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栽培概况 食疗价值 返回本章
一、栽培概况 担子菌亚门、 层菌纲、 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 位置 野生于春末及夏秋雨后绿荫处的沃土中 国 外 20世纪60年代始驯化栽培成功 目前:美、德、法、日、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已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栽培 返回本节
驯化栽培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中 国 所需原料广,成本低 生长周期短,产量高 具 有 抗病力强,易栽培 市场畅销,售价高 栽培生产从90年代初期开始逐渐推广 现已在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具 有 抗病力强,易栽培 市场畅销,售价高 所需原料广,成本低 生长周期短,产量高 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食品资源 返回本节
二、食疗价值 氨基酸 营养 干品蛋白质含量达25.4% 总量为 18.8% 8种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和亮氨酸很丰富 钙、磷、铁、钾等矿质元素 维生素VB1等多种维生素 干品蛋白质含量达25.4% 氨基酸 总量为 18.8% 8种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和亮氨酸很丰富 返回本节
清心益智 易脾健胃、助消化 降血糖 、降血压、降血脂 治痔疮、糖尿病 药效 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肿瘤 注意 勿与酒类品同食,以免产生中毒反应 鸡腿菇多糖胶囊 380元/瓶 提取物 返回本节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活条件 返回本章
一、形态特征 1、菌丝体 白色或灰白色,气生菌丝不发达 前期绒毛状 覆土 线状(结菇) 母种常向斜面培养基内分泌黑色素 返回本节
2、子实体 白色,丛生或单生 菌盖:光滑圆柱状 →钟状有锈色鳞片→开伞平展 菌褶:白色→浅褐→黑色流墨汁 菌柄:圆柱状,较长,上细下粗,基部膨大 菌环:在菌柄中上部,易脱落 中期呈 棒槌状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野生 返回本节
子实体的发育 返回本节
二、生活条件 (一)营养 草 腐 土生菌 对营养要求不严格 农产品下脚料、畜禽粪是常用的碳源和氮源 返回本节
菌丝体:3℃ ← 25 ℃左右 → 35℃ 最低 最适 最高 子实体:8℃ ← 16~24℃ → 30℃ 变温结实:分化需5~10 ℃温差 (二) 温 度 适 温 范 围内 温度偏低长得 慢 肥壮结实 耐贮藏 返回本节
60%~70% (三) 湿 度 发菌期:65%~70% 育菇期:85%~95% <60%,菇瘦小,菌柄硬 >95%,菌盖易得斑点病 空气湿度 料湿 空气 湿度 发菌期:65%~70% 育菇期:85%~95% <60%,菇瘦小,菌柄硬 >95%,菌盖易得斑点病 空气湿度 湿度小 湿度大 返回本节
(四)光线 菌丝期:黑暗 分化期:散光 育菇期:弱光(600~900Lx) 弱光性菌类 光照过强,菇长得老、干、黄 (五)空气 子实体生长期约比平菇需氧量高5% 光照强 通风强 通风差 返回本节
(六)pH 喜偏 碱性 范围:pH2~10 最适: pH6.5~7.5 培养料及覆土材料: pH7.5~8.0 管理中:常喷1%~2%石灰水 (七)覆土 作用:刺激出菇 要求 持水强 通气好 无病虫害 返回本节
品种与栽培期 一、品种 二、栽培期 返回本章
一、品种 (一)类型 单生种:个体肥大,总产量略低 丛生种:个体较小,总产量较高 返回本节
(二)常栽菌种 丛生,单丛50~100个子实体 菌柄粗短,子实体肥大 不易开伞,优质高产 Cc100 单生或丛生,子实体较大 特白33 单生或丛生,子实体较大 表面光滑,鳞片少, 不易开伞,抗病力强 返回本节
特大型EC05 菇体洁白硕大(象手榴弹) 广温型(8~32℃出菇) 产量高,抗杂抗衰老 返回本节
二、栽培期 约40天后 根据 正遇12~20℃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 南方:8~9月份 秋栽 为主 北方:8~10月份 最好8月底~9月初 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 根据市场需求安排覆土的时间 可利用 返回本节
栽培技术 一、培养料的配制 二、栽培方法 三、管理措施 返回本章
一、培养料的配制 生产上多采用发酵料栽培 (一)配方 磷肥1% 石灰4% 若添加 粪或麸皮10% 混合下脚料85% + 10%菜园土和3~5%草木灰 可提高10~20%的产量 若添加 返回本节
(二)制发酵料 主料先提前预湿 不需溶解的原料混合后拌入 需溶解的原料溶解后再拌入料内 含水量达70~75% 1.拌料 pH9.0~10.0 返回本节
宽1.5~2m,高1~1.5m的长形堆 四壁陡直,顶部馒头状 四周用薄膜、顶部用草被围盖 2.建堆 返回本节
60℃左右时维持1天翻堆 复堆后打料孔(孔距约50cm) 翻2~3次堆(共5~7天) 3.翻堆 最后一次翻堆时喷0.1%多菌灵 若加入无病虫害的土壤及草木灰, 可在发酵结束后加入。 呈咖啡色 有酱香味 含水量65%左右(指缝泌水) pH8.0左右 标准 返回本节
二、栽培方法 常用的是畦栽和袋栽 (一)畦栽 规格 宽80~100cm,深15~20cm 建畦 喷600倍敌百虫,灌底水, 处理 渗后撒层石灰粉 播种 层播: 3层菌种,料总厚度15cm 覆盖:压实,盖消毒报纸和薄膜 返回本节
80~100cm 20cm 菌种层 返回本节
(二)袋栽 20~26×50cm 缝纫机空针扎3道微孔线 聚乙烯袋筒 扎活结 层播 菌种层 装地饱满、充实、光滑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三、管理措施 从种到收约40天,整个生产周期约3个月 发菌期 决定成败的关键 覆土期 分化期 长菇期 间歇期 决定产量、品质的高低 返回本节
(一)发菌期 光线暗 空气新鲜 料温约25 ℃ 空气湿度约70% 约20天菌丝长满 返回本节
(二)覆土期 时机:菌丝长满 覆土 土质 喷:5%~10%甲醛+敌敌畏1% 消毒 熏:0.5kg甲醛/m3土+1/2kMno4 持水性强,通气好 勿太肥沃(含5%~10%腐殖质) pH8.0~9.0 湿度:手握成团,落地可散 无病虫害 消毒 喷:5%~10%甲醛+敌敌畏1% 熏:0.5kg甲醛/m3土+1/2kMno4 覆土 覆膜堆闷24~48h,拌入3%石灰,无药味后使用 返回本节
覆土法 畦栽的 脱袋,间距3~5cm排菇畦中 覆土、浇水 直至表土后约3cm 袋栽的 揭去薄膜及报纸 均匀盖土约3cm厚 返回本节
约10天 土中布满菌丝 覆土后 土壤湿润 光线暗 空气新 气温22~26℃ 空气湿度约80% 保持 返回本节
(三)分化期 时机 土层中布满菌丝 降温至18~20℃ 加大温差(5~10℃) 加强光照 加强通气 提高空气湿度至85%~90% 措施 返回本节
(四)子实体生长期 温度约20℃ 光照较弱 空气新鲜 措施 空气湿度约90% 幼蕾期略低 勿向菇体直接喷水(易变色) 注意 勿形成闷湿环境 采收 菌盖有少许鳞片,尚紧包菌柄 菌环刚松动时扭收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五)间歇期 清料面,平孔穴 喷2%石灰水 减少通风,盖膜养菌 间歇10~15天又出菇 采完两朝菇后喷施追肥 共收4~5潮菇 生物学效率:100~179kg鲜菇/100kg干料 返回本节
(六)重防叉状炭角菌 子实体生长到中、后期 发生期 菌丝变细,发暗,衰竭,消失 菇蕾萎缩死亡,停止出菇 培养料逐渐黑腐 症状 防 培养料及覆土材料严格杀虫消毒 勿高温高湿通气差 10%甲醛浇灌病部 塑料袋将其罩严拔出,远处深埋 10%甲醛再浇灌挖除部位 填补新土壤 治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主要内容 (三)管理措施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菌丝体、子实体) 2. 生活条件(营养、温度、酸碱度、光照、覆土) (二)栽培 袋栽、畦栽 (三)管理措施 发菌期 覆土期 分化期 子实体生长期 间歇期 返回本节
一、作业题 二、思考题、讨论题 1.鸡腿菇菌丝体与子实体有哪些主要特征? 2.鸡腿菇的生活条件有哪些特殊? 3.与双孢菇的生活条件有哪些相似之处? 4.覆土的时机是什么? 5.畦栽和袋栽法在覆土时有哪些不同? 6.间歇期是怎样管理的? 二、思考题、讨论题 1.子实体瘦小,菌柄硬,菌盖表面鳞片反卷,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若使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推迟出菇, 该采取哪些措施? 返回本节
主要参考资料 1.王波.图说鸡腿菇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2.叶家栋等.珍稀食用菌栽培.第12章.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张光亚.中国常见食用菌图签.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4.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20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5.潘崇环.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指南.第16章.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中国食用菌[J].昆明:2005:1~6 7.中国食用菌技术 .http://www.hzsyjw.com 8.中国食用菌http://www.mushroom.gov.cn 返回本节
再 见 返回本章