内注射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避免硬结形成,必要时行局部热敷。注射时避免药液外溢,以免皮肤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