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金 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食品营养学》 Food Nutrition 第一章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Advertisements

“ 你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盘子装的是什么食物,而 且更要关心每种食物的最佳进食时间! ” 这是英 国剑桥大学营养专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饮食法则! 这是因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钟 ” , 只有遵 从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条!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会怎么做呢?先吃鱼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后喝汤、
“ 你不僅要關心自己的盤子裝的是什麼食物,而 且更要關心每種食物的最佳進食時間! ” 這是英 國劍橋大學營養專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飲食法則! 這是因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鐘 ” , 只有遵 從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條!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會怎麼做呢?先吃魚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後喝湯、
五年級上學期的自然課,當我們上到水溶液單元時,老師指導我們石蕊試紙可以測試水溶液的酸鹼性,藍色石蕊試紙遇鹼性 水溶液不變色,遇酸性水溶液時變紅色;而紅色石蕊試紙遇鹼性水溶液變藍色,遇酸性水溶液時不變色。 可是,滴入醋水溶液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的部分竟然消失不見了,紅色石蕊試紙應該不變色卻出現藍紫色,怎麼會這樣呢?
茶叶基本知识 徐南眉.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最早发现了茶、利用了茶,世界上其他国 家是从中国引入了茶树和制茶、饮茶的方 法,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奉献给世界人 民的健康饮料。茶从最初的药用到饮用, 从煎煮饮用到现代沏茶品茶经历了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在世界的东方,茶不但是 饮料,还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 同学们仔细看看双黄连口服液、甘草合剂等液体制剂说明 书中【成分】一项包括那些? 2 .大家想想芬达葡萄糖汽水配料中都有什么? 说明书中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蔗糖、糖精钠、 苯甲酸钠、柠檬黄、羟苯乙酯等物质的出 现。这些东西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了?大 部分液体药剂的溶剂多用水,以水为溶剂.
第三章 药动学 基本要求 1.掌握药物跨膜转运方式与影响因素。 2.掌握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药 物 化 学 第十七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化學期末報告–人體的酸鹼平衡 工作分配: 組別:第5組 班級:自控一甲 組長:4A012134羅振元
合理选择饮食.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改名台南大學實地訪視簡報
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第一节 注射给药 第二节 口腔黏膜给药 第三节 皮肤给药 第四节 鼻黏膜给药 第五节 肺部给药
第2章 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Transformation Free Systemic Circulation Bound drug Free drug Metabolites Locus of Action “receptors” Bound Free Tissue.
第9章 特殊人群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10章 药动学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制剂的设计 张娜 药剂教研室.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称为危害。 危害按其性质划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Chemical Structure and Pharmacologic Activity
药理学 第 三 讲 pharmacology 主讲教师: 杨世杰 教 授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共 计: 48学时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制作:王殿凯.
第三节 处方前研究.
药 学 概 论 第六章 药 剂 学.
肿瘤靶向 药物控释 基于大分子的 Polymeric Tumor-Targeting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知识回顾 我们学习了哪些制剂类型? 学习了灭菌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雾剂 通过学习,我们对药物制剂有了相当的认识。
Dosage Form Design and Preformulation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复习提纲.
第二节 片剂和注射剂的常规检查法 一、一般检查 (一)片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的片状的制剂。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一、进入工作状态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入工作状态。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第九章 液体制剂.
第十三章 栓剂.
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 液体制剂.
第三章 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 PK.
食物中毒及预防.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新版介绍 李开祥.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第八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模块一 药物应用基础 药物应用技术.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前言 大量使用能源雖提升人類的物質文明,卻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禍害---酸雨。 右圖所見是亞洲地區的酸雨量, 可想而知全世界的酸雨量是多麼的嚴重,所以我們希望藉著這份報告,加強人們保護地球的意識,藉此減少酸雨的危害,令人們不會再被酸雨威脅。
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 (distribution)
第一篇 细胞生理学 第一章 生物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章 细胞的兴奋 第三章 细胞间信息传递 第四章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3章 临床药物动力学基础.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药物的跨膜转运.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生物药剂学 Biopharmaceutics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金 涌

第一节、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向血液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 药物   吸收   疗效 生物膜  血液循环 药物   吸收   疗效 生物膜  血液循环 胃、小肠、大肠、直肠、皮肤、眼、鼻、、、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 ------吸收、分布、排泄 (一)生物膜结构 细胞膜的组成: 磷脂质、蛋白质、糖 细胞膜的结构: (见P11图2-1)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二)生物膜性质 膜的流动性 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膜结构的半透明性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三)膜转运途径 细胞通道转运 细胞旁路通道转运

二、药物转运机制 转运机制: 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 膜孔转运 2、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 主动转运 3、膜动转运:胞饮作用 吞噬作用

(一)被动扩散 passive transport: 单纯扩散: 高浓度  生物膜  低浓度 服从Fick方程

(一)被动扩散 单纯扩散: 适用于大部分药物, 脂溶性高,解离度小(弱酸弱碱、细胞通道), 小分子、电荷*(膜孔转运)的药物易吸收。

(一)被动扩散 1、顺浓度梯度 2、不耗能 3、无饱和现象 4、无竞争现象 5、不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二)主动扩散 active transport: 低浓度  生物膜 高浓度 (载体、酶系统) 人体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 低浓度  生物膜 高浓度 (载体、酶系统) 人体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 (K、Na、葡萄糖、氨基酸…) 结构类似的药物 (载体认错,头孢类药物—二肽转运系统,),

(二)主动扩散 1、逆浓度梯度 2、耗能 3、饱和现象 4、竞争现象 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二硝基苯酚...) 6、结构特异性 7、部位特异性

(三)促进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高浓度  生物膜 低浓度 (载体) 膜转运速度   单纯扩散 高浓度  生物膜 低浓度 (载体) 膜转运速度   单纯扩散 氨基酸、单糖和某些高极性的药物

(三)促进扩散 1、顺浓度梯度 2、不耗能 3、饱和现象 4、竞争现象 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6、结构特异性 7、部位特异性

(四)、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蛋白质、脂肪颗粒等高分子物质

第二节、影响药物吸收的 生理因素 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口服给药的使用最多, 口服药物的吸收通过胃肠道, 胃肠道:胃、小肠、大肠。

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一)胃: 胃液:2L / 天,胃蛋白酶、盐酸, pH 低(1), 面积小, 药物崩解、分散、溶解、少量吸收

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二)小肠 面积非常大:200平方米 皱壁 + 绒毛 + 微细绒毛 pH:5 - 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三)大肠 面积小,吸收差, pH = 8.3~8.4 (直肠给药、结肠定位给药)。

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胃: pH = 1.0, 有利于弱酸性药物 小肠:pH = 5~7, 有利于弱碱性药物+ pH影响药物稳定性(PG,红霉素、、)

一、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胃肠道为类脂膜: 脂溶性高、分子型的药物易吸收, 胃肠道的pH 受食物、疾病、药物影响, 胃肠道中的胆碱、酶、粘蛋白 影响吸收,增加、降低、破坏药物。

二、胃排空 胃排空: 胃内容物从幽门部排至小肠上部。 胃排空   小肠   吸收速度 主要吸收部位

二、胃排空 胃排空速率:快 药物进入小肠快 药物吸收快, 疗效快(止痛药) 胃排空速率:慢 弱酸性药物吸收 主动转运药物吸收 酸性不稳定药物降解

二、胃排空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见P19表 2-3

三、循环系统转运 循环途径(血、淋巴)、血流量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血流 ,吸收, 血药浓度  浓度梯度 酶的供给 (主动转运)

三、循环系统转运 首过效应(首过代谢,first pass effect) 药物在吸收过程和吸收后 进入肝转运至体循环过程中, 胃肠道   肝门静脉  体循环 (酶,细菌) (肝代谢)脱乙酰化、硫酸化物、、 药物在吸收过程和吸收后 进入肝转运至体循环过程中, 药物被降解或失活的现象。

三、循环系统转运 首过效应    药物代谢   血药浓度   药物疗效

三、循环系统转运 淋巴吸收: 流速慢: = 1/500 ~ 1/200 血液, 吸收差, 大分子药物易进入,被吸收, 无首过效应, 靶向、癌。

四、消化道运动 胃、肠:收缩、蠕动: 分散、混合、与粘膜接触, (时间,吸收) 有利于药物的 崩解、分散、溶出、吸收,

五、食物的影响 药物的崩解、溶出、吸收 胃排空时间   药物降解 ,吸收速度 ,吸收量 , 主动转运的药物吸收 (饱和), 脂肪促进胆汁分泌, 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 、吸收 。 (见图、表)

第三节、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一、脂溶性、解离度: 脂溶性大、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易被吸收细胞膜。

一、脂溶性、解离度: pH分配假说: 吸收------解离度 --- pKa,pH ------油水分配系数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胃: pH = 1.0, 弱酸性药物 小肠:pH = 5~7, 弱碱 

一、脂溶性、解离度: 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适当 (见P25表2-5) 改变药物结构------可增大药物的脂溶性、水溶性

二、溶出速度 固体药物  崩解  溶解  吸收 难溶、溶出速度慢的药物  溶出速度  吸收  疗效。 (小) (少) (差) (小) (少) (差) 做溶出度实验,不做崩解实验, 更客观地反映制剂的质量。

二、溶出速度 Noyes-Whitney:dC/dt = KSCs (一)粒子的大小 粒子表面积溶出速度吸收 难溶药 微粉化  疗效  剂量 螺内酯,1995版药典规定检查粒度,10um90%

二、溶出速度 (二)多晶型(1/3化合物) 稳定型  亚稳定型  不稳定型 X X 溶解度   溶出速度  疗效  

二、溶出速度 (三)无定型 无晶格能,较结晶型: 溶解度, 溶出速度, 疗效 。

二、溶出速度 (四)溶媒化物 水合物  无水物  有机溶媒化物: 溶解度,溶出速度, 血药浓度,疗效。

二、溶出速度 (五)制成盐 弱酸、碱性药物。 溶解度  溶出速度  疗效

二、溶出速度 (六)固体分散体 将难溶性药物以分子或极细微粒分散到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 溶解度溶出速度 吸收 疗效

三、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胃肠道中的酶、pH使药物降解, 不能口服, 注射、其它给药方式, 包衣、前体药物。

第四节、剂型及制剂因素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一、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 (一)固体制剂的崩解试验 崩解是药物释放、吸收的前提, 但不能客观地反映药物吸收的情况。

一、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 (一)固体制剂的崩解试验 泼尼松片: 崩解6’,溶出一半3-6 ’ ,有效, 6 ’ 50-150 ’,无效。 6 ’ 50-150 ’,无效。 溶出度实验: 与体内相关,可预测吸收、疗效。 45’,75%(药典)

一、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 (二)溶出度试验方法 固体药物崩解溶解吸收疗效。 溶出度实验: 难溶性药物、 药理作用强、 安全指数窄的药物

(二)溶出度试验方法 1、溶出度测定方法: 能体现药物在体内条件下的溶出与吸收情况, 1)转篮法(药典法) 2)桨法(药典法) 3)循环法 4)崩解仪法

(二)溶出度试验方法 2、溶出参数 目的:体外溶出规律, 比较处方、工艺, 质量控制。

2、溶出参数 (1)单指数模型 (2)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3)威布尔(Weibull)分布模型 位置参数  :时间延滞 形状参数 m :大,溶出缓慢 t 0.63

2、溶出参数 (4)由释放曲线直接摄取参数 (5)Higuchi方程 (6)Ritger-Peppas模型

二、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溶液剂  混悬剂  胶囊剂  片剂  包衣片 溶出速度不同

三、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一)增粘剂 吸收 (二)络合物、络合作用 吸收,被络合的药物不能被吸收 (三)吸附剂与吸附作用

(四)药物与辅料的理化性质 1、颗粒大小 2、辅料对药物的吸附 稀释剂,吸收;粘合剂,吸收 ; 崩解剂, 吸收 ;润滑剂,吸收。

(五)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吸收 增加湿润性,吸收 增加溶解度,吸收 增加生物膜通透性,吸收 形成胶团,  CMC,吸收

(六)包衣制剂的特性与吸收的关系 吸收 衣层的性质:溶解速度 包衣材料:胃溶、肠溶 厚度 贮藏时间

四、制剂的制备工艺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1、混合方法 2、制粒操作 3、压片的压力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