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 雾 病 神经外科业务学习 2012年3月30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分类 炎症:急慢性;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 外伤:血肿、假性动脉瘤 肿瘤: 良恶性:良性多见 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畸形:血管瘤、囊肿.
1/67 美和科技大學 美和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系. 2/67 社工系基礎學程規劃 ( 四技 )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 校訂必修校訂必修 英文 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 計算機概論 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 英文 I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I 計算機概論 I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I.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影像教研室 张 莹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诊断学》
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学(本科五年制第五版教材)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專業科目必修 管理學概論、化 妝品行銷與管理、 專題討論、藥妝 品學、流行設計、 專題講座、時尚 創意造型與實務 專業科目必修 化妝品法規、生 理學、化妝品原 料學、化妝品有 效性評估、時尚 化妝品調製與實 務、藝術指甲、 生物化學概論、 美容經絡學、校 外實習 專業科目必修 應用色彩學、化 妝品概論、時尚.
冠心病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进程 一般治疗:吸氧,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第二周 室内活动。 再灌注止痛治疗:尿激酶 (UK) 、链激酶 (SK) 是 目前最常用的二种静脉溶栓药物,症状出现时间 小于 6 小时最为有效。 溶栓后 2 小时血管通畅率达 67% ,梗死 6— 12 小时后溶栓药物疗效降低,但仍有效果。
Cerebral infarction CI 高飞. 病历分析病历分析病历分析病历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 突发头晕,右侧 肢体无力 1 小时,意识不清 1 日。 入院前 1 日,晨 9 时许散步时突感 头晕,四肢无力,以右侧肢体明显 站不稳,无法行走。无恶心呕吐, 无四肢抽搐,无明显言语不清,后 逐渐出现不语,问话不答,意识不.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歡迎各位家長蒞臨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专家组 2007年.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脑血管疾病与脑血管意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脑梗死的诊断分型 大连市中医医院 神经内科.
老年脑血管疾病预防.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神经内科 彭 海 第一节概述 1.定义 2.脑血管病特点.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六十四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卢国强.
Cerebravascular Disease ,CVD
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
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新华教研室 向明亮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急性脑血管病.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头部断层解剖 (四).
Welcome.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苏 全 喜.
脑 梗 死 急性意识障碍.
脑中风 (Cerebral Stroke) 开大顺主任 主讲.
務要火熱服事主.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ursing ( CVD ) 临床教研室 罗惠媛
烟雾病的康复护理 2012年11月22.
作业现场违章分析.
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姜卫剑.
蒙福夫妻相处之道 经文:弗5:21-33.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吉大二院 神经内科 闫伟.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6.5滑坡 一、概述 1.什么是滑坡? 是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神经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薛华丹.
破漏的囊袋.
头颈部 CE-MRA 正常表现与变异 陈娟.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烟雾病.
生鲜谈判.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 長者支援服務隊 香港房屋協會 家維邨義工隊
安慰能力測試 我感到非常孤單 為何要這麼痛苦?做人毫無價值,活著根本沒有意思。 我拖累了你。 假如我不在,情況會如何呢?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圣依纳爵堂 主日三分钟 天主教教理重温 (95) (此简报由香港圣本笃堂培育组制作).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开颅取脑及脑片制作实验 安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下一頁.
血流域解剖学.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烟 雾 病 神经外科业务学习 2012年3月30日

概念 烟雾病(Moyamoya )是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引起特征性的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疾病。烟雾病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其诊断需要排除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膜炎、脑肿瘤、唐氏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等已知病因引起的烟雾综合征或称类烟雾病。

烟雾病是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引起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被称之为“烟雾状血管”。因此,1969年日本学者Suzuki及Takaku将该病称之为“烟雾病”。烟雾状血管是扩张的穿通动脉,起着侧枝循环的代偿作用。病变可累及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近端,少数亦可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该病可合并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

流行病学 烟雾病在韩国、日本等亚洲东部国家高发,其发病在性别、人种、地域等差别较大。既往文献报道日本烟雾病的年患病率与发病率分别为3.16/100,000及0.35/100,000,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多(约1.8:1),该病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岁及40岁。该病在东亚其他地方发病率约为日本的1/3左右,而欧美的发病率大约为日本的1/10左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烟雾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约占全部烟雾病患者的15%,

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但病理生理方面理已有较多研究。通过术中观察及组织学检查发现烟雾病患者基底动脉环的主要分支内膜增厚、内弹力层不规则变厚或变薄断裂以及中膜变薄。 烟雾病患者的心脏、肾脏及其他器官的动脉也可见到类似的病理改变,提示该病不单纯是脑血管疾病,有可能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疾病。 烟雾状血管是扩张的穿通支,可发生血管壁纤维蛋白沉积、弹力层断裂、中膜变薄以及微动脉瘤形成等许多不同的病理变化。 病理改变是临床上烟雾病患者既可表现为缺血性症状,又可表现为出血性症状的病理学基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前列腺素-2、白细胞介素-1及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临床表现 儿童及成人烟雾病患者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儿童患者以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 RINDs)及脑梗(cerebral infarction)。成人患者的缺血症状和体征与儿童患者类似,但成人患者常以出血症状为主,具体症状因出血部位而异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缺血性卒中 烟雾病患者通常可出现颈内动脉供血区(尤其是额叶)缺血。表现为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构音苦难、失语、偏瘫、晕厥、视觉症状、智力受损、认知障碍、易激惹或焦虑等,这部分患者常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多动症等精神疾病。 儿童患者的缺血发作的一个特征是可由颅压增高诱发,如患儿在紧张、应激、剧烈运动、哭闹或吹奏乐器时诱发。正常儿童颅压增高时脑电图上产生的慢波波幅增高在颅压缓解后消失,但烟雾病儿童患者这种高慢波反复出现,且患儿TIA发作时亦可在脑电图上检测到这种反复出现的慢波,它比早期的波更慢、更不规则,通常在10分钟内恢复正常。这是烟雾病患儿脑电图的特异性表现,称之为“慢波重聚现象”,可见于80%左右的儿童烟雾病患者,而成人患者很少见。慢波重聚现象在有效的外科血管重建手术治疗后会完全消失。

二、颅内出血 近半数成年患者可出现颅内出血,而且患者还面临着反复出血的威胁。文献报道烟雾病患者再出血率高达28.3%-33% 烟雾病患者发生颅内出血主要有两个原因: 1、扩张的、脆弱的烟雾状血管破裂出血:通常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丘脑及脑室旁区域,且常常合并脑室内出血 2、基底动脉环动脉瘤破裂出血:通常是由于位于基底动脉分叉部或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交界处动脉瘤破裂所致。 3、另外一种导致烟雾病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少见原因是脑表面的扩张的动脉侧枝破裂所致。

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儿童患者,主要表现为额部头痛或偏头痛样头痛。约半数患者在术后头痛消失,但有半数患者在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后的12个月内或更长时间内仍有头痛主诉。 癫痫及出现不随意运动也是烟雾病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不随意运动主要见于儿童患者。

四、无症状性烟雾病 脑血管DSA造影提示烟雾病,但患者无上述临床表现者通常被认为是“无症状性烟雾病”。其与症状性烟雾病患者相似,好发于女性,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之比约为2:1。 近来的研究表明,大约20%的无症状性烟雾病患者头颅MRI可发现存在梗塞灶,40%患者存在脑血流动力学分布紊乱(摄氧率增高、脑血流储备功能下降等)。随访可见约20%的无症状性烟雾病患者出现了临床进展。因此,无症状性烟雾病患者并非真正的无症状,可能只是出于疾病发展的早期或临床症状轻微阶段。

辅助检查 1.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典型的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或闭塞;基底部位纤细的异常血管网,呈烟雾状;广泛的血管吻合,如大脑后动脉与胼周动脉吻合。可合并ACAs和MCAs近端狭窄或闭塞,约25%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亦存在狭窄或闭塞。脑血管造影还可用于评价烟雾病的进展变化,用于血管重建手术后评价。

2.CT及CTA 烟雾病患者头颅CT扫描并无特异性,主要是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改变。前者可见双侧多发的低密度区,常局限于皮质或皮质下,皮质萎缩,脑室扩大。后者为高密度影。增强CT成像及CTA可见典型的烟雾病特征。 3.MRI及MRA MRI包括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FLAIR成像、DWI成像等众多序列的运用,使MRI在及时、敏感发现颅内缺血灶、出血灶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实用价值。例如,脑内微出血灶(Brain microbleeds, BMBs),尤其是基底节区的BMB是导致患者认知障碍及颅内出血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在15-44%的成人烟雾病患者头颅MRI的T2加权成像上可发现脑内微出血灶,从而及早进行干预。MRA通常可显示颈内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及增多的侧支循环。烟雾状血管在MRI上显示为流空信号,在MRA上显示为明确的血管网。

4.脑血流评价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PET、CTP及MRP等脑血流评估手段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评价指标有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脑血容量( 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达峰时间( time to peak, 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 MTT)及脑血管储备功能 (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CVR)等。

烟雾病诊断标准(颅底动脉环自发性闭塞研究委员会1997) A: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烟雾病必不可缺少的,而且必须包括以下表现: 1. ICA末端狭窄或闭塞,和(或)ACA和(或)MCA起始段狭窄或闭塞; 2. 动脉相出现颅底异常血管网; 3. 上述表现为双侧性。 B:当MRI及MRA能够清晰提示下述表现时,脑血管造影不是诊断必须的: 2. 基底节区出现异常血管网(在1个扫描层面上发现基底节区有2个以上明显的流空血管 影,即可提示存在异常血管网); C:烟雾病的诊断必须排除下列情形: 1.动脉粥样硬化; 2.自身免疫性疾病;3.脑膜炎;4.颅内新生物;5.唐氏综合症;6.神经纤维瘤病;7.颅脑创伤; 8.颅脑放射治疗后;9.其他:镰刀型红细胞病,结节性硬化症等。D:对诊断有指导意义的病理表现: 1. 在ICA末端内及附近发现内膜增厚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通常双侧均有;增生的内膜内偶见脂质沉积。 2. 构成Willis动脉环的主要分支血管均可见由内膜增厚所致的程度不等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内弹力层不规则变厚或变薄断裂以及中膜变薄。 3. Willis动脉环可发现大量的小血管(开放的穿通支及自发吻合血管)。 4. 软脑膜处可发现小血管网状聚集。

诊断标准: 1.确切诊断: 1)具备A或B + C的病例可作出确切诊断; 2)儿童患者一侧脑血管出现A1+A2 或 B1+B2,同时对侧ICA末端出现明显的狭窄也可做出确切诊断。 2. 可能诊断:A1+A2 + C 或 B1+B2 + C的单侧累及病例 (无脑血管造影的尸检病例可参考D) 3.结合症状、体征:自发性脑出血,特别是脑室内出血;儿童或年轻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所致的临床症状、体征

(二)疾病分期 脑血管DSA造影仍然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对烟雾病进行分期,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I期 :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通常累及双侧 II期:脑内主要动脉扩张,脑底产生特征性异常血管网(烟雾状血管) III期:颈内动脉进一步狭窄或闭塞,逐步累及MCA及ACA;烟雾状血管更加明显(大多数病例在此期发现) IV期:整个Willis环甚至PCA闭塞,颅外侧支循环开始出现;烟雾状血管开始减少 V期:IV期的进一步发展 VI期: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完全闭塞,烟雾状血管消失;脑的血供完全依赖于颈外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侧支循环 典型的发展过程多见于儿童患者而少见于成人患者,而且可以停止在任何阶段,少部分患者可发生自发性改善

烟雾病临床分型(Matsushima,1990年) Ⅰ型(TIA型):TIA或RIND发作每月≤2次,无神经功能障碍,头颅CT无阳性发现。 Ⅱ型(频发TIA型): TIA或RIND发作每月>2次,但无神经功能障碍,头颅CT无阳性发现。 Ⅲ型(TIA-脑梗死型):脑缺血频发并后遗神经功能障碍,头颅CT可见低密度梗死灶。 Ⅳ型(脑梗死-TIA型):脑梗死起病,以后有TIA或RIND发作,偶然可再次出现脑梗死。 Ⅴ型(脑梗死型):脑梗死起病,可反复发生梗死,但无TIA或RIND发作。 Ⅵ型(出血型或其他):侧枝烟雾血管破裂出血或者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以及无法归纳为上述各型者。

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无有效内科治疗方法,用于烟雾病治疗的药物有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等,这些药物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有效性均无临床试验证实。对于有缺血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药物,癫痫患者可予使用抗癫痫药物。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能够降低烟雾病患者出血率。

手术治疗 针对患者的年龄、症状、影像学表现的不同,采用以下几种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        针对患者的年龄、症状、影像学表现的不同,采用以下几种手术方法: 1、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切开皮肤,分离颞浅动脉主干。于皮质表面及沟回处寻找适合的直径的受体动脉。显微镜下,行两动脉端—侧吻合术。 2、枕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及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        3、脑—颞肌贴敷术:于颞肌附着点游离肌瓣,颅骨钻孔做游离骨瓣, 剪开硬膜,将颞肌缝合到硬膜上使它们贴敷在脑表面。 4、脑—硬膜—动脉贴敷术:将颞浅动脉主干连带两侧筋膜游离,远端不离断,颅骨开槽,切开硬膜,将颞浅动脉缝合到硬膜上使其贴在脑表面 5、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骨瓣开颅,类似脑—硬膜—动脉贴敷术,后将颞肌缝合到硬膜上,贴在脑表面。 6、颅骨多点钻孔术:根据DSA显示的缺血部位,采用颅骨多点钻孔,同时将手术野蛛网膜剥脱。 7、脑—帽状腱膜贴敷术:行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同时将一段游离的带有帽状腱膜和骨膜的筋膜条置入纵裂。

手术疗效 1、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血管重建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受损、减少患者缺血型卒中的发生率。血管重建手术方案可分为直接、间接血管重建手术与两者组合三大类手术方案。文献资料及临床研究表明血管重建手术能有效地改善烟雾病患者的缺血状态。脑血管造影显示在缺血去能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还可使颅底烟雾状血管减少或消失。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血管条件限制只能施以间接血管重建手术。30岁以下成年缺血型患者,直接或间接血管重建手术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间接手术效果不如儿童患者。30岁以上尤其40岁以上患者间接手术效果不明显,应当尽量选择直接或组合血管重建手术,不推荐单独使用间接搭桥手术。

2、出血性烟雾病患者手术疗效 出血是烟雾病患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可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成人患者出血的发生率为30-65%不等。目前,尚无对预防烟雾病患者出血确切有效地方法,血管重建手术是唯一的有希望的预防措施。大多数患者的随访过程中可以发现烟雾状血管在血管重建手术后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接受保守治疗的成人患者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的风险亦显著高于接受手术治疗组。 外科血管重建手术能减少20%再出血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s缓解或消失

展望 病因学研究 家族性烟雾病基因分析及基因治疗 长期随访评价手术疗效及合理手术方法选择 再出血的防治方法探讨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