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岩石圈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 第二节 岩石圈的结构 第三节 岩石圈的运动 第四节 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 第五节 构造地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第十章 节 理 ( Joint ). 节理定义要点: 无明显位移的断裂,成群成组发育。 节理研究意义: 脉状矿体的储集空间; 油、气、水运移储集的通道和空间; 工程地质:岩体强度、稳定性; 地质构造分析:应力场分析;
导入新课 什么是幽灵岛.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 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
实习三、基性岩类: 辉长岩-玄武岩类 实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辉长岩-玄武岩类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复习提问 1、二分二至日的日期? 2、今天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而后向南还是向北移动? 3、今天的昼夜长短情况?而后白昼怎么变?
Sedimentary Petrology
地壳运动和火山地震 2012、10.
2014年08月0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 发震断层分析 2014年08月06日.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陆和大洋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排上中学 张见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二章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 及沉积岩层构造.
世界地理 第三讲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火成岩岩石标本的观察、鉴定与描述.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欢迎选修 《板块构造与地壳演化》 任课教师: 张传恒 贾维民.
第二节岩石圈的运动(补充) 一、岩石圈运动的方向 水平运动: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 垂直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 造陆运动 造山运动.
普通地质学 第十五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文伟 谢宇飞 制作.
第一章 地球与地质作用 内容提要: 一、地球及其特征 二、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三、地质作用 四、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变质岩 学习提纲 1.了解变质岩和变质作用 2.掌握变质岩特有的矿物成分 3.掌握变质岩的结构 4.掌握变质岩的构造,
第五章 板块构造与岩浆活动.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岩浆岩实验 岩浆岩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在进行岩浆岩实验时,必须对岩石标本和薄片作全面观察和描述,鉴别其中的主要造岩矿物、次要造岩矿物、副矿物及次生矿物;观察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对含量、结构、构造等特征,最后根据命名原则准确定出岩石名称。通过学习岩石标本鉴定和薄片鉴定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岩石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鉴定技能,为专业课程学习及实践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第七章 地球的结构.
第十章 方差分析.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二章 火成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 classification of igneous rocks)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光子能量线性_不同灵敏层厚度 photon,Cell Size 5x5mm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组成岩石的矿物 Go 二、岩石及其成因 Go 三、地壳物质循环Go.
第六章 火成岩共生组合与成因 四、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 1. 大洋中脊的火成岩组合 2. 会聚板块边界的火成岩组合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药物的跨膜转运.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用计算器开方.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工程地质学 第1章 岩石和地质构造.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 下册 投影和视图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杜家堡 电话:
《离散结构》 二元运算性质的判断 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王爱丽.
土木工程地质 李定龙 李洪东 主编.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位似.
《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H a S = a h.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岩石圈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 第二节 岩石圈的结构 第三节 岩石圈的运动 第四节 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 第五节 构造地貌 第二章 岩石圈 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 第二节 岩石圈的结构 第三节 岩石圈的运动 第四节 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 第五节 构造地貌 第六节 岩石圈与人类

岩石圈的组成 第一节 化学元素组成: 地壳中含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 部分元素,而其中O、Si、Al、Fe、Ca、Na、K、Mg等8 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其他元素共占1%~2%。 矿物组成:组成岩石主要成份的矿物,称造岩矿物,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 等。它们也是组成岩石圈的主要矿物。

第一节 固体地球及地壳的元素重量百分比 固体地球中主要的元素和地壳中含有的绝大多数相似,但固体地球中铁的含量占有很大的比例。 固体地球 地 壳 固体地球中主要的元素和地壳中含有的绝大多数相似,但固体地球中铁的含量占有很大的比例。

第一节 岩石圈的原子组成 地壳中含有周期表中的绝大部分元素,其中O、Si、Al、Fe、Ca、Na、K、Mg等8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其他元素共占1%~2%。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相差极为悬殊。氧几乎占有一半,硅约占1/4,铝约占1/13。 对于整个岩石圈的原子组成来说,氧占60.4%,硅占20.5%,铝占6.2%,氢占2.9%,钠占2.49%,铁、钙、镁和钾分别占1.9%、1.88%、1.77%和1.37%,其他元素含量都小于1%。 原子组成/% ~ 岩石圈的原子组成 (赫钦逊《生物圈》)

第一节 岩石圈的岩石组成 岩石组成: 火成岩:火成岩以岩浆岩为主。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也可划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沉积岩: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搬运堆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类型:碎屑岩类, 粘土岩类, 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岩: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总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地壳与地面的岩石组成 (Skinner等) 第一节 地壳与地面的岩石组成 (Skinner等) 如果根据变质母岩的性质,把变质岩归属于沉积岩和火成岩,那么在整个地壳的岩石组成中,火成岩占95%,而沉积岩只占到5%;但沉积岩却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的75%,火成岩却只覆盖了地球表面的25%。

第一节 侵入岩体与喷出岩体产状示意图 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岩石相接触的关系,称为岩浆岩的产状。根据岩体在地壳中形成的深度和方式,可分为喷出岩体和侵入岩体,后者又可再分为深成岩体和浅成岩体。按岩体的形状及其与上覆岩层的关系,可分为岩盆(②)、岩盖(④)、岩床(③)、岩鞍(⑤)、岩株(⑥)、岩瘤(⑧)、岩脉(⑨)等。见下图,其中①是岩基,⑦是岩浆底辟

第一节 沉积岩的几种常见层理 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次生岩石。沉积岩的物质组成中含次生矿物和有机物质以及存在化石。沉积岩最突出的特点是呈层状。岩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出沉积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以及沉积岩形成时的性质。沉积岩具有多种构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层理指岩石的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性质沿垂直于层面方向变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它表明岩层是按一定的顺序和形式,一层叠一层构成的。

第一节 沉积岩石与层理

第一节 三大类岩石的相互关系 火成岩 熔 化 沉积岩 变质岩 崩解分 解溶蚀 凝固 凝固 变 质 作 用 岩浆侵入 岩浆侵入 搬运 沉积 变 质 作 用 岩浆侵入 岩浆侵入 搬运 沉积 熔 化 埋藏岩 化作用 熔 化 变 质 作 用 沉积岩 变质岩 埋藏岩 化作用 搬运沉积 崩解分 解溶蚀

第一节 岩石转化循环示意图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崩解分解溶蚀 喷出的火成岩 岩浆的 上升 由地壳 上升和剥 蚀而露出 埋藏 和 岩化 太阳能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崩解分解溶蚀 喷出的火成岩 岩浆的 上升 由地壳 上升和剥 蚀而露出 埋藏 和 岩化 侵入的火成岩 侵入岩浆 的上升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熔化 放射热

岩石圈的结构 第二节 垂直分层:岩石圈包括地壳与上地幔上部软流圈之上的部分。地壳也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   垂直分层:岩石圈包括地壳与上地幔上部软流圈之上的部分。地壳也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 水平变异:不同区域岩石圈的厚度、组成与结构是不同的。比如,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和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洋壳薄,陆壳厚。洋壳为玄武质,陆壳为花岗岩质。

第二节 2 900 km 5 100 km 6 378 km 地幔 地表面 外核 内核 中心 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与软流圈之上的上地幔部分。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的分层 (引自缪启龙主编《地球科学概论》) 第二节 地球内部的分层 (引自缪启龙主编《地球科学概论》) 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分布的研究,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主要的分界面,在分界面上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第一个间断面位于地表以下平均33 km处,称莫霍洛维奇间断面,简称莫霍面;第二个间断面位于地表以下2 900 km处,称古登堡间断面。这两个间断面把地球内部分成三大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三大部门还可再分为7层。

第二节 地壳类型和平均厚度 (据罗诺夫,1967) k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地壳的厚度差异很大,一般在5~70 km之间。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37 km多,大洋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7 km左右。一般说来,高山、高原部分地壳最厚,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达70 km。

岩石圈的运动 第三节 岩石圈运动的形式:水平运动(造山运动); 垂直运动(造陆运动)。 岩石圈运动的表现: 褶皱: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背斜和向斜;褶曲类型;地形倒置 。 断裂: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通常根据断 裂岩块相对位移的程度,把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火山: 岩浆喷出地表叫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主要的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地震: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 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第三节     岩石圈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划分:岩石圈可以划分成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七个大板块。 岩石圈运动的机制 板块的边界:拉张型边界(离散型边界);挤压型边界(汇聚型边界;俯冲型或碰撞型);转换断层型边界(剪切型边界或者平错型边界)。 板块运动与大洋演化、大陆漂移:威尔逊将板块运动划分为六个阶段: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残余期;消亡期。 板块运动的动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幔对流。 地震与火山分布规律的解释:地震和火山,都集中分布在板块的边缘,板块的边缘是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方。 岩石圈运动的特征: 反对称性;非平稳性;岩石圈漂移的定向性。

第三节 褶曲的类型 直立褶皱 倾斜褶皱 倒转褶皱 翻卷褶皱 平卧褶皱

第三节 断层的几种形式 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断层的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和断距(位移)。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和斜滑断层。

第三节 断层地貌 华山断层 科罗拉多大峡谷

第三节 地堑和地垒 在自然界,常见许多断层以一定组合形式出现。从平面上看,断层排列有平行状、雁行状、环状、放射状等。从剖面上看,有阶状、叠瓦状、地堑和地垒等。

火 山 火山湖 岩浆喷出地表叫做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则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骤然强烈释放的一种形式。火山喷出物很复杂,既有气体、液体,也有固体。 海底火山 富士山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组图

第三节 震源和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视频欣赏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划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 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 km)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 km).大多数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2.5%,所释放的能量占总能量的85%。深源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4%,释放能量只占总能量的3%左右。中源地震有的尽管震级很大,但危害很小。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通常把震中距小于100 km的地震,叫地方震;100~1 000 km的叫近震;超过1 000 km的叫远震。 视频欣赏

第三节 世界地震分布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图中的红点为1962—1967年全球浅源与深源地震的震中位置,其他时期的震中位置与此相似。

第三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构造 岩石圈可以划分成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七个大板块和阿拉伯、菲律宾等小板块。全球板块划分见下图。

六 大 板 块 (有的学者将南、北美板块合在一起,称为美洲板块) 第三节 六 大 板 块 (有的学者将南、北美板块合在一起,称为美洲板块)

第三节 转 换 断 层 在转换断层型边界上,即没有板块的新生,也没有板块的消亡,只是表现为板块的平移和错断。

威尔逊旋回的六个阶段 (Strahler,1997) 第三节 威尔逊旋回的六个阶段 (Strahler,1997)

第三节 第四章 地幔对流与板块运动 (Strahler)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于地幔,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由于地幔受热不均匀,在受热强烈、温度比较高的地方,地幔物质上涌,上涌的物质受到岩石圈的阻挡,在岩石圈底下向两侧运移,到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沉,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幔对流旋回。在对流上升的地方,导致板块分离和新的洋壳的形成,而在对流下沉的地方,导致板块的俯冲和板块的消亡。

固体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第四节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海陆分布不均匀; 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陆轮廓呈倒三角形; 大型岛群大多分布于大陆东岸; 大陆东岸不仅岛屿多,而且有系列岛弧分布; 一些大陆轮廓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或吻合性。 地面起伏:大陆面积愈大,其平均海拔愈高; 大洋面积越大,平均深度越大。

第四节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海洋与陆地两大部分。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大洋,它是海洋的主体。被海洋所环绕,但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则称为陆地。大陆是陆地的主体,岛屿是陆地的组成部分。 东半球、西半球 南半球、北半球 水半球、陆半球

第四节 两半球海陆面积比较 海洋/% 陆地/% 东半球 62.0 38.0 西半球 80.0 20.0 北半球 60.7 39.3 南半球 80.9 19.1 水半球 89.0 11.0 陆半球 53.0 47.0 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由于海洋和陆地面积相差悬殊,因此不 论在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海洋分布是不均匀,由表可 见,在东半球的陆地面积(38%)较西半球(20%)大;北半球( 39.3%)较南半球陆地的面积(19.1%)大。陆半球陆地面积可达到47%,而水半球海洋面积却达到89%。

第四节 大陆面积与平均高度之间的 关系 地球上各大陆高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和各大洋底部低于海平面的平均深度存在着很悬殊的差别。南极洲平均海拔2 263 m,历来被视为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实际上它是由于地表覆有巨厚的冰盖所致。以裸露地表而论,亚洲大陆最高(950 m),以下依次为北美(700 m),非洲(650 m)、南美(600 m)、欧洲(300 m)等。显然,大陆面积愈大,其平均海拔愈高。同样,大洋面积越大,平均深度越大。

第四节 不同高程固体地球表面面积所占的百分比 主要陆地面集中分布于 –1 000 m ~ +2 000 m 之间,平均陆地面高程为875 m。主要海底面集中分布于- 3 000 m~ -6 000 m 之间,平均海底面高程为 –3 795 m。 (据Myllie,1976)

构造地貌 第五节 大地构造地貌 区域构造地貌 局地构造地貌 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并受大地构造控制的地貌,叫做大地构造地貌。例如,大陆与大洋、海沟与大洋中脊、岛弧与边缘海、大陆架与大陆坡、大陆裂谷与地缝合线,都是大地构造运动形成的跨越地区的大型地貌,故可以称之为大地构造地貌。 大地构造地貌 区域构造地貌 在大地构造的背景上,由于区域构造差异而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构造地貌。高原、平原、盆地、山地、海底火山等,都是区域构造地貌的代表。 局地构造地貌 在大地构造格局与区域构造背景下,主要由于局地构造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地貌,叫做局地构造地貌。根据局地构造的类型,可以将之其划分为褶曲地貌、断层地貌、火山地貌、岩性构造地貌等。

第五节 单 斜 地 貌 发育在褶曲一翼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叫做单斜地貌。 单斜地貌包括单面山(单斜山)和猪背脊(猪背山)。当岩 层倾角比较小时,顺岩层发育的山坡比较和缓,而另一坡比 较陡峭,两坡不对称,这样的山地叫做单斜山; 当组成单斜山的岩层倾角比较大时,山坡两侧都比较陡,山地两坡比较对称,看起来像猪背,故称为猪背脊 猪背脊 单斜山

第六节 岩石圈与人类 固体支撑、生活资料来源、生产资料来源、生命元素、自然灾害 火山 地震 人类 矿 物 岩 石 地壳元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