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晚清台灣(上)
第三節商業貿易與晚清台灣 清末1860年代台灣開港通商後,外國在台灣紛設領事館、海關與洋行 領事館:1861年底英國正式在淡水設駐台灣副領事館,亦分別在打狗、淡水設置領事館 海關:主要綜理船舶出入、徵稅業務。英國陸續於淡水、基隆、打狗、安平設立海關。清末來台之外國人當中,有著【Pioneering in Formosa】之英國商人必麒麟(William A.Pickering,1840-?) ,曾負責英國安平海關事務
洋行 外商在台灣設立領事與海關後,在四港口先後成立洋行作為貿易之所,各口岸的洋行如舉著名者如下列: 安平:德記洋行、怡記洋行、東興洋行 打狗:怡和洋行、德記洋行、怡記洋行 淡水:美利士洋行、怡和洋行 大稻埕:怡和洋行、德記洋行、和記洋行、寶順洋行
進出口貿易分析 1860年之後台灣開港,各國來台通商貿易後,大陸與台灣之間仍舊維持著米、糖運往大陸,亦有大陸米進口至台灣北部,台灣出口的茶、糖、樟腦多尤廈門、香港等港轉口外銷,進口的貨品亦由香港、上海轉口而來 台灣的茶、糖、樟腦此類新興出口物產對台灣近代歷史的發展影響甚鉅 開港通商後台灣的貿易呈現出口量大、成長快、出超的現象
貿易概況(一) 開港通商後的貿易依英國的海關報告計算,1868至1894年貿易總值年平均成長率為7.99%,同時期清帝國對外貿易額之年平均成長率為3.43%,台灣的成長速度可觀 台灣貿易總值佔全國貿易總值的比例在1868年為1.59%,1880年則提高至5.25%
貿易概況(二) 台灣每人分攤貿易額(即外貿參與度)在1868至1894年平均為3.9海關兩,而全中國至1901年每人平均分攤貿易額為1.09海關兩 由此可見台灣貿易成長快速以及和世界經濟市場關係極為密切 另就出口值的比較來看,1870、1872、1876年已有出超情形,而自1878年後就一直是出口多於進口
資料來源:台灣史,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進口商品-鴉片、紡織品、雜貨 鴉片:開港通商後,原為禁售的鴉片成為合法正當的商品,1868-81年鴉片進口總值占台灣進口總值的60-80%,1881年後降至40-60%,1868-95年平均占57% 鴉片分別產自印度、土耳其、波斯、中國 1884年之前印度產者進口較多,之後土耳其鴉片取代印度鴉片
鴉片的作用 吸食鴉片的習性與醫療作用、嗜好成癮、交際應酬、排憂解勞有關 由於台灣本地人口增加,晚清駐台兵員擴充,加上通商貿易獲利,使鴉片消耗量增多,成為最大宗的進口商品 鴉片對人民身心健康為害甚鉅,甚至外商直接以鴉片作為購買茶、糖、樟腦的支付代金,有礙本地發展經濟所需的資本累積 唯獨因鴉片進口稅和鴉片厘金增加台灣政府的財政收入,可充作晚清台灣海防軍費與近代化建設之需
吸鴉片者 資料來源:少年台灣18 ,頁24,2003.11
吸食鴉片的惡習,使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無法提高 資料來源:發現台灣,天下雜誌特刊6,頁130。1991.11
紡織品與雜貨 紡織品: 清末進口台灣的紡織品主要來自英國,因為英國在工業革命後成為世界最先進的紡織業國家 以生產棉紡織品的灰襯衣料、絲毛料及T字布製成裝茶葉的茶袋取代先前由中國運來的棉布 雜貨:華洋百貨,如食品、衣飾、日常用品、建築材料等,另尚有金屬類製品,金屬類中的鉛數量甚多,主要是用在焊接茶箱
出口商品-茶、糖、樟腦 依1868至1895年的海關統計,茶、糖、樟腦三項之出口占台灣總出口量之94% 茶台灣北部的茶由英商約翰.杜德(John Dodd)自福建安溪引茶種入台,鼓勵茶農栽種,使茶成為北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出口的茶以烏龍茶為主(約90%),其次為包種茶,主要產地在台北盆地周邊山坡地及桃園、新竹台地丘陵地區,因此多集中在大稻埕加工後由淡水出口。烏龍茶銷往美國,包種茶輸往南洋地區
福爾摩沙 烏龍茶 資料來源:少年台灣11,頁7,2003.4 資料來源:少年台灣1,頁37,2002.6
台灣茶行銷美國:正在揀選茶葉的工人 資料來源:少年台灣22,頁69,2004.3
糖 糖早在荷蘭統治台灣時便已是重要的出口產品 台灣開港通商後出口的糖以紅糖及白糖兩種,均是傳統的糖「部」所生產,主要生產地在台灣南部,因此均由安平或打狗出口 糖出口的地區除了中國大陸以外,銷往日本、澳洲、香港、美加各地 清朝末期台糖的主要市場是中國華北與日本
樟腦 樟腦是台灣特產,樟木原先主要是清代水師軍工料,樟腦可供藥用,19世紀末期樟腦常用於賽珞珞(Celluloid)的生產原料成分,台灣成為樟腦王國 因樟腦的生產過程費工費時,故出口值只占全台總出口值的4%。樟腦的產區以台灣中、北部為主,故均由淡水港出口
樟腦包裝盒圖案,約1930年代 資料來源:台灣博物館2005/05/18~09/18「地圖台灣展覽」中,莊永明提供圖片
清朝辛苦賺錢的台灣腦丁 資料來源:少年台灣1,頁34,2002.6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丘為君、張運宗,2003,走入近代中國,台北五南 張勝彥等,1996,台灣開發史,台北空大 黃秀政等,2002,台灣史,台北五南 少年台灣1、11、18、22 發現台灣,天下雜誌特刊6,1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