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心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夯实教师教育 办好非师范教育 ---- 以外语专业为例 河北师范大学 李正栓. 1. 坚定不移地实施教师教育 A. 关键词:师范院校 师范院校是以培育师资为目的的教育机构,多属于高等教育 层级。 含 “ 师范大学 ” 或 “ 师范学院 ” 。另外,由师专升为本科的院校 多数更名为 “XX 学院 ”
Advertisements

中医内科 陈良金. 目的要求: 熟悉虚劳的证候特征。 了解虚劳的发病与气血阴阳及五脏的关系。 掌握虚劳和肺痨及一般虚证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虚劳的治疗要点。 熟悉虚劳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 了解虚劳的预后及调摄护理。
写作中的几点小技巧 金乡县羊山中学 张秀玲. 一、写外貌不用 “ 有 ” 作文如何来写外貌?同学们的作文里总会出现类 似这样的句子: “ XX 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 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高高的鼻子, 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 如果试着去掉文中的 “ 有 ” ,把文字重新修改一遍,
十大写作技巧. 一、写外貌不用 “ 有 ”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 子: “XX 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 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 “ 有 ” ,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 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 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
招商谈判技巧 芝麻官营销. 技巧原则 孙子兵法云: “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 因敌之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 内功心法 ” 只有在真正实践中才能体会、 掌握。 谈判有没有具体的套路?有没有 “ 一招制 敌 ” 的擒拿手?
“ 十二五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经费监管培训 广东省科技厅 一、专项经费管理法规 一、专项经费管理法规 二、经费监督检查 二、经费监督检查 三、项目预算调整管理 三、项目预算调整管理 四、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管理 四、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管理 五、项目(课题)财务验收 五、项目(课题)财务验收 2.
教育研究课题的实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陶文中 第一节 如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开题论证报告) 一般结构(框架) 1 、课题名称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的基本内容 ( 1 )理论研究(细分为若干子项目) ( 2 )实践研究( 细分为若干子项目)
1 語音下單代表號 請輸入分公司代碼 2 位結束請按#字鍵 統一證券您好 ﹗ 請輸入分公司代碼結束請按#字鍵,如不知分公司代碼請按*號。 請輸入您的帳號後 7 位 結束請按#字鍵 請在聽到干擾音時輸入您的密碼結束請按#字鍵 主選單一覽表 委託下單請按 1 ; 取消下單請按 2 成交回報請按.
人權教育融入教學與 法治教育 彭巧綾 蔡永棠 閱讀理解 六頂思考帽 以概念圖整理閱讀理解 指導學生運用關鍵詞,繪製概 念圖,並分享修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 词语盘点 习作 口语交际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被 江 泽 民 残 酷 迫 害 致 死 的 法 轮 功 学 员 李竟春,女,1954年3月16日出生,江西省九江市人。于2000年12月18日到北京证实大法,关押在北京市门头沟看守所遭受非人的迫害。在狱中李竟春绝食抗争被管教骗喝一瓶“可疑的豆浆”后一直咳嗽不断,发烧呕吐,吐出白色有强烈异味液体,于2000年1月4日死亡。
目录 如何职位分析调查表 职位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职位调查表内容与要点说明 职位分析注意事项 职位分析调查工作计划.
1 修辞手法 2 表现手法 3 表达方式 4 结构技巧 表达技巧.
个人简历 制作 天津民族中专 刘冬.
第八编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第二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三章 《聊斋志异》 第四章 《儒林外史》
2015年衢州开化 事业单位备考讲座 浙江研究院 刘洁.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制度改革 业 务 培 训.
視力不良學(幼)童 篩檢與矯治常見問題 長庚醫院 兒童眼科 楊孟玲 醫師.
轻松应对百变题型——说明文阅读 五年级 语文 赵老师.
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问卷调查法.
小一中文科 家長工作坊
二次函数图象特点的应用 结题报告 K-11 班研究性学习小组 李浚滨制作.
第三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巩固帐户与借贷记帐法的相关知识及其运用,并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会计核算方法。 本章重点与难点问题是:企业在各阶段的业务核算 内容提要:本章首先介绍企业在各不同阶段(企业创立阶段、企业供应阶段、企业生产阶段、企业销售阶段等)的业务内容;然后介绍了各阶段业务核算所需设置的帐户及其帐户的功能与结构;最后举例说明各阶段业务的核算。
明城 微课程研究运用 姓 名:严静华 单 位:佛山市高明区东洲中学 作品名称:《排比的理解与运用》
校本培训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金文英 团体活动助人成长 校本培训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金文英
2014年造价员资格考试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 徐建元.
教師權益─ 退撫制度變革修法 吳忠泰 退撫制度變革修法電子檔可在全教總網站下載分享
【 准 备 上 课 啦 】 心 境 —— 快 乐 源 泉 学习 — 悦于心 聚于魂 化于行.
第七章 无形资产.
《幼儿园模拟教学》(第一章 第二章) 呼伦贝尔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教研室.
公文及公文处理 学校办公室 姚利民.
广州事业单位面试专项练习 主讲:蔡厚佳 微博:腰果公考菜菜爱做梦 2016年04月29日-05月05日.
(某同学作文选段) 这就是我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我家在XX,但是小学的时候我在XX学校读书,我现在读书在永固中学,我现在说学校变化,但是我回校读书坐单车,还有学校很大,初中学习练几课,老师有很多,学校学生有很多,但是现在很重要学习,但是我家有很多工叫做,没有那么多时间学习。
青岛市农村实用人才高等学历教育 2013年秋季入学测试考前练兵 语文----写作部分辅导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学习体会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营情况 (X204-1表).
幼儿园现代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童軍志工服務報告 陽光基金會 愛心捐活動 第2組 報告人:秦惠芬 製作人:江妮錡.
德育导师制基本经验介绍.
面试与面试技术.
秀明小學 原來可以這樣學習 應用題 黃耀勤老師 石慧慧老師 李玉珍老師.
函 文种常识 结构写法 注意事项 例文赏析与训练.
学习情境四 旅行社接待业务的管理 【学习目标】 了解旅行社接待业务的性质与特点; 熟悉旅行社门市接待业务与管理;
小一中文科 家長工作坊
邯郸摸底考试网阅分析25题(3) 河北广平县第一中学 于沙.
发生火灾怎么办 后窑镇中心小学 吴琼.
2013年全省法制培训提纲 (工商执法中若干问题的解决思路) 2013年3月12日.
太阳能概述   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热核反应所释放出的光能、热能及辐射能量。它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达181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全世界年需要能量总和的5000倍,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 广东工业大学 材料能源学院.
年金改革的是與非 吳忠泰.
勞保局人員.
第四章:社交礼仪 一、社交礼仪的原则 二、社交礼仪的特点 三、社交礼仪的常识 四、工作面试中的个人礼仪 五、考研复试中的礼仪.
走向对话的地理课堂教学 海盐高级中学 徐海群.
主讲人 杨延风律师 合同的实务操作与法律风险防范.
关于学生户口迁移的有关说明 保卫处户籍室.
檔案銷毀作業 臺南市政府.
仿写训练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 钟卫平.
三、进项转出.
求职信.
102年度「農業旅遊特色商品發展暨行銷活動計畫」研提原則說明
武汉大学总裁46班 舞动青春 有你精彩 化妆舞会活动策划案.
企业秘书写作 主讲教师:黄巨龙.
十二章 罪数形态.
任务驱动:请阅读下文思考及完成以下任务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的立场观点方法.
温泉部操作实务.
项目四 出入境计调操作流程.
勞動基準法第二十一條 區別工資內涵之實益及法律效果: 基本工資之意義 工資定義.
作业展示
名师垂教 阳痿1年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强化。心系

心悸 定义: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 轻者为惊悸,重者为怔忡。 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 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也包括部分神经官能症)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金贵要略》和《伤寒论》 。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等。 病位:在心,与脾、肾、肺、肝四脏密切相关。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辩证:分虚实。 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治则: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 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惊悸与怔忡 惊悸 怔忡 共同点:都属于心悸。 不同点: 发病因素 多与情绪因素有关; 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 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 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 病势 多为阵发性; 病来虽速,病情较轻; 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 病来虽渐,病情较重; 属性 多属实证; 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 转归 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相当于胃肠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 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相当于胃肠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 共同点:心胸躁动不安。 不同点: 心悸 奔豚 心中剧烈跳动; 上下冲逆; 发自于心。 发自少腹。

一.心虚胆怯证.心悸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他症: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 舌脉: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证候分析: 心悸: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 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易惊醒:为心不藏神; 食少纳呆:为心病及脾,脾气虚弱之故; 脉细弦或细数:为心神不安,气血逆乱之象。 证机概要: 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 药:人参、茯苓、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琥珀、 枣仁、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山药 方解: 龙齿、琥珀:镇惊安神; 茯神、石菖蒲、远志、枣仁:养心安神; 人参、茯苓、山药:益气壮胆; 天冬、生地、熟地:滋养心血; 少量肉桂:鼓舞气血生长; 五味子:收敛心气。 加减: 1.若心气虚损明显,见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加黄芪以益气; 2.见心阳不振,肉桂改桂枝,加附子,以温通心阳; 3.兼心血不足,加阿胶、首乌、龙眼肉,以滋养心血; 4.兼心气郁结,烦闷,精神抑郁,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以疏肝解郁; 5.夹湿,加泽泻、白术;夹瘀,加丹参、川芎、红花、郁金。

二.心血不足证. 心悸 主症:心悸气短; 他症: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 少; 舌脉:舌淡红,脉细弱。 证候分析: 心悸: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面色不华:血虚之故; 头晕目眩,失眠健忘:为心神失养; 倦怠乏力:血亏气虚之故; 纳呆食少:为脾气虚弱; 舌淡红,脉细弱:均属心血不足之征。 证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药物:黄芪、党参、当归、白术、枣仁、远志、龙眼肉、 茯神、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熟地 方解: 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 化之源; 当归、龙眼肉、熟地:补养心血; 枣仁、茯神、远志、大枣:宁心安神; 木香、生姜:理气醒脾,使之补而不滞。 加减: 1.属气阴两虚,症见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 脉细数或结代;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安神。方用炙甘草汤。

心血不足证. 心悸 其他加减: 1. 兼阳虚者,汗出肢冷,加附子、黄芪、 煅龙骨、煅牡蛎。 2 心血不足证. 心悸 其他加减: 1.兼阳虚者,汗出肢冷,加附子、黄芪、 煅龙骨、煅牡蛎。 2.兼阴虚者,重用麦冬、生地黄、阿胶、沙参、玉竹、石斛。 3.纳呆腹胀,加陈皮、谷芽、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枳壳健 脾助运。 4.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莲子心等养心 安神。 5.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者,则以生脉散加减益气养阴补心。

三.阴虚火旺证. 心悸 主症:心悸易惊,心烦失眠,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 他症: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腰酸耳鸣,头晕目眩, 急躁易怒; 舌脉: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证候分析: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内动, 扰动心神; 腰酸耳鸣,头晕目眩:肾阴亏虚之象; 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心火上扰心神; 盗汗:阴不敛津,津液外泄; 口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药物: 天: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丹参、人参、五味子、 茯苓、柏子仁、枣仁、远志、当归、桔梗、朱砂 朱: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当归 方解: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阴清热; 当归、丹参:补血养心; 人参、甘草:补益心气; 茯苓、柏子仁、枣仁、远志、五味子、朱砂:安养心神; 黄连:清热泻火; 桔梗:引药上行,以通心气。 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之效。 加减: 1.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 2.若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单用天王补心丹。 3.若兼有瘀热者,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郁金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四.心阳不振证. 心悸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 他症: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 心悸不安:心阳虚衰,心失温养; 胸闷气短:心阳虚衰,胸中阳气不足;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心阳虚衰,形体失于温煦; 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均为心阳不足之象。 证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药物: 桂:桂枝、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 参:人参、制附子、生姜、大枣、黄芪、麦冬、枸杞 方解: 桂枝、附子:温振心阳; 人参、黄芪:益气助阳; 麦冬、枸杞:滋阴,取“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 炙甘草:益气养心; 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定悸; 生姜、大枣: 诸药合用,具有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之效。

心阳不振证. 心悸 加减: 1. 形寒肢冷,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温阳散寒。 2 心阳不振证. 心悸 加减: 1.形寒肢冷,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温阳散寒。 2.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益气敛汗, 或用独参汤煎服。 3.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利水化饮。 4.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5.兼见阴伤者,加麦冬、五味子、枸杞子、玉竹。 6.若心阳不振,致心动过缓者,酌加炙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以温通 心阳。

五.水饮凌心证. 心悸 主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 他症: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 恶心,欲吐流涎; 舌脉: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证候分析: 心悸:水为阴邪,赖阳气化之,现因脾肾阳虚不能化水, 水邪内停,上凌于心; 形寒肢冷:为阳气虚弱,不能达于四肢之故; 眩晕:饮阻于中,清阳不升; 胸脘痞闷:饮阻于中,气机不利; 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水液内停; 恶心吐涎:饮邪上逆; 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为阳虚水饮内停之征。   证机概要: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药: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泽泻、猪苓、人参、 黄芪、远志、枣仁、车前子、茯神 方解: 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淡渗利水; 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 白术、人参、黄芪:健脾益气助阳; 远志、枣仁、茯神:宁心安神。  诸药合用,具有温通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之效。 加减: 1.兼见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以和胃降逆; 2.兼见肺气不宣,肺有水湿者,症见咳喘胸闷,加杏仁、前胡、 桔梗,以宣肺,加葶苈子、五加皮、防己,以泻肺利水; 3.兼见瘀血者,加当归、川芎、刘寄奴、泽兰叶、益母草; 4.若因心功能不全而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者, 当重用温阳利水之品,如真武汤。

六.瘀阻心脉证. 心悸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 他证: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证候分析: 心悸不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 胸闷不舒:气滞血瘀,心阳被遏; 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心脉瘀阻,心络挛急; 唇甲青紫:脉络瘀阻;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均为心脉瘀阻之征。 证机概要: 气滞血瘀,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药物: 桃:桃仁、红花、丹参、赤芍、香附、延胡索、青皮、当归、 川芎、生地 桂:桂枝、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 方解: 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 香附、延胡索、青皮:理气通脉止痛; 当归、生地:养血活血; 桂枝、炙甘草:温通心阳; 煅龙骨、煅牡蛎:镇静安神。 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安神定悸之效。

瘀阻心脉证. 心悸 加减: 1.气滞血瘀,加用柴胡、枳壳。 2.兼气虚,加黄芪、党参、黄精。 3.兼血虚,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 4.兼阴虚,加麦冬、玉竹、女贞子。 5.兼阳虚,加附子、肉桂、淫羊藿。 6.络脉痹阻,胸部窒闷,加沉香、檀香、降香。 7.夹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加瓜蒌、薤白、半夏、陈皮。 8.胸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祛瘀止痛。

七.痰火扰心证 . 心悸 主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 他症: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 心悸,受惊易作,失眠多梦:痰火扰心,心神不安之故; 胸闷烦躁,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热内蕴之故。 证机概要: 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药:黄连、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甘草、生姜、 菖蒲、大枣、山栀、全瓜蒌、生龙骨、生牡蛎、远志、 枣仁、胆南星 方解: 黄连、山栀:苦寒泻火,清心除烦; 竹茹、半夏、茯苓、胆南星、陈皮、全瓜蒌:清化痰热, 和胃降逆; 生姜、枳实:下气行痰; 远志、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宁心安神。 诸药合用,具有清心降火,化痰宁心安神之效。 加减: 1.痰热互结,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2.心悸重者,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重镇安神; 3.火郁伤阴,加麦冬、玉竹、天冬、生地,养阴清热; 4.兼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谷芽、麦芽、砂仁,益气醒脾。  

胸痹 定义: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包括其他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等。 “胸痹”首见于《金匮要略》。 《内经》则有心痛的描述。

病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肺。 病机:心脉痹阻。 辩证:1 病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肺。 病机:心脉痹阻。 辩证:1.辨标本虚实:标实应区别气滞、痰浊、血瘀、 寒凝, 本虚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 2.辨病情轻重:疼痛持续时间短瞬息即逝者多轻, 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者多重, 持续数时甚至数日不休者常为危重 症侯。 治则: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治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胸痹与悬饮(相当于渗出性胸膜炎) 共同点:都有胸痛。 不同点: 胸痹 悬饮 当胸闷痛,并可向左侧肩背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 胸胁胀痛, 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 多因外邪、饮食、劳欲、体虚; 胸痛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 胸痛持续不解,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 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等心系证候 伴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

胸痹与胃脘痛 胸痹 胃脘痛 共同点:疼痛部位相近。胸痹不典型者,其疼痛部位可在胃脘部。 不同点: 病变脏腑在心 病变脏腑在胃 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 与饮食有关 以闷痛为主 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 为时极短,休息或服药后常可缓解 持续时间较长 伴有心悸、气短等心系证候 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胸痹 真心痛 胸痹与真心痛的鉴别 真心痛:急性心肌梗塞 当胸闷痛,并可向左侧肩背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 疼痛剧烈 胸痹与真心痛的鉴别 真心痛:急性心肌梗塞 胸痹 真心痛 当胸闷痛,并可向左侧肩背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 疼痛剧烈 历时短暂,休息或服药后常可缓解 持续不解 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等心系证候 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

一.心血瘀阻证 .胸痹 主症: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 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 他症: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候分析: 胸闷,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甚则心痛彻背:为气郁日久, 瘀血内停,络脉不通之故; 痛处固定不移,入夜痛甚:血脉凝滞; 暴怒或劳累可加重病情;暴怒伤肝,肝气郁滞,劳累伤气致 气虚,皆能导致血瘀加重故; 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均为心血瘀阻之象。 证机概要: 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 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柴胡、 枳壳、牛膝、桔梗、甘草、降香、郁金 方解: 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 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 当归、生地:补养阴血;甘草调和诸药。 降香、郁金:理气止痛。 诸药合用,具有祛瘀通脉,行气止痛之效。 加减: 1)胸痛剧烈,加乳香、没药、丹参等,加强活血理气之功; 2)若血瘀气滞并重,胸闷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荜拔等辛香理气 止痛之药; 3)若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者,伴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可加桂枝 或肉桂、细辛、高良姜、薤白等温通散寒之品; 4)气虚血瘀者,伴气短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当益气活血,用 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二.气滞心胸证. 胸痹 主症: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遇情志不遂时容易 诱发或 加重, 他症:时欲太息,伴脘部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 舌脉: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候分析: 心胸满闷,隐痛,痛有定处: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 痹阻,心脉失和之故; 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症状加重:气机郁滞与情志变化关 系密切故; 脘部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为肝气郁滞之故; 苔薄腻,脉细弦:皆为气滞血行不畅之征。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柴胡、芍药、香附、川芎、枳壳、陈皮、甘草 方解: 柴胡、枳壳:疏肝理气; 香附、陈皮:理气解郁; 川芎、赤芍:活血通脉; 芍药、甘草又能缓急止痛。 故诸药合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效。 加减: 1)胸闷心痛明显,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合用失笑散,以加强活血行 瘀,散结止痛之作用; 2)气郁日久化热,见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 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清热; 3)便秘严重者,加当归龙荟丸以泻郁火。

三.痰浊闭阻证. 胸痹 主症:胸闷重而心痛微,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 他症: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倦怠乏力,纳 呆便溏,咯吐痰涎; 舌脉: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候分析: 胸闷重而心痛:痰浊盘踞,胸阳失展; 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阴雨天湿邪重,痰浊益甚; 气短:痰浊闭阻,气机不畅; 肢体沉重,倦怠乏力,纳呆便溏:痰浊困脾,脾气不运; 痰多,形体肥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均为痰浊壅盛之征。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 药物: 瓜:瓜蒌、薤白、半夏、白酒 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人参、胆南星、 石菖蒲、生姜 方解: 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半夏、竹茹、胆南星:清化痰热; 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石菖蒲、枳实、陈皮:理气宽胸; 生姜:和中。 诸药合用,具有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止痛之效。 加减: 1.大便干结,加桃仁、大黄; 2.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清化痰热而理气活血。 3.如痰热兼有郁火者,加海浮石、海蛤壳、黑山栀、天竺黄,化痰火之 胶结。

四.寒凝心脉证 . 胸痹 主症: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 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 病或加重; 他症: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 面色苍白; 舌脉: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证候分析: 心痛如绞,心痛彻背,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 病或加重: 寒邪内侵,阳气不运,气机阻痹; 胸闷气短,心悸,喘不得卧:胸阳不振,气机受阻; 面色苍白,形寒,手足不温,冷汗自出:为阳气虚衰之征;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为阴寒凝滞,阳气不运之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当:当归、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通草、细辛 方解: 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 薤白、栝蒌实: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药物: 枳: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实 当:当归、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通草、细辛 方解: 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 薤白、栝蒌实: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当归、芍药、甘草:养血活血; 枳实、厚朴、通草:理气通脉; 生姜、大枣:养脾和营。 诸药合用,具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止痛之效。 加减: 1.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见胸痛剧烈,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 息,脉沉紧或沉微者,当用温通散寒之法,以乌头赤石脂丸加荜茇、 高良姜、细辛等。 2.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舌下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

五.气阴两虚证 . 胸痹 主症:心胸隐痛,时作时休; 他症: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 面色㿠白、易汗出; 舌脉: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证候分析: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胸痹日久,气阴两虚,气虚则无以行 血,阴虚则脉络不利,致血行不畅,气血瘀滞; 心悸:心脉失养; 面色㿠白、易汗出,气短,动则益甚;倦怠乏力,声低:均 属气虚故; 舌淡胖边有齿痕,脉虚细缓或结代:均为气阴两虚之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药物: 生:人参、麦冬、五味子 人: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肉桂、 黄芪、五味子、陈皮、远志、玉竹、丹参 方解: 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大补元气,通利经脉; 肉桂:温通心阳; 麦冬、玉竹:滋养心阴; 远志、五味子:收敛心气; 当归、白芍、熟地、丹参:养血活血; 陈皮:健脾理气。 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之效。 加减: 1.兼有气滞血瘀者,加川芎、郁金,行气活血。 2.兼痰浊之象者,加白蔻仁,助茯苓、白术健脾化痰。 3.见纳呆,失眠等心脾两虚者,可加半夏曲健脾和胃,加柏子仁、酸枣仁, 收敛心气,养心安神。

六.心肾阴虚证 . 胸痹 主症:心痛憋闷,心悸; 他症: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 舌脉: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候分析: 心痛憋闷:病延日久,气血运行失畅,瘀滞痹阻; 心悸,盗汗,虚烦不寐:心阴虚故; 腰酸膝软,头晕耳鸣:为肾阴不足; 口干便秘:心肾阴虚,津液不足;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均为心肾亏虚,心脉 瘀阻之征。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药物:天: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丹参、人参、五味子、 茯苓、柏子仁、枣仁、远志、当归、桔梗、朱砂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药物:天: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丹参、人参、五味子、 茯苓、柏子仁、枣仁、远志、当归、桔梗、朱砂 炙:炙甘草、人参、桂枝、生姜、阿胶、生地、麦冬、 火麻仁、大枣、芍药 方解: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以降虚火; 人参、炙甘草、茯苓:益助心气; 柏子仁、枣仁、远志、五味子、大枣: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当归、丹参、阿胶、麻仁、芍药:滋养心血而通心脉; 桔梗:引药上行,以通心气。 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火,养心和络之效。 加减: 1.若兼风阳上扰,加珍珠母、灵磁石、石决明、琥珀,重镇潜阳。 2.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可用酸枣仁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 3.若心肾阴虚,以肾阴亏虚为主,可用左归丸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七.心肾阳虚证 . 胸痹 主症:心悸而痛; 他症: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㿠白,神倦怯寒, 四肢欠温或肿胀; 舌脉: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证候分析: 心悸而痛, 胸闷气短,动则更甚, 自汗:阳气虚衰,心阳不 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肾阳虚衰故;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均为心肾阳虚之征。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药物:参:人参、制附子、生姜、大枣 右: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甘草、制附子、 肉桂、杜仲、仙灵脾、补骨脂 方解: 人参:大补元气; 附子:温补真阳; 肉桂:振奋心阳; 炙甘草:益气复脉;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仙灵脾、补骨脂:温 养肾气; 生姜、大枣:和中。 诸药合用,具有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之效。 加减: 1.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饮上凌心肺,症见水肿、喘促、心悸,用真武 汤加黄芪、汉防己、猪苓、车前子,温肾阳而化水饮。 2.若阳虚欲脱厥逆者,用四逆加人参汤,温阳益气,回阳救逆。

真心痛 真心痛: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症。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 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 面色苍白等。(心肌梗塞)

一.气虚血瘀证. 真心痛 主症:心胸刺痛,胸部闷窒,动则加重; 他症:短气乏力,汗出心悸; 舌脉:舌胖大边有齿痕,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 脉弦细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代表方: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 保: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 血: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柴胡、枳壳、 牛膝、桔梗、甘草

二.寒凝心脉证. 真心痛 主症: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不宁; 他症:神疲乏力,形寒肢冷; 舌脉:舌淡黯,苔白腻,脉沉无力,迟缓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散寒通脉。 代表方:当归四逆汤加味 药: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大枣、通草、 附子、丹参、三七

三.正虚阳脱证. 真心痛 主症:心胸绞痛,胸中憋闷或有窒息感,喘促不宁; 他症:心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或 表情淡漠,重则神识昏迷,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 撒尿遗; 舌脉:脉疾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 代表方:四逆加人参汤加减。 阴竭阳亡,合生脉散

不寐 《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暝”。 张仲景将其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 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 不得入于阴。 辩证: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实证为邪热扰心 治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实证泄其有余(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 虚证补其不足(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 并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一.肝火扰心证. 不寐 主症: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 他症: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 不思饮食,便秘溲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 不寐;恼怒伤肝,肝失调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 不思饮食:肝气犯胃之故; 口干而苦,急躁易怒:为肝郁化火; 多梦,头晕头胀,目赤耳鸣:火热上扰清窍; 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之象。   证机概要: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 生地、车前子,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磁石 方解: 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 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和肝; 柴胡:疏畅肝胆之气; 甘草:和中。 生龙骨、生牡蛎、磁石:镇心安神。 诸药合用,具有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之效。 加减: 1)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绿萼梅,以疏肝解郁; 3)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躁怒,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二.痰热扰心证 不寐 主症:心烦不寐; 他症: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 舌脉: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心烦不寐,口苦:多因宿食停滞,积湿生痰,痰湿化热,痰 热上扰心神; 胸脘痞闷,泛恶嗳气:为气机不畅,胃失和降之故; 头重目眩:为清阳被蒙;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宿食内停之征。 证机概要: 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药:黄连、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生姜、 大枣、龙齿、珍珠母、磁石 方解: 陈皮、半夏、枳实、茯苓、大枣:健脾化痰,理气和胃; 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 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 生姜和中降逆。 诸药合用,具有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之效。 加减: 1)若证见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 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气; 2)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加神曲、焦山楂、 莱菔子:消导和中。 3)痰热重而大便不通者,可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三.心脾两虚证 不寐 主症:不易入睡,多梦易醒; 他症:面色少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食少,四肢倦 怠,腹胀便溏, 舌脉: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健忘心悸: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 不守舍; 头晕目眩:清阳不升,不能上奉于脑; 面色少华,舌色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 食少,腹胀便溏:为脾虚健运失常之故; 神疲,四肢倦怠,脉细无力:血少气虚之故。   证机概要: 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药:黄芪、人参、白术、茯苓、枣仁、远志、龙眼肉、当归、 木香、生姜、大枣、炙甘草、茯神 方解: 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远志、枣仁、茯苓、龙眼肉、大枣、茯神:补心益脾安神; 当归、黄芪:补气生血; 木香:行气舒脾,使之补而不滞;生姜和中。 诸药合用,养血以宁心神,健脾以资化源。 加减: 1)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 2)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 生龙骨、生牡蛎、琥珀以镇静安神; 3)兼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用苍术、半夏、陈皮、厚朴 (平胃散)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4)产后虚烦不眠,或老年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多属气血不足,亦可采 用本方治疗。  

四.心肾不交证 不寐 主症: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 他症: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 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心烦不寐,心悸多梦: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 旺,上扰心神; 头晕耳鸣:肾精亏耗,髓海空虚; 腰膝酸软:肾阴不足,肾府失养; 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心肾不交,精关不固,冲任失调;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 阴虚火旺之象。

六: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 交:黄连、肉桂 方解: 熟地、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药物: 六: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 交:黄连、肉桂 方解: 熟地、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茯苓、丹皮、泽泻:健脾渗湿,清泄相火; 黄连:清心降火; 肉桂:引火归原。 诸药合用具有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效。 加减: 1.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2.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五.心胆气虚证 不寐 主症:虚烦不寐,触事易惊; 他症:终日剔剔,胆怯心悸,气短自汗,倦怠乏力; 舌脉:舌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 虚烦不寐,触事易惊,心悸:心胆气虚,心神不安; 气短自汗,倦怠乏力:均属气虚之象; 舌淡,脉弦细:均为气血不足,心胆气虚之征。 证机概要: 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药物: 安:人参、茯苓、茯神、菖蒲、远志、龙齿 酸: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 方解: 人参、茯苓、甘草:益心胆之气; 茯神、菖蒲、远志、龙齿:化痰宁心,镇惊安神; 酸枣仁、川芎:调血养心; 知母:清热除烦。 诸药合用具有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之效。 加减: 1.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补养肝血。 2.肝不疏土,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陈皮、山药、白术, 疏肝健脾。 3.心悸甚,惊剔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重镇安神。

附:健忘 定义: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 亦称“善忘”、“喜忘”、“多忘”。 宋。《圣济总录》首先用“健忘”,一直沿用迄今。 病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房劳久病年迈,肾精亏虚; 七情所伤; 久病入络,致瘀血内停,痰浊上蒙。 病位:在脑,与心脾肾虚损,气血阴精不足有关。 病机:心脾肾虚损,气血阴精不足,脑海失养; 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痰浊上扰。 辩证:辨虚实。 临床以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虚实兼杂者多见。

一.心脾不足证 健忘 主症:健忘失眠,心悸神倦; 他症:纳呆气短,脘腹胀满; 舌脉: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证候分析及方解:参考不寐

二.肾精亏耗证 健忘 主症:健忘; 他症:形体疲惫,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五心烦热; 舌脉:舌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 健忘,形体疲惫:年老体衰,肾精亏虚,不能上充脑髓; 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肾精亏虚之故; 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肾精亏虚,虚火上炎。

肾精亏耗证 . 健忘 治法:填精补髓。 代表方:河车大造丸加减 药:紫河车、熟地、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牛膝、 人参、枣仁、五味子、菖蒲 方解: 紫河车:大补精血; 熟地、杜仲、龟板、牛膝:填精补髓; 天冬、麦冬:养阴生精; 黄柏:清相火; 人参:益气生津; 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 菖蒲:开窍醒脑。 全方具有益气养阴生精,填精补髓之效。

三.痰浊扰心证 健忘 主症:健忘,嗜卧; 他症:头晕胸闷,呕恶,咳吐痰涎; 舌脉:苔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 健忘、嗜卧,头晕:痰浊上扰,阻塞清窍; 胸闷,呕恶,咳吐痰涎,苔腻,脉弦滑:痰浊内盛之故。 治法:化痰宁心。 代表方:温胆汤加减 加苍术、白术、菖蒲、郁金 药: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生姜、大枣、甘草 方解: 半夏、枳实、竹茹、苍术:化痰泄浊; 茯苓、白术、甘草、大枣:健脾益气; 菖蒲、郁金:开窍解郁; 生姜和中。

四.血瘀痹阻证 健忘 主症:遇事善忘; 他症:心悸胸闷,言语迟缓,神思欠敏,表情呆钝,面唇暗红;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证候分析: 遇事善忘,言语迟缓,神思欠敏,表情呆钝,面唇暗红,舌质 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瘀血阻滞,脑髓失养; 心悸胸闷:气滞血瘀,心神失养。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柴胡、枳壳、 牛膝、桔梗、甘草 方解: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牛膝:养血活血; 柴胡、枳壳、桔梗:行气以助血行; 甘草:益气扶正。

多寐 定义: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 亦称“嗜睡”、“多卧”、“嗜眠”、“多眠”。 病位:在心、脾,与肾关系密切。 病机:本虚为心、脾、肾阳气虚弱,心窍失荣; 标实为湿邪、痰浊、瘀血等阻滞脉络,蒙塞心窍。 主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 辩证:辩虚实。

一.湿盛困脾证 多寐 主症:头蒙如裹,昏昏嗜睡; 他症:肢体沉重,偶伴浮肿,胸脘痞满,纳少,泛恶; 舌脉:苔腻,脉濡。 证候分析: 头蒙如裹,昏昏嗜睡:素体脾虚,湿浊内生,蒙塞心窍; 肢体沉重,偶伴浮肿,胸脘痞满,苔腻,脉濡:皆属湿 浊内盛之症; 纳少,泛恶:脾虚,健运失常,胃气失和。  

治法:燥湿健脾,醒神开窍。 代表方:平胃散加减 药:陈皮、苍术、厚朴、甘草、生姜、大枣、藿香、菖蒲 方解: 苍术:燥湿健脾; 陈皮:理气和中; 厚朴、生姜:宽中理脾祛湿; 藿香:芳香化浊; 菖蒲:醒脾化湿,提神开窍; 大枣和中安神。 诸药合用,具有燥湿健脾,醒神开窍之效。    

二.瘀血阻滞证 多寐 主症:神倦嗜睡; 他症:头痛头晕,病程较久,或有外伤史 舌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通络。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麝香、老葱、鲜姜、黄酒、 大枣 方解: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鲜姜、黄酒:温通以助行血; 麝香、老葱:开窍醒脑; 大枣:顾护正气。

三.脾气虚弱证 多寐 主症:嗜睡多卧,倦怠乏力,饭后尤甚; 他症:纳少便溏,面色萎黄; 舌脉:苔薄白,脉虚弱。 证候分析: 嗜睡多卧,倦怠乏力,饭后尤甚: 脾气虚弱,心神失养; 纳少便溏,面色萎黄,苔薄白,脉虚弱:皆属脾气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药:木香、砂仁、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 生姜 方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陈皮、半夏:化痰和中; 木香、砂仁:理气醒脾。

四.阳气虚衰证 多寐 主症:心神昏浊,倦怠嗜卧; 他症:精神疲乏,懒言,畏寒肢冷,面色恍白,健忘; 舌脉: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温阳。 代表方:附子理中丸合人参益气汤加减 药物: 附:制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人:黄芪、人参、防风、升麻、熟地黄、川芎、炙甘草、五味子、 肉桂 方解: 附子、干姜、肉桂:温补脾肾之阳; 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大补元气; 熟地黄、川芎、五味子:滋补阴液,阴中求阳; 升麻、防风:升阳,以助清阳上升。

癫狂 癫: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 多喜。 狂: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 多怒。 癫狂病名首见于《内经》,癫病称之为“癫疾”,后世医家有“呆病”、“花痴”等名。

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先天不足。 病位:主要在心肝,涉及脾胃,久而伤肾。 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 失主。 辩证:1.辨癫证与狂证。 2.辨病性虚实:初病属实,久病则多属虚实夹杂 治则:初期以邪实为主,治当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 (泄)火豁痰,化瘀通窍; 后期以正虚为主,治当补益心脾,滋阴养血,调 整阴阳。同时,移情易性,加强护理

癫证与郁病 共同点:均属性格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 不同点: 癫证 郁病 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 或喜怒无常,多语或不语。 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闷,急躁易怒,心悸失眠,喉中如有异物等自我感觉异常为主 。 神明逆乱,神志不清 神志清楚 一般已失去自我控制力 有自制能力,不会自伤或伤及他人

痴呆与癫证 共同点:都有神志异常的症状表现。 不同点: 痴呆 癫证 老年人多见; 成年人多见; 痴呆属智能活动障碍, 年龄 老年人多见; 成年人多见; 特点 痴呆属智能活动障碍, 以智能低下,神志呆滞,愚笨迟钝为特征; 癫证属精神失常的疾患, 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 部分症状可自制 ;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调;或痰浊瘀血,阻痹脑脉。 一般已失去自我控制力 ; 基本病机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

一.痰气郁结证 癫证 主症: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时时太息,言 语无序, 或喃喃自语,多疑多虑,喜怒无常,秽洁不分, 不思饮食; 舌脉: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证机概要: 肝气郁滞,脾失健运,痰郁气结,蒙蔽神窍。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代表方: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药物: 逍: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煨姜、甘草、薄荷 顺: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胆星、枳实、木香、 香附

二.心脾两虚证 癫证 主症: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言语 无序; 他症:肢体困乏,饮食锐减;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代表方: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 药物: 养:黄芪、人参、当归、茯苓、茯神、川芎、肉桂、甘草、 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半夏曲 越:川芎、苍术、香附、神曲、栀子

(二)狂证: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 一 (二)狂证: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 一.痰火扰神证 狂证 主症:病起急骤,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 红目赤,突发狂乱无知,骂詈号叫,不避亲疏,逾垣 上屋, 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 舌脉:舌红绛,苔多黄腻或黄燥而垢,脉弦大滑数。 治法: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代表方:生铁落饮加减 药:天冬、麦冬、贝母、胆星、橘红、远志、石菖蒲、茯苓、 茯神、钩藤、连翘、玄参、丹参、辰砂、生铁落

二.痰热瘀结证 狂证 主症:癫狂日久不愈,面色晦滞而秽,情绪躁扰不安,多 言不序,恼怒不休, 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见妄闻,妄思离奇; 他症:头痛,心悸而烦; 舌脉:舌紫暗,有瘀斑,少苔或薄黄而干;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豁痰化瘀,调畅气血。 代表方:癫狂梦醒汤加减 药物: 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半夏、大腹皮、青皮、 陈皮、桑白皮、苏子、甘草

三.火盛阴伤证 狂证 主症:癫狂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较缓,妄言妄为,呼之已能 自制; 他症:有疲惫之象,寝不安寐,烦惋焦躁,形瘦,面红而秽, 口干便难; 舌脉:舌尖红无苔,有剥裂,脉细数。 证机概要:心肝郁火,或阳明腑热久羁,耗津伤液,心肾失 调,阴虚火旺,神明受扰。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代表方: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加减 药物: 二:生地、麦冬、枣仁、生甘草、玄参、茯苓、黄连、木通、 灯心、竹叶 琥:琥珀、龙齿、远志、牛黄、石菖蒲、茯神、人参、枣仁、 生地、当归、黄连、柏子仁、朱砂、金箔

痫病 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强直抽搐,口 吐涎沫,两目上视,口中怪叫,移时苏醒, 一如常人。 亦名“癫痫”,俗称“羊癎风” 首见于《内经》

病因: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六淫之邪, 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患它病之后。 病位:五脏均有关联,但主要责于心肝。 病机:总以痰为主,每由风、火触动,痰瘀内阻,蒙蔽 清窍。 辩证:确定病性(属风、痰、热或瘀)。 辩病情轻重。 治则:宜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以治标为主,着重清 肝泻火,豁痰熄风,开窍定痫; 平时则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 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中风与痫病的鉴别 中风 痫病 共同点: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的症状。 不同点: 少有反复发作史 仆地无声; 发作时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异常叫声 昏迷持续时间长 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 醒后多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 有反复发作史 仆地时常口中作声,或作怪叫声 发时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 昏迷多为时短暂 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 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

发作时常伴号叫声、口吐涎沫、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症。可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 痫病与厥证的鉴别 共同点:都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的症状。 不同点: 痫病 厥证 发作时常伴号叫声、口吐涎沫、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症。可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 昏仆时间短暂,会自己苏醒,醒后如常人; 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 还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之症。 病情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则一厥不复而死亡。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四肢抽搐仅见于发作之时,兼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口中怪叫声; 除四肢抽搐持续发作外,伴有身体强直,角弓反张; 痫病与痉证的鉴别 共同点:均有四肢抽搐等症状。 不同点: 痫病 痉证 四肢抽搐仅见于发作之时,兼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口中怪叫声; 除四肢抽搐持续发作外,伴有身体强直,角弓反张; 能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 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经治疗后仍有原发疾病的存在; 既往有类似发病史。 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

一.风痰闭阻证 痫病 主症: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 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 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失,谈话中断,持 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 他症: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证候分析: 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均为素体风痰内盛,有上逆 之先兆症状; 痫证发作:肝风内动,痰随风动,风痰闭阻心窍,心神被蒙; 吐涎,而平素痰多:痰浊内生,风痰上涌; 苔白腻,脉弦滑:皆为肝风夹痰浊之象。 证机概要: 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 上干清窍。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代表方:定痫丸加减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 代表方:定痫丸加减 * 药:天麻、川贝、半夏、茯苓、茯神、胆南星、石菖蒲、全蝎、 僵蚕、琥珀、陈皮、远志、丹参、麦冬、辰砂、竹沥、 甘草、生姜 方解: 天麻、全蝎、僵蚕:平肝熄风镇痉; 竹沥、川贝、石菖蒲、胆星、半夏:涤痰开窍降逆; 琥珀、辰砂、茯神、远志:镇心安神定痫; 陈皮、茯苓、生姜:健脾益气化痰; 麦冬:养阴安神; 丹参:理血化瘀通络; 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具有豁痰开窍,熄风定痫之效。 加减: 1)眩晕、目斜视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珍珠母,以重镇安神。

二.痰火扰神证 痫病 主症: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 他症: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 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候分析: 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风动痰升,阻塞心窍; 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目赤:肝火偏亢; 心烦失眠,甚则彻夜难眠:肝火上扰心神;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均为肝火痰热之象。 证机概要: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痰火扰神证 .痫病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药物: 龙: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柴胡、生地、车前子、木通、 泽泻、当归、甘草、大黄 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枳实、南星、菖蒲、 竹茹、青黛、芦荟、木香、麝香 方解: 龙胆草、青黛、芦荟、柴胡:入肝经而泻肝火; 大黄、黄芩、山栀子:通泻上中下三焦之火; 半夏、南星、枳实、木香:理气涤痰; 人参、陈皮、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化痰; 菖蒲、麝香:清心开窍; 当归、生地:和血养肝; 车前子、木通、泽泻、竹茹:清热利湿。 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泻火,化痰开窍之效。 加减: 1.有肝火动风之势者,加天麻、石决明、钩藤、地龙、全蝎,平肝熄风。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 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或弦。   三.瘀阻脑络证 痫病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 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或弦。 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 育不全。 证候分析: 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由于外伤,或其他因素导 致脑窍受损,瘀血阻络,经脉不畅,脑神失养;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颜面口唇青紫;舌暗有瘀点或瘀 斑,脉涩或弦: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证机概要: 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药物: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麝香、老葱、鲜姜、 大枣、黄酒、地龙、全蝎、僵蚕 方解: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麝香、老葱、黄酒:通阳开窍,活血通络; 地龙、全蝎、僵蚕:熄风定痫; 姜、大枣:和中养血安神。 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醒脑通窍之效。 加减: 1)痰涎偏盛者,加半夏、胆南星、竹茹。

痫病 四.心脾两虚证 痫病 主症:反复发痫; 他症: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 瘦纳呆,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证候分析: 痫病反复发作:痫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 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神疲乏力,气短:脾气虚 弱,健运失司; 心悸,失眠多梦:心血亏虚,心神失养; 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均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征。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代表方: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药物: 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归: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龙眼肉、 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熟地、丹参、五味子 方解: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助运; 陈皮、半夏:理气化痰降逆; 当归、熟地、丹参:养血和血; 酸枣仁、龙眼肉、大枣:养心安神; 远志、五味子:敛心气,宁心神; 木香、生姜:理气醒脾。 诸药合用,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宁心之效。 加减: 1.痰浊盛而恶心呕吐者,加胆南星、竹茹、瓜蒌、石菖蒲,化痰降浊。 2.便溏者,加炒薏仁、炒扁豆、炮姜,健脾止泻。 3.夜游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生铁落,镇心安神。

五.心肾亏虚证 痫病 主症:痫病频发; 他症:精神恍惚,心悸,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两目干涩, 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腰膝酸软,大便干燥; 舌脉:舌淡红,脉沉细而数(弱)。 证候分析: 痫病频发,精神恍惚:痫病日久,心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 脑失所养; 心悸,健忘失眠: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两目干涩: 肾气亏虚,形体失养; 大便干燥:心血亏虚,津液不足; 脉沉细而数(弱):亦为心肾亏虚之征。 证机概要:痫病日久,心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左: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龟板、川牛膝、鹿角胶、 菟丝子、生牡蛎、鳖甲 天: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丹参、人参、五味子、茯苓、 心肾亏虚证. 痫病 治法: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代表方: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 药物: 左: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龟板、川牛膝、鹿角胶、 菟丝子、生牡蛎、鳖甲 天: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丹参、人参、五味子、茯苓、 柏子仁、枣仁、远志、当归、桔梗、朱砂 方解: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 龟板、鹿角胶:峻补精血; 川牛膝:补肾强腰; 生牡蛎、鳖甲:滋阴潜阳; 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诸药合用,具有补益心肾,潜阳安神之效。 加减 1.神思恍惚,持续时间长者,加阿胶,补益心血。 2.心中烦热者,加焦山栀、莲子心,以清心除烦。 3.大便干燥者,加玄参、天花粉、当归、火麻仁,养阴润肠通便。

痴呆 临床表现: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 老年性痴呆、脑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脑叶萎缩症等。 《景岳全书。杂证谟》有“癫狂痴呆”专篇论及本病。

病因:年迈体虚,情志所伤,久病耗损。 病位:主要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辩证: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以虚实夹杂者多见。 辩证时需分清虚实。 治则:以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泻火治其标,补虚 扶正,充髓养脑治其本。

无诱发因素,其心神失常症状不能自行缓解,且病程迁延 1.痴呆与郁证中之脏躁 共同点:都有神志异常的症状。 不同点: 痴呆 郁证(脏躁) 年龄 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 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特点 无诱发因素,其心神失常症状不能自行缓解,且病程迁延 并伴有明显的记忆力、计算力减退,甚至人格情感的变化。 多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无智能、人格、情感方面的变化。

痴呆以神情呆滞,或神志恍惚,告知不晓为主要表现; 2.痴呆与癫证的鉴别诊断(见癫证篇) 3.痴呆与健忘的鉴别诊断 共同点:都有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症状。 不同点: 痴呆 健忘 特点 痴呆以神情呆滞,或神志恍惚,告知不晓为主要表现; 不晓前事;或问事不知; 健忘是以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为主症; 晓其事却易忘; 兼症 伴有智能减退,神情呆钝; 不伴有智能减退,神情呆钝; 预后 预后差。 预后好。

一.髓海不足证 痴呆 主症: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减退, 神情呆钝,词不达意; 他症:头晕耳鸣,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艰难; 舌脉: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证候分析: 智能减退,记忆力等衰退,神情呆钝,词不达意,头晕耳鸣: 因年老肾精亏虚,无以生髓,髓海失养之故; 齿枯发焦,懈惰思卧,腰酸骨软,步履艰难,舌体瘦薄色淡, 脉沉细弱:均为肾精亏虚之征。 证机概要: 肾精亏虚,髓海失养

治法: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代表方:七福饮加减 治法: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 代表方:七福饮加减 * 药:人参、白术、当归、熟地、炙甘草、远志、枣仁、杏仁、 菖蒲、紫河车、阿胶、龟板胶、 方解: 熟地:滋阴补肾; 当归:养血补肝; 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远志、杏仁、枣仁、菖蒲:宣窍化痰。 鹿角胶、龟板胶、阿胶、紫河车、猪骨髓:补髓填精; 加减: 2)肝肾阴虚,见年老智能减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可去人参、白 术,加怀牛膝、生地、枸杞子、女贞子、制首乌; 3)兼肾阳亏虚,症见面白无华,形寒肢冷,口中流涎,加熟附片、巴戟 天、益智仁仙灵脾、肉苁蓉等; 4)如见言行不经,心烦溲赤,舌红少苔,脉细而弦数,是肾阴不足, 水不制火而心火偏亢,可用知柏地黄丸加丹参、莲子心、菖蒲等清 心宣窍。

二.脾肾两虚证 痴呆 主症: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口齿含 糊,词不达意; 他症:腰膝酸软,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口涎外 溢,或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鸡鸣泄泻; 舌脉:舌淡白,舌体胖大,苔白,或舌红苔少或无苔, 脉沉细弱,两尺尤甚。 证候分析: 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词不达意等症: 肾精不足,不能充养髓海,髓海失养 肌肉萎缩,食少纳呆,腹痛喜按,气短懒言,口涎外溢:因脾 虚之故; 鸡鸣泄泻,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肾阳虚衰之故; 舌淡胖,脉沉细弱:均为脾肾两虚之候。 若见肾阴虚则见舌红少苔。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代表方:还少丹加减 药:熟地、枸杞子、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茴香、杜仲、 茯苓、山药、菖蒲、远志、怀牛膝、楮实子、五味子、 大枣、党参、白术 方解: 熟地、杞子、山萸肉:滋阴补肾; 肉苁蓉、巴戟天、小茴:助命火,补肾气; 杜仲、楮实子、怀牛膝:补益肝肾;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益气健脾; 菖蒲、远志、五味子:宣窍安神。 加减: 1)肌肉萎缩,气短乏力者,加紫河车、阿胶、续断、首乌、黄芪等益气 补肾; 2)食少纳呆,头重如裹,时吐痰涎,头晕时作,苔腻者,宜酌减滋肾之 品,加陈皮、半夏、生薏仁、白扣仁健脾化湿和胃;也可配伍藿香、 佩兰芳香化湿; 3)阴虚`明显,加花粉、玉竹、麦冬、石斛,麦芽、谷芽,养阴生津。  

三.痰浊蒙窍证 痴呆 主症:表情呆钝,智力衰退, 或哭笑无常,喃喃自语; 或终日无语,呆若木鸡; 他症:不思饮食,脘腹胀痛,痞满不适,口多涎沫,头 重如裹;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 痴呆;痰浊内盛,蒙蔽清窍,神明被扰,神机失用; 不思饮食,脘腹胀痛,痞满不适,头重如裹,舌淡:痰 浊困脾,脾运不健之故; 口多痰涎,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浊内盛故。 证机概要: 痰浊上蒙,清窍被阻。

治法: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制南星、 人参、石菖蒲、生姜、菖蒲、郁金、远志 方解: 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理气化痰,和胃降逆; 制南星:去胶结之顽痰; 菖蒲、郁金、远志:开窍化浊; 甘草、生姜:补中和胃。 诸药同用,具有健脾化浊,豁痰开窍之效。 加减: 1)脾虚明显者,加党参、白术、麦芽、砂仁等; 2)头重如裹,哭笑无常,喃喃自语,口多涎沫者,重用陈皮、半夏、 制南星,并加用莱菔子、全瓜蒌、浙贝等化痰祛痰之品; 3)痰浊化热,干扰清窍,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将制南星改用 胆南星,并加瓜蒌、栀子、黄芩、天竺黄、竹沥;

四.瘀血内阻证 痴呆 主症: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或思维异常, 行为古怪; 他症: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晦暗 舌脉: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证候分析: 痴呆见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或思维异常、 行为古怪;久病入络,或有外伤,瘀血阻滞,脑脉痹阻,脑 髓失养,神机失用; 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灰暗:因瘀血内阻之故; 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证机概要: 瘀血阻滞,脑脉痹阻。

瘀血内阻证。痴呆 治法:活血化瘀,开窍醒脑。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痴呆 治法:活血化瘀,开窍醒脑。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 药物:桃仁、红花、麝香、川芎、赤芍、老葱、鲜姜、酒、 枣、当归、丹参、菖蒲、郁金 方解: 麝香:芳香开窍,活血散结通络;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酒、当归、丹参:活血化瘀; 老葱、鲜姜、菖蒲、郁金:通阳宣窍。大枣和中。    

瘀血内阻证。痴呆 加减: 1。久病伴气血不足,加熟地、党参、黄芪; 2。瘀血日久,阴血亏虚明显者,加熟地、阿胶、鳖甲、制首乌、 女贞子; 3。久病血瘀化热,致肝胃火逆,症见头痛呕恶等,加钩藤、菊花、 夏枯草、丹皮、栀子、生地、竹茹等; 4。痰瘀交阻,兼头重,口流黏沫,舌紫暗有瘀斑,苔厚腻者,可加 半夏、橘红、枳实、杏仁、胆南星; 5。病久入络者,宜加蜈蚣、僵蚕、全蝎、水蛭、地龙等虫类药以疏 通经络,同时加用天麻、葛根等; 6。兼见肾虚者,症见口中流涎,舌淡紫胖苔腻或滑者,可加益智仁、 补骨脂、山药。 7。气虚血瘀为主者,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可加水蛭、郁金、菖蒲、 远志等;气滞血瘀为主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厥证 临床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 严重者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癔病、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低血糖、出血性或心源性休克。 厥证的病名首见于《内经》

厥证 病因:情志内伤、体虚劳倦、亡血失津、饮食不节 病变所属脏腑:主要在心、肝,涉及脾、肾 病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辩证: 辨虚实。 分气血。 治则:醒神回厥。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为主症 厥证与痫病(见痫病篇) 厥证与眩晕 共同点:眩晕严重者与厥证均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 不同点: 厥证 眩晕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为主症 有昏迷、不省人事等神智异常表现 无昏迷、不省人事等神智异常表现

神昏时间较长 ;常伴有口眼喎斜、偏瘫等症; 厥证与中风 共同点: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不同点: 厥证 中风 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中老年人为多见 神昏时间较短; 神昏时间较长 ;常伴有口眼喎斜、偏瘫等症; 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 发作时突然昏仆,伴有口眼喎斜、偏瘫等症, 醒后无后遗症 苏醒后有偏瘫、口眼喎斜及失语等后遗症。

发病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 厥证与昏迷 共同点:都有昏迷的症状。 不同点: 厥证 昏迷 突然发病 。 昏迷时间较短。 常因情志刺激、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亡血失津等导致发病 发病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 昏迷后,持续时间较长,恢复较难。 苏醒后原发病仍在。 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证候

(一)气厥 一。实证: 主症: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 或四肢厥冷,呼吸气粗,口噤握拳; 舌脉:苔薄白,脉伏或沉弦。 证候分析: 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口噤握拳:肝郁不舒,气机上逆,壅 阻心胸,阻闭清窍; 呼吸气粗:肝气上逆,气机闭塞,肺气不宣; 四肢厥冷:阳气被郁,不能外达; 脉伏或沉弦:气闭于内,则见脉伏;肝气郁滞,则见脉沉弦。 治法:开窍,顺气,解郁。

实证. 气厥 代表方: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药物: 通:猪牙皂,鹅不食草,细辛 《中国药典》(书上没有) 五:沉香、乌药、槟榔、枳实、木香、檀香、丁香、藿香 方解: 皂角:辛温开窍; 细辛:走窜宣散,与皂角合用以通诸窍; 沉香、乌药:降气调肝; 槟榔、枳实、木香:行气破滞; 檀香、丁香、藿香:理气宽胸。 诸药合用,具有芳香开窍,顺气解郁之效。 加减: 1.肝阳偏亢,见头晕,面赤躁扰者,加钩藤、石决明、磁石,平肝潜阳。 2.兼痰热,喉中痰鸣,加胆南星、贝母、橘红、竹沥,涤痰清热。 3.醒后哭笑无常,睡眠不宁,加茯神、远志、枣仁,安神定志。

二.(气厥)虚证 主症: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或站立过久等 诱发因素,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 汗出肢冷; 舌脉:舌淡,脉沉细微。 证机概要: 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 代表方: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

(二)血厥 一.实证 主症:多因急躁恼怒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 关紧闭,面赤唇紫; 舌脉:舌黯红,脉弦有力。 证机概要: 怒而气上,血随气升,菀阻清窍。 治法:平肝潜阳,理气通瘀。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 药: 羚: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鲜生地、白芍、鲜竹茹、 川贝、茯神、甘草 通:归尾、红花、香附、乌药、青皮、木香、山楂、泽泻 

主症:常因失血过多,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 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 舌脉: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二)血厥 二.虚证 主症:常因失血过多,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 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 舌脉: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证机概要: 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 治法:补养气血。 代表方: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   人参养营汤:补益气血。 (黄芪、人参、当归、白芍、白术、熟地、茯苓、桂心、 甘草、陈皮、远志、 五味子、生姜、大枣)

(三)痰厥 主症: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激烈咳嗽后突然昏 厥,喉有痰声,呕吐涎沫,呼吸气粗; 舌脉:苔白腻,脉沉滑。 证候分析: 突然昏厥:平时多湿多痰,复因恼怒气逆,或因激烈咳嗽, 肺气上逆,痰随气升,上闭清窍故; 喉中痰鸣,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因痰阻气道,痰气相击 之故; 苔白腻,脉沉滑:为痰浊内阻之征。 证机概要: 肝郁肺痹,痰随气升,上闭清窍。

治法:行气豁痰。 代表方:导痰汤加减   药物: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制南星、 生姜、 苏子、白芥子 方解: 陈皮、枳实:理气降逆; 半夏、南星、茯苓:燥湿祛痰; 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气; 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诸药合用,具有燥湿化痰,行气开郁通窍之效。 加减: 1)若痰湿化热,口干便秘,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芩、栀子、竹茹、 瓜蒌仁清热降火。  

病名 首见于《内经》: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癫狂(癫疾)、 痫病、厥证。 《金匮要略》:心悸、胸痹。 宋。《圣济总录》:健忘。 《景岳全书》:痴呆。 病位(涉及脏腑) 心悸:心。与脾、肾、肺、肝有关。 胸痹:心。涉及肝、脾、肾、肺。 不寐:心。涉及肝、胆、脾、胃、肾。 健忘:脑。心脾肾虚损,气血阴精不足。 癫狂:心、肝。涉及脾胃,久而伤肾。 痫病:心、肝。五脏皆有关。 痴呆:脑。涉及心、肝、脾、肾。 厥证:心、肝。涉及脾、肾。

痰火扰心各病证所用方剂: 黄连温胆汤:心悸、不寐(痰热扰心) 生铁落饮:狂证(痰火扰神)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痫病(痰火扰神) 与痰浊有关 痴呆(痰浊蒙窍):涤痰汤 健忘(痰浊扰心):温胆汤 胸痹(痰浊闭阻):涤痰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癫证(痰气郁结):顺气导痰汤合逍遥散 痫病(风痰痹阻):定痫丸 痰厥:导痰汤

与瘀血阻滞有关 通窍活血汤:多寐(瘀血阻滞) 痫病(瘀阻脑络) 痴呆(瘀血内阻) 血府逐瘀汤:胸痹(心血瘀阻) 健忘(血瘀痹阻) 真心痛(气虚血瘀)合保元汤。 心脾两虚: 归脾汤:不寐(心脾两虚) 心悸(心血不足) 健忘(心脾不足) 归脾汤合六君子汤:痫病(心脾两虚) 养心汤合越鞠丸:癫证(心脾两虚)

刘xx 男 62岁 主诉:左侧胸部疼痛。 患者自述患有冠心病已有数年,一直有在服西药,症状基本上得到控制。 2星期前,工作劳碌,经常加班,在1星期前开始又觉得左侧胸部疼痛,痛点固定,时会牵引到左肩背,到晚上时疼痛加剧,服西药后,疼痛缓解,但过不久,又复疼痛,故来求诊。 患者除胸部疼痛外,还有觉得心跳加快,心慌;舌质紫黯,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涩。 根据以上的资料,按规定的格式整理四诊内容,并完成辨证依据、中医诊断、治法、处方、方解和医嘱。

参考答案: 问诊: 主诉:左侧胸部疼痛已有1星期。 现病史:患者素有冠心病已数年,一星期前因劳累过度,复觉 左侧胸部刺痛,痛点固定不移,入夜尤甚,发作时 心痛彻背,伴心悸不宁; 既往史:冠心病多年。 望诊:舌质紫黯,有瘀斑;苔薄白; 切诊:脉沉涩。

诊断与辨证依据: 病名:胸痹  病名辨证依据:患者以胸部疼痛为主症。 证型:心血瘀阻证 证型辨证依据: 胸闷,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甚则心痛彻背:为气郁日久, 瘀血内停,络脉不通之故; 痛处固定不移:因血脉凝滞之故; 血属阴,故入夜痛甚; 劳累后病情加重:劳累伤气致气虚血瘀,故劳累后症状加重; 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均为心血瘀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处方 方名: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桃仁9g 红花6g 当归10g 生地12g 川芎6g 赤芍12g 牛膝10g 桔梗6g 柴胡6g 枳壳9g 甘草5g 降香5g 郁金10g 乳香10g 远志10g 檀香6g 煎煮法:3剂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解: 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 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 当归、生地:补养阴血; 降香、郁金、乳香、檀香:理气止痛; 远志:安神定志; 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具有祛瘀通脉,行气止痛之效 医嘱: 1)注意精神调摄,避免情绪波动; 2)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 3)饮食宜清淡; 4)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