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麻糬 9912二年級
客家麻糬的由來(1) 相傳江西省長汀縣有一個客家人聚集的地區,在宋朝曾發生連年旱災,以致當地居民想到去寶珠峰山的龍王廟,求海龍王賜雨水 可是大家有共識時,才發現各戶人家能拿出來的供品(米)太少了,於是居民就想到把各家的米一起蒸熟,再將它捶打攪和至柔軟不見米粒的模樣,當禮佛完後,大家就一同享用。 吃的時候口中還存有濃濃的稻米香甜味,於是,這種米食在口耳相傳下,就成了客家人的最愛了。
客家麻糬的由來 (2) 客家麻薯怎麼來的呢? 古時候的客家人比較窮,沒有錢招待客人,有客人來訪時,就把剩飯用石臼搗至均勻後沾上花生粉、糖粉就變成了好吃的客家麻糬。
什麼時候吃麻糬 客家人說麻糬叫做齊粑。 齊粑是客家人最常食用的粄(粿),不論婚、喪、喜、慶,廟會拜拜都會用 。
什麼時候吃麻糬(2) 人多的場合都會使用圓形的大竹箕,在內部放上大量拌好糖粉的花生粉,再放上一糰一糰的麻糬,讓幫忙的人和客人一起享用,增添熱鬧氣氛。
結婚吃麻糬的意義 一般於結婚當天的喜宴中,必定要打粢粑(麻糬)。 過去一般人不是每餐都可以吃得到珍貴的白米飯,更何況是加工過帶有濃厚米香的粢粑,用它來招待親友更表現出主人的深厚情意。 親朋好友遠道而來,經過了舟車的勞累,甚至爬山涉水,到了之後想必早已經是饑腸碌碌在上菜前,先來個點心止住饑餓再話家長。
結婚吃麻糬的意義(2) 在宴席結束後通常這份珍貴的小點心也由客人帶回家,讓沒有來的家人分享新人的祝福與喜悅。 客家粢粑分食前是以一整糰呈現,意味從今以後夫妻同體,要相互扶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黏黏的粢粑沾上香甜的花生粉也讓這對新婚夫妻甜甜蜜蜜圓圓滿滿共渡一生。
客家麻糬傳統的作法(1) (1)圓型糯米,磨成米漿再壓乾至一定程度,成為糯米糰,再將糯米糰蒸熟,之後放入木臼中搗成帶Q帶粘的麻糬。
客家麻糬傳統的作法(2) (2)是將糯米用飯甑蒸好後,再放入「舂臼」裡打, 兩人用「舂臼槌」輪流 打,為求打的均勻,另一人則在舂臼裏將齊粑翻轉。 飯甑 舂臼
客家麻糬現代的作法 直接用糯米粉調水,放入鍋中隔水蒸熟(亦可用電鍋蒸熟)即成麻糬。
我們的做法 準備材料: 糯米粉、花生粉、糖粉 用熱水放入 糯米粉拌勻,用手揉至表面光滑且軟。
我們的做法 3.將揉好之糯米糰做成塊狀,拍成扁扁的,放至滾水中。
我們的做法 4.糯米糰變胖了而且浮起來了就代表熟透了。
我們的做法 5.拿一個小碗,碗裡中抹少許沙拉油,將煮好之糯米糰倒入。
我們的做法 6.兩人合作趁熱均勻用力攪拌
調製花生粉 1.倒出適量花生粉 2.倒出適量糖粉 3.調勻
品嚐 把攪好的麻糬放到鋪有花生粉 的盤中 再用筷子分成一小團來品嚐!
最佳代言人 超級好吃!!
變換各種不同的吃法 用老薑汁熬紅糖煮成的湯汁麻薯 ,客家人俗稱牛汶水。 還有烤粢粑、煎粢粑、炸粢粑、粢粑湯…等等
開始動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