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第9課 網路霸凌之品德教育課題 35’.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參考資料:﹝升中全接觸﹞ 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推動校園生命教育 體驗活動之融入教學設計 舊社國小 莊麗卿 父母學四堂課.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辛克深度靈修之路 讓靈修與行動結合成為整全信仰.
SD6.2:让爱回家 同来正面看事物.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现代性的 道德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国希 各位老师:课件仅供老师个人讲课使用, 因为里面凝聚了自己的心血,
行銷4.0.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2014年5月份全院性學術研討會 地點:第二講堂
美好的一天 報告者:吳怡賢 日期:97/06/17.
日常生活教育.
校園霸凌.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追求幸福”项目 美国大中学校迷你课堂与课程设置.
The Virtuous Life By Aristotle.
100年度「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師資培育」種子教師培訓計畫
Tense Buster 操作手冊 畹禾有限公司.
FTP檔案上傳下載 實務與運用.
指導老師: 蘇明俊 老師 組長:潘翠娥 組員:張惠雅 葉麗華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Gamification 2017 遊戲化(Gamification ) 人本設計: 優化人類動機
Topic Introduction—RMI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第二次電腦實習課 說明者:吳東陽 2003/10/07.
-正向管教與修復式實踐 好棒棒?負責任? 2019/4/7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林育聖.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台東縣南王國小 99學年度校園反霸凌宣導 2019年4月14日.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張原禎 新北市德音國小教師 教研科資教股輔導員 ~512
初接班級時,可實行之輔導活動 1.畫人測驗 2.家庭動力畫
學生輔導管教「心」方法 劉福鎔 時間:2013/06/04.
第二-1章 生命尊嚴與品質   「太陽不會無為而照的。」 ---史懷哲 「未經檢驗的生命不值得生存。」 ---蘇格拉底.
花 時 間.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資訊隱藏概論 (Introduction to Data Hiding)
學生English Central 手機版.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美好的一天 報告者:吳怡賢 日期:97/06/17.
管理學作業 Ethics dilemma-SeaWorld trainer killed by killer whale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主題研究架構.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單元 第9課 網路霸凌之品德教育課題 35’

使用須知:本課程基本假定 網路霸凌各要角分別面對不同的品德考驗,暴露有待強化的品德特質。 根據第八課可知,霸凌者時常並非壞人,他只是錯選霸凌行為(傷害他人)作為滿足其心理需求的手段。 網路霸凌事件旁觀者經常面臨內在道德兩難情境考驗,而「旁觀者效應」揭櫫「義憤填膺」、「正義」的重要性。 網路霸凌受害者面對霸凌時感到「害怕」而不敢求援,結果惡性循環,深陷於情緒困擾中,而顯現意志消沉。

消極策略:教師若明確知道學生身為哪種角色,即可強化其欠缺之品德長處。 積極策略:一般性品德教育課題則在於協助學生認識自己(品德)特長,找到適當位置表現自我,尋求自我認同,以及他人肯定。

教學目標與流程 認識網路霸凌三要角分別在哪些品德特質上有缺陷?(15’) 使用第7課cyber bullying video引導學生思考三要角分別欠缺哪些品德?(12’) 使用實徵資料強化說明網路霸凌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人格特質。(3’) 認識個體品德長處,並規劃正向活動的投入。 (20’) 認識個體品德長處的測驗與意義(15’) 快樂的泉源:正向活動的投入(找到適當位置表現自我,尋求自我認同,獲得他人肯定)(10)

教學目標與流程(一) 認識網路霸凌三要角分別在哪些品德特質上有缺陷?(15’) 使用第7課cyber bullying video引導學生思考三要角分別欠缺哪些品德?(12’) 使用實徵資料強化說明網路霸凌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人格特質。(3’)

網路霸凌與品德特質 根據網路霸凌事件中三要角的行為表現,他們分別在哪些品德特質上有所缺陷,而有待加強培養? 可參考使用第7課cyber bullying video引導思考 提問:你認為___不夠____,因為__。 (例如:她不夠勇敢,因為她不敢告訴家人。) 霸凌者:_______________ 被霸凌者:______________ 旁觀者:_______________

網路霸凌三要角分別缺乏哪些品德? 懷關 同理心 正義感 重尊 平公 

補充概念—去抑制效應 網路霸凌的「去抑制效應」(disinhibition effect)(郭又正,2011:46):網路的「可匿名性」導致網路霸凌具有去抑制效應—人們在網路世界中較容易放鬆自己,更願意公開自己,不如在現實世界中克制自己的行為。     三要角不知不覺地喪失自制力

霸凌事件三要角各自有待加強哪些品德特質? 引導同學進行問題討論 霸凌事件三要角各自有待加強哪些品德特質? (根據實徵研究所建議之參考答案) 霸凌者:同理心、尊重、自信 被霸凌者:自尊、自信、勇敢 旁觀者:關懷、同理心、正義、勇敢

你不能不知:網路霸凌者的人格特質 網路霸凌加害者的人格特質(郭又正,2011:45):1.懦弱;2.缺乏同理心;3.為獲得同儕間的社會聲望;4.報復受害者以獲得滿足感。 網路霸凌加害者的特質:缺乏自信卻有控制他人的強大慾望,故採匿名方式攻擊(江雅芳,2012:57)。 霸凌者的特質:他們具有易怒、低挫折忍受力、缺乏對學校的歸屬感、安全感,較沒有同理心,對家庭缺乏連結,家長監控度較低或易採用懲罰來教導孩子(蔡佳叡,2014:7)。

你不能不知:網路霸凌受害者的人格特質 受害者的特質:青少年遭受網路霸凌時,93%會出現負面情緒、無助感、無力感,甚至罹患憂鬱症(蔡佳叡,2014:7)。被霸凌者普遍感到孤獨,缺乏自信,較不易信任他人,有較多情緒困擾與社交焦慮。 桃園縣諮商心理師公會(2011):應幫助受害者接納、肯定自己,發展興趣與優勢能力,提升受害者的自尊與自我價值感(呂詩涵、胡嘉文,2015:59)。

如何改善品德缺陷? 面向 理性思考/選擇 情緒感受 行動 是 否 表一 品德狀態在情緒感受、選擇及行動上符合中庸與否 品德狀態 資料來源:改編自Urmson (1988: 32)    面向 品德狀態 理性思考/選擇 情緒感受 行動 德行(virtue) 例如:勇敢 是 例如:恐懼、自信 自制 否 不自制/ 意志薄弱 惡行(vice) 例如:懦弱、魯莽

論點:教師的品德教育職責就在於了解學生品德缺陷究屬於理性思考(知道應該做什麼)、情緒感受(想要這麼做),抑或行動(不曉得合適作法)上的問題,再設想教育與訓練之道。 說明: 每個品德特質的施展都涉及理性思考(選擇)、情緒感受與行動三層面。真正有德的人(即德行)必須同時在選擇、情感與行動上都符合中庸之道* 。 未達德行的品德狀態(即表格中的其餘三種)都各自在理性思考(選擇)、情緒感受與行動等一個層面以上未達中庸,從而指明有待改善之處。

舉例說明:勇敢是一項德行,與勇敢之德相關的情緒感受是恐懼與自信。勇敢表現得恰如其份是「勇敢」,太過頭是「魯莽」,不足則為「懦弱」。 *恐懼、自信、嗜欲、生氣、憐憫,以及一般而言的快樂與痛苦都可被以過多或過少(的方式)來加以感受,而這兩種情況都是不好的;唯有在對的時間、指涉正確的對象、朝向適當的人、以合適的動機、以正確的方式(來感受)才是中庸及最好的,而這就是德行的特徵(Aristotle, 1992: 38)。

教學目標與流程(二) 認識個體品德長處,並規劃正向活動的投入。 (20’) 認識個體品德長處的測驗與意義(10’) 快樂的泉源:正向活動的投入(找到適當位置表現自我,尋求自我認同,獲得他人肯定)(10)

協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品德長處 個體在6類德行中,必定各具有1項以上的品德長處。 https://www.authentichappiness.sas.upenn.edu/testcenter (教師須先註冊才能使用線上測驗系統)(也可參考《真實的快樂》所附表格) 建議使用「24項品德長處測量(簡版)」(Brief Strengths Test: Measures 24 Character Strengths)。測驗旨在了解受測者過去一個月內的真實行為。24題分別與24項品德長處有關。 測驗結果以長條圖顯示,提供重要訊息有二: 個人前5項優先品德長處(signature character strength) 個人24項品德長處與網路上測試者做比較,可將自己與其他類似背景者做比較。

24項品德長處(Peterson & Seligman, 2004) 智慧與知識 勇氣 人道 正義 節制 靈性與超越 創造力 勇敢 愛 公民資質 原諒與寬容 對美與卓越的鑑賞力 好奇心 毅力 仁慈kindness 公平 謙卑與謙遜 感激 心胸開闊 正直integrity 社會智商social intelligence 領導力 慎思熟慮prudence 希望 好學習 活力 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 幽默 洞察力 靈性spirituality

根據優勢品德長處,設想正向活動 前項測驗中個別受測者得分最高的前5項即為個人的「優勢品德長處」―最貼近真實自我的特質,相較於其他長處,優勢品德長處屬於動態特質,因為它們在個體生活中被發揮的頻率最高。 正向心理學家論點:「真實的快樂」源自於施展個人品德長處於正向活動中,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務便是找出每個人的「優勢品德長處」,並且盡量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它們。 同理,在預防網路霸凌的一般性品德教育課程中,教師應設法引導學生找出個人品德特長所在,並且引導其尋求適當場合與管道予以施展發揮,從何獲得滿足感。 例如:霸凌者可能具有領導特長,若給予適當表現機會(如班級幹部或活動領導者),可望引導其以適當方式表現自我,同時獲得同儕認可。

參考文獻 江雅芳(2012)。看不見的拳頭:網路霸凌。師友月刊,543:54-57。 呂詩涵、胡嘉文(2015)。面對網路霸凌的因應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9),57-62。 林俊傑(2008)。師友月刊,496:34-37。 洪蘭(譯)(2003)。M. E. P. Seligman著。真實的快樂:運用正向心理學在生活中實現個人長處達到生命最大的成功與情緒最深的滿足(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臺北市:遠流。 美國賓州大學真實的快樂線上測驗問卷https://www.authentichappiness.sas.upenn.edu/ 郭又正(2011)。基層教師對抗網路霸凌。台灣教育,672,45-47。 蔡佳叡(2014)。隱藏的暴力青少年網路霸凌。彰基院訊,6-7。

參考文獻 Aristotle (1992). The Nicomachean ethics (D. Ross, Trans.).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rmson, J. O. (1988). Aristotle’s ethics. Oxford, UK: Basil Black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