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目前,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13.7亿,你认为对于中国本国而言,中国人口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说明理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背景定位 三、项目建设 四、发展思路 五、活力洋浦 2 二、基本情况 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 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洋 浦控股)是为实现政府 主导洋浦开发, 2008 年 1 月经海南省政府批 准设立的省属国有独资 企业, 2010 年 3 月,公 司成建制并入管委会。 公司定位.
Advertisement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一亿有多大? 制作人:韩雪熙 指导老师:范文萍老师 指导老师:范文萍老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 些用 “ 亿 ” 做单位的数据?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 丁竹芳. 【考纲要求】 1. 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 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 的主要原因。 3.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 理容量的含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第一章 概 述 一. 何为老年人? 1.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 2. 人的年龄可分为三种: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日历年龄。
专题7 人口的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吉林省前郭县第五中学 王彦峰.
人口增长.
第五章 第2课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邯郸四中高三 2014.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陈艳敏.
关于汇率计算.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中国的工业.

八 统计 第三课时 认识特殊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拓展练习.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10.2 立方根.
第二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
第七章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影响.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卢慧飞.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兰州新区中川镇中川小学 魏红
折线统计图 张家产中心完小.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廊坊市第四中学.
植物和我们.
走势分析.
糖尿病流行病学.
一、课标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8.1.1 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1.3 人口合理容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51- 关于巴西 About Brazil 巴西与中国 BRAZIL & CHINA 1.
K1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2课 工业联系和转移、集聚.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三节 常用外贸B2B平台简介 一、阿里巴巴 国际交易市场( 中国交易市场( 日本交易市场( 全球批发平台(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人口统计图判读.
西藏 Tibet.
我国现有13.70亿人口,按人口年增长率0.57%计算,多少年后我国人口超过18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用计算器开方.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人口与人种.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的基本特征.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问题1:目前,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13.7亿,你认为对于中国本国而言,中国人口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说明理由。 问题2: 目前,日本面积37.8万平方千米,人口1.26亿(2013年),对日本本国而言,人口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为什么? 老师有这么几个关于人口的问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思考一下,不需要回答。 1

中国现在有13.7亿人,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3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 这里我们所提到的太多和太少应该以什么为参照呢?究竟多少人口才是一个地区合适的人口数呢?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这堂课 人口的合理容量。 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图 10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年份 2025年 2050年 2100年 2600年 人口数量 85亿 94亿 108亿 630亿 我们一步一步的分析,首先这个曲线图是20世纪以来人口的变化曲线图。如果按照这种人口的增长趋势,世界人口将如何变化?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图 10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年份 2025年 2050年 2100年 2600年 人口数量 85亿 94亿 108亿 630亿 4 4

给我留一口 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5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衡量指标 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具体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南京市资源与人口状况 思考:如何分析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案例分析一: 项目 数据 耕地面积(2004年) 245.58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2004年) 1023906000千克 人均粮食消费量(2004年) 312千克/年 水资源总量 25. 6亿立方米 人均综合用水量 251立方米/年 常住人口(2004年) 583万人 思考:如何分析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南京市资源与人口状况 项目 数据 耕地面积(2004年) 245.58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2004年) 1023906000千克 人均粮食消费量(2004年) 312千克/年 水资源总量 25. 6亿立方米 人均综合用水量 251立方米/年 常住人口(2004年) 583万人 1、按照2004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南京市的耕地资源可以供养多少人口? 2、按照2004年人均综合用水量,南京市的水资源可以供养多少人口? 3、如果南京是“孤立”的城市,你认为南京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是多少呢?主要考虑哪种资源? 328.2万人 1019万人 328.2万人;耕地资源

该地区或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数量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 该地区或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数量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读图思考】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 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案例分析二: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 其中西线调水来解 决西北缺水,预计调 水成功后,西北地区 的环境人口容量可 增加一个亿.这说明 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淡水资源增加了, 增大了环境人口容量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案例分析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全球所有国家到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

案例分析四: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也已完全依赖进口。 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等

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必须考虑的因素? 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视角很好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等 14

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正相关 生活消费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 资 源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因 素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正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反之越大 负相关

人 森林 古代 近代 现代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资 源 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森林 人均土地减少,土地承受压力大 水土流失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资 源 人 从 众 木 林 森 古代 近代 现代 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森林 人均土地减少,土地承受压力大 水土流失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土壤肥力下降 环境的限制性 土壤荒漠化 水资源短缺正日益严重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 a.不确定性 (因制约因素不确定) 以科技发展水平为例: 远古时代 石器、青铜器 中世纪 铁器、手推磨 近代 蒸汽机 现代 电脑、生物工程

同一土地面积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区 相 对于 不同人口容量 不同自然条件 不同科技水平 b.相对确定性 (在一定历史阶段内较稳定) 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悲观派的观点: 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的观点: 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 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对中国人口和资源的了解和认识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该怎么办? 资源 数量 世界位次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的32.3% 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1/4 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 千米 三 耕地 9589万公顷 四 草原 22434万公顷 森林 六 水能 6.8亿千瓦 一 11525万公顷 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该怎么办?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据英国2005年的《卫报》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我们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美国弗莱姆林教授就声称,只要地球获得的热量(包括地球生物产生的热量和地表吸收的太阳能),能够和它散发走的热量保持平衡状态,那么地球将一直处于适合人类居住的状态。如果地球上有太多的人,那么就像人群拥挤、闷热不堪的派对一样,将产生太多的热量,使地球无法承受。通过计算,弗莱姆林教授当时断定地球上的最大人口极限将是6亿亿人。 一旦地球“人口爆炸”到那种阶段,那时的地球也绝非天堂,而是形同一座大监狱。根据美国研 究人员卡斯卡特的描述,一旦地球人口多到那种程度,那么地球上的大多数人都必须生活在2000层楼高的摩天大厦中,由于地球上高楼林立,太阳光对普通人来说将是奢侈品。 为了让地球保持凉爽状态,那时候的科学家必须在全球海洋上面覆盖一个大屋顶,而地球上的陆地也将被密封起来,防止水流失。地球的表面将遍布太阳能收集板和反射镜,确保人类能够控制太阳光和地球的温度。卡斯卡特说道:“那时候的人类将像囚犯一样,生活在一个秩序井然的城市监狱里面。” 25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资源短缺 人口增加过快 ▲发展中国家 ---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环境恶化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控制在16亿左右 ●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中国人口应保持在7亿左右。

▲发达国家 人口 石油 铜、铝、钢 发达国家 15% 67% 55% 发展中国家 85% 33% 45% “头号消费大国” “头号污染大国” ●2010年人均消费能源,中国1.69吨油当量,美国6.95吨。 ●肉类:中国120磅,美国235磅。 (福布斯中文网2014年3月29日) ●美国一个人一生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99倍。 “头号消费大国” “头号污染大国”

【探究】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 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真题拓展 (2013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25题。 2005年以来, 安徽省城市 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A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D

A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A

(2013广东卷)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D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国家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D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c (2013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1~12题。表1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 49 5. 72 6. 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 77 4. 28 3. 79 c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2.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D

(2013新课标II卷)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C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 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B

(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5~6题。 5.2015年前后我 国老年抚养比变 化明显,主要的 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D B

(2014江苏卷地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10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7-18题。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17.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18.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B C

(2014四川卷)图4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D

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D

(2014海南卷) 图6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6,完成14—15题。 1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A

15、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D

(2014上海卷)(三)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 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B C

(2014浙江卷)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5、6题。 C 5、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