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醉 Anesthesia
局 部 麻 醉
局部麻醉 概念:用局麻药阻断周围神经的传导, 使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药理: 1.结构与分类: 酯类 酰胺类 2.理化性质与麻醉效能: ● 离解常数(Ka):不同局麻药其Pka不同 1.结构与分类: 酯类 酰胺类 2.理化性质与麻醉效能: ● 离解常数(Ka):不同局麻药其Pka不同 Pka越大离子部分越多不易透过神经鞘 起效时间长,弥散性能越差 Pka越小起效时间越短,弥散好 ● 脂溶性:决定麻醉效能 油/水分配系数 ● 蛋白结合:决定作用时间
吸收: 3.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清除 相关因素 △ 药物剂量 △ 作用部位 △ 药物性能 △ 是否使用血管收缩药 分布: 相关因素 △ 药物剂量 △ 作用部位 △ 药物性能 △ 是否使用血管收缩药 分布: 肺心、脑、肾肌肉、脂肪、皮肤 转化及清除: 酰胺类肝微粒体酶水解 酯类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
4.不良反应 5.常用局麻药 过敏反应: 毒性反应: ★ 原因: 用量过大 误注入血管 吸收过快 耐受力下降 表现: 中枢N系统:兴奋或抑制 毒性反应: ★ 原因: 用量过大 误注入血管 吸收过快 耐受力下降 表现: 中枢N系统:兴奋或抑制 心血管系统:早期兴奋,最终抑制 处理: 停药、吸氧、安定类药物控制呼吸、 血管活性药物复苏 预防: 针对原因 5.常用局麻药
局麻方法: △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N阻滞 ▲肋间N阻滞 ▲颈丛N阻滞 ▲指神经阻滞
椎 管 内 麻 醉
椎管内麻醉解剖 1.脊椎及椎管 2.韧带 3.脊髓、脊膜 4.根硬膜、根部蛛网膜及根软膜 5.骶管 6.脊神经
椎管内麻醉生理 1.脑脊液 2.药物作用部位 3.阻滞作用及阻滞平面 4.对机体的影响 ● 对呼吸的影响取决与阻滞平面的高度 ● 对循环的影响低血压、心率减慢 ● 对其他系统
椎管内麻醉方法 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分类:根据麻药比重、麻醉平面、 给药方式分类 腰穿术 常用药物 麻醉平面的调节 ★ 剂量、比重、容积、穿刺间隙、病人 体位、注药速度
并发症 ★ ⒈术中并发症 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⒉术后并发症 头痛:原因 临床表现 预防及处理 尿潴留 马尾综合症 粘连性蛛网膜炎 颅神经麻痹 化脓性脑脊膜炎 适应症和禁忌症
2. 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穿刺术 如何判断穿刺成功? ● 阻力消失 ● 毛细管负压 常用药物及给药方法 平面的调节 药物容积、穿刺间隙、导管方向、注药方式
并发症 ★ 1.术中并发症 全脊髓麻醉 毒性反应 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2. 术后并发症 神经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脓肿 脊髓炎动脉综合征 3. 骶管阻滞
麻醉期间生理参数的观察 频率、幅度、是否通畅、潮气量、 通气量/分钟、二氧化碳、动脉血气 循环系统: 血压、脉搏、脉压、尿量、心率、 呼吸系统: 频率、幅度、是否通畅、潮气量、 通气量/分钟、二氧化碳、动脉血气 循环系统: 血压、脉搏、脉压、尿量、心率、 心律、中心静脉压 全身情况: 体位:
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保持循环稳定 ● 疼痛治疗 ● 观测体温 ● 一般处理
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体温 控制性降压 体温 目的: 措施: 适应症: △ 加深麻醉 实施方法: △ 降压药 △ 体位 限度: 禁忌症: 并发症: 体温 对生理的影响: 适应症: 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