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脏 学Splanchnology 内脏学总论、消化系统 湘南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内脏学总论 一、内脏的概念 二、内脏器官的分类 三、胸部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一、内脏的概念 内脏:解剖学上通常将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的器官称之为内脏(viscera)。 内脏学(splanchnology) :研究内脏各器官位置和形态结构的科学,称为内脏学。 ☆内脏中的四个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腹腔内,并有孔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内脏的主要机能是:执行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保证机体的新代谢和繁殖后代。
四大系统的功能 (1)消化系统:摄入食物,吸收营养,排泄残渣。 (2)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3)泌尿系统:排泄代谢产物。 (4)生殖系统:种族延续。
二、内脏器官的分类 ㈠ 中空性器官 器官的内部有空腔,如小肠、大肠、子宫等。 这类器官有管壁,管壁通常有三层 ㈠ 中空性器官 器官的内部有空腔,如小肠、大肠、子宫等。 这类器官有管壁,管壁通常有三层 或四层,如消化管有四层,分别是: 1. 粘膜层 2. 粘膜下层 3. 肌层 4. 外膜
Splanchnology ㈡ 实质性器官 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有些为腺体,具有分泌功能,如肝、胰。实质性器官表面有被膜,并伸入到实质内,把实质分成许多的小叶。 ☆大多数实质性器官有一凹陷的门(hilum或porta),是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排泄的管道。如肝门、肾门等。
三、胸部的标志线及腹部的分区 胸腹标志线用来确定胸腹腔内器官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㈠ 胸部的标志线 一共有九条。分别是: ㈠ 胸部的标志线 一共有九条。分别是: (1)前正中线:(anterior median line) (2)胸骨线:(sternal line) (3)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 (4)胸骨旁线:(parastemal line)
Splanchnology (5)腋前、中、后线:(anterior axillary line、midaxillary line、posterior axillary line) (6)肩胛线:(scapular line) (7)后正中线:(posterior median line)
㈡ 腹部的标志线及分区 1.标志线有:两横线及两纵线 (1)上、下横线:分别以两肋弓最低点和髂结节连线为上、下横线。 (2)左、右垂直线:通过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为左、右垂直线。 2.分区:⑴ 九分法 三部九区 (见下页图) 上部:腹上区、左、右季肋区 中部:脐区、左、右外侧区(腰区) 下部:耻区、左、右腹股沟区(髂区)
⑵ 四分法: 以脐为标志,作纵、横两条标志线。 分为左、右上腹和左、右下腹。
消化系统 一、消化系统概况 二、消化管 三、消化腺
一、消化系统(alimentary system)概况 Splanchnology 一、消化系统(alimentary system)概况 ㈠ 主要机能: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并吸收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㈡ 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管与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1.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上、下消化道的概念:十二指肠以上(包括十二指在内)消化管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不包括十二指肠)的消化管为下消化道。 2. 消化腺包括:有大小两种。大消化腺包括肝、胰、唾液腺;小消 化腺是管壁内的一些小腺体。
二 、 消 化 管 ㈠ 口腔 ㈣ 胃 ㈡ 咽 ㈤ 小肠 ㈢ 食管 ㈥ 大肠
1.口腔的壁 2.口腔器官 (1) 牙 (2) 舌 (3) 口腔腺 ㈠ 口腔 (oral cavity) 口腔向前经口裂通外界,向后经咽峡与咽相通。 口腔的分部:以上、下颌牙弓为界,分为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两者在牙关紧闭时,仅能经第三磨牙后的间隙相通。 1.口腔的壁 2.口腔器官 (1) 牙 (2) 舌 (3) 口腔腺
1. 口腔的壁: (1)口腔的前壁与侧壁: 前壁为唇(oral lips):分上、下唇。 (参见下页图) 侧壁为颊:颊与上唇的分界是鼻唇沟。 在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有腮腺导管的开口。 (2)口腔底:由肌性结构组成。如舌。
Splanchnology 示鼻唇沟 上唇外侧面正中有人 中(philtrum)。为人类所特有。
(3)口腔的顶----腭(palate)腭由骨腭、粘膜、肌等参与构成。 Splanchnology (3)口腔的顶----腭(palate)腭由骨腭、粘膜、肌等参与构成。 腭:可分为两部分,硬腭和软腭 相关结构: 软腭后缘中部有腭垂,两侧有腭舌弓和腭咽弓,两弓之间为腭扁桃体窝,容纳腭扁桃体。 咽峡:由腭帆的后缘(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办界。
Splanchnology 2. 口腔器官 (1)牙(teeth) ① 牙的形态与组织 ☆形态: 2. 口腔器官 (1)牙(teeth) ① 牙的形态与组织 ☆形态: 分成三部分,分别为牙冠、牙根、牙颈;其内有牙腔、牙根管,牙根管尖端孔为牙根尖孔,牙腔内充填有牙髓。
Splanchnology ☆构成: 其内部由三种组织构成:分别是釉质、牙质、牙骨质。
Splanchnology ② 牙的分类:牙有两种分类方法 a.根据形态分类,可分为切切牙、尖牙、前麻牙、磨牙。 b.根据存在时间分类:可分为两类 乳牙(deciduous teeth):共20个。一般出生后6-7个月开始萌出,3岁左右出全。
Splanchnology 恒牙:(permanent teeth)恒牙在28-32个之间均属正常 6-7岁时,乳牙开始脱落,恒牙中的第一磨牙首先长出,至12岁左右逐步出齐并替换全部的乳牙。但第三磨牙萌出要到17岁以后,称迟牙。
以人的方位为准:以横线上、下表示上、下颌牙,以纵线左、右表示左、右的牙,用罗马数Ⅰ--Ⅴ表示乳牙,用阿拉伯 1—8 表示恒牙。 ③ 牙式:指牙的排列方式和记录方式 以人的方位为准:以横线上、下表示上、下颌牙,以纵线左、右表示左、右的牙,用罗马数Ⅰ--Ⅴ表示乳牙,用阿拉伯 1—8 表示恒牙。 如: 5| 表示右上颌第二前磨牙 |Ⅳ 表示左下颌第一乳磨牙 右 恒 牙 乳 牙 左 上颌 8 7 6 5 4 3 2 1 Ⅰ Ⅱ Ⅲ Ⅳ Ⅴ 下颌 第 三 磨 牙 二 一 前 尖 侧 切 中切牙 乳 中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三部分,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的功能。 ④ 牙周组织: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三部分,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的功能。 ☆牙周膜: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龈:是口腔粘膜的一部分,与牙槽骨结合紧密。
舌的形态变化较大,但可分为上、下两面,上面也称舌背 Splanchnology (2)舌(tongue) ① 舌的形态:有舌尖、舌体、舌根三部分。 舌的形态变化较大,但可分为上、下两面,上面也称舌背 ☆舌上面的结构:有呈“∧”的界沟将上面分为舌体和舌根。 ☆舌下面的结构:有由口腔粘膜形成的舌系带,连于舌下面。舌系带的两侧有一对舌下 阜,舌下阜外侧的隆起为舌下襞。 (舌上、下面相关结构见下页图)
Splanchnology 舌的上面 舌的下面
② 舌的构成:由两部分组成----粘膜与舌肌 a. 舌粘膜:舌上面的粘膜有四种乳头,分别是: 丝状乳头:数量最多,丝状,管理一般感觉功能。 ② 舌的构成:由两部分组成----粘膜与舌肌 a. 舌粘膜:舌上面的粘膜有四种乳头,分别是: 丝状乳头:数量最多,丝状,管理一般感觉功能。 菌状乳头:呈红色,较大,含味觉感受器。 轮廓乳头:最大,在界沟前方,含味觉感受器。 叶状乳头:呈树叶状,在舌的两侧,含味觉感受器。 (各种乳头形态见下页)
Splanchnology 菌状乳头 丝状乳头 轮廓乳头
b. 舌肌:为骨骼肌,包括舌内肌与舌外肌 舌内肌:起止均在舌内,分为纵行、横行和垂直三种不同方向排列的肌,其主要功能是改变舌的形态。
舌外肌:起于舌外,止于舌,共有四对,它们主要是改变舌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是颏舌肌 颏舌肌(genioglossus):起于下颌骨面的中线两侧,止于舌。 颏舌肌的作用:两侧收缩时,使舌伸向前下,而一侧收缩进,则使舌尖偏向对侧。
(3)口腔腺(oral glands) 有些口腔腺虽然不在口腔内,但其开口于口腔。大的口腔腺有三对: ① 腮腺(parotid gland): (见下页图) 形态与位置: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位于耳郭的前下方。 腮腺管的走行与开口:腮腺管从其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沿咬肌表面行至前缘,穿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
② 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 ③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腺管开口:舌下腺大管与下颌下腺一起开口于舌下阜,而舌下腺小管开口于舌下襞。
㈡ 咽(pharynx) 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 Splanchnology ㈡ 咽(pharynx) 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共同的通道。 1. 咽的位置:位于第1--6颈椎的前方。上达颅底,下端达第6颈椎下缘水平。 在颈部前后器官:前为鼻腔、口腔、喉,并与之相通,所以咽的前壁不完整,咽的后方为脊柱颈段。 下一 页
2. 咽的分部:以软腭与会厌为界分为三部分 (1)鼻咽:软腭以上,向前与鼻腔相通 ☆后壁上的结构: 咽扁桃体----在婴幼儿较为发达,如异常增大,可影响呼吸。 ☆侧壁上的结构: 咽鼓管咽口:下鼻甲后方约1.5cm处的开口。 咽鼓管圆枕: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的半环形隆起。咽鼓管圆枕则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 咽隐窝:在咽鼓管圆枕的后上方的凹陷,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鼻咽部结构见下页图)
(2)口咽 介于软腭与会厌之间 ☆腭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腭扁桃体窝内, ☆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等共同围成,在口腔、鼻腔通咽处,具有防御作用。
Splanchnology (3)喉咽 在喉的后方,会厌上缘至第6颈椎下缘之间。向前经喉口通喉腔,向下通食管。 (3)喉咽 在喉的后方,会厌上缘至第6颈椎下缘之间。向前经喉口通喉腔,向下通食管。 梨状隐窝----在喉口的两侧,粘膜下陷形成梨状隐窝。 在吞咽食物时,喉上升,喉口关闭,位于喉口两侧的梨状隐窝呈漏斗状张开,引导食物经此进入食管
Splanchnology (三)食管(esophagus) ☆食管全长25cm,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水平续咽,向下穿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约于第11胸椎左侧与胃相连。 ☆食管可分为三段:颈段、胸段、腹段。
☆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 (食管狭窄参见下页图) 第一处----在食管的起始处,距切牙15cm。 第二处----在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25cm。 第三处----在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牙40cm。 ☆当进行食管内插管时,要注意三个狭窄。(其它意义见下页)
第一个与第三个生理狭窄在一般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对防止空气进入胃内,或胃内的食物返流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二个狭窄无太大的生理意义,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例如它是异物停留的部位及癌的好发部位。
Splanchnology ㈣ 胃(stomach) 1、胃的功能 2、胃的形态 两口 两壁 两缘 ☆两口:为入口与出口,即贲门与幽门。 2、胃的形态 两口 两壁 两缘 ☆两口:为入口与出口,即贲门与幽门。 ☆两壁:为前壁与后壁。 ☆两缘:上缘----也称胃小弯,其最低处为角切迹; 下缘----也称胃大弯,凸向左下方。 (胃形态结构参见下页图)
Splanchnology 胃小弯是胃 溃疡的好发部位 胃标本 胃模式图
Splanchnology 3、胃的分部 胃可以分为四部分,即贲门部、胃底、胃体与幽门部。其中幽门部也称胃窦,可分为左侧的幽门管与右侧的幽门窦,两者的分界为中间沟。
Splanchnology 4、胃的位置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毗邻关系:其前壁与肝、膈与腹前壁相邻,后壁相邻的结构较复杂,如胰、左肾上腺、左肾、横结肠等。 贲门与幽门相对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而幽门在第1腰椎体右侧。 (胃的位置参见下页图)
Splanchnology 胃的位置与毗邻
Splanchnology 5、胃的构造 粘膜层形成许多的粘膜皱襞,在幽门处粘膜形成幽门瓣,肌层分内环、中斜与外纵三层,其中中层环的平滑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能控制食物的排空。
Splanchnology 胃粘膜皱襞
(五)小肠(small intestine) 1. 十二指肠(duodenum):长约25cm,呈“C”包绕胰头。 (1)上部:起自幽门,向右后方至肝门急转向下接降部。转折处 称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上部参见下页图) 下 一 页
Splanchnology
指十二指肠上部近幽门2.5cm的一段肠管,此处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粘膜无皱襞,称十二指肠球,是溃疡的好发部位。 ☆十二指肠球: 指十二指肠上部近幽门2.5cm的一段肠管,此处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粘膜无皱襞,称十二指肠球,是溃疡的好发部位。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2)降部:沿右肾内侧缘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弯向左侧续水 平部。转折处称为十二指肠下曲。此部内粘膜皱襞发达。 ☆降部中有关结构: (参见上页图) 十二指肠纵襞 降部后内侧襞上纵行粘膜皱襞。 十二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纵襞下端的隆起,此处距切牙75cm。 十二指肠大乳头是 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
(3)水平部:向左横行达第 3 腰椎右侧续于升部。肠系上 动、静脉紧贴水平前面下行。 (4)升部:自第3腰椎向左上方,达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与空肠相连。 十二指肠空肠曲
Splanchnology 十二指肠悬肌:把十二指肠空肠曲连于腹后壁的膈右脚, 由肌纤维与结缔组织构成,表面有十二指肠空肠襞覆盖。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标志。临床上称为 Treitz 韧带。
2. 空肠(jejunum)与回肠(ileum): 空肠与回肠全部为腹膜包被,在腹腔内于曲形成肠袢。 空、回肠有小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所以其活动性较大。 空、回肠粘膜形成许多的粘膜皱襞,襞上有大量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Splanchnology 空肠回肠的比较 空 肠 回 肠 大致位置 长 度 管腔大小 管壁厚薄 粘膜皱襞 淋巴滤泡 血管情况 活体肠壁颜色 空 肠 回 肠 大致位置 左上腹 右上腹 长 度 约占2/5 约占3/5 管腔大小 大 小 管壁厚薄 厚 薄 粘膜皱襞 密而高 少而低 淋巴滤泡 孤立 孤立与集合两种 血管情况 血管较丰富,但血管弓的级数较少 血管较少,但血管弓的级数较多 活体肠壁颜色 较红 较淡 大约有2%的成人,在回肠末端距回盲瓣0.3--1 m范围的肠壁上,可见一囊状突起,称Meckel憩室,发炎时易误诊为阑尾炎。
Splanchnology 空回肠的位置 空回肠粘膜的比较
㈥ 大肠(large intestine) ☆大肠的分部:大肠全长1.5m,分为 1. 盲肠 2. 阑尾 3. 结肠 4. 直肠 5. 肛管
Splanchnology ☆盲肠与结肠的共同性特征:它们有三个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这些形态结构特点是区别大肠和小肠的标志。 结肠特征示意图 结肠标本
Splanchnology 1. 盲肠(cecum):大肠的起始,位于右髂窝内,长约6--8cm。其后下方连有阑尾。回肠的末端开口于盲肠,开口处有上、下两片唇状的瓣膜,称回盲瓣。 回盲瓣及其作用:控制小 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 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 吸收,同时又可防止大肠 内容物逆流到回肠内。
2. 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是附属于盲肠的一段肠管。形似蚯蚓,又称蚓突。其根部较固定,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 ☆阑尾的位置:阑尾一般在右髂窝内,但可随盲肠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由于远端游离,而有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盲肠后位,盆位等。
Splanchnology 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标志: 尽管阑尾有多种位置,给临床手术中 造成的许多的困难,但其根部较固定, 结肠带 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标志: 尽管阑尾有多种位置,给临床手术中 造成的许多的困难,但其根部较固定, 恰在三条结肠带的汇集处,是手术 时寻找阑尾的标志。
Splanchnology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处,该点称 McBurney 点。
3. 结肠(colon) 结肠起于盲肠,终于直肠,可分为四部分(见下页图)。 (1)升结肠:在右髂窝内起于盲肠,沿右侧腹后壁上升至肝下面转折移行于横 结肠,转折处称结肠右曲。 (2)横结肠:向左横行至脾下方转折续于降结肠,转折处称结肠左曲。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有较大的活动性。 (3)降结肠:沿左侧腹后壁下降至髂嵴移行为乙状结肠。 (4)乙状结肠:沿左髂窝入盆腔,在第三骶椎前方接直肠。乙状结肠也有较长的系膜,活动性较大。
Splanchnology 结肠分部
Splanchnology 4.直肠(rectum) (1)直肠的位置: 直肠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骶骨的前方。长约 10 --14cm。直肠起始后沿骶骨和尾骨的前下行穿过盆膈,向下接肛管。
Splanchnology (2)直肠的两个生理性弯曲: 骶曲: 在骶、尾骨前方,凸向后。 会阴曲: 直肠绕尾骨尖前方的弯曲,凸向前。
Splanchnology (3)直肠的结构: 直肠壶腹: 直肠横襞:直肠内有三个直肠横襞,由粘膜和环形肌构成,其中最恒定的直肠横襞位于直肠的右前壁,距肛门约7cm。
(4)直肠的毗邻: 直肠的毗邻关系,男、女性其后方相同,但其前方有所不同。 男性:直肠前方有膀胱、前列腺、精囊。 (见下页图) 直肠的毗邻关系,男、女性其后方相同,但其前方有所不同。 男性:直肠前方有膀胱、前列腺、精囊。 女性:直肠前方有子宫及阴道。
Splanchnology 返 回
5. 肛管(anal canal) (1)肛管的功能:肛管是盆膈以下的消化道管,长约4cm。其生理功能是控制大便的排泄。 (2)肛管内的结构: 肛柱:肛管内6--10条行的粘膜皱襞。 肛瓣:肛柱下端之间半月形的粘膜皱襞。 肛窦:是指肛瓣与相邻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 (有关结构见下页图)
Splanchnology 直肠肛管标本 直肠肛管模式图
Splanchnology 齿状线(dentate line):指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此线以上为粘膜,此线以下为皮肤。 肛梳:在齿状线的下方有一宽约1cm的环状区域,称肛梳(或称痔环),外观呈蓝色,是未角化的皮肤。 白线:在肛梳下缘有一不甚明显的环行线称白线(white line),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活体触摸时呈一条浅沟。 (肛管内结构见上页图)
Splanchnology (3)肛门括约肌:可分为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肠壁环行肌增厚而,有协助排便的作用。 ☆肛门外括约肌:属于骨骼肌,分成三部分,具有控制排便的功能。手术中不能损伤。
三、消化腺 ㈠ 肝 ㈡ 肝外胆道 ㈢ 胰
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大、小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直 接开口于消化管,如肠腺、胃腺等。大消化腺独立存 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如前面已学过的腮 腺、下颌下腺、舌下腺,本次主要学习 肝、胰及与肝胰关系密切的肝外 胆道。
Splanchnology ㈠ 肝(liver) 肝的质地特点: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血管极为丰富,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具有接受双重血液的特点,即接受肝动脉外,还接受肝门静脉的注入。 肝的功能:肝的功能复杂,具有分泌胆汁、新陈代谢、解毒、 防御等功能。胚胎时期具有造血功能。
1. 肝的形态:外形呈楔形,有两面和四缘 (1)上面(膈面):紧贴膈,有镰状韧带,把肝分成肝左叶与肝右叶。但在膈的后面有一没有腹膜的部位,称肝裸区区。裸区内有腔静脉沟。
(2)下面(脏面):朝向后下方,有“H”形的三条沟 左纵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静脉韧带。 右纵沟:前部为一窝,为胆囊窝。后为腔静脉沟。
Splanchnology 横沟 :为肝门,连接左、右纵沟。 肝门(porta hepatis):肝门指肝脏面的横沟,是肝固有动脉、 左、右肝管、肝门静脉、淋巴管、神经等进出的部位。 肝蒂:进出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组织包绕,共同构成肝蒂。 肝下面的分叶:肝下面被 “H” 的沟分为肝左叶、肝右 叶、尾 状叶与方叶四叶。 (相关结构见上页图)
Splanchnology (3)四缘:是肝膈面与脏面的分界线 ☆前缘与左缘锐薄,前缘有两个切迹,分别为胆囊切迹与肝圆韧带切迹。 ☆后缘及右缘则较钝圆,后方近腔静脉沟处有3条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此处称第二肝门。
2. 肝的位置与毗邻 肝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毗邻 上面:与膈相邻。 2. 肝的位置与毗邻 肝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毗邻 上面:与膈相邻。 下面(肝面):毗邻的器官有结肠右曲、十二指 肠、右肾和右肾上腺;在左侧与胃前壁相邻。 (肝位置毗邻见下页图)
位置毗邻 回肝下界
3. 体表投影: 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在右锁骨中线上平对第五肋, 正中线平对胸剑结合处。 左锁骨中线附近为第五肋间隙。 3. 体表投影: 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在右锁骨中线上平对第五肋, 正中线平对胸剑结合处。 左锁骨中线附近为第五肋间隙。 下界:右锁骨中线右侧大致与右肋弓一致,剑突下约(腹上区左、右肋弓之间)3cm。小儿肝有其特殊性,常低于右肋弓下1cm--2cm,7岁以后右肋弓下不能触及。 (肝下界见上页图)
(附)4. 肝的分叶和分段:肝内有4套管道,分为2个系统。 (附)4. 肝的分叶和分段:肝内有4套管道,分为2个系统。 ☆肝静脉系统:收集肝的静脉血,回流至下腔静脉。静脉形成肝 左、中、右静脉,行于各肝裂中,最后汇入下腔静脉。 肝静脉
☆ Glisson 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的各级分支在肝内的走行、分支和配布基本一致,并由结缔组织鞘(也称Glisson囊)包绕,三者共同组成 Glisson 系统。
☆根据 Glisson 系统,将肝分成左、右半肝、五叶、六段。肝的外科就是根据这些分叶、分段来进行定位诊断和肝段,肝叶或半肝的切除术。 有关的裂:正中裂 左叶间裂、右叶间裂 左段间裂、右段间裂 左外叶 左半肝 左内叶 肝 尾状叶左段 尾状叶右段 右半肝 右前叶 右后叶 上段 下段 尾状叶
㈡ 肝外胆道 1. 胆囊(gallbladder) (1)胆囊的位置: 胆囊位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其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 (2)胆囊的容积和功能: 胆囊约40--60ml,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3)胆囊的分部:胆囊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 (胆囊分部见下页图)
螺旋襞:在胆囊颈和胆囊管内面的粘膜形成螺旋状的皱襞,称螺旋襞。此襞可控制胆汁的进出。
(4)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及意义: 胆囊常在肝前缘的胆囊切迹处露出,当充满胆汁时,胆囊底贴近腹前壁。而胆底的体表投影位置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的稍下方。如胆囊发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Splanchnology (5)胆囊三角(Colot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面的三角区域称胆囊三角,该三角有胆囊动脉通过,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肝 总 管
Splanchnology 2. 肝管与肝总管 (common hepatic duct): 2. 肝管与肝总管 (common hepatic duct): 左、右肝管由肝内小叶间胆管汇合而成,出肝门后即合成肝总管。肝总管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并在韧带内与胆囊管以锐角汇合成胆总管。 肝外输胆管道
3. 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 胆总管的行程:胆总管长约4--8cm,直径约0.3--0.6cm。 行程中几个有关结构: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降 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 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 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
Splanchnology 胆总管行程
胆总管未端所形成的几个结构: 肝胰壶腹(Vater 壶腹):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后形成的膨大。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 括约肌):为肝胰壶腹周围增厚的环行平滑肌
4.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肝细胞产生胆汁→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 →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 经胆囊管 胆囊(贮存、浓缩)
㈢ 胰 胰(Pancreas)是人体第二大腺体,兼有内、外两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参与消化过程。内分泌部为胰岛,分泌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 1. 胰的位置:胰位置较深,位于腹后壁,腹膜的后方,大约相当于第1、2腰椎水平。
Splanchnology 2. 胰的分部 胰可分成三部分,分别是 2. 胰的分部 胰可分成三部分,分别是 胰头:被十二指肠呈“C”字形包绕,并向左下方伸出钩突,周围相邻的器官有胆总管、肝门静脉、十二指肠。 胰体:占胰的大部分,前面隔网膜囊与胃相邻。 胰尾:向左上方与脾门相贴。
Splanchnology 3. 胰管:贯穿胰的全第,与胆总管汇合后,形成肝胰壶腹,开口呈十二指肠大乳头。胰头上部常有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复习思考题: 1.上、下消化道各包括哪些器官? 2.何谓咽峡? 3.用小镜子观看自己的口腔,能见到哪些结构? 4.吞咽食物时,为什么能很顺利进入食管内? 5.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有什么生理意义及临床意义? 6.胃溃疡的好发部位在何处? 7.如果在手术过程中,较难找到阑尾,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寻找? 8.根据你所学的解剖知识,说说你要是在外科手术中,你是怎样区别空回肠? 9.为什么胰头的病变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 下 一 页
10.进食前、后肝胰壶括约肌有什么变化,胆汁的流动有何不同? 11. 何谓十二指肠悬肌、齿状线、肝门、咽淋巴环、咽隐窝、十二指肠球? 11. 何谓十二指肠悬肌、齿状线、肝门、咽淋巴环、咽隐窝、十二指肠球? 12. 为什么腹部手术后的病人一多采取半卧位? 13. 腹膜与腹盆腔器官有哪几种关系?试举例说明。 14. 腹膜形成的与肝有关的韧带有哪些?位于何处? 15. 直肠子宫陷凹有何临床意义? 上 一 页 结 束
本章内容到此结束,谢谢!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