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的法制 第一节 孙中山 对于民国 法制的设想 第二节 立宪活动 及宪法 第三节 民事立法活动 返回
第一节 孙中山对于民国法制的设想 “建国三时期”学说 “权能分治”学说 返回
宪政三阶段 军政阶段 训政阶段 宪政阶段 兴中会广州分会旧址 返回
“权能分治”学说 政治分为“政权”及“治权” (一)政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二)治权: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 返回
立宪活动及宪法 第二节 辛亥革命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返回
辛亥革命 下一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真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真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内容 地位 缺陷 (1) 对反帝的重大问题避而不谈。 (2) 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返回
主要内容 返回 (1) 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2) 确立了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3) 规定中华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文确立了国土疆域之范围 (4)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构成原则 (5) 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6) 确立了《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最高效力和修改程序 返回
返回 (1)《临时约法》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中华民国是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临时约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破除了清朝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桎楛,为资本主义发展做了新的立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临时约法》比较完整的反映了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利益,是当时亚洲最优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返回
北洋政府时期 天坛 宪草 贿选 宪法 袁记 宪草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返回
天坛宪草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袁世凯统治初期 是1913年10月由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通过的宪法草案,因起草地点在天坛祈年殿而得名。这部宪法草案虽有明显缺点,但仍坚持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实质,体现了国民党企图以法律制约袁世凯的要求,成为袁世凯专制独裁的障碍。“天坛宪草”于1914年随国会的被解散而夭折。 返回
袁记宪草 《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5月1日 是1914年5月由袁世凯公布、实施,正式确立其独裁统治的宪法性文件。虽然在表面上该约法保留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人民权利的基本规定,但它仍是对民主共和政治的背叛。这表现在内阁制被废除,改行总统制,并且总统权力被极大的扩大,对总统权力的制约变得虚化等方面。《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标志着中华民国的内涵已经消失,民主共和政体从根本上被独裁制所取代。 返回
贿选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10月10日 这部宪法在起草和通过过程中受到曹锟贿选的操纵,故而被国人讥称为“贿选宪法”。该宪法企图用漂亮的辞藻和虚伪的民主自由形式掩盖军阀统治的本质,虽然它是中国正式公布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宪法,但却在近代宪政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 返回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华民 国宪法》 五五宪草 1936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返回 总统府
五五宪草 因其公布于1936年5月5日而得名。这部宪法草案是国民党中央在1932年12月开始的筹备宪政活动的具体成果。它虽然要标榜实施宪政,却与“训政”时期实施的约法并无多大的差别。“五五宪草”的主要特点是党国一体,总统集权,实际上是为蒋介石实行独裁统治制造宪法根据。所以,这部宪法草案公布后,理所当然的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最终也因时局的变化而胎死腹中,未能成为正式生效的宪法文件。 返回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返回 (1) 以“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之名,行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之实。 (2) 抄袭资产阶级宪法原则,以标榜所谓人民各项民主自由权利。 (3) 打着“平均地权”的幌子,保护封建土地剥削和四大家族的经济垄断 (4) 宪法极力维护四大家族的经济垄断。 返回
孔祥熙 蒋介石 宋子文 四大家族 返回 陈果夫 陈立夫
第三节 民事立法活动 《中华民国民法》 一、总则编 四、亲属编 二、债编 五、继承编 三、物权编 返回
中国法制史复习提要 1、夏代:夏代法律形式;夏代司法制度 2、商代:奴隶制五刑 3、西周:西周法律思想;宗法制度的概念原则;周礼的核心;西周刑法原则;圜土之制、嘉石之制;西周契约制度;西周婚姻家庭制度;西周诉讼制度 4、春秋战国:春秋公布成文法;法经;商鞅变法 5、秦代:秦代法律形式;秦代刑罚;秦代刑法原则;秦代民事权利主体;秦代诉讼程序;
6、汉代:汉代立法;汉代法律形式;汉代刑法原则;汉代刑制及改革;汉代主要罪名;汉代诉讼制度;春秋决狱 7、魏晋南北朝:主要立法;九品中正制;服制定罪;存留养亲;直诉制和死刑复核制度的形成 8、隋唐:唐代立法;唐代法律形式;中央三省六部体系;唐律主要内容;唐律基本精神和历史地位;三法司;唐代诉讼制度;唐代监察制度
9、宋代:宋代立法;重法地;折杖法;市舶条法;宋代司法制度 10、元代:大元通制、元典章;警迹人;元代司法制度 11、明代:明代法律思想;明代法典;明代刑罚的变化;明代三法司 12、清代:清代法律思想;清代立法;清代旗人司法管辖;清代会审制度
13、清末变法:清末修律方针;清末制订的主要法律文件;清末礼法之争的主要内容;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 14、民国: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中华民国时期宪法的演变;六法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