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 烘焙三甲 周達傑
湯圓簡介 湯圓是中國、琉球傳統小吃之一,是冬至應景的一種食品,多為糯米製成。在上海,江南一帶,吳語稱為「湯糰」;在福建,興化語稱之為「丸囝」;在臺灣,臺語稱為「圓仔」,客話稱為「粄圓」,通常作成紅白兩色。在中國,則有另一種較為大型、包餡的湯圓,其外型類似元宵。
湯圓起源 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大部分中國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據說元宵象徵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湯圓與元宵差別 一般台灣式的湯圓較小,並無餡料,製作上是用手捏糯米團並將之搓成小塊,其中一部分染成紅色,烹調上是使用紅糖加水熬煮,或加入蔬菜、肉類等材料作成鹹湯圓。由於台灣的湯圓跟元宵差異極大,因此在台灣通常是冬至吃湯圓、元宵節吃元宵,不會有所混淆。
大陸式的湯圓則跟元宵較為近似,兩者一樣是包餡的,但在製作上略有不同。元宵是用分成小團的餡料沾濕後放進盛滿糯米粉的容器,並搖晃容器使餡料滾上一層糯米粉製成;中式湯圓則如前述的台式湯圓一樣是用搓的。
湯圓和元宵的製作差別 元宵和湯圓在製作工藝上是有大差別的元宵是搖出來的,而湯圓是包出來的。搖元宵時先要把餡做好一個個都搓成玻璃彈珠似的,然後將它們置入竹製的匾內裡面已經有干米粉鋪著再稍稍灑水不停地搖動竹匾干粉就層層地沾上了餡丸如滾雪球似的越沾越多元宵就成了。現下已改作機械化製作,而湯圓的製作沒有這麼複雜,將糯米粉加水揉軟和了,沒一個個地將餡包入裡面。不過湯圓的製作方法雖然毫無想像力,但卻比元宵好吃些,米粉經過揉過之後,會更Q,也更有咬勁。
湯圓與元宵的熱量 湯圓是糯米製品,內含熱量很高,以一般無餡小湯圓來說, 10顆就相當於主食一份,含有熱量約 70大卡,可換算為 1/4碗白飯;至於元宵熱量更高,芝麻或花生等傳統口味, 4顆就相當於主食四份,含有熱量 280大卡,相當於吃進一碗白飯,佔去成人每天建議攝取總熱量的 20%。
結論 湯圓雖然好吃但不要吃 太多不然會跟天富一樣膽固醇過高身體不健康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