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创新
目 录 1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2 创新理论 3 创新实践 4 创新技术列举
一、什么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第一节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第一节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一、什么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指那些不断寻觅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能力的人。 企业家精神则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一些理论家把企业家精神一词与管理作了明确的区分,但有人认为企业家精神也是管理的一种形式。 在管理理论界还有一个使用较为普遍的新术语——内企业家(Intrapreneur)。它是指那些试图在大型组织中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或科技人员等。
二、企业家的特征 三、企业家的原动力 第一节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第一节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二、企业家的特征 研究结果使我们得出了对企业家的一般性认识:他们趋向于独自担当解决问题、设定目标和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的责任;他们崇尚独立且特别不喜欢受控于人;虽然他们不怕承担风险,但他们绝不盲目地冒险,他们更愿意冒那些他们认为能够控制结局的风险。 三、企业家的原动力 企业家在崇尚创新和创业的环境中更容易繁盛。 父母的支持对后代的企业家倾向有重要影响作用,企业家们的父母一般都鼓励子女有所成就,保持独立性和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企业家们通常都有自己崇拜和试图仿效的偶像。 与企业家活动有关的最后一个变量是先前的创业经历,过去的行为是未来行为最好的预报器。
第一节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四、企业家与传统管理者的比较 表15-1企业家与传统管理者的比较
第二节 创新理论 一、创新的含义 创新(Innovation),又译革新或改革,这一概念是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1883~1950)在20世纪初提出的。 创新包括下列五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第二节 创新理论 二、企业与创新 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一书中说过,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共有(而且只有)两项:营销和创新。 企业要成为企业家型,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顾客提供新的满足(带来新的满意),新的价值,从而激起新的需求,创造新的顾客,开拓新的市场。 (2)创造资源,要赋予资源一种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 (3)社会创新更具关键意义(不一定局限于技术性)。 (4)开发利用变化。
三、促进创新 第二节 创新理论 (一)结构因素 (1)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的影响。 (2)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另一重要的基石。 第二节 创新理论 三、促进创新 (一)结构因素 (1)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的影响。 (2)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另一重要的基石。 (3)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图15-1 创新的因素
第二节 创新理论 (二)文化因素 (三)人力资源因素 (1)接受模棱两可。 (2)容忍不切实际。 (3)外部控制少。 (4)接受风险。 第二节 创新理论 (二)文化因素 (1)接受模棱两可。 (2)容忍不切实际。 (3)外部控制少。 (4)接受风险。 (5)容忍冲突。 (6)注重结果甚于手段。 (7)强调开放系统。 (三)人力资源因素 在人力资源这一类因素中,我们发现有创造力的组织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同时,他们还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
一、创新的源泉 第三节 创新实践 (一)意外事件 (二)不一致性 (三)流程的需要 (四)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统计的变化 第三节 创新实践 一、创新的源泉 (一)意外事件 (二)不一致性 (三)流程的需要 (四)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统计的变化 (六)观念的变化 (七)以新知识为基础的创新
第三节 创新实践 二、鼓励首创精神 一些取得成功的企业,都具有“创新至上”的价值观,尊重并追求创新,为革新者创造敢担风险的气氛与环境。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曾做过调查,在美国13家发展最快的公司都有正式的Programs(培训规划、项目)来鼓励职工的创造性。 公司强调平时就应重视训练、重视发现每一个人的潜在的想象力,把人们的创新思想发掘出来,这也是有根据的。在我们生活中,周围有些人在生产中、工作中显得被动、平常,但他在自己家里搞些东西却颇具匠心,很有创意。 当然,在创新的实践中,不少新颖的主意难登大雅之堂,但仍应予以欣赏和奖励。它代表了社会所需的品质——首创精神、雄心壮志和别出心裁。
第三节 创新实践 三、创新过程 早在1926年就有人提出了创新思维过程的四阶段论:(1)准备;(2)构思;(3)明朗;(4)确立。以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修正,提出了更为精确的所谓创新五步历程。它们分别为: 1.收集素材。 2.深思熟虑。 3.酝酿储备。 4.领悟发现。 5.确立完善。
第四节 创新技术列举 一、头脑风暴法 世界上第一种创新技术即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简称BS法。它是由现代创造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的奥斯本(Alex F.Osborn)于1939年首创。所谓BS法,其实质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小组会。 其基本要求如下: (1)参加者6~12人,最好有不同的背景,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观察问题,但最好是同一层次的人; (2)鼓励参加者提出疯狂的、别出心裁的和极端的想法,甚至是想入非非的主张; (3)鼓励修改、补充并结合他人的想法,提出新建议; (4)严禁对他人的想法提出批评; (5)数量也是一个追求的目标,提议多多益善。
第四节 创新技术列举 二、形态方格法 形态方格法亦称形态分析法(Morphological Analysis)或信息交合术。这是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瑞士裔美国人茨维基(Zwicky)博士1948年首创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思想认为:许多发明创造的成果并非什么全新的东西,而只不过是旧事物的新组合。 其具体步骤如下: (1)搞清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与问题相关的重要独立要素或方面,立出各要素方面的所有可能形态及属性; (3)将各独立要素及可能形态排列成矩阵形式; (4)从各要素及属性中选取可能状态作任意组合,从而产生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构想; (5)对各构想作比较、评价,并选出最佳构想。
第四节 创新技术列举 三、综摄法 综摄法原先是由歌顿(Gordon)最早提出的,他观察了个人的创造活动,并推断了创造活动的心理过程,发现在创造活动中有几种心理状态会反复出现,如迷恋、清醒、拖延、遐想、超脱、快感等。 这种方法的基本观点假设如下: (1)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它并非少数人特有的神秘东西; (2)人类的创造活动有共同的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是可以描述的; (3)在创造活动过程中,非理性的和不自觉的感情因素比理智的理性因素更为重要; (4)这种心理过程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加以训练并驾驭它; (5)集体的创造过程可模仿个人的创造过程。
第四节 创新技术列举 综摄法主要运用两大操作机制: 第一步,变陌生为熟悉 第二步,变熟悉为陌生。 第四节 创新技术列举 综摄法主要运用两大操作机制: 第一步,变陌生为熟悉 第二步,变熟悉为陌生。 在上述过程中,综摄法主要运用类比和隐喻来分析问题和提出可能的答案。常用的类比手法有: (1)个人类比 (2)直接类比 (3)象征类比 (4)幻想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