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总论 人文地理概况
第四节、世界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人口 二、世界种族、民族、宗教和语言 三、世界上的国家及其类型
一、世界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三)、世界人口的移动 (四)、世界人口的城市化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自然增长 社会增长 人口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有关, 人口的社会增长与人口的迁移与流动有关。 1、影响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也受许多其他社会、经济与自然因素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社会增长的共同影响,而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 2、回顾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 3、世界人口的增长类型 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社会增长的共同影响,而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 多产多死型(原始型) 多产少死型(过渡型) 少产少死型(成熟型)
4、世界人口增长的总特点 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人口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过程中,世界各地区和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世界人口增长是不平衡的,见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表。 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状况所引起的问题: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年龄趋于老化,劳动人口总数减少,出现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现象;发展中国家人口激增导致了粮食、能源、环境、就业、受教育、居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口 达到的大致时间 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 第一个10亿 1800年 近3000万年 第二个10亿 1930年 约130年 第三个10亿 1960年 30年 第四个10亿 1975年 15年 第五个10亿 1987年 12年 第六个10亿 1999年
世界人口的分布(1996年) 人口数量(亿人) 占世界人口的% 密度(平方千米/人) 世界 57.7 100 43 亚洲 34.9 60.5 110 欧洲 7.3 12.7 32 非洲 7.4 12.9 24 北美洲 3.0 5.2 14 拉丁美洲 4.8 8.3 大洋洲 0.29 0.4 3
世界人口密度图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2、当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分布明显的表现出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世界人口的90%居住在仅占陆地总面积10%的土地上,陆地上的大部分地区(沙漠、高山、热带丛林等)至今无人居住。(1)从全球范围看,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北半球,并集中在北半球的北纬20º---60º之间(占88.5%)。(2)从沿海与内地看,从海岸线向内地约200km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一半,而它的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30%。(3)从地形条件看,海拔500米以下低地和平原地区,其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57%,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80%,而占陆地面积43%的高原地区,仅占世界人口的20%。(4)从各大洲
分布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的60. 49%,亚欧两洲合计占总人口的73 分布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的60.49%,亚欧两洲合计占总人口的73.21%。(5)从各国家看,中国人口最多,其次是印度。1995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 世界人口的四片密集地区: •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除北海道岛)。 •欧洲(不包括北欧和东欧)集中了6亿多人口,人口密度50---200人/平方千米,在利物浦—汉堡—巴塞尔—巴黎四边形内包括的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1000人/平方千米以上,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30多个。 •北美大西洋岸及五大湖区,其中波士华城市群、五大湖南岸城市群人口最为密集。
尼罗河下游、北非地中海沿岸、几内亚湾沿岸、坦葛尼喀湖与维多利亚湖之间的地域,美国西海岸、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 三条人烟稀少地带: 北极圈以北地区。 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温带大陆的内部。 热带雨林地区。
世界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1990年)
(三)、世界人口的移动 人口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与人口增长一直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两个基本因素,并对国内和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力分布以及经济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历史上4次人口大规模的移动 2、近年来人口移动的新特点 3、外籍劳工 4、国际难民(政治难民、生态难民)
1、历史上4次人口大规模的移动 欧洲向美洲的移民 欧洲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移民 亚洲向外的移民 非洲向美洲的移民
2、近年来人口移动的新特点 移民的规模没有以前那么大,但是对移民的选择性,尤其是对文化技术水平的需求增加,劳动力输出即外籍劳工这种新的移民形式发展很快,由于地区性战争频繁,国际政治难民问题突出,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难民成为一种新的移民方式。
3、外籍劳工 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的老龄化日趋突出,劳动力现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这些国际不愿增加外来的固定移民,因而多采用临时输入廉价劳动力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或者是像西亚这些石油输出国,由于当地居民富裕,不愿从事重体力活动,而雇用外籍劳工解决劳动力问题。 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趋势是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贫穷国家---富余的石油输出国家;人口稠密国---人口稀少国。 外籍劳工的主要输入地区:西欧、北美、中东
4、国际难民(政治难民、生态难民) 主要由于战乱、种族与民族迫害、政治与宗教迫害等而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形成大锅馍的人口移动。国际难民虽历代都有,但是二战后难民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空前的。难民靠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资助。目前,难民不仅是人口国际移动的一种特使形式,而且,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严重问题。如伊拉克、前南斯拉夫战争导致的移民现象。 生态难民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人口向其他地区的迁移现象。
(四)、世界人口的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2、世界城市化进程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6、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750年之前,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2%。 2、世界城市化进程 •1750年之前,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2%。 • 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城市化才开始加速发展,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城市人口增加了34%,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13.3%。 • 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时期,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其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在大城市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同时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 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到41%。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1)起步早。 (2)城市化水平高。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4、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1)起步晚,发展快。 (2)城市化水平较低。 (3)城市发展不合理。
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6、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 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二、世界种族、民族、 宗教和语言 (一)种族 1、种族的概念和类型 2、人种的特征、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人种的混杂现象 (二)民族 1、民族的概念、数量 2、人口在1亿、5000万的民族
人口在一亿以上的大民族有7个,它们是:中国的汉族、印度的斯坦族、美国的美利坚民族、俄罗斯联邦的俄罗斯族、孟加拉国的孟加拉族、日本的大和民族以及巴西的巴西族。 世界上人口在10万以上的民族有551个,人口占世界总人数的99%以上,其余的民族人口数量较少。
(三)宗教 1、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 2、原始宗教---民族宗教---世界性宗教 3、世界性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创始人、信仰人数和地理分布状况 (四)语言 1、语言的种类 2、语言的分类 3、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
语言的数量:一般认为在2000—4000种之间 ,世界上的语言虽然数目繁多,但占世界人口95%以上的人讲的语言,却不到100种,有文字的语言,约有150种。 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俄语、印第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法语和意大利语,这12种的语言使用人数占世界的60%。这种情况说明,世界上有许多语言使用的人数很少,有的只有几千人,甚至只有几百人。
世界语言的分布
一、目前联合国使用的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除中国大多数外,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世界各地的许多华侨和一些华裔都讲汉语。 英语:是世界最通用的语言,也是科技界、学术界使用的主要语言之一和外交、商业活动的交际语。
据统计,世界上的科技文献中有70%左右都是用英语出版的。作为母语的使用人数约为3亿,通行地区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象巴哈马、牙买加、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等较小国家。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国家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全世界能用英语交谈的人数大约有5亿人以上。从现在的情况看,英语的使用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法语:是法国的国语,此外还是比利时、瑞士、加拿大等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卢森堡、海地、安道尔以及非洲的几内亚、扎伊尔等几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 俄语:是一亿多人的母语。 西班牙语:是西班牙的国语,就他使用的国家和人口数量都称得上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20多个拉丁美洲国家中,除巴西讲葡萄牙语、海地讲法语、加勒比海和中美洲极少国家将英语外,其余都讲西班牙语,全世界使用人数约3亿左右。
阿拉伯语:通行地区从阿拉伯半岛开始,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广阔地带,包括沙特、也门、埃及、叙利亚、利比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等几十个国家,作为母语的使用人数只有1500万人左右,但讲阿拉伯语的人数却大大超过这个数字,估计有一亿多人。
二、世界语言的分类 根据谱系分类法,世界语言大约分属于十几个语系,统一语系的语言,在形态、结构上都有相似之处,在语音上有规律性的对应关系,语系又分为语族、语支,统一语族、语支的语言,词汇形态和语言结构等更相似。 亚洲的语言: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
欧洲的语言:印欧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 非洲的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亚---非语系、沙里---尼罗语系、科依散语系 美洲的语系:除大语种外还有爱斯基摩---阿留神语系、印第安语系 大洋洲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密克罗尼西亚语系(包括斐济语、马绍尔等岛屿语言)
世界上有些语言至今还没有找到他们的归属,如巴斯克语、日语、朝鲜语等就不属于任何语系,因此不少语言学家把他们看作单独的语系。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
三、世界上的国家及其类型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多个政区单位其中独立国家有170多个,其余一些主要是一些尚未独立的地区。 国家的类型: 按国家性质 (社会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按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国家 计划经济国家 按经济所有制形式 私有制经济 私有制为主的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 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中国家
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上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石油出口国、市场经济工业国 非市场经济工业国 按资源与生产的关系的状况 资源型 加工型 混合型
地理大发现: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发现了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率船队经大西洋,沿北美洲大陆,横渡太平洋,最后回到欧洲,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第五节:人类经济发展 的地域格局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地域分布格局 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域形态 四、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区域化 五、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经济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与分布的格局 1.世界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和“倒金字塔”过程。 2.世界经济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人类经济活动所占用的地域在不断扩展。 3.世界经济的空间距离在不断缩小 。 4.地球表面的水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分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
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l.经济总量不断发展(增长)。 2.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 3.“新经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4.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二元发展。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域形态 (一)欧洲经济中心地 (二)北美经济中心地 (三)亚洲经济中心地 地域形态首先是世界经济发展在地域上表现出来的格局,是一种态势;其次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形式,其表现方式如中心地、条带、轴、边缘区等。 (一)欧洲经济中心地 (二)北美经济中心地 (三)亚洲经济中心地
四、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区域化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 (二)世界经济区域化与集团化 1.欧洲的经济区域化 2.亚洲的经济区域化 3.跨洲的经济区域化 4.其他的经济区域化
五、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经济 (一)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 (二)知识经济在世界的分布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传统经济
高考重点 东亚地区侧重在季风气候及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其经济的影响。 东南亚侧重与我国的联系(尤其是贸易方面)。 南亚地区侧重于分析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其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注意印度洋海啸对班亚和丁南亚的影响)。 中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随着我国西部开发而成为热点。
西亚和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重点掌握其位置、资源、宗教等方面的指示。 欧洲和北亚把握位置、交通、发达的工业、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对全球的影响。 北美突出美国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拉美如初巴西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大洋洲强调澳大利亚的资源特征。 南极从环境(如臭氧空洞、南极污染)和科考的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